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900934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总结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应用经验及其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12年12月间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心脏外科中心52例行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12例行一期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40例为双向Glenn手术后行二期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患者的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重症监护室(ICU)时间、机械辅助通气时间、动脉血氧饱和度的改善情况等. 结果 围术期死亡2例,死亡率3.8%.其中1例术后因严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死亡,1例术后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50例治愈出院.二期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患者(40例)机械辅助通气时间、住ICU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一期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患者(12例),但两种手术方式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动脉血氧饱和度(二期手术与一期手术比较:93%±3% vs.94%±3%)、死亡率(二期手术与一期手术比较:2.5%vs.8.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45例(90%),随访时间6~52个月,随访期间无死亡.术后3个月,存活患者心功能均为Ⅰ~Ⅱ级,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显示:腔静脉肺动脉吻合口血流通畅. 结论 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血流动力学更符合生理血流动力学特点,手术操作简捷,是不能进行双心室治疗时的有效手术术式;分期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较一期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手术适应证广泛,术后恢复较好,更易推广.
其他文献
分化抑制因子,又称DNA结合抑制因子(inhibitors of differentiation/DNA binding,Id),属于螺旋-环-螺旋(helix-loop-helix,HLH)转录因子家族成员之一,分子量约13~20kD,它们主
会议
美国PAC-3上使用的微型固体姿控发动机工作时间为23ms,对燃速的要求大于100mm/s(7MPa,20℃),主要的应用于防空与反导导弹,采用微小发动机集成系统组成的燃气动力的方法对防空
会议
在充分分析多根管状装药的通气参量的各种设计对药柱受力状态的不同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多根管状装药的通气参量设计准则.同时结合两个工程上管状装药的通气参量的设计实例,
4月28日上午8点,苹果三里屯和西单大悦城专卖店正式开售白色iPhone 4。在三里屯店现场购买者已经排起了长龙。而苹果方面早已严阵以待,在店外架起长长的排队栏。一名保安告诉记者,他们5点到岗,但是听说凌晨1点就有人排队了。店内的5台收银机全部在为白色iPhone 4服务,工作人员每次也只放5人进店购买。在进店之前,工作人员会给每一个等候者发号。据工作人员透露,白色iPhone 4每人限购两台,很
目的 观察连续梳状肌外半层缝合法缝合右心房切口的效果.方法 从2010年1月到2014年6月,选取在我院心脏外科住院手术1 040例经右心房切口的成人心脏手术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
采用一维准定常预示程序对整体式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的无喷管助推发动机内弹道进行计算,结合发动机地面试车曲线,对无喷管助推发动机性能进行分析,对预示程序及无喷管发动机
目的 探讨可吸收肋骨钉与记忆合金接骨板内固定两种方法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胸外科行手术内固定的胸部外伤
期刊
@@
氯丁橡胶防热套是针对柔性接头特殊工作条件要求而研制的热防扩制品.在研制过程中解决了基体材料选择、阻燃设计、粘辊性改进、制品内部有气泡、表面不平整等问题,同时提高了
目的 探讨改良三尖瓣前瓣转移成形术在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合并三尖瓣隔瓣发育不良矫治术中的应用,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02年6月至2014年3月于我院行外科手术治疗的部分
研究设计了一种RDX-CMDB低燃速高能量推进剂,该推进剂燃速具有较宽的调节范围,并在较大压力范围内实现了平台燃烧,推进剂的理论比冲217s,实测密度1.594 g/cm3也高于传统低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