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播希望种子 喜获“德”的丰收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2614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的是种子,收的是果实。”这一自然辩证法,其实有很多值得生发的东西。“种”是为了“收”,点播下希望的种子,祈盼的是收获累累果实,而“种”的过程本身的情感体验也是极其珍贵的收获。
  我读过一个教育故事:一位教育家看见一个孩子在摇一棵小树,便走上前对孩子说:“小朋友,小树不能摇呀,你一摇,它头就晕了,就喊疼了,不过是你听不到罢了。”孩子很懂事,就不摇了。
  这个故事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启发,这位教育家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上播下“爱护树木”的种子,在孩子的心田撒下“公德心”,这孩子将来必定烙下爱护树木,遵守公德的印记,这便是教育的契机。
  下班了,踏着夕阳洒下的点点碎金,我向校园操场走去。一阵风吹来,桂花清香扑鼻,几片花瓣落在我的肩上。我扬扬手,正要拍拍肩。这时,我看到操场几棵凤凰树下,学校的老清洁工正弯腰在捡垃圾。大树下,到处丢着果皮纸屑、饮料空瓶、塑料袋。他那苍苍白发在夕阳的余辉中显得那么耀眼,而进进出出的学生没有一个人弯腰捡起丢进垃圾桶。
  我触动了神经,掏出手机把这一情景拍下来,决定以此作为教育契机,在学生心里点播下“德”的种子,把公德心植根于孩子们的心灵。
  我请同事帮忙,把手机拍下的情景制作成视频,在教室的多媒体的大屏幕播放,组织学生观看。播放过程,我注视着学生,有人心不在焉,有人低头凝思……
  我再次播放视频,并强调学生看后说出自己的感受。视频中,漂亮的教学楼,高大的凤凰树,缀满细碎花蕾的桂花树,树下的饮料纸袋,糖果包装纸袋,矿泉水瓶,嬉笑进出的学生,弯腰捡垃圾的老清洁工……极不协调的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室里鸦雀无声,安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得见。我思忖:这一幕肯定能震撼学生的心灵。
  这时候,晓玲举起了手。她说:“我也在大樹下丢过喝完的菊花茶纸袋,污染了校园的环境,没有公德心。”说完,她低下了头。
  “是啊,看见别人扔垃圾,我们都不以为然。”陈欣然说:“这是缺乏公德心。”
  “我们要保护校园的整洁卫生,”“要制止任何人乱扔垃圾的行为,”“要向老清洁工学习,”“关键是要有公德心,大家都把废品垃圾自觉扔进垃圾桶,校园不就清洁了吗?”你一言,我一语,教室里顿时纷纷议论起来。
  “关键要有公德心,”时机到,该播种了。我说:“自觉把垃圾放进垃圾桶,这是公德;自觉捡起校园里的垃圾,这是公德,生活中你们的一言一行,都需要公德;公德心从小就要培养,并刻在自己的心中。老师和你们一起,时时把公德放在心中。”
  教室里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我的这番话,已在孩子们心中点播下“德”的种子,“德”的希望。
  尽管我在学生心田点播下“德”的种子,尽管学生对维护学校环境清洁有了初步认识,在教育活动中发言热烈,慷慨陈词,但我深知,要把“公德”在学生心中永驻,说归说,要把所说变为所做,并成为自觉行动,不是易事。就像农民把种子种在地里,想要收获果实。除了阳光、空气、雨露这些自然条件外,还需松土、除草、浇水、施肥、除虫等精心管理。因此,我给自己“加个班”,每天放学后,我约上几个喜好扔垃圾的学生,穿行在校园树下每个角落捡垃圾,查卫生,并把“队伍”不断扩大。在捡的过程,我用聊天的形式,在学生心中不断播撒“德”的种子,启发学生时时牢记“公德心”,处处维护德言、德行、德的形象,从而实现从“乱丢乱扔到自觉捡起”,再到“不丢不扔”的质的飞跃,使校园环境简洁靓丽。
  渐渐地,“奇迹”发生了:从那以后,大树下,校园内外,彻底告别了垃圾,乐得老清洁工呵呵地笑。
  不仅仅是校园清洁,在学生的日常行为中,公德处处出现,维护公德的现象层出不穷。我知道,我点播的种子,已经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充满希望。
  “种的是种子,收的是果实”,这一自然辩证法,告诉我们,教育学生,要抓住契机,善于播种。我的这次德的教育活动,就是一次种“德”的过程的情感体验,点得及时,播得精彩,收获的将是累累果实。
  责任编辑韦英哲
其他文献
1979年以后,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推出,金融体制发生了较大的变革,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等四家专业银行相继恢复和建立,中国人民银行专
摘 要: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办教育的永恒主题。因此,努力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对站在教育最前线的我们来说,是义不容辞的职责。怎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呢?优化师生间的感情因素;创设有效情境;巧施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 教学质量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12(a)-0226-02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办教育
一、开发背景  1. 培养英语核心素养的需要  2014年3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重要概念。在修订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待颁布)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归纳为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在研究培养核心素养的途径和措施中,最受关注的三项措施是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设计、评价体系设计和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方法是落实核心素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简单的二十四字“承载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了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小学教育中的贯彻落实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了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水平,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本文在研究中从宣传、氛围、实践等角度入手,探讨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学生行为的对策方法。  创新宣传,推進全员教育  在传统思想观念、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