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探究

来源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aodedaoc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让学生利用思维与创新等方面的优势,努力发展创新等多项能力的课堂。新时代赋予小学美术教师的新的教育教学要求,更是学生获得理想学习效果的需求。当前,信息技术日渐成熟,信息资源日渐丰富,与小学美术课程教学紧密联系,因此美术教师必须有效地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打造充满智慧的小学美术课堂,充分做到让学生在智慧的美术课堂中广泛地学习知识。
  关键词:小学美术;信息化;教学探究
  小学美术课堂经过多年发展,加上新课改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行,不再是不受重视的基础科目。美术教育的目的在于教会学生美术学科的基本知识,接触多样的材料,锻炼学生动手制作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但现今美术教学方法还停留在以往的展示教学和画画,教学效果未见很大起色,同时还压制了孩子的创造天性。美术教育不能只注重表面文章,要深入挖掘孩子的创造力和色彩运用能力,同时保证师生之间有良好的互动,才能真正将美术的魅力带给学生们。教师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探索出适合自己也适合学生的最佳教学方法。
  一、信息化背景下小学美术需要构建翻转课堂
  信息化背景下注重学生创造性、灵动性、发展性、实践性的培养,重视学生智力的发展和多项能力的提升,一方面教师需要借助信息技术之力来进行更具有针对性地引导,实现分层教学,让学生在课前利用网络充分地进行小学美术知识的预习和自主探索。教师还要在课堂教学后利用信息技术来与学生及家长保持交流与沟通,进而打破时间、空间对学习的限制,促进学生实现可持续的学习,让智慧学习成为可能。另一方面,教师需要注意学生的艺术表现,并注意学生的学习反馈,从学生的视角去探索更多更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提高课堂翻转的时效性,确保翻转形式的多样性,让学生有“眼前一亮”的感觉,进而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信息化背景下学习的效果。
  二、信息化背景下小学美术需要构建智慧情境
  在小学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基于智慧情境来促进学生创新。很多学生较为活泼好动,思维活跃,对于教师来讲,这类学生不容易服从管理,因此通常会遏制学生的积极创新心理。和他们沟通与交流,为学生创造相应的智慧情境,鼓励学生去创新以及挑战自我。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大胆地创新,防止出现课堂教学流程千篇一律的现象。为信息化背景下的创设奠定良好的基础。优质高效的小学美术课堂离不开科学的设计,教师在正式开展美术教育活动之前,不断追求创新,快速掌握重点内容。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与感受生活,让教学活动具有较强的创新性。
  三、信息化背景下小学美术需要利用微课演示
  信息技术日渐成熟、完善,信息资源日渐丰富,在此时代背景下微课教学应运而生。相比其他的课堂教学形式,微课时间短,内容精练,学习随时,能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微课的掌握程度,并能够根据实际需要为学生录制不同的微视频,提供更多更有效的微视频资料,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帮助学生收获更好的学习效果。但在实际录制微视频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根据学生的意见和反馈不断地优化微视频。这样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微视频,而且可以使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一举两得。
  四、信息化背景下小学美术需要借助任務驱动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中,要想构建智慧美术课堂,需要教师借助任务驱动。首先,课堂是师生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的地方。教师应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任务的设定,让学生掌握美术学习的主导权,尊重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使教师成为艺术课堂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其次,教师要利用任务驱动,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消化和转化,教师要让学生积极地自主探索,这样才能够让教学过程更加有意义。在布置任务活动之前,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划分任务小组,安排具体的学习任务,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发挥和想象空间,促进学生实现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任务完成能力,促进学生的多元化、综合发展。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借助于信息技术来布置课堂任务,信息技术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让美术任务生活化与趣味化,为促进学生的智慧学习提供新型力量。
  最后,教师在布置任务的时候,一定要做到分层递进与循序渐进,任务的设定既要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知识储备,同时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方式。教师要做好引导与点拨工作,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思路清晰,方法科学。而且,教师要对学生多一点鼓励和支持,进一步增强他们对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进一步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进而收获更好的美术课程学习效果。
  教师要注意利用问题导学来突破难点问题,提升小学美术教学的有效性。小学生在学习新的美术知识的过程中,由于认知能力比较差,认为美术教学内容较为枯燥与复杂,容易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可以运用问题指导,突破小学生的理解盲点,通过艺术课堂上的问题,了解真实的艺术学习情境,从而掌握其艺术学习中的弱点。教师还应根据身心特征和知识结构,制定适合学生自身特点的教学方法,以此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美术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这样才能将各个知识点做到一一击破,最终实现高效美术课堂教学的目的。
  五、结语
  总而言之,为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的人格发展,为学生实现终身学习奠定有效的基础。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应注重信息化背景下与艺术教学相结合,为学生建立理想、有趣、高效的美术课堂,让学生在艺术课上真正收获和学习,同时掌握艺术知识、艺术技能,锻炼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天牧.基于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的小学美术教育实践[J].文理导航(下旬),2020(12):76,80.
  [2]赵虹.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思考和实践研究[J].学周刊,2020(34):157-158.
其他文献
期刊
筛板一直以来被认为是青光眼视神经轴突损伤的初始位置。对筛板结构的观察及量化分析,可以提高对青光眼病理生理过程的认识,同时对青光眼早期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过去对筛板的研究主要依靠组织学,近年来随着OCT技术的不断发展,活体观察动物及人类筛板已成为可能。本文对筛板的生物力学特征以及OCT成像的研究进展、图像处理和分析等进行综述,进一步探讨青光眼发病机制及筛板OCT成像的临床意义。(中华眼科杂志,2
目的探讨山东省开展白内障复明手术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统计白内障手术上报系统中2013年1月至12月山东省17市上报的108 190例患者信息,记录其基本情况;术前检查;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日期、手术方式、术中并发症等;术后情况,包括手术裸眼视力、3日疗效评价、术后并发症等。变量资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有序多分类资料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多变量有序Log
期刊
继发性视神经损伤是视神经疾病出现不可逆视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而视神经轴突的变性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丢失是其主要病理机制。基于不同神经损伤机制研制神经保护制剂,已经成为近年神经眼科学领域的热点,研究成果有望在近期应用于临床。虽然大量实验研究已证实了神经生长因子等在保护视神经轴突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方面的作用,但对于视神经保护制剂在临床中的合理应用应给予更为广泛的关注。(中华眼科杂志,2016,52:8
摘 要:“法治经纬”公众号在发布最新法律法规,提高初中生法治素养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目前“法治经纬”微信公众号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文章从“法治经纬”微信公众号推送的主要内容出发,分析了“法治经纬”微信公众号对初中生法治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简析了“法治经纬”微信公众号所面临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法治教育;微信公众号  从QQ到博客到微博再到微信,社交软件不斷更新。微信
特发性颅压增高(IIH)属于一种弥散性脑肿胀病变,病因多为颅内静脉循环障碍。临床上表现为颅压增高、头痛、视乳头水肿。由于IIH通常导致严重的视功能损伤,故IIH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近年来有关IIH的药物治疗、减轻体重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及支持治疗等方面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中华眼科杂志,2016,52:948-951)
相干光断层成像术(OCT)是目前眼科影像学中一项重要的检查项目,其可对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进行准确分层和定量分析,对深入了解视神经疾病所致的神经元和轴突丢失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同时其还能鉴别诊断青光眼和黄斑疾病。通过阐述和点评OCT在视神经疾病诊断中的作用、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使用中的关键点以及en face OCT和OCT血流成像的应用特点,提出在视神经疾病的临床诊疗工作中应注重O
目的研究超广角FFA在后葡萄膜炎及全葡萄膜炎患者诊疗中的应用。方法前瞻性观察性研究。对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眼科诊断为后葡萄膜炎及全葡萄膜炎的患者42例(82只眼)进行常规临床检查、传统FFA及超广角造影检查,观察患者的周边视网膜改变,并且评价这些改变对疾病活动性评估及治疗方案调整的指导作用。结果入选的42例(82只眼)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43±21)岁。其中6例(12只眼)为后葡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