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的困境与对策分析

来源 :职业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hb8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势在必行。但大多地方本科院校在观念、师资、管理、校企合作等方面都呈现不足。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成功转型需要转变陈旧观念、培养并引进“双师型”教师、增强领导层自身能力、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良性合作。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应用技术大学;转型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6)11-0015-04
  目前,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国家教育部也发布了相关的政策文件,表示要对六百多所地方本科院校进行转型改革,从而促进地方本科院校在办学、管理、治理等方面的转型,这也是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部署。但是,我国大部分地方本科院校由于自身或外界的许多因素,在转型大潮前仍处于困境之中。因此,本文将从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困境与对策方面进行分析。
  一、地方本科院校与应用技术大学简述
  一般而言,地方本科院校是指伴随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通过合并升本、转制升本、民办升本和独立建本等多种方式在地市级城市布点建立起来的本科层次高校。①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与产业结构的转变,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也逐步提升,但现在教育领域培养出的人才已经不能满足这一需求,从而造成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严重不足,不能有力地促进我国的转型发展与适应全球发展趋势。这些问题在短期内并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因此,推动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势在必行。
  应用技术大学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经济发展的产物,现在已经成为许多国家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定位是:以实践为导向,办学直接面向市场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并与企业界、职业界建立紧密联系,强调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与开发创新能力。②应用技术大学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形成了不同于传统普通高等院校的办学特色。应用技术大学通过对学生基础理论与职业实践的教育,将学生培养成各行各业所需要的人才。应用技术型高校建设的主体应该是技术学科的建设,而技术学科人才的培养则应该侧重于实用新技术的开发和创新型技术。③虽然此类人才在学术水平方面要低于本科院校培养的学术型人才,但是他们从事实践与创新类的工作却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我国近年来也开始注重对应用技术大学的建设。我国当前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由高能耗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由政府主导发展模式走向市场驱动发展模式。我国高等教育也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但在高等教育普及率逐年增高的同时,“千校一面”的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尤其是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特色趋同的形势更为严重,并不能满足当前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产业结构的发展需求。因此,促进我国部分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必经之路。
  二、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困境分析
  (一)对待转型理念上存在偏差
  一是原有的轻视职业教育的观点在大众思想中根深蒂固。当前仍存在着矮化职业教育,重视学术教育,盲目地认为技术型人才低于学术型人才等观点。同时,对当前以应用型为核心的高等教育的内涵与特点认识不清,应用技术大学的观念并未得到广泛认同。尽管国家相关部门己经明确提出了关于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各种要求,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尽管有转型意愿,但在思想观念上还没有形成明确认识,在实践上也没能找到恰当方法,因此转型遭遇各种困境。
  二是我们一直受高等教育是一种精英教育观点的束缚。部分地方本科院校极力向综合性大学靠拢,盲目认为转向应用技术大学是一种“降级”。在一些需要转型的地方本科院校中,有不少教职工认为学校的档次会因为这种转型而降低。
  (二)地方本科院校的师资团队在能力与资格上并未达到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标准
  一是具有达到应用技术大学师资要求的教师是促进我国部分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的重要基础。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经验与专业技能的实践能力,长时间以科研工作与教学任务为主要工作目标,并在教学中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长此以往便导致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师所具备的能力与实践相脱节,更不能传授给学生实际工作中所需要的技能知识。
  二是教师的招聘途径局限也是阻碍教师实践能力发展的重要原因。许多教师因为编制规定,一旦确定工作后很难改变工作单位。这种限制导致的直接结果是新增教师只有极少来自高校以外的原不从事教师职业的人员,其中有行业企业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数量更是微乎其微。
  三是地方本科院校教师不甘于职业地位上的“降级”。在长时间学术环境下培养出的教师在面对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现状面前,短时间内不易接受将自己从“学者”向“技师”身份的转变,甚至许多从业多年的教师会排斥转型,认为自己的职业地位发生了“降格”。并且这些教学时间较长的教师对于原有的教学方法更为熟悉,依旧坚持原有的教育思想,不能主动变更自己的教育方式与教育观念。
  (三)地方本科院校领导阶层的管理能力不强,对地方本科院校转型问题没有深入了解
  面临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现状,大部分院校领导缺少应有的整体意识,不能对学校本身的未来发展方向做出准确的判断。对应用技术大学的研究不足导致在转型面前缺失自觉性和预判力。某些地方本科院校在经历“专升本”的过程后,并未真正认清自己的办学定位,盲目地将自己定位为学术型大学,把培养学术型人才作为发展目标。
  地方院校受办学理念、政策引导、社会评价等因素影响,在办学定位与课程设置上始终偏重于学术研究方向,盲目地对学术型人才培养投入过多精力,从而使得我国高等教育应有的塔形结构重心上移、状态失衡,人才培养结构与社会人才需要之间出现了错位。④在条件尚不充分的情况下将学术研究作为自己发展的重中之重,不仅没有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也并未实现自身的办学目标与办学特色。   (四)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脱节,校企合作机制不完善
  一是专业设置上盲目追求专业数量提升与热门专业设置,并未真正从自身优势出发,也并未充分考虑学校所在地的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需求。部分地方本科院校专业设置与课程设置相似度极高,特色学科较少且整体水平不高。在课程设置方面,教学单位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不足,设置课程前没有考虑到区域经济的真正需求,导致地方本科院校课程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相脱节,培养的毕业生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择业压力。地方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并不能与地方产业发展相契合,因此行业企业不能为此类学校毕业生提供合适的实习与工作的平台。特别是经历了专升本的师范类地方院校更加缺乏与行业企业沟通合作的经验。
  二是因为学校与企业在资金投入与回报、学生人身安全等方面有着不相一致的要求,这一点影响了校企合作机制的形成与完善。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双方参与共同培养学生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在这个重要环节的落实过程中,许多企业并没有意识到校企合作的真正内涵,也没有对校企合作给企业自身带来的利益做出准确的预判。由于校企合作将会带来学校管理方面的改变,学校内部人员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对于校企合作积极性不高。进行校企合作,对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是一个考验,校企合作重在实践方面,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师大多并不具有实践能力,这就导致了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师对校企合作的抵触情绪。由此可见,形成完善的校企合作机制仍是举步维艰。
  三、地方本科院校应对转型困境的策略分析
  (一)转变陈旧观念,促进文化交流共享机制的形成与发展
  1.要转变办学理念,认清自身办学定位,将应用技术大学作为转型发展的目标
  地方本科院校必须要解放思想,谋求办学目标与学校自身文化的进一步提升。而不能固步自封,应充分认识到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价值所在,转型既不是大学本身的“降格”,也不是大学理念的退化,恰恰是当代大学办学理念的一种升级。
  2.引导社会正确认识职业教育
  注重将应用技术本科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将现代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相融合,取长补短,协调发展。虽然思想观念上的转型不能在短时间内达到预期结果,但地方本科院校必须从实际出发,既要让教职工积极转变陈旧的思想观念,又要以坚定的决心走好转型的每一步。在这样的转型过程中,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犹豫不决、裹足不前。
  3.重视行业企业在思想转变上发挥的促进作用
  地方本科院校可与行业企业建立交流通道,充分吸收行业企业优良的行业精神和优秀的行业企业文化,将此类优秀思想融合到自身办学思想中去。可以定期举办主题沙龙、优秀员工事迹报告会、到优秀企业参观等活动,促进学校与行业企业的交流学习,提升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二)促进地方本科院校师资队伍的知识和能力结构转型,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形成与行业企业的师资共享机制
  1.促进教师教育理念与教育思想转型
  地方本科院校的许多教师由于习惯了多年的教学方式,不愿轻易改变。因此,促进教师教育理念与教育思想上的转型才是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关键所在。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原有的教学模式与应用技术大学的教育理念相结合,由原有的学科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向应用技术导向的培养模式转变。
  2.促进师资队伍在知识与能力结构上转型
  地方本科院校要引导教师队伍参与到与专业教学相关的实践活动中去,需要地方高校建立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机制,并在机制运行过程中进行完善,这样才能满足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要求。在教师招聘方面,可引进企业中优秀的高管人才、技能实践一线工作者,打破人才流动过程中具有强烈约束性的人事制度和身份限制,从根本上实现地方本科院校教师队伍的转型,逐步向“双师型”教师队伍转变。
  3.地方本科院校可与当地的行业企业建立教师共享机制
  地方本科院校招聘的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之前先进入行业企业进行一段时间的实践学习,将自身的理论优势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后再走上讲台,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地方本科院校在教师投入行业企业实践的同时,也引进行业企业的优秀员工走进院校。学校可定期请行业企业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作者为师生授课或进行主题讲座,让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本学科的专业知识。
  (三)提升地方本科院校领导团队的管理能力与责任意识
  1.领导应充当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引领者,正确把握转型发展中的各种重大关系问题
  在学生管理方面,从院校本身的发展目标与定位出发,建立服务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的教学管理制度;在教师管理方面,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营造一种师生相互信任、互相促进的和谐教学环境,定期树立教师模范。领导阶层在制定相关制度前进行实证研究以增强制度的可行性与执行力。领导班子可定期组织学习,加深对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研究,找到一条适合自身的转型发展道路。
  2.克服学校管理“官本位”思想,增强学校管理的责任意识
  当前的地方高校要处理好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关系,高校行政岗位不再按照官场体系来运作。注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尊重教师与学生在学校中的重要地位。地方本科院校校长不仅要对上负责,更要对教育负责,对学校负责,对学生与教师负责。
  3.改革管理干部选聘制度
  管理干部的选任要打破论资排辈和终身聘用制,努力做到能者上、庸者下,将能力水平作为评判管理者的重要标准。有资源条件的院校,可聘请在教育方面有造诣、有思想、有责任心的人士担任学校管理顾问,为地方本科院校处理转型问题献计献策。管理干部可实行招聘制和任期制。
  (四)地方本科院校应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设置,完善校企合作机制
  1.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产业结构的发展需求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设置内容   人才培养模式改变是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根本所在。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模式来进行改革,从而促进学校课程改革。课程设置应更加注重学生技能的掌握水平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凸显“地方性”与“应用性”的办学特色。坚持以应用为办学宗旨,从原来“知识本位”的传统学科教育转变到“能力本位”的应用技术教育,构建学校自身的学科与专业特色,从而形成自身独有的办学优势。
  2.建立人才培养模式的共建机制
  行业企业可与地方本科院校合作,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地方本科院校可科学合理地调整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学习比重,行业企业可科学合理地引导学生参与到第一线工作实践中去。学生在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将实践能力与理论知识紧密结合,为后期的技术技能创新奠定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3.地方本科院校与当地行业企业共同进行课程设计
  地方本科院校要特别重视课程设置方面的规划问题。行业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市场、技术等优势,地方本科院校可利用科研机构、专家团队等优势,将双方优势充分结合,建立一个学科专业设置的资源平台,以促进地方本科院校设计出突出“地方性”与“应用性”的课程内容。在条件成熟时,地方本科院校可联合行业企业进行重大技术创新的研究,以重点技术的突破引领课程设置的创新与升级。
  注释:
  ①陈永斌:《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之困境与策略》,《中国高教研究》2014年第11期第38页
  ②孟庆国:《应用技术大学办学现实性与特色分析》,《职业技术教育》2014年第35期第6页
  ③刘晓保:《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辨析》,《江西教育科研》2007年第1期第7页
  ④刘教民:《建设应用科技大学、培养和造就高技能人才》,《教育发展研究》2013年第17期第5页
  参考文献:
  [1]傅大友.新建期、应用型、地方性: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关键词[J].中国高等教育,2010(22):25-27.
  [2]张翠琴.德国应用科技大学(FH)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
  [3]张祺午.驻马店论坛:多视角关注本科转型发展[J].职业技术教育,2014(12):44-48.
  (责任编辑:杨在良)
其他文献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也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DEMATEL分析法,调查和分析中职教育质量各影响因素的影响度、被影响度、中心度和原因度等综合影响指数值,确定影响中职教育质量的原因因素、结果因素,并针对影响中职教育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提出定位中职教育质量目标、持续加大中职教育投入力度、优化中职生源与师资素质、积极推进中职课程改革、全面推进质量文化建设、突出学生职业能
在统计力学中,信息熵是概率或混乱度的度量。农业技术系统中各种技术要素的随机杂乱分布有碍生产力的提高,必须通过技术控制使要素分布集中到概率极小的选择上去,这是一个降低系
近几年,很多高职院校建立了教师流动中心,但是在实践中教师流动中心的诸多功能却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激励机制缺失。参照国内学者对校企合作与教师流动中
· 关键词:汽车见习工程师;培养模式;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6)07-0026-04  一、汽车见习工程师研究的意义、价值、目标和要求  (一)汽车见习工程师研究的意义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具有较高职业素质和国际竞争力、能够得到跨国从业资格互认的工程技术人员十分匮乏。在职业技术院校开展汽车见习工程师培养模式探索
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许多企业只能在原有的经营场地上新建新的经营场所。文章主要就这一经济事项的不同会计处理方法及其经济意义等进行了探讨。
大量试验证明,苇状羊茅在当地土壤气候条件不栽培,分蘖能力强,生长迅速,地上生物量及株高的增长动态均符合logistic曲线,而生物量的衰减动态符合y+a+blinx曲线。峰值在7月,绿期长达250d左右,鲜草产量为37500kg/hm^2。
0 36%苦参碱水剂 (绿植牌植物杀虫剂 )是南京农业专科学校引进的一种从植物中提取的天然生物杀虫剂。 2 0 0 0年 9月在南京市大厂区无公害园艺场内进行了防治小菜蛾的田间试
犊牛脐炎的病因主要是脐带消毒不好,继发细菌感染。正常情况下,犊牛生后7~10d脐带自行干化脱落。若10d后脐带仍不脱落或脐部肿胀、化脓均为脐炎,犊牛脐炎有以下几种: 1、轻度
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与世界各国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特别是与邻国日本的合作不断加强。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我国对日语专业人才
根据本地的土壤气候条件,在武运粳8号高产栽培中,选择合理的栽插密度,适期适量施用磷钾肥,有利于适时够苗,减少无效分蘖 ,控制高峰苗,提高成穗率;有利于改善中后期群体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