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干部“走读”不当事

来源 :党员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ld7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班迟迟未到,下班早早溜掉;办公室里难遇到,路上时时能看到”。不用说,这是基层群众对前来本地挂职、或下派交流任职官员的生动写照。不仅如此,群众已给这些官员送了一个雅号——“走读生”。
  应该看到,官员下派挂职或异地交流任职的本意没有错,通过在不同岗位或不同地区的交流锻炼,有助于官员拓展视野、广知民情、提升能力。因此,不少官员踊跃下到基层挂职,或被派往异地交流任职,它表明这一培养选拔任用干部的意图是好的,机制也是科学的。然而,随之出现“走读生”现象则说明该机制还需更加完善,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调研得知,“走读生”屡禁不止,渐成常态之势,主要基于如下情形:借口家眷没有入迁,人非草本,孰能无情?或因“上班一群人、下班一个人”的作息反差,让自己还不服水土;有的以自己年轻、精力旺盛为由,即便“走读”无所谓;还有的在琢磨着挂职或交流任职一结束,自己终归要回原单位上班。如果长期“客居”乡里,既疏远了已有的人际关系,又对单位的人事动态浑然不觉,岂不会耽误了自己的前途?
  不过,这些“走读生”毕竟不同于在校走读生。一个单位、部门里的“走读生”多了,大家对“走读”现象也就见怪不怪,一些弊端也随之浮出水面:“走读生”在单位大都属于领导层序列,“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自己“走读”无疑会带来下属纷纷效仿。“你走读,我也走读;你不批评我,我也不指责你”;“走读生”通常在下班时,即便有要务需要處理,也会“等到明天再说”;在“走读”过程中,所发生的交通、餐饮等费用该如何处置?现实中有的会走公务消费,有的公车私用,还甚至还出现了公款吃请等陋习。
  “走读”现象为何难以根治?深层原因在于其思想、认识上出现了偏差。“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有些“走读生”觉得现在干得再好,终归只是一个“过客”,何必自己栽树后人乘凉?有的认为下来无非是镀镀金,丰富一下履职经历而已,不必太过认真。由于这种“过客”心态和“镀金”心理作祟,使有些“走读生”在下派挂职或交流任职期间,竟无所作为、少有作为、懒得作为。即使有些许作为,也纯粹为了凸显政绩而随意“乱作为”或“选择性作为”,其特点是:青睐“短平快”项目,追求“高大上”工程,形象第一、政绩优先。那些能造福一方、惠及民生的基础性工程、务实性项目,则因其投资周期长、见效慢、光环弱而扔到犄角旮旯且置之不理。
  “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 根治“走读”现象,变“走读生”为“住读生”,仅仅寄希望于单一手段,或短暂的强制措施恐怕难以为继。“走读”现象既基于“走读生”的实际困难需要解决,又与眼下对干部下派挂职与交流任职的评价考核机制不健全有关。因此,需要多角度谋划、多措施并举。如中国人向来有着“家国一体”的情怀、“忠孝两全”的节操。在下派或交流干部时,就不能只考虑干部本人的岗位设置与地区安排,还应适时处理好其与家人的生活(配偶两地分居)等问题。“无恒产者无恒心”。干部本人到哪里,其家眷可随同安营扎寨。这样,其“走读”便无意义,“住读”则自然形成。
  就目前干部下派挂职与交流任职的政策而言,一开始就规定了当事人下派与交流的时间,就明显地给其一个信号:即,干得好坏、干得多少似乎无关紧要,反正时间一到即可打道回府。从此,档案里面有记载、履职经历添内容。针对这以现状,能否明确无误地告知当事人,如果下派或交流期间没有实绩、评价不佳,就有可能“下课”呢?同时,在评价干部挂职或交流任职的业绩方面,既要听取干部本人的述职报告,又要了解上级组织与领导、同事的看法,更不能忽略辖区群众对其客观公正和实事求是的评价。毕竟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尤其对于外来干部,是不是“作秀”,群众明眼一看,便一目了然。
  (作者系湖北省荆门市委党校教授)
其他文献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党的基石是什么?是党的基层组织,是广大的普通党员。若党的支部缺乏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党员信仰缺失、甘于平庸,甚至离心离德,党的执政根基就会不稳,党的事业、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无从谈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必须在严肃的党内生活锻炼中不断增强。”严肃的党内生活,是保证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法宝。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诞生
管党治党,重在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我们党是执政党,基层党组织是政治组织,政治功能是基层党组织的魂,基层党组织要明确政治任务、担负政治责任、彰显政治特征、强化政治功能,确保我们党长期执政、更好执政。当前,基层党组织发挥政治功能存在“三化”趋向:  政治地位有弱化趋向。存在重村民自治、轻党的领导现象: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农村宗族和派系对村级工作影响逐步加大,各类产业协会在农
“老油菜基地改造为何没有资金支持?”“村组道路硬化能不能提高补贴标准?”“村村通客車需要拓宽道路,能不能占地?”“新建堰塘需不需报批,有没有资助?”“美丽乡村建设有哪些政策支持?”……4月28日上午和29日下午,在谷城堰河党员干部培训中心,270余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争相举手,向农、林、水等6家县直职能部门发问,所提问题件件关乎农村建设与发展。   支书与局长面对面交流,是谷城县在换届后村党支部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构建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选人用人机制,使各方面的优秀干部充分涌现。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针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注重协调统一,推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科学化发展。  注重过程简便性与结果有效性的协调统一。过程简便,是指通过简化程序、创新方式、灵活运用,来降低成本、缩短周期,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效率。结果有效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其实,早在1962年,邓小平同志就率先提出了着力解决“干部能上能下”问题,并在随后的实践中,从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入手着力推进干部能上能下。  长期以来,为何干部“能上不能下”的问题一直没能很好地解决?从客观上看,制度规定有待完善,基层操作时缺乏标准,尺度不好把握;从主观上看,组织多从关心爱护干部的角度去考虑问题,领导干部中也存
长时间处于同一个环境,容易养成一种习惯:社会、大环境、人都是以你所在的生态为中心的,尤其是在体制内。  于是,自以为是、眼高手低、坐井观天是以80后为代表的年青人最容易被贴上的标签,更可怕的是,发现和认识到了这些问题,却不知道怎么去改变现状,时间久了,反而陶醉其中。  换句话说,我们这一代人,正在失去信仰,或者说在信仰上变的不自信,甚至,我们连真正意义上的偶像都没有。  很遗憾,我也深陷其中。  
怎样当好县市委书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四有”新要求。笔者认为,要做“四有”书记必须知行合一,要深学、细照、笃行,才能成为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干部。  重在讲党性,知理明义。县委书记作为“一线总指挥”,必须时刻把心中有党、对党忠诚放在首位。要把牢政治方向。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始终不渝地跟党走,当好全市党员干部的旗手和掌舵人。要抓牢主责主业。牢固树立抓好党建就是最大政绩的政
当前,《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正在全面实施。笔者觉得,有几个难点问题需要着力破解。  破解观念转变之难。推进干部能上能下,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消除认识上的误区。从干部层面看,受传统“官本位”思想影响,少数干部碌碌无为却难以受到惩戒,存在“不犯大错不挪位、不到任期不退位”的“铁交椅”现象。从社会层面看,群众普遍认为“违法违纪才下来,下来的必然违法违纪”,对“下”的干部用另类眼光看待。
近40年来,我带着“军字号”那支笔笔耕在业余新闻写作的园地,收获着一块块散发清香的“豆腐块”。然而,10余载春秋,我更钟情于《党员生活》,走到哪,就把亲密《党员生活》的“三字经”带到哪。   读,感受其特。每每捧着《党员生活》,就像捧着一碗心灵“鸡汤”,党建经纬、先锋本色、普通党员普通事等栏目文章每篇必读。每期《党员生活》随身而行,采访到哪,读到哪。段店镇刘弄村是老区村,我把《党员生活》内容摘抄
“扑通”一声,他从田坎上摔下来,肩扛的一袋大米飞到了一米开外。他忍痛爬起来,顾不得擦拭泥巴,赶紧拽过袋子看看,“呵呵,米还没撒出来!”他一把将大米甩到肩上,朝着山坡继续前行。他,就是鹤峰县委组织部党建办干部田启发。  阳春三月,小田随帮扶工作组来到邬阳乡三园村,独自赶往4组去看望帮扶对象曾庆义。去年,老曾一家被纳入精准扶贫户,小田从多次走访中,对他家二老因病致贫的现状非常清楚。根据现有条件及自然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