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左邻右舍

来源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chao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母亲的晚年其实是在左邻右舍的陪伴下度过的,我们几个做子女的都愧对她。
  1998年父亲过世后,母亲不让我们任何一个子女赡养,自己单过。我曾力劝过她,年纪大了,从乡下搬到县城里来,平时万一有个头疼脑热的也好照顾。她总说,乡下安静,说话的人多,照应的也多。
  母亲就在乡下住着,我每个周末都会回去住上半天。每次回去,总能在母亲的院子里遇到蛮子大嫂、卜大嫂、王三嫂、王二奶奶和本家的一个侄儿媳妇。这些邻居齐齐地告诉我,我母亲的小院子是她们最愿意来的地方,连自己的儿孙们也喜欢到老奶奶的家里来。在我待在老院半天的工夫里,她们总归要前前后后地来的,有的抱着儿孙来,有的纳着鞋底来,有的拿把青菜来,有的送碗另样儿的饭菜来。蛮子大嫂她们都说过:还是在乡下好,串个门子,说个话,多方便!
  母亲一辈子与人为善,虽大字不识一个,却懂大理,这是我暗暗惊奇的。她有时到城里小住几日,总是在午饭后对我们说,你们中午都是要休息的,到里屋睡会儿吧。她自己就一个人在客厅里坐着,有时看看电视,有时一个人目不转睛地看指甲或是摆弄手。阳光照得客厅里静悄悄的,只有挂钟滴答滴答的走动声。我劝她中午也睡会儿,她总是说:“人老了,觉要不了那么多。你们睡你们的,我没事。”有时家中来客人,她会在与来人打过招呼后,不动声色地退到自己房间里去。妻子为此大为感慨,说像娘这样的农村老太太,做事这么得体,真让人心疼。
  可能也正是这个原因,母亲在我的家里寂寞得很,她更愿意在乡下的老家与邻居同住。晚年的母亲在我面前最骄傲的事情就是说门口的菜,不论春夏秋冬,她小院门口的石头上总是有菜,白菜、豆角、茄子、芹菜、冬瓜、土豆……很多时候是菜都吃了,却不知是谁放在门口的。我的两个哥哥每天都会到老人的小院去看看,二哥的院子与老母亲也只有一路之隔。但我知道,真正减轻了母亲老年寂寞的还是她的左邻右舍,是他们为她带走了漫长的白天,让她不至于一个人在院子里从太阳升起坐到日落西山。有了左邻右舍的存在,有了左邻右舍孩子们的欢叫,她晚年的世界里有了许多生气。
  2002年的那个夏天里,我坐在老母亲面前,不知多少次话到嘴边又咽回肚里。母亲就说:“你今天是有事情给我说的,说吧。”我语无伦次地把想离开老家南行的想法告诉年迈的她,不料母亲听完后就给我一个清晰的答复:“孩子,去吧。我身体好着呢,再说还有你哥哥、姐姐在家。你是个孝子,你爹在世时不让你出去,如今他不在了,你就做一回自己想做的事儿吧。”
  我一一作别亲人和母亲的左邻右舍,携妻儿踏上南行的路途。此后,我虽一年回乡探视不少于三次,却只能无奈地看着母亲越来越老。但她的精神尚好,我每次回去,她的小院子里都少不了魏家大嫂、卜大嫂、王三嫂、王二奶奶。2006年的秋天,我回老家,在母亲的院子里没见到王二奶奶。母亲的左邻右舍叹息:村上的老人一个一个地不在了。母亲说道:“下一个怕是我了。”那一刻,我神伤不已,心里止不住地难过。
  2007年的夏天,行善一生的老母亲在她83岁上作别人世。我带着不能床前送终的愧疚,返回那个再也不能听到母亲声音的小院子长跪不起,魏家大嫂抱着我号啕大哭,院中老老少少几十号人无不落泪。
  安葬了母亲后,我登门一一跪谢左邻右舍。我知道,这些老邻居做到了我们任何一位儿女都没做到的事情。没有他们,老母亲的晚年定是凄凉的。我在心里感谢他们。
  (选自《文汇报》2012年5月1日,有删改)
其他文献
阅读理解题是近几年来中考的常见题型,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阅读材料;二是考查内容。它要求学生根据阅读材料获取的信息回答问题。阅读材料主要包括:新的数学概念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或新的数学公式的推导与应用,或新闻材料等。  一、阅读新知识,拓展应用  题型特点:先给出一段材料,让学生阅读理解,再设立新的数学概念,新概念的解答可以借鉴其前面材料的结论或思想方法.  解题策略:从给的材料入手,通过理解分析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