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则还是方法?

来源 :少年科普报(科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enw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们常说:内容决定形式,艺术所表现的内容决定了艺术的形式结构。内容与形式是音乐艺术中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他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通过他们各自所特有的特点共同来表现音乐。有了好的内容还需要适当的音乐形式加以组织。于是就有了音乐美学中的音乐的形式美法则,它包括:连贯性原则、对比性原则、新颖性原则、平衡性原则四个方面的原则。本文将以连贯性这一原则为主,探讨其基本概念及实际应用中的问题。
  关键词:音乐内容;音乐形式;形式美法则;连贯性原则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7-263
  
  在汉语当中关于“法”的词语有许多,例如有法规、法律、法院、法场、法令、解法、算法、方法、办法等等。我们观察一下这些词语,不难发现当“法”字处于词首时总是给人以一种神圣、不容随意更改、严格的感觉,但当它在词尾时,似乎这种神圣感就没那么强了,变成了一种解决问题的途径,可以不唯一。所以在法字的前面加字构成的词语显得理性、死板,在其后面加字显得感性、灵活多变。
  那么音乐的形式美法则中的连贯性原则究竟是法则还是一种方法呢?我们不妨假设一下,将其作为法则,遵循它一成不变的去理解音乐,去创作音乐。这样的音乐可能在这个原则的框架之内并没有什么不对,但是这样的音乐是不是失去了它原有的魅力了呢?音乐之所以有这么大的魅力,不正是因为它是感性的艺术,不需要太多理性的条条框框的限制吗?
  在音乐这样感性的艺术中,很显然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的,理解音乐的方式也是不唯一的。每个人对同样的作品的理解可能是不一样的,甚至可能是完全相反的。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心境,不同的时期欣赏同一首作品感受也可能同样如此。因此,在音乐之中我们需要在法的后面加字,让音乐成为灵活的感性艺术,而不是在法的前面加字,让它成为死气沉沉的教条。
  音乐艺术被称为“流动的建筑”,其中的“流动”一方面主要是指音乐的内容与形式需要在时间过程当中加以呈现,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显现出来的,另一方面也指音乐是灵动多变的,不是死气沉沉的公式。这也就意味着,作曲家在创作作品时,组织音乐内容的素材时,需要考虑如何组织它们,如何发展现成的材料。而连贯性原则就是指作曲家在创作时,为了照顾听者对于音乐材料的原有状态不要频繁转换,或突然转变的期待的心理活动,而让作品材料前后具有联系,转变过程不突兀的一种做法。
  这一原则不乏在实际作品中应用的实例,比如我们常常会听到音乐由情绪平缓的A乐段进入情绪较为激动的B乐段时,会在它们之间加入渐强、向上的一串音,使得它们之间的情感衔接显得流畅自然;或者有时候我们会听到旋律有重复、模进、逆行等等这样的组织方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包括旋律音高、和声、音色、力度等等方面的连贯。这样的组织方式也确实能让我们在欣赏音乐时,感觉到音乐无比连贯。
  但我们再回过头来想一想,音乐就这样一直连贯下去,所有的音响都落在我们的期待之中,分毫不差,没有意外也没有惊喜。这样真能完全满足我们的审美吗?是否不按这样的组织方式,就一定会使我们感到不自然,不符合我们的审美呢?难道音乐表现的内容当中就没有需要突然变化,落在我们意料之外的内容吗?很显然是否定的。生活处处有惊喜,生活处处也有意外,很显然这样的具有惊喜与意外的内容连贯性是不能准确表现的,如果一直连贯我们也无法从中感受到戏剧性、惊喜与意外。
  如果将连贯性原则分开来看的话,它是由连、贯共同组成的,如果将连比作一根畅通的水管的话,贯就是其中从头到尾流着的水。当它们合二为一,在音乐实践中长期使用,人们从中总结,这便形成了性,究竟是良性交替,还是恶性循环,还得再从实践中来检验。
  提到“连”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连接、连通、连贯诸如此类的词语,它指的是东西是连着的而不是断开的,是一气呵成的而不是磕磕绊绊,结结巴巴的。表现在音乐中的连,可以理解为音乐的不间断,音响的延续,这样一想如果将它作为法则严格的遵循似乎会出大问题。
  在柴科夫斯基《六月-船歌》的主题当中,由于休止符的引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船桨划在水面,荡起水波,而且正是因为休止符才体现出船桨划出水面,准备下一次划桨的动作,是符合生活实际的。如果没有休止符恐怕就不是船桨在划水而是一块石头硬生生地落在了水里,船夫划桨的动作也就没有了划出水面准备下一次的机会了,这样划船恐怕是十分累的。在许多声乐作品当中,时常会出现整首作品没有休止符、没有换气记号、带有自由延长音的作品,如果按照实际记谱演唱,一口气连绵不断地演唱完一首作品,自由延长也不换气,这样的连相信没有几个正常的歌唱家能做到,肯定也是不符合实际的。
  “贯”更多的是一种贯穿始终、贯通之感。在音乐中我们常常会说将主导动机贯穿始终。在实际的音乐作品中有许多这样的例子,例如在许多歌剧作品中,每一个人物的主题总是与这个人物密切结合在一起的,不可能这一次出场一个主题,下一次出场就变了。交响乐作品中用某一个乐器来代表某一个音乐形象,如管弦乐作品《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用小提琴来代表女性、大提琴代表男性等等。它们都是贯穿在整个曲子当中的。
  但同样的问题,如果我们死板的看待贯穿,在它们贯穿时,仅仅只关注贯穿,而不关注是否与音乐契合,也是不正确的。当歌剧中的人物主题运用时,如果只贯穿,原封不动地生搬硬套过来,无论人物是喜是悲,是痛苦还是幸福。这样显然按照法则来看确实是贯穿了,但人物表现出来似乎就不那么生动了,仅仅只是一个没有感情的机器。
  良性交替也好,恶性循环也罢,关键不在于连贯性本身,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也不难看出,在音乐实践中,按照法则来看,往往会造成恶性循环,相反可能是良性交替。就看我们能不能找到契合实际的用法。
  音乐美学作为一个基础理论学科,我们在学习、掌握它的时候应该严格按照其中的法则,不可以随意更改。最终我们能不能用于实践,也取决于我们对于基础的理论是否理解彻底,能达到灵活运用的程度。同时,当我们在实际运用这些法则时,也应该灵活的看待这些“法则”,如果真把它当成一成不变的法则,有的时候可能会导致运用的不恰当甚至会闹笑话。所以是法则还是方法的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彻底掌握他们,并灵活运用。
  作者简介:王文 1994年2月 男 汉族 四川巴中 碩士研究生  音乐与舞蹈学
其他文献
摘要:無论在哪个阶段,英语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尤其是我国对英语实用性人才需求量的扩大掀起了全民学英语的热潮。作为人才摇篮、人才输出地——学校——肩负起了教学英语的重任,从小学到大学都开设了英语课程,旨在让学生从小接触英语,养成学英语、说英语的好习惯。中职英语作为教育领域的一个分支,秉承着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现代教育理念办学,受到了社会的认可,赢得了家长
期刊
摘要:当前阶段的教育改革当中明确强调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做到与时俱进,积极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同时信息技术课程在小学阶段的教育当中受到了越来越高的重视度,但是从当前阶段的教育事业方面来看依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影响到了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因此,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探索合适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获得有效提升,进而有
期刊
摘要: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管理者和领导者,其管理能力的好坏影响着班级的整体发展。因此,在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结合高中生的生理特点,采用合适的方法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从而能够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不断促进学生的整体和谐发展。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规章制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7-234     魏书生说:管理是集体的骨
期刊
摘要:我国正向社会法治强国迈进,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学生的法治道德教育必须从小培养。小学道德与法治是小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课,但这门课却不是考试课以至于有很多学校和教师都不注重这门课的开展。小学阶段是小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对他们以后的人生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为了学生形成符合社会发展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小学道德法治教师就应该注重教学的生活化。  关键词:道德与
期刊
摘要:教师培训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环节,目前已成为各级教育部门和广大教师的自觉行为。然而,目前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领域存在教师管理制度不健全与落实不到位,教师培训理念陈旧,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考核不完善等问题,导致培训工作的成效和质量受抑制。这三种偏向都是由对教育培训的误解而导致的,阻碍了教师培训工作的健康开展。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师培训工作;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期刊
摘要:核心素養这一教育思想是在新课改中所提出的,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社会品格和综合素养,让学生具备融入社会的基本技能。在当前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目标的优化设计、活动的细致安排,做好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与教育内容的融合,使得学生在学会音乐知识的同时,也可以实现核心素养的稳步成长。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音乐;目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7-250 
期刊
摘要:创新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教育教学中同样需要创新。小学数学新课标提出了很多新理念和方法,教师们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创新将其融入到课堂中并以此促进学生高效地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完善自我,为迎接新的挑战打基础。在本文中,笔者将阐述小学数学教师如何秉承新理念实现创新教学,以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7-258     我的外公、外婆住在一个偏僻的山清水秀的小村庄,那里是我的乐园。  乡村,有一条清澈的小溪,那是我的乐园。小溪的溪水清澈见底,可以看见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泳,有的像害羞的小姑娘,在水中躲躲藏藏!在那里,我可以和小伙伴一起打水漂,比谁打的水漂多;可以和小伙伴一起在水中嬉戏,把溪水溅到地上,上岸时摔了个四脚朝天;还可在水中
期刊
摘要: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对于识字的教学是极其重要的。它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后续的学习有着关键的作用。只有更好的去认识到识字教学在教学中起的重要作用,才能更好的去满足学生学习的要求。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汉字的字理来进行教学,让学生知道每一个汉字的历史渊源,这样才能让他们领悟到文字的魅力,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本文以识字教学为基础,对于它在低年级教学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深入剖析,希望能给相关研究人员
期刊
摘要:初中阶段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等方面尚不成熟,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对于塑造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发挥着关键作用。而随着新课改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时,应当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进而能够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与法治意识,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关键词:初中生;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