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瑞典王国位于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东南部,国土面积约45万平方公里,人口929万,是一个国土面积狭小,人口、资源稀少的富裕小国。瑞典向来非常重视在国际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在冷战期间,瑞典主要是借助其中立国和诺贝尔奖颁奖国的身份向世界展示瑞典“中立”、“和平”的形象。冷战结束后,瑞典曾一度在国际舞台上失音。进入新千年之后,在应对全球化不断深化的挑战中,意识到在国际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让世界了解瑞典的重要性,瑞典开始走上了一条主要依靠国际信息项目和对外文化交流项目在海外塑造和展示瑞典形象的公共外交之路,成效显著。
冷战期间瑞典的公共外交举措
一、展示瑞典“中立”、“和平”的国家形象
尽管瑞典在冷战期间一直秉承其“中立主义”的外交传统,但其在国际舞台上的活跃程度也十分引人注目。与其有限的国家规模和外交资源相比照,冷战期间瑞典在国际社会塑造了远超过其实力的影响与声誉。二战后瑞典独特的政治经济体制,使其国民生活水平达到世界最高水准,“瑞典模式”不仅成为各国学者和政治家们研究和关注的焦点,更是被经合组织誉为“世界的典范”。这一成就给瑞典政府带来的不仅仅是自信,而且使它获得了一种道德上的优越地位,加上它奉行的中立主义外交政策取向,使得瑞典在国际社会树立了伸张正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形象。
冷战期间,瑞典政府强调发挥联合国作用,积极促进缓和与裁军,主动参加在联合国名义下开展的各种活动。瑞典政府多次向联合国维和行动输送人力与物资,并派遣部队到刚果和塞浦路斯等地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此外,瑞典杰出的国务活动家达格
冷战期间瑞典的公共外交举措
一、展示瑞典“中立”、“和平”的国家形象
尽管瑞典在冷战期间一直秉承其“中立主义”的外交传统,但其在国际舞台上的活跃程度也十分引人注目。与其有限的国家规模和外交资源相比照,冷战期间瑞典在国际社会塑造了远超过其实力的影响与声誉。二战后瑞典独特的政治经济体制,使其国民生活水平达到世界最高水准,“瑞典模式”不仅成为各国学者和政治家们研究和关注的焦点,更是被经合组织誉为“世界的典范”。这一成就给瑞典政府带来的不仅仅是自信,而且使它获得了一种道德上的优越地位,加上它奉行的中立主义外交政策取向,使得瑞典在国际社会树立了伸张正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形象。
冷战期间,瑞典政府强调发挥联合国作用,积极促进缓和与裁军,主动参加在联合国名义下开展的各种活动。瑞典政府多次向联合国维和行动输送人力与物资,并派遣部队到刚果和塞浦路斯等地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此外,瑞典杰出的国务活动家达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