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下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l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是一门基础性语言学科,其教学直接关系到现代人才培养的质量,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欣喜地看到,语文教改正乘着这股春风,滋润着点点阳光雨露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然而,在广大经济教育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新课程和素质教育却进展缓慢,农村中学的语文教改更是“纸上谈兵”,笔者在农村中学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多年,处在课程改革的最前沿,对农村中学语文教学进行实际性的探讨,下面具体分析一下当前农村中学业语文教学的现状,并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策略,希望能对广大身处一线的中学语文教师有年帮助。
  关键词:素质教育 农村中学语文教学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6(c)-0152-01
  1 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1)教师思想观念落后。语文这门学科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文性,是两者的统一。长期以来,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注重语文的工具性,忽视语文的人文性,注重学生的语文基础,忽视语文能力的培养。由于没有树立正确的大语文观念,所以仍采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对素质教育的实施缺乏刻苦钻研精神。
  (2)教师整体素质下滑。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是实现教学改革、发展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农村中学语文教师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就我校而言,18个语文教师中3个顶职的,5个是通过各种途径进修的,4个专业不对口,只有6个是全日制师范院校毕业的。另外,教师素质不高,还受其他条件影响,如一些教师其配偶户口在农村,业余时间这部分教师要忙于农活,无暇顾及提升自身的素质。许多语文教师连基本的电脑知识都欠缺,就别提用电脑制作多媒体课件了。
  (3)教学硬件设施不齐全。新课程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管理者的管理方式发生转变。而这些转变顺利实现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需要现代化教学硬件做支撑,然而,在那些贫困落后的学校仍存在教学硬件跟不上的现象,没有图书馆,多媒体也极及小见,教师的教学还停留在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和一张嘴的传统教学上,虽说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但若没有相应的硬件设施的帮助,语文教学又在多大的施展空间呢?
  (4)学生本身的素质较差。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已习惯于被动接受,平时学生缺乏锻炼的机会,见习面窄,所以大部分学生胆子小,语文基本功不扎实,语文能力不强。如语文朗读不能做到有感情;课堂不敢积极答问,且无自己的见解;作文习惯于抄袭套用;无创新意识。所以语文教师要在这样的身上实施素质教育,的确是“任重道远”。
  (5)课程资源有限。新课程改革需要语文教师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农村学校校内外课程资源都极为有限,除了单一的教科书之外,没有获取知识的信息的图书馆,没有学生易于理解,利于直观教学的场所—科技馆,没有加强学生理想道德信念教育的历史宝库—博物馆,没有改变现代社会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的优越条件——网络资源等,校内外课程资源的不足,给农村语文教师对新课程资源的挖掘、开发带来了难度,限制了他们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
  (6)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实施素质教育到现在为止,最根本的一点是还没有一套与之相匹配的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容易操作的评价体系。因为高考这根大教育评价指挥棒的方向与方式没有及时转变与改革,导致各级教育行政机构的检查、评价方式与方向的重点没办法改变,所以各级各类学校的校长及行政管理人员的教育理念及重点不敢轻举妄动加以改变,还是紧紧围绕学科成绩是否优秀这根指挥棒来对教学工作进行评价。这样就使得素质教育的实施者和直接实践者只能“望书兴叹”,不敢放开手脚按照素质教育的标准去组织实施教学。
  
  2 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对策
  (1)转变教育观念。国家教委主任柳斌说过:“没有教育观念的转变,素质教育就不能取得成功,因而可以说谎转变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当前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必须从重知识,不重智能,重分数,不重素质的陈旧观念中解脱出来,树立“大语文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关注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关注学生学习知识的全过程以及他们所采用的学习方法,投入的情感等,接受新的教育理念,这样,才会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2)加强教师培训力度,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一方面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了解课改的动态;另一方面要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校本培训,增强“自主造血”功能;三是教育主管部门可以采用“专家讲座、明星教师送课下乡”等方式进行“输血”;四是完善教师集体学习的制度,使学习更为量化,使教师读书成为他们工作的一部分。另外,经常性的开展读书活动、心得写作、教研交流是保持教学创新的源动力,也是课程改革的精髓。只有通过多种途径的学习和培训,从教学相长中充实,提高自己,才能将素质教育的实施真正落到实处。
  (3)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根据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①趣味导学,激发兴趣。教师可引用诗文、成语、名言警句、寓言故事等多种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兴趣。②重视预习,鼓励质疑。课前让学生先预习,在初步感知内容的基础上,提出自己不知道和想知道的问题,课堂上带着问题学习,并由其他同学解决,这样能够慢慢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③教师点拨,教给方法。自主学习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如分析标题,从题眼入手;品味关键词语,可采用字面义与上下文相结合的方法;领会写作意图,可抓住关键句,并结合时代背景来分析等。④发现交流,相机引导。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自由的氛围,让学生敢读敢说敢讲,参与到课堂的集体学习中,自由发表对课文的理解,教师适时适度地引导,不把自己对问题的思考强加于学生,而是鼓励学生多维思考,大胆质疑,从真正意义上使学生思有所悟,学有所成。⑤分层要求,适时赞扬。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应提出不同的要求。一旦达到预期的目标或有进步,教师就应及时鼓励和赞扬,以便树立其信心,增强学习语文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4)因地制宜,合理利用校外课程资源。农村的自然环境优美,民风淳朴,如教师合理利用这些天然的课程资源,语文教学会更直观、形象,学生的语文能力也会得到提高。如教师可在每个季节带学生走进自然,感受自然,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开展诗歌朗颂会,神话故事会;在《到民间采风去》的综合性学习中,可搜集家乡名胜古迹的相关信息,实地采访,编写出一本反映家乡风光的读本,也可探寻家乡节日风俗及相关故事,展示探寻的收获,还可以品尝家乡特产,在班上介绍自己最喜爱的一种特产,并拟出广告词,推销家乡特产。
其他文献
男西服、大衣新标准GB/T2664-2017《男西服、大衣》于2018年7月1日开始实施,替代了旧标准GB/T2664-2009。为方便各检测机构和相关工作者快速、准确地掌握和使用新标准,本文从
全身用药,不论用哪种剂型,通过什么途径,药物最终均抵达血液,然后由血液将它输送到靶向组织器官,发挥治疗作用.其中如何选择药物的服用时间,非常重要.科学的服药时间,既可使
氟斑牙是氟中毒在小学生身上唯一最早可见的体征,也是观察降氟改水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而饮水型病区防治氟斑牙的根本方法就是摆脱高氟环境,即改水降氟.为摸清改水后小学生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