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制度是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

来源 :人大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ong9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大历史上,每逢十周年纪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的大会一共举行过三次,即在1994年、2004年、2014年,分别举行纪念、庆祝全国人大成立40周年、50周年、60周年大会。三次纪念大会有一个共同程式:党和国家领导人发表重要讲话,回顾总结人大制度伟大历程,从人民当家作主、国家长治久安阐释人大制度地位和功能;提出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政治方向;对坚持和完善人大制度、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提出新要求。从三次纪念大会来看,2014年9月5日举行的庆祝全国人大成立60周年大会规格最高、对人大制度地位和内涵表达最新、对新时期人大制度建设的使命担当最厚重。
  一、庆祝全国人大成立60周年大会达到最高规格
  1994年9月15日,首都各界群众在人民大会堂隆重集会,纪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40周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同志发表重要讲话,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田纪云同志主持大会。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举行纪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的活动,在国内外引起很大的反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体制相适应的整个政权体系。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根本政治制度。”当天的《人民日报》社论说,40年的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10年过后,2005年9月15日,首都各界代表3500多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纪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50周年。中共中央政治局九位常委全部出席纪念大会,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吴邦国委员长主持纪念大会。
  2014年9月5日举行的庆祝全国人大成立60周年大会,与纪念人大50周年大会一样,中共中央政治局七位常委全部出席纪念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张德江委员长主持庆祝大会。
  与前两次纪念大会相比,这次庆祝大会规格最高,为什么这么说?前两次纪念大会是以首都各界群众、代表隆重集会的名义来纪念,这次庆祝大会是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的,是一次顶格的会议,既有纪念的内涵,更重要的是庆祝,庆祝人大走过一甲子的辉煌和功绩。
  二、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高度明确人大制度的最新内涵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深刻总结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历史经验、适应改革开放新时期发展要求,站在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执政、治国理政的高度,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时代内涵,进一步明确人大制度的地位。从乔石同志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到胡锦涛同志强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最高实现形式”,再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支撑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这些重要讲话,向世界庄严宣示了中国人大制度的新高度。
  1993年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召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负责人座谈会。乔石特别针对人大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的认识问题,作了即席讲话:“一是要用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统一全党和全国人民对人大地位、性质和作用的认识;二是要结合实际不断地进行宣传教育”(引自2012年6月26日,《法制日报》,刘政,《乔石同志在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任上》)。在第一次纪念大会上,乔石强调,“我们广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民主和法制观念,提高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认识,把思想统一到宪法上来,切实按照宪法办事,自觉地维护国家的这一根本制度。”
  江泽民同志在1990年的时候就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乔石同志在纪念大会上对此作了重申。乔石强调,“我们在任何时候,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挥这一制度的优势和功效。”
  在第二次纪念大会上,胡锦涛同志强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能够保证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也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以前,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人大制度在民主执政、人民当家作主中的地位用的是“重要”一词,这次纪念大会胡锦涛同志首次用一个“最好”、一个“最高”实现形式,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地位提升到了一个历史性高度。纪念大会次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召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座谈会。吴邦国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好形式。吴邦国从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路径上,把人大制度提升到“根本途径和最好形式”的高度。
  在第三次纪念(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制度安排。”“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支撑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这是党和国家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高度对人大制度地位提出的最新论述。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十分注重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提出清晰的内涵和要求。2014年2月,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国家治理体系就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就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认识。但从依法执政来看,“法治精神”是核心要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当家作主这一国家性质的根本体现,在我国政治制度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国家政体高度,进一步丰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涵,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提升到“支撑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的新高度。   三、新时期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人大自身担当最厚重使命
  三次纪念大会都明确提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人大制度建设、人大工作面临着新情况、新担当。
  1994年有关部门提出了机构改革方案,欲将人大和政协、群众团体并列。对此,乔石说:“根据宪法的规定,人大及其常委会从来是国家机关,而决不是群众组织”(引自2012年6月26日,《法制日报》,刘政,《乔石同志在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任上》)。在纪念大会上,乔石特别提出,“人大工作必须加强,不能削弱。”乔石强调,加强国家权力机关建设,使人大及其常委会成为有权威的国家权力机关,成为能够担负起宪法赋予的各项职责的工作机关,成为联系群众、反映民意、解决矛盾的为人民所充分信赖的代表机关。这一提法,延伸了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要求,该决议强调:“必须根据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加强各级国家机关的建设,使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构成为有权威的人民权力机关。”改革开放以来,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按照决议的要求,遵循宪法和法律规定,逐渐把人大的“橡皮图章”打造成“钢铁图章”。
  在全国人大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上,胡锦涛指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胡锦涛强调,“必须认真落实宪法赋予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各项职权”,并从加强立法、监督、与人民群众联系和自身建设等四个方面对人大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在这次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和完善人大制度要着重抓好五个加强,即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加强和改进法律实施工作、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加强同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联系、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提出,“各级党委要加强和改善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支持和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开展工作。”多年来,党的政治文件一直用支持或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职权。比如说,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这次纪念大会同时用了“支持和保证”,这一表述的分量很重,这是对各级党委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 “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作用,依法行使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职权”政治要求的进一步明确。
  依法执政是党治国理政的一个基本方式。党的十八大召开、习近平总书记“9.5讲话”,标志着人大制度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人大制度建设和人大工作面临着新使命和担当。新的使命和担当在哪里?60年来,我们一直强调“坚持和完善”人大制度,2013年3月张德江委员长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提出“发展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依法治国,维护法律权威,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好、完善好、发展好”,这就是新时期人大制度建设的新使命和新担当。
  在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进程中,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如何保障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如何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依法协调行使法定“四权”,让立法管用、监督有效、决策到位、任免依法;如何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对接立法法修正案草案提出赋予所有设区的市在城市管理方面行使地方立法权这一人大扩权新规;如何保障人大代表主体地位,增强代表义务观念,支持和保证人大代表依法履职;如何进一步加强县乡人大建设,按照“总结、继承、完善、提高”的原则,扎实推进县级人大工作完善发展,全面有效行使乡镇人大法定职权,解决乡镇人大“开会难、履职难、运行难”等问题,进一步做实县乡人大,推动人大工作提高水平;等等。这是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好、完善好、发展好的题中之义。
  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新征程中,增强政治定力,走好自己的路,自觉守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发挥人大制度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
  (作者单位:湖南省人大常委会《人民之友》杂志社)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深入,公共财政体制的逐步完善,对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地方政府财政预决算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审查预决算、审查预算调整方案、监督预算执行等工作,是法律赋予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权。作为行使监督权力的主体机构,健全各级人大对政府的预决算监督和审查权一直是我国公共财政预算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人大监控政府财政的制度创新,能聚合起科学地监控政府财政预算行为的正能量。近年
期刊
一、文献简要回顾与样本选择理由  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必须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而人大代表的履职尽责则是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的基础。基于此,学术界对于我国人大代表履职状况方面进行了广泛多样的研究,特别是对于人大代表履职存在问题方面的研究可谓层出不穷。不过,从人大代表的身份属性与履职关联方面进行论证分析的文献则相对薄弱,对人大代表的议案、建议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也并不多见。一
期刊
我国实行五级行政区划和管理体制,乡镇是行政区划的最小单位。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作为最基层国家权力机关,是基层政权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渠道,是提高基层依法治理能力的基础环节。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和地方对乡镇人大工作和建设越来越重视,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县乡人大工作专题调研,并由中央转发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的指导性意见,还将适时修改完善地方组织法等相关法律,这都为推动乡镇人
期刊
一、问题所在:缺乏回应的规制机构  据中国质量万里行网报道:2012年4月9日,央视主持人赵普微博爆料了用工业明胶制作药用胶囊、老酸奶和果冻的行业黑幕,其后各大媒体也纷纷报道了此事,并被国人称之为“毒胶囊事件”。有人将毒胶囊事件与当年的三鹿“毒奶粉”事件相提并论,分别看作是关涉民生的药品和食品两大领域里的标志性事件。然而面对“传言”,相关政府规制机构既没有“发声”,也没有采取相应的行动。同年4月1
期刊
中国地方人大尤其制度创新与实践已经成为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最具有活力和潜力的领域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以浙江省温岭市人大的工作实践为例,来讨论中国地方人大建设进程中的三个问题,即主要成就、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转型的问题。  一、主要成就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1954年建立以来,经过近6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5年的不断发展完善,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从总体上看,可以说是地位独特,运行顺畅,
期刊
为扩大社会各界有序参与人大立法工作,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在2014年7月24日分别与省法学会、省青联、省律协、省工商联签订广东省立法社会参与和评估中心协议书,组建广东省立法社会参与和评估中心。这是广东省人大常委会继2013年在全国首次针对立法论证、立法公开、立法听证、立法咨询专家和立法评估工作出台五项规定后,为进一步保障立法的科学性和民主性的又一重要举措[1]。广东省立法社会参与和评估中心的成立,不仅
期刊
审查和批准财政预算、监督财政预算的执行,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是人大监督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也是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代表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的重要途径和方式。近年来,各地人大按照监督法对预算监督的规定和要求,积极创新、敢于突破,在预算监督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一、开化县人大预算监督实践  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当地经济条件不发达、可用预算资金量小的特点,选择
期刊
规范性文件前置审查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所属工作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在正式印发前进行合法性审查的监督制度。建立规范性文件前置审查制度,其目的是要把对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监督的关口前移,预防违法过错于未然。随着监督法和《湖南省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条例》的颁布实施,湖南省溆浦县人大常委会通过依法完善制度,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部门职责,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创新工作方式,稳步实行了监督前移,将人大常委会的
期刊
《人民问政》(《实事面对面》)和《代表在线》栏目(以下简称两个栏目),运行11年来,在温州市民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成为广大民众诉求的重要渠道和窗口,也成为温州市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的重要“利器”。但是,一些学者对监督主体是否合法存在一些争议,栏目在制作过程中政府官员采访难、邀请到演播室做嘉宾难,以及人大代表作用的发挥、栏目创新等问题,在运作中也存在一些困惑。  一、关于监督主体合法性的问题
期刊
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能,对于维护法制统一、充分发挥人大监督职能、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具有重要意义。监督法对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专门进行了规定,并授权省级人大常委会对有关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作出具体规定,标志着地方人大常委会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制度的正式确立。2013年9月26日,湖北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湖北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规范性文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