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或许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他们心中的维纳斯形象,恐怕都不离波提切利画作的左右,羞涩美丽,长发飘扬……所以,看到这个维纳斯,估计你会吓一跳。
1908年8月7日,奥地利维也纳,一条紧邻多瑙河的新公路停止了作业,工人们在路基下发现了一块异样的土层,他们在等待考古学家到来。
考古学家约瑟夫·桑巴蒂从土层中清理出一尊女性石质雕像。随后,美国耶鲁大学人类学教授麦克卡蒂向全世界宣布了新的发现。报告中称,雕像为单件孤本;雕像材料为红赭色石灰石,可当地没有这种石材;研究显示土层属于旧石器时代。
“单件”“圆雕”“非本地”“旧石器时代”等字眼立刻引发了考古学界和艺术领域的密切关注。雕像有明显的女性特征,不知道是出于讥讽还是仅仅为了方便称呼,人们称她为“维纳斯”。按照考古界的习惯,在名字前面加上了发现地村庄的名字——维伦道夫。
维伦道夫异样的土层属于旧石器时代,圆雕是否也是当时的遗物?测定作品的材质是不错的主张,但是,岩石的年龄未必就是雕像的历史。
用同期出土的物品来参照呢?也是个好方法,可惜这尊雕塑出土时就是孤零零一个,所以同样无从判定。
参考同一地区的出土物,哪怕是创作工具呢?恐怕也不行,在维伦道夫以及附近地区,考古学家再没有发现任何与此相似的作品,也没有找到创作雕塑必备的工具。
维伦道夫的维纳斯诞生的时间真无法确定了吗?凭借科技手段,考古学家开始让作品自己说话。从1970年到1990年,每10年发布一次的研究成果让这位维纳斯的岁月秘密显露无疑:这是一位“生活”在2.4万~2.2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女性。
可是,考古学家称她为维纳斯的原因真那么简单随便吗?那些追求完美吹毛求疵的艺术家们怎么没有跳出来抗议呢?
让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到维伦道夫的维纳斯身上。
她高11厘米,是三维立体的全裸圆雕。女性特征非常分明,有丰满的乳房、突出的肚腹和肥硕的臀部。“丰乳肥臀”是女性的写照,可这位女士还真不一般,在她面部五分之四范围内,除了圆圈型卷发外休想找到任何东西!五官在哪里呢?都挤在剩下的五分之一里了。不过,那也实在很难称作五官——准确而言,只是几个洞罢了。
她的上肢简化成了芦柴棒,双手像鸡爪,大腿倒可以辨认,可是小腿却仅有一截。脚,更离谱到完全没有。
这样的女人,晚上突然看到的话,会把人吓坏的。和维纳斯相差更是不止十万八千里,怎么也敢称维纳斯之名?!
从艺术的角度来看,作为圆雕,这尊作品的体量感十分突出,头部、乳房、臀部被塑造成颇有分量感的球体,乳房和臀部浑圆而不下垂,极具视觉冲击力;人物塑造时进行了有目的地加工,在概括简化五官、上肢的同时,极大地张扬了女性特质—— 在侧面,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S形曲线。
我们且慢慢看来。
首先,为什么维伦道夫的维纳斯丰满到这等地步?
她所处的历史时期是旧石器时代。那时,食物匮乏是常态,丰满的体型表明她在猎人社会中较高的身份地位,安全有保障,无需为生存劳碌奔波。
那个时代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人均寿命不长。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中国人平均寿命尚不足35岁,2万年前的原始人该如何面对生命的无常?母亲,只有强壮的、能够生育更多后代的母亲才能让氏族维系和繁荣。
红赭色彩的石灰石当地并不出产,这表明雕像材质是经过慎重挑选的。红褐色是女性经血的颜色,而女性的行经行为和怀孕能力密切相关。这位女性完全是临产前的模样:双乳充盈,腹部隆起,臀部肥硕。充盈的双乳意味着奶水丰沛,高高隆起的腹部意味着子宫内胎儿个体强健,肥硕的臀部意味着生产顺利。
然后,为什么维伦道夫的维纳斯没有完整的小腿和双脚呢?有两种可能性。
一是,在现存的一些原始部落中调查,人们发现那里的妇女以跪着的姿势分娩,部分小腿和双脚根本看不见,因此雕像或许呈现着分娩的场景。
二是,1908年分析表明出土维伦道夫的维纳斯的土层应具有1.5万年历史,而雕像制作明显早于土层时间,因此拥有圆雕的这群人应该是具有“迁徙”行为的。11厘米,背面较平,完全可以握在掌中的雕像实在很方便携带。也许正是迁徙,维伦道夫的维纳斯离开了她的诞生地。
那么复杂的头发和简化的五官又有什么寓意呢?
在象征学中,头发被看成是灵魂的栖息地,而头发更是妇女的主要武器之一,所以它外露还是藏起,束紧还是散开通常是一个女人不受拘束、奉献或谨慎的标志(在印度小巷画集里,披头散发通常是令人生畏的妖魔的特征)。维伦道夫的维纳斯的头发有精心的打理的痕迹,头顶正中为蔷薇结,围绕它,发辫发散成7个半径不等的同心圆,脖子上还有两圈半发辫。
这7个同心圆也有玄机。在隐秘体系中,数字7通过隐藏的功能,维系着生命体的一切:它施与生命和运动,它甚至影响到天上的神。“7”在世界各地均象征整体,但这是一种动态的或充满活力的全体。在非洲人看来,“7”是代表女性的“4”和代表男性的“3”的之和,象征着人类的完美。因此“7”也是生殖的象征。
简化的五官呢?人们猜测:无眼是不看;无耳即不听;无嘴即不言——或许一个心无旁骛、专心生产的女人才是原始人心目中“最美的女人”吧!
至于雕像省略的双脚,是暗示我们塑像者似乎尚未掌握刻画细部的能力,还是方便携带者把它插在泥土里或缝隙中来跪拜呢,答案似乎很容易倾向于后者。
维纳斯获得了那只刻有“世上最美的女神”的金苹果,于是大家尊她为美神,可她也是丰收神之一,生殖更是由她主管的内容。可见,考古学家将这尊雕像称为“维伦道夫的维纳斯”真是贴切呢!
编辑/纳新
涂小琼,北京工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主讲西方美术史、影视艺术欣赏等课程。曾出版《广告学全书》《珠宝》等专著,2008年受邀中央电视台高清频道《人文地理》栏目担任出镜专家。
1908年8月7日,奥地利维也纳,一条紧邻多瑙河的新公路停止了作业,工人们在路基下发现了一块异样的土层,他们在等待考古学家到来。
考古学家约瑟夫·桑巴蒂从土层中清理出一尊女性石质雕像。随后,美国耶鲁大学人类学教授麦克卡蒂向全世界宣布了新的发现。报告中称,雕像为单件孤本;雕像材料为红赭色石灰石,可当地没有这种石材;研究显示土层属于旧石器时代。
“单件”“圆雕”“非本地”“旧石器时代”等字眼立刻引发了考古学界和艺术领域的密切关注。雕像有明显的女性特征,不知道是出于讥讽还是仅仅为了方便称呼,人们称她为“维纳斯”。按照考古界的习惯,在名字前面加上了发现地村庄的名字——维伦道夫。
维伦道夫异样的土层属于旧石器时代,圆雕是否也是当时的遗物?测定作品的材质是不错的主张,但是,岩石的年龄未必就是雕像的历史。
用同期出土的物品来参照呢?也是个好方法,可惜这尊雕塑出土时就是孤零零一个,所以同样无从判定。
参考同一地区的出土物,哪怕是创作工具呢?恐怕也不行,在维伦道夫以及附近地区,考古学家再没有发现任何与此相似的作品,也没有找到创作雕塑必备的工具。
维伦道夫的维纳斯诞生的时间真无法确定了吗?凭借科技手段,考古学家开始让作品自己说话。从1970年到1990年,每10年发布一次的研究成果让这位维纳斯的岁月秘密显露无疑:这是一位“生活”在2.4万~2.2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女性。
可是,考古学家称她为维纳斯的原因真那么简单随便吗?那些追求完美吹毛求疵的艺术家们怎么没有跳出来抗议呢?
让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到维伦道夫的维纳斯身上。
她高11厘米,是三维立体的全裸圆雕。女性特征非常分明,有丰满的乳房、突出的肚腹和肥硕的臀部。“丰乳肥臀”是女性的写照,可这位女士还真不一般,在她面部五分之四范围内,除了圆圈型卷发外休想找到任何东西!五官在哪里呢?都挤在剩下的五分之一里了。不过,那也实在很难称作五官——准确而言,只是几个洞罢了。
她的上肢简化成了芦柴棒,双手像鸡爪,大腿倒可以辨认,可是小腿却仅有一截。脚,更离谱到完全没有。
这样的女人,晚上突然看到的话,会把人吓坏的。和维纳斯相差更是不止十万八千里,怎么也敢称维纳斯之名?!
从艺术的角度来看,作为圆雕,这尊作品的体量感十分突出,头部、乳房、臀部被塑造成颇有分量感的球体,乳房和臀部浑圆而不下垂,极具视觉冲击力;人物塑造时进行了有目的地加工,在概括简化五官、上肢的同时,极大地张扬了女性特质—— 在侧面,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S形曲线。
我们且慢慢看来。
首先,为什么维伦道夫的维纳斯丰满到这等地步?
她所处的历史时期是旧石器时代。那时,食物匮乏是常态,丰满的体型表明她在猎人社会中较高的身份地位,安全有保障,无需为生存劳碌奔波。
那个时代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人均寿命不长。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中国人平均寿命尚不足35岁,2万年前的原始人该如何面对生命的无常?母亲,只有强壮的、能够生育更多后代的母亲才能让氏族维系和繁荣。
红赭色彩的石灰石当地并不出产,这表明雕像材质是经过慎重挑选的。红褐色是女性经血的颜色,而女性的行经行为和怀孕能力密切相关。这位女性完全是临产前的模样:双乳充盈,腹部隆起,臀部肥硕。充盈的双乳意味着奶水丰沛,高高隆起的腹部意味着子宫内胎儿个体强健,肥硕的臀部意味着生产顺利。
然后,为什么维伦道夫的维纳斯没有完整的小腿和双脚呢?有两种可能性。
一是,在现存的一些原始部落中调查,人们发现那里的妇女以跪着的姿势分娩,部分小腿和双脚根本看不见,因此雕像或许呈现着分娩的场景。
二是,1908年分析表明出土维伦道夫的维纳斯的土层应具有1.5万年历史,而雕像制作明显早于土层时间,因此拥有圆雕的这群人应该是具有“迁徙”行为的。11厘米,背面较平,完全可以握在掌中的雕像实在很方便携带。也许正是迁徙,维伦道夫的维纳斯离开了她的诞生地。
那么复杂的头发和简化的五官又有什么寓意呢?
在象征学中,头发被看成是灵魂的栖息地,而头发更是妇女的主要武器之一,所以它外露还是藏起,束紧还是散开通常是一个女人不受拘束、奉献或谨慎的标志(在印度小巷画集里,披头散发通常是令人生畏的妖魔的特征)。维伦道夫的维纳斯的头发有精心的打理的痕迹,头顶正中为蔷薇结,围绕它,发辫发散成7个半径不等的同心圆,脖子上还有两圈半发辫。
这7个同心圆也有玄机。在隐秘体系中,数字7通过隐藏的功能,维系着生命体的一切:它施与生命和运动,它甚至影响到天上的神。“7”在世界各地均象征整体,但这是一种动态的或充满活力的全体。在非洲人看来,“7”是代表女性的“4”和代表男性的“3”的之和,象征着人类的完美。因此“7”也是生殖的象征。
简化的五官呢?人们猜测:无眼是不看;无耳即不听;无嘴即不言——或许一个心无旁骛、专心生产的女人才是原始人心目中“最美的女人”吧!
至于雕像省略的双脚,是暗示我们塑像者似乎尚未掌握刻画细部的能力,还是方便携带者把它插在泥土里或缝隙中来跪拜呢,答案似乎很容易倾向于后者。
维纳斯获得了那只刻有“世上最美的女神”的金苹果,于是大家尊她为美神,可她也是丰收神之一,生殖更是由她主管的内容。可见,考古学家将这尊雕像称为“维伦道夫的维纳斯”真是贴切呢!
编辑/纳新
涂小琼,北京工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主讲西方美术史、影视艺术欣赏等课程。曾出版《广告学全书》《珠宝》等专著,2008年受邀中央电视台高清频道《人文地理》栏目担任出镜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