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新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va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一新生,心中充满着对高中生活的好奇与向往,崭新的学习生活给他们带来强烈的新鲜感,他们对什么都感兴趣,特别是对语文,希望获得和初中语文完全不同的感知世界。如何把握高一新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一直成为我探究的问题。我认为高中语文老师应充分利用高一的特点及优势,先入为主,先声夺人,多方调动并稳固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在高一年级的教学中,我激励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上好高一第一堂语文课——先声夺人
  
  高一第一堂语文课,对于高一新生今后是否喜欢语文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师应针对高一新生特点,仔细研究、精心备课,力求在第一堂语文课中展示高中语文的美感和魅力,展示语文老师对高中语文的独特见解,以富有个性特色的授课方式来攫取学生的心,以焕发出的对语文的深深热爱来激起学生对语文的喜爱,让高中语文课教学在美妙的意境中缓缓拉开序幕。我是这样设计高一第一堂课文课的:
  首先,导语设计力求“新”。人云亦云我不云,老生常谈我不谈,抛开陈框旧条,出新制胜,上课伊始就让学生尝出高中语文的“美味”来。于是我设计了一出挺有语文味的导语:“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语文的魅力;“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这是语文的风采。在座的各位同学,我很高兴有缘成为你们的老师,在这里,我们可以沟通思想、交流情感,领略语文的博大精深,感受语文的无穷魅力。我们可以走进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沐浴荷塘淡雅宁静的月光;我们可以欣赏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体味一代伟人的豪情与胆略;我们可以吟诵陶潜的《归去来兮辞》,参悟他“倚南窗以寄傲”的旷真超然的情操。我相信,只要你、我、他——我们一起付出努力,就一定能达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境界。
  其次,问题设计力求“奇”。学生怎么也不会想到,我会问他们这么一个问题:从小学到高一,你们已学了八年的语文,那么如何解释“语文”这个词呢?在学生讨论回答之后,我把语文的含义概括为三个层面:语音、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化。然后,从这三个层面生发开,让学生从我汪洋恣肆地讲解中去领悟语文的博大精深,并为之而倾倒。
  再次,内容设计力求“美”。这节课,目的只有一个——千方百计展示语文的美,在“美”字上做足文章。要让人信服,最好是举例说明,我列举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的名句来展示语文的阴柔之美,列举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中的名句来说明语文的阳刚之美。在上第一堂语文课时,学生的语文兴致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被我激发了。
  第一堂课结束后,学生反响强烈。有的学生说:“我终于呼吸到了语文的新鲜空气。”有的学生说:“老师的‘骗术’真高明!”总之,上好高一第一堂语文课,让语文之美深入学生内心,让它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的喜爱之情。
  
  二、上好高一第一篇课文——先入为主
  
  高一语文教材第一篇课文是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荷塘月色》,这就给我们上好高一第一篇课文提供了较好的试验田地。课文本身的美就足以吸引人,若语文老师能善于引导,以身示范,形式多样,细心品味,深层挖掘,那么,学生一定会被朱自清的散文所深深地吸引,从而先入为主,爱“乌”及“屋”,渐渐地迷上语文,对语文的学习态度好转。
  在讲授该文时,我借助两幅荷花的摄影作品,借助悠扬的古典名曲,用优美的语言设计导语,让学生在浓浓的艺术氛围中缓缓步入荷塘月色,让学生在纯净宁谧的心境中接受月光下水中“仙”花的洗礼,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佳境在学生心海上荡起阵阵涟漪。在讲课中我利用普通话标准的特长,用饱满的感情先给学生作一次生动的范读,让学生感受到美文的语言感染力,沉浸于语言美的意境中,获得美的享受和熏陶。同时多方调动学生的想象、联想力,对文中美景进行多角度的品读欣赏。教学语言力求精美,和课文相得益彰,使学生获得双重享受,让《荷塘月色》成为学生心中永远的美景、永远的记忆。
  
  三、上好高一第一次作文讲评课——先扬后抑
  
  作文一直是大多数学生最头疼的事情,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我认为最根本的一点是:出的作文题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根据写作、口语交际第一单元“用心感受生活”的知识点,我设计了一个以“走进高一”为话题的作文题。在批改中,我主要把握两点,一是不吝啬分数,二是评语尽量用交谈式的口吻、多用鼓励性的词语。作文讲评课我更是用了足足两节课,把第一次作文的点点滴滴都说到,且先说优点,后说缺点及此次作文引发的思考。点评时逐一举例说明,有的放矢,让学生心服口服。优秀作文印发全班,让学生共评,老师点评,让学生在评中提高兴致、获得技巧。
  把握高一新生心理特点,抓好以上三个“一”,高一新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一定能最大限度地被激发!
  (责编雷艳)
其他文献
期刊
提出了一种基于蓝牙模块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以ZIGBEE协议实现双工通信自动组网的方法,并利用此方法设计了一套对周边环境信息监测的无线环境监测模拟系统。
通过对运动处方、应激行为、应对水平理论的阐释,论述了实施运动处方教学对应对水平的影响:结论为:(1)实施运动处方教学大学生的生理健康水平要好于非实施运动处方教学的大学生;(2)实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中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良好保证。中学生正处于生命旺盛的时期,他们的心理正日趋成熟,且具有较大的可塑性。把握这一时机,对中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培养,易有较大的提高,同时对提高学习成绩也有积极的影响。通过对我校初高中学生的问卷调查来看,中学生的心理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在体育课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向学生的暗示和形体语言,结合各项体育活动的训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协调情绪,锻炼意志品质,以提高学生
加强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的研究是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针对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的理念、原则、内容与实践等方面进行研
激励是一门艺术,需要高超的技巧、不断的学习和用心的研究。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永正曾说过:“当老师教育学生时,如果学生知道你在教育他,你的教育就失败了。”这句话正揭示了激励教育艺术的真谛,激励无疑是最为积极高明的教育手段。中学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若能恰如其分地运用激励,就能达到双赢的效果。作为一个优秀的中学语文教师,必须练就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精湛艺术。激励教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以下只是列举一些教师
通过引入免疫克隆算子提出1种新的蚁群算法,并应用于TSP问题求解。结果表明:算法具有较好性能。
本文根据供水企业管理自动化滞后的现状,结合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前景探讨并进行模式设计。
成语具有语义的整合性和结构的凝固性,主要来源于古代文献和民间口语,历代相沿习用,虽然经过长期的演变和发展,却仍保留了许多古汉语的特点。为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并准确灵活地运用成语,防止望文生义,减少谬误的发生,把握成语中的古汉语特点,对于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成语具有极大的帮助。  成语大多来源了古代文献典籍,保留了许多文言词的读音、写法、意义、用法以及文言语法修辞等,是语言中的“活化石”。借
通过分析大学生学习情况、社会需要的人才素质等,认为大学生应重视自身健康问题,要全面地发展自己。大学领导及老师应重视学生的体质健康教育,要为他们营造一个校园体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