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全国放射医学与防护教学研讨会在第三军医大学召开

来源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shenzhic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1月4—6日,第三届全国放射医学与防护教学暨第十届全军防原医学教学与训练研讨会于在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厅隆重召开。会议由全国放射医学与防护学会副主任委员、全军辐射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栗永萍教授主持,第三军医大学副校长张绍祥少将,训练部部长王云贵大校,军事预防医学院政委毛志坚大校,

其他文献
随着中子在能源、医疗卫生和工农业等国民经济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以及中子弹的出现,中子急性放射病(acute radiation sickness,ARS)的防治研究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虽然现代医疗卫生事业蓬勃发展,新的辐射损伤治疗药物不断涌现,但中子ARS治疗研究进展缓慢,文献报道鲜见。
期刊
本研究通过对数字床边机曝光时测量散射剂量分布,得出以X线管球为直径辐射场散射剂量的分布特性.在给婴幼儿或危重病人做X线检查时,指导操作人员了解工作中曝光时床边四周测量点散射剂量的分布,对在同室其他人员的防护与机器操作人员,如何选择相对合理的位置,减少辐射潜在危险有一定指导意义。
期刊
目的 应用实时定量RT-PCR技术检测X射线伞身照射诱导小鼠胸腺Egr-1和Egr-4基因的表达变化.方法 小鼠接受X射线全身照射后4和24 h,提取胸腺mRNA,以GAPDH作为内参基因,利用实时定量RT-PeR检测方法,探讨Egr-1和Egr-4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不同照射剂量之间的关系.同时计数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作为辐射生物剂量参照.结果 Egr-l和Egr-4基因表达量在0.5~6 Gy
目的 探讨MinDose技术在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中的辐射剂量及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连续选取120例患者进行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将患者随机分成A1和A2组,每组60例.A1组ECG-Pulsing预设窗外管电流降为最大管电流的20%,A2组窗外管电流应用MinDose技术降为4%.然后对A1和A2组的图像质量、图像噪声、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有效剂量(E)进行评估.结果 A1和
目的 了解红沿河核电站正常运行前毗邻地区围生期出生缺陷情况,为核电站运行后评价核电站对围生期出生缺陷的影响提供科学的背景资料.方法 对1995年10月-2009年9月红沿河核电站50 km范围内怀孕28周至产后7 d的出生缺陷资料描述性分析.结果 1995年10月-2009年9月出生缺陷总人数为697人,产妇为83 779人,缺陷平均发生率为83.20/104.各年出生缺陷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2
核能和辐射技术应用中,虽采取了一系列安全防护措施,但尚不能完全避免发生事故.针对核和辐射事故的发生及事故后的医学救援问题,国际原子能机构( IAEA)推荐了医学应急处理原则和一般程序.我国也已经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核和辐射事故医学应急救援体系[1],并且开展了一系列医学应急准备工作.笔者按照核和辐射事故二级医疗救治的基本任务要求,结合医院基础建设和设施准备以及队伍培训、演练等工作实际,阐述了在核和辐射
期刊
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的死亡率约为5.4/106,是癌症导致死亡的第2位原因[1].由于该病起病隐匿,发展迅速,临床上就诊时大多数已属晚期,并且大部分患者同时合并肝硬化等,仅有10%~30%的肝癌患者有手术切除的时机.放疗是恶性肿瘤治疗的基本手段之一,随着精确放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放疗在治疗不能手术的肝癌方面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期刊
生长抑制及DNA损伤诱导基因45a(Gadd45α)是p53的下游靶基因,当面对各种环境应激时表达上调.Gadd45a在调节细胞周期监测点、细胞凋亡、DNA修复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它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期刊
目的 初步建立T细胞受体(TCR)突变频率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模型,为探讨TCR作为估算辐射生物剂量计提供依据.方法 将10名健康成年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分成两组.第1组4人(男性)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分别给予0、0.5、1.0、1.5、2.0、2.5、3.0、3.5、4.0和5.0 Gv γ射线照射,用于拟合剂量-效应曲线,第2组6人(男女各半)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给予2 Gy γ射线照射,用于拟合时
核事故应急照射情况下,为保护公众,可能需要考虑采取撤离、隐蔽和稳定碘预防等紧急防护行动(短期对策).撤离(evacuation)是指将人员迅速和临时从某一区域转移,以避免或减少紧急情况下的短期辐射照射.隐蔽(sheltering)是指利用某种结构防止气载烟羽吸入和放射性沉积物外照射[1].笔者对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特大地震和海啸诱发的福岛核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撤离和隐蔽行动简要述评如下,以期汲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