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还需回头看

来源 :中外企业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X227669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单商场起源于厚德商场,服务于大众民生,得益于改革开放,成就于以实兴商。回首80年风雨商路,西单商场人以智慧、辛劳和汗水开创了西单商场的辉煌和西单商圈的鼎盛。
  经过西单股份公司和北京捷盟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的共同努力,西单商场股份有限公司文化宣言《实铸商魂》终于出炉。掩卷长思,脑海中仍挥之不去的是西单商场那或灿烂、或曲折、或耐人寻味、或催人思索的企业历程与文化底蕴,这种历史的积淀,不仅仅是西单商场这个企业未来发展的文化支撑,也许更对新时期中国商业文化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
  
  拳拳赤子心
  
  1930年,归侨黄树先生及兄弟以拳拳赤子之心创办的厚德商场,标志着西单商场的诞生。后来,在其周围相继建成了“惠德”、“益德”、“临时”、“福德”等商场,因内部彼此相通,对外统称“西单商场”。可以说,在当时的环境里,厚德商场的文化是先进商业文化的优秀代表。
  ——先进的商业模式。厚德商场的经营方式与此前在城东开业的东安市场相近,采用了新型的商业模式。商场侧重管理,买卖主要靠摊位商户来实现。那时,西单商场吸引的商户众多,经营范围涉及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各方各面,而且物美价廉,场内还设有专门的曲艺场子,著名表演艺术家侯宝林、郭全保、骆玉笙、魏喜奎等都曾在西单商场学艺和演出。逛一次西单商场,既可以购物,又可以消遣和娱乐,所以深受京城百姓的青睐,人们亲切地将西单商场称为“平民商场”。正可谓“东安为市西单商,百货累累集合场,旦晚杖黎一闲逛,随心所欲愿皆尝”。西单商场的不断兴旺,带动了西单商业街的快速发展,逐渐形成了繁荣的西单商圈。
  ——先进的经商理念。黄氏兄弟在厚德商场开办之初就将“爱国、救市、便民、公道”的经商理念融入其中,他们提出的“为商重德、为人重情、利缘义取、财自德生”的店训更是影响至今。同时还汲取“以德兴商、以情经商、以义取利、禁伪除诈”的中华传统商业思想,逐渐成为西单商场德商文化的基因,即服务市民、综合经营、殷切待客、以德为本。
  
  为人民服务
  
  新中国成立后,西单商场不仅成为社会主义国营百货的缩影,而且成为北京商业的金字招牌。
  ——_人民商场为人民的社会主义商业文化建立。1950年,在私营摊店林立的旧西单商场中诞生的华北百货公司北京分公司第三门市部拉开了国营西单商场的序幕。在此基础上,西单商场一至五场的百货、照相等合营户,采取直接过渡形式迅速实现了公私合营,形成了一个统一领导的新型国营综合商场。新的西单商场,商品应有尽有,顾客熙来攘往。为了加强商场的建设,五十年代实行了“两参一改”,即干部参加劳动,职工参加管理和改进企业管理;实施了“五权下放”,即:人事教育调配权、资金使用管理权、财产损失处理权、商品降价检查权、经济独立核算权。六十年代创立了“六保六定”,即保卫生、安全、服务、出勤率、工作态度和工作效率;定销售、利润、库存、差错、损失和品种。这种经营管理的大胆创新与变革,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彰显了西单商场“人民商场为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和破旧立新的气魄。
  ——“争气楼”精神的涌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随行人员在西单商场专门拍摄破旧货场的举动,强烈地刺激了商场职工的自尊心。在宋学进以及后来王权、刘秀玲等领导的带领下,西单人历经六年时间,自己动手盖起了一座2.7万平方米的营业大楼,职工们称它是“争气楼”。建成后的西单商场成为京城营业面积最大的商场,与东安市场、东四人民市场、北京市百货大楼并称为“北京四大商场”。1974年,时任国家代主席的董必武同志欣闻此事,题写了“西单百货商场”牌匾。自力更生盖“争气楼”,正是西单商场人“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拼搏进取、求实奋进”精神的生动写照。
  
  敢为天下先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西单人冲破思想藩篱,吹响了“敢为天下先”的号角,迎来了企业的大发展。
  ——变革文化凸显。西单商场人向来都不缺少创新的精神和变革的气魄。1979年率先打破统购统销,1980年在北京率先实行“引厂进店”,1981年率先在北京商业系统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1985年成为全国首批实行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的试点单位,1987年一系列打破“铁饭碗”的内部改革措施相继出台,1992年实施了内部改革的“三记重锤”(一是实行6个半小时满负荷工作制,根治了商场存在已久的“大肚子病”;二是工资拉开档次,收益与劳动挂钩,让职工的腰包鼓了起来;三是班组长纳?部管理,调动了“兵头将尾”的积极性),这一连串的“敢为天下先”的举动,不仅推动了西单商场的自我更新和优化,更震动了北京商界,引领了行业的变革浪潮。
  ——争先文化形成。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叶至九十年末是西单人最引以为荣的时期。从1986年~1993年,西单商场连续八年赢得北京商业零售单体店销售额第一名,夺得辉煌的八连冠。1994年抓住北京商业大发展的有利时机,西单商场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的软硬件改造,改造后的西单商场成为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商场和当时北京最大、最漂亮的标志性百货商场。1995年10月,西单商场率先成为北京年销售额突破 10亿元大关的单体店。在此期间,西单商场1991年实现计划单列,1993年完成股份制改造,1996年“西单商场”股票成功上市,六年时间迈出了企业改制与改革的三大步,确立了西单商场作为北京商业旗帜和排头兵的地位。
  ——特色文化鲜活。改革开放的洗礼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让西单商场脱胎换骨,走在了行业的前沿,进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正是这种锤炼和积淀,让西单商场孕育并确立了新时期具有鲜活个性的特色文化。“求实奋进”的企业精神,“敢于争先”的群体气质,“实实在在的商品、实实在在的价格、实实在在的服务”的服务理念,“知你知我知心,如亲如故如家”的经营哲学,无一不塑造了西单商场“亲民为民”的外在形象和内在品格。宠辱皆不惊
  跨入新世纪的西单商场,随着企业多元化的发展和规模化的扩张,西单文化在与新兴思潮、外来文化的碰撞中不断磨合与交融。经历过荣耀,也曾走过坎坷的西单商场荣辱不惊,无论是在顺境还是逆境都始终保持着特有的自信。
  ——在碰撞中扬弃。1997年西单商场与北京友谊商店两大知名品牌强强联合,组建了北京西单友谊集团。同年,西单商场突破行政区划分割和业态分割,与北京万方实业总公司达成了组建万方西单商场的协议。随着企业发展步伐的加快,企业所涉及的业态进一步多元化,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多元文化之间的碰撞。是排斥还是依附?西单商场开始了新的思索和探求,并最终实现了多元文化的融合与创新。
  ——在坎坷中坚守。2003年,西单商场进行了第二次大规模的改扩建,营业面积扩大到近4万平方米。硬件条件的改善并没有带来经济效益的相应增长,反之,由于种种原因,企业经营业绩出现大幅下滑。在挫折与困难、压力与挑战面前,西单商场人没有退缩,凭借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坚如磐石的信念,迈出了二次创业的坚定步伐。
  ——在回归中再造。2004年围绕“恢复”这个主题,西单商场明确了“大众时尚百货”定位的历史性回归,企业销售止跌回升。此后,企业一年一个主题,一年一个台阶,西单商场用实际行动诠释和检验了那种坚不可摧的意志品质。“调整年”,让西单商场的特色经营重新赢得了市场的认同,实现了由传统百货向大众时尚百货的转型;“提升年”,使得企业品牌、管理和服务进一步得到强化,重新赢得了消费者,强化了企业的口碑,西单商场也被国家商务部评为了“金鼎百货”品牌店;“效益年”,通过对全国各门店的全面整顿,促进了经营效益的全面提升;“管理规范年”,通过对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的健全和完善,让西单商场步入了发展的良性轨道。
  
  文化的涅槃
  
  回顾历史,面对未来,西单人对自己的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再思考、再整合、再提升,对历史的扬与弃,对自我的肯定与否定,正如凤凰涅槃,西单重塑了自身的文化,寻找到了西单商场的灵魂 ——“实”。正是因为“实”,才诠释了“民族百货,以民为先”的真性情;因为“实”,才更全面地展现了“以实为商,以实兴商”的真本色。“实”不仅是西单商场的为人之本和为商之道,也是薪火相传的精神财富,更是基业常青的力量源泉。
  辉煌与坎坷的80载,这是西单商场的一幅多彩的历史画卷,她展示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个亲民的品牌形象,更有那经得起时间和实践检验的“实”铸的商魂!
其他文献
大卫·贝克汉姆小步跑到场边去罚角球,观众们意识到,这或许是他国际职业生涯中的最后一记角球。此时,在巴黎法国体育场内,角旗区附近的法国球迷起身吹起了口哨,嘲笑这位英格兰杰出的球员。但这些人随后纷纷掏出了相机,贝克汉姆罚角球的时候,1000部闪光灯咔嚓咔嚓地亮成一片。  如果说作为球员,贝克汉姆正在老去,而作为产品的贝克汉姆却并非如此,足坛上这个最为成功的品牌,如今正规划着漫长的“后半生”。品牌背后的
期刊
9月11日至14日,全国企业文化深化与推进第九届研修班在上海成功举办,150多位理论界、企业界人士围绕“打造健康企业文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主题展开了深入的研讨。  北京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北京市企业文化建设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外企业文化杂志社社长钟岩到会并致辞。她说,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要坚持社会
期刊
云南电力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秘书长赵幼华:    孟宪忠教授在阐述发展问题时,把中国和美国这两个主要参照体进行了比较,同时也把中国企业和外国企业进行了比较,引起了我们许多反思。在讲解“打造企业健康、企业和谐进程”时,他运用了行动逻辑思维。我们在搞企业研究的时候,也应该学会运用这种逻辑方式。在讲述企业健康概念的时候,他告诉了我们一些企业是怎样做的、做得怎么样。我们云南电网公司所属的南方电网公司,对
期刊
编者按: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编发《文韬武略——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的对话》,以期引起读者对企业战略与企业文化的思考。衷心祝愿企业在这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竞争环境下,把握好战略制胜与文化兴企这两个利器,迎接发展的新时代。    企业战略与企业文化  之轻重缓急  在实际经营管理中,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究竟哪个在先?是先制定战略还是先构建文化?战略与文化孰轻孰重、孰缓孰急?捷盟咨询结
期刊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企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国有企业在竞争中强大,民营企业从无到有已发展到数百万家,成就喜人。但我们在看到成就的同时,也必须看到我国企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严重问题:有的企业经营寿命不长,注册两三年就倒闭了;有的企业表面繁荣,全凭贷款支撑;有的企业缺乏核心能力,靠模仿产品维持;有的企业弄虚作假,陷入信用危机;有的企业只图利润,损害社会利益;有的企业人心涣散,内耗严重……凡此种种,不一而
期刊
链接:什么是“精益六西格玛”    精益六西格玛包括了精益生产和六西格玛管理。精益六西格玛活动分为精益改善活动和精益六西格玛项目活动。精益改善活动全部采用精益生产的理论和方法,它解决的主要是简单的问题;精益六西格玛项目活动主要针对复杂问题,需要把精益生产和六西格玛的哲理、方法和工具结合起来。  通过实施精益六西格玛,组织流程可以在以下方面获得收益:减小业务流程的变异,提高过程的能力和稳定性,提高过
期刊
《全球粮食供应担忧加剧》——这是9月3日英国《金融时报》的头条新闻,报道称,由于俄罗斯延长了禁止粮食出口的禁令,让外界加剧了对全球粮食供应的担忧。  与此同时,《华尔街日报》也以《全球小麦短缺令人忧》为题,发表了对全球小麦价格上涨的忧虑。《纽约时报》则以《小麦的价格》为题,呼吁全球重视粮食生产,保证粮食供应。  短短的七天里,《中国财经报道》编辑部不断接到本台驻外记者有关一些国家粮食局势出现异动的
期刊
王田32岁就担任了镇长。虽然他资历浅薄,但聪慧异常;虽然他经验不多,但干劲十足。不到三年,他所领导的镇就变化一新,经济快速增长,居民生活不断提高。王田本人呢?脚板越来越硬,信心越来越足。  镇上有位70岁的老人,年轻时去马来西亚闯荡,干过铁路工人,当过公司经理,后来从事学术研究,成了一所大学的教授。退休后,他落叶归根,回到了故乡。他阅历丰富,并且乐善好施,因此得到了乡亲们的尊敬。  这一天风和日丽
期刊
2010年7月17日,在吉林石化宽阔的会议室里,近400名员工聚集一堂。讲台的背景板上,蓝天碧日,荷花朵朵,两行大字分外醒目:“盛夏里吹来一缕清凉的风——吉林石化公司企业文化大讲堂”。  主持人、吉林石化公司企业文化处处长冯立波在开场白中说,今年初以来,吉林石化持续开展“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再学习再教育活动”,努力将企业文化建设与经营管理有机融合,下功夫做好先进典型选树工作。前段时间,又全面评估了公
期刊
2009年12月29日,全球最大的网上图书零售商亚马逊宣布,网站数字图书销量首次超过传统印刷书籍。这是一个由亚马逊Kindle缔造的商业童话,给数字图书产业带来了“入春”的信息。谁将尽情享有这个充满生机、播洒希望的数字图书之舂?谁又将被时代抛弃在黯然失色、寒风刺骨的冬天?    消费者的春天    书是一个记录、传播人类文明的最佳载体,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好朋友。书的消亡与否无须论证,可以预见,书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