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学习理论下小学高年级学生美术创作力提升探究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1983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高年级学生处于前青春期的特殊时段,心理和生理上微妙的变化导致美术创作力不足。教师有效运用认知学习理论,可以通过童心回归、真情感悟、多元技法三条路径,在主动性培养、创作个性激发、创作力强化三个方面契合此阶段学生心理发展特征,帮助学生有效提升美术创作力。
  关键词:认知学习理论;美术创作力;前青春期;小学美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12B-0042-04
  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在美术技能、技法和学科知识上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因为处于前青春期的特殊阶段,心理和生理上的变化使得已有的美术基础并没有为高年级应有的美术创造提供有效的支撑。教师在布鲁纳认知学习理论指引下激发学生潜力,在保护学生创作个性的基础上帮助学生主动、有效进行创作学习,以期有效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美术创作力,帮助学生奠定青春期早期的健康心理和积极心态。
  一、小学高年级学生美术创作力不足的具体表现
  小学生从步入高年级开始,美术创作力没有像一至四年级那样,随着年级的升高呈阶梯状稳步提升,一开始仅仅表现为作品想象力没有以前丰富,逐渐发展为不仅美术创作的想象力不如从前,其美术学习习惯也会随之变化,最终形成恶性循环……出现这样的情况并不是偶然,也不是教师们想象的集中在“后进生”或是“问题班级”上,而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甚至在优等生身上尤为明显。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自己越来越画不好,因而抱着回避的态度,从而不喜欢上美术课,也有学生表示自己中低年级时对美术学科那种技法多样、媒材新异的好奇已经逐步消失,因此不愿意为此花费更多的精力。
  二、小学高年级学生美术创作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布鲁纳强调学习的过程是一种积极认知的过程,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小学高年级学生美术创作力不足的根源在于,学生青春期早期心理生理的一系列变化导致美术学习认知结构发生了变化,从而呈现出创作力不足的表象。
  (一)心理认知落差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年龄在11~12周岁,处于少年期与青春期之间,在生理学上被称为“青春期早期”,在心理学领域有“前青春期”的说法[1]。这个阶段,学生的身体、外貌、行为模式、自我意识、交往与情绪特点、人生观等,都逐渐成熟,但同时也保留了少年儿童一些幼稚的特质。这一系列的变化和矛盾,使学生困扰、不安,内心希望自己快速成熟起来,体现在美术创作中则为:认为自己很成熟,不屑对创作主题进行深入思考;希望表现出高水平、高品位的作品,但技能技法水平尚未达到这样的层面,导致“眼高手低”。[2]
  (二)创作思路偏离
  前青春期学生心理逐步由少年儿童阶段往青年阶段过渡、发展,总是憧憬成熟又不舍童趣,追求完美又难免存在缺憾,拒绝一味地接受又渴望得到帮助,行为上急于体现自身的成熟,在美术创作上总是对教师提出的原本很简单的创作主题或问题想得过于复杂、高深、抽象,有时的想法甚至有“不着边际”的荒唐,结果深陷其中,使得自己无从下手。
  (三)技能技法单一
  前青春期的学生在心理上由少儿时期对自身和父母的爱,渐渐发展到更广范围的热爱,尤其热衷追随新生事物,常常对事物外在形式的兴趣大大超过对事物内容本身的兴趣,而且兴趣点很不稳定,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情境性很强,在美术创作中主要表现为对美术创作内容和形式缺乏兴趣或兴趣不能稳定持久。加上高年级考试学科学业任务的增加,学生无心创新表现技法,单一的创作形式不能给学生带来持久的创作兴趣和热情,创作受情绪影响大,常以“糊弄”的态度对待创作。
  三、小学高年级学生美术创作力提升的策略
  认知学习理论强调,已有经验的作用和学习主题的主动性有机结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从而有效发掘学生的潜力,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并有利于学习的保持与提升。
  (一)童心回归缩小心理落差
  学生主体对环境的适应,达到主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学习者把外来刺激同化进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人类学习才会有效发生[3]。小学高年级学生生理、心理的变化虽还没有中学生突出,他们“逐步体现出前青春期希望创作内容体现‘成熟’的倾向,但内心中隐藏的童心又时刻敲击着自己的思绪,拿起画笔,矛盾的心理越发严重,最终无从下笔或以潦草的线条代之”。从本质上说,正是学生没有将心理、生理的变化及时同化进原有的认知结构,从而导致了叛逆的情绪和行为。心理学上认为这是此阶段的学生对于童年美好生活存在不舍与留恋,在行为上以与之相反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帮助学生回归童心可以有效缩小这种心理上的落差。
  1.情境再现唤醒童心
  前青春期的学生在美术创作中表面上期盼成熟的行为和情绪,并不是对童年和童心的排斥,而是深知童年无法回归从而用表面的成熟表现来掩盖这种眷恋与不舍。在美术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通过创设情境将学生埋藏在内心深处的童心和童趣唤醒,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打开创作思路,有效培养其学习的主动性。在苏少版小学阶段的美术教材中,“记忆画”在每个年段的教材中都有所涉及。如五年级上册“参观和旅行”一课,重点通过人物动态造型的表现来突出参观和旅行的精彩。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做出不同的动作请大家观察动态。但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内心中的顾虑使其无法放开表演。对此,笔者课前带领学生划分参观旅行主题,组织学生提供相关图片、视频,最后整理成一个个简短的“参观旅游线路”在课上播放[4]。随着画面的逐渐推进,学生仿佛又回到了当时的情境,不好意思的心情逐渐消退,低年级时的“大胆”和“乐于表现”又回到身上,不由自主地随着画面的推进大方表现,为人物创作提供了真实且生动的观察对象。学生的创作思路得以打开,不仅突破了人物动态、表情的刻畫难点,而且内心深处尘封的“童心”“童趣”也被点燃和唤醒。学生的创作点不仅在参观博物馆、到风景名胜旅游,也发散到了在农村体验生活、旅游中遭遇困难等真实、朴素、生动的内容上。   2.突破年龄回归童心
  前青春期的学生因为生理和心理上的微妙变化,常常压抑住内心深处对童年的眷恋,“逼迫”自己将直观的视觉形象想得过于深奥、烦琐,导致无法下笔,因此,帮助其通过回归童心激发起绘画创作主动性至关重要。在主题是“环保、节能”的绘画比赛创作过程中,高年级的学生联想到很多高深的策略,而低年级的学生想法则简单、大胆、直接许多。为了保护高年级同学的自尊心,教师请其当小老师,在构图、技能、技法方面对低年级同学进行辅导。在此过程中,高年级的学生发现了一年级小朋友选择用废报纸、旧画报等不同材质、肌理的材料拼贴了一个自己的形象,以此来倡导“循环使用”的环保理念。其夸张的人物形象、富有张力的色彩组成、极具质感的材质效果不仅吸引了高年级学生的目光,而且挖掘出了埋藏在青春期早期的高年级学生内心深处那种对童年的眷恋与童真。回归的童心融入绘画创作,与高年级拥有的技法有机融合,形成这一阶段美术作品特有的美感,充分彰显了“儿童即大师”的理念。
  (二)真情感悟凸显年龄优势
  真情实感是所有美术创作的源泉,高年级的同学因为青春期早期微妙的生理、心理变化,情感容易波动的同时也异常丰富,常常为了凸显自己的日渐成熟,不经意地将自身真实的丰富情感埋藏在心底,靠自己想出来的感受进行创作。因此,教师帮助高年级学生通过自身的真情感悟逐步合理创作思路的同时,更应该将此阶段学生内心丰富的情感挖掘出来,点亮美术创作的灵感、从而使高年级学生的年龄优势得以凸显。
  1.感悟身边真情,明晰创作思路
  前青春期的高年级学生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上,发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他人不同的同时,希望通过自己美术创作的内容,得到同学的认可,能让他人对自己“刮目相看”。以苏少版美术六年级下册“三百六十行”一课为例,许多学生常常忽略自己父母的职业和自己熟悉的职业,觉得这些太平常,没有新意,常常想表现宇航员、特种兵、科学家等令人好奇的职业,但对这些职业的特点和工作细节并不了解,身边从事这些职业的人少之又少。主体缺失相关的认知,会导致创作力低下。作为教师,在教育学生树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劳动最光荣”“劳动不分贵贱”观念的同时,应让学生课前了解父母的职业,留意身边能够接触到的职业,比如超市收银员、马路清洁工、公交车司机……将这些劳动者辛劳工作的身影用画笔细致地描绘出来。
  2.依托心中真情,丰富创作内容
  高年级学生在美术创作上既希望富有个性,与众不同,又担心被看成异类而选择人云亦云。以“画感觉”的主题创作为例,为了唤起学生的视觉映像,笔者边描述自己“在临开会的紧急关头遭遇了打印机卡纸,急得内心如猫抓一样”,边用几种颜色的笔杂乱无章地画了一些线条缠绕在一起,其中还有几只黑色的“爪子”在“挠线”,结果越挠越乱……接着请学生静下心来想想自己印象深刻的经历,然后照样子说一说,再从绘画创作的层面思考用什么样的绘画元素来表现。如同写作文一样,中低年级的学生侧重于事情经过的描写,而高年级的学生侧重于内心世界的描绘,在美术创作中亦是如此。结合真情实景的回忆,学生挖掘出了的真情实感,并选择用自己熟悉的表现手法表达出来,不仅能够让创作的主题一目了然,而且充分彰显了不同主体的创作个性。画面因为技能技法的全面具有视觉上的美感,而且饱含真情的描绘使创作更具内涵,充分将高年级学生应有的优势呈现出来。
  (三)技法迁移契合创作内需
  前青春期的小学高年级学生对新生事物充满好奇,并且乐于积极探究,在美术创作中,希望有逼真、新颖的画作表现,但眼高手低的客观现实加上高年级其他学科日益增加的学习任务导致探究创新的精神欠缺。一成不变的美术创作形式和创作方法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创作激情。布鲁纳强调,学生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探究者,所以,寻求契合高年级学生创作内需的表现技法是优化创作效果、提升创作能力的必经之路。传统的创作技法虽然是美术创作活动的基石,但缺乏变化的表现形式不能较好地适应青春期前期的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理需求,因此通过技法的迁移创新来丰富美术创作的效果是强化与提升高年级学生美术创作力的有效路径。
  1.块面添加迁移,收获不可预约之美
  直觉思维的本质是映象或图像性的。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美术创作力不足往往因为忽略了图像最原始的性质。低年级的学生哪怕只表现一个苹果,也能稚拙、大胆地用黑色记号笔将一张画纸画满。但是高年级的同学丢失了曾经的这种“大胆”,忽略了图像最原始、最本质的性质,一味过于追求线条的“成熟”,用铅笔反复描、不停擦,表现出来的形象不仅不美,连“构图饱满”的基本原则都无法达到。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这样的心理和习惯,使创作活动得以突破性提升,笔者带领学生依托直觉思维将低年级常用的“块面添加”表现技法进行迁移,让学生在思考好画什么之后直接用黑色勾线笔大胆画出外形,或是用水粉颜料大胆地摆出几个主要的色块,使画面中形成占满画面的构图块面,从而解决高年级学生创作拘谨的问题。紧接着,笔者带领其结合主题进行适当的添加,当夸张、变形、简化、组合的创作方法加上点线面装饰等绘画元素,再结合相应的色彩搭配方法呈现出来时,学生收获的不仅是不可预约的视觉之美,同时收获了充满惊喜的创作过程。自由的创作形式和想象空间有效激发着学生的创作热情,为长期提升创作能力提供了保障。
  2.媒材游戏迁移,体验灵活多变之趣
  学生在进行美术创作时需要依托其已经习得的技能技法,但处在高年级的学生会因为求新求异的心理,对熟悉的创作形式失去兴趣,因而呈现出创作力不足的状态。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借助多种绘画创作的材料,将媒材的使用迁移到表现方法之中,不仅可以充分展示学生五六年来美术学习的成果,而且可以使创作过程灵活、多变、有趣。因为这样比较契合学生的内在创作需要,所以学生创作力随之得以强化。例如,把旧画报中的彩页撕成碎片,以深色卡纸做底,拼贴出层次变化丰富的画面;将旧牛皮纸揉皱,根据需要剪出不同的形象,可以收获特有的肌理效果;将随手剪出的各色窗花重叠拼贴,不仅产生强烈的“撞色”对比效果,还饱含民族风情;手上沾上颜料往纸上一印,深深浅浅的彩色小指印层次丰富;颜料水泼洒在桌上或纸上,用嘴一吹,珊瑚状地发散开来;颜料或墨汁滴在湿纸上呈现出独特的烟雾效果……这些被高年级同学认为不能登“大雅之堂”的美术游戏,在创作思绪枯竭,创作无法展开的时候,迁移到色彩的对比与和谐、色彩的空间混合、形状的奇思妙想、前景中景远景的互相烘托等技能技法之中,不僅开创了创作形式的新局面,而且积极地与高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有效适应,不仅画面效果奇特,其过程的乐趣和挑战不断激励着学生进行创新与探索,从而潜移默化地提升并强化了学生创作力。   小學高年级的学生处在前青春期的特殊阶段,是从不成熟逐步向成熟转化的重要时期,其美术创作力不足的现象不是因为主观上的倦怠,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作能力倒退,而是此阶段学生心理、生理变化带来的暂时的认知混乱和思维矛盾,这是身心发育过程中的一个必经阶段。这一阶段是学生基于小学美术学习的基础向更纵深维度进行美术创作的桥梁,是学生走向一个独立、完整的人的必经过程。教师在理性、客观认识此阶段学生心理、生理特征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情,运用学习中的法,表现身边的美,能帮助学生重拾创作活力,使美术创作在内容、形式、技法上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陈飚.小学高年级学生青春期心理疏导探究[J].科学咨询,2015(7):39.
  [2]楼冰洁,唐斌.小学高年级学生美术“造型·表现”领域学习心理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 2016(8):159.
  [3]樊秀芸.浅谈学生青春期的教育内容与方法[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2(12):49.
  [4]白燕.小学高年级学生美术学习兴趣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 2014(9):163.
  责任编辑:石萍
  Cognitive Learning Theory and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Artistic Creativity Improvement
  ZHANG Jing
  (Nanjing Qixia Yanziji Central Primary School, Nanjing 210038, China)
  Abstract: Upper-class students in primary school are in the special stage of pre-adolescence, and their subtle changes in mind and body can lead to lack of competence in art creation. Teacher may effectively utilize cognitive theories and adopt the paths of childlike resurgence, true feeling perception and multiple techniques to help students effectively improve their artistic creativity. Meanwhile, teachers must ensure that the aspects of initiative training, triggering creation personality, and reinforcing creativity can fit in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mental development at the upper-class stage.
  Key words: cognitive learning theory; artistic creativity; pre-adolescence; primary school art teaching
其他文献
针对霉菌毒素精准检测技术的开发对于保障食品安全至关重要。利用胶体金与赭曲霉毒素A单抗偶联物和赭曲霉毒素A-BSA偶联物(OTA-BSA),开发了一种快速检测赭曲霉毒素A的方法。研
每距离2015中国国际农机展更近一天,中国农机流通协会的各部门就好像更加忙碌了一分。正如一份排版精美的印刷品,抑或一个动画优雅流畅的软件,光鲜亮丽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一个个默
受到奥地利学派的影响,瑞典学派试图将时间维度及货币因素纳入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并为此创造出了一系列处理时间维度的方法。系统分析这些方法植根于以均衡分析为中心的方
近年来,赵志君教授通过研究新古典经济学的历史文献,分析其各个部分的结构和相互关系,基于杨小凯教授提出的新兴古典经济学分析框架,通过比较发现新兴古典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
瓦斯涌出量指的是单位时间内实际涌到采掘空间的瓦斯数量。表示矿井瓦斯涌出量的指标有:绝对瓦斯涌出量和相对瓦斯涌出量。绝对瓦斯涌出量指单位时间内涌出瓦斯的体积,单位是mS
城市建设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研究的加强是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缓解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的一项重要X-作。指出了当前城市建设引发的地质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措施。
柱塞被广泛用于电厂打压、加药等方面,为更好地了解柱塞泵,建立柱塞泵中活塞与液压缸之间缝隙中液体轴向流动的数学模型,研究该间隙中油液渗漏的瞬时流量和平均流量。分别计算得
利用IKONOS遥感影像对重庆秀山能源多金属矿集区矿产开采引起的环境问题进行监测,然后根据矿山环境的特点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值,通过加权叠加计算出各个评价单元内的综合评价指数,并使用ArcGIS软件,生成该地区的矿山环境综合质量分级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