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jf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教育的目的是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实现以上的目标,教师必须努力把课堂教学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数学教学中创设适当的情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下面结合自己的数学课堂教学经验,介绍几种创设教学情境的策略。
  
  一、创造问题型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学习任何东西的最好途径是自己去发现。为了有效地学习,学生应当在给定的条件下,尽量多地自己去分析要学习的材料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我们要注意以趣导情,努力营造激活学生最佳学习动机的情境,这样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青少年的本性就是好奇、好胜,应利用他们这种心理特点,用“设疑”的方法去“钓”他们的学习“胃口”。“创设问题”无疑是一种最好的“钓”法。如:在学习乘方运算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拿厚度为0.01毫米的一张纸,对折64次后,你想它的厚度与我们的实验楼哪一个高?先让学生猜测,然后告诉他们“它的结果实际上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又提出“你知道为什么吗”,从而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展现生活情境,实现情感共鸣
  
  日常生活中的事看起来似乎平淡无奇,细想却常常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法国哲学家皮伐诺认为:凡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东西,都可以通俗而明白地表达出来,并且不用费力。留意生活中的现象,并把它们与数学联系,常常可以获得浅近而准确的比喻情境。比如:在讲线段的公理时,我再现了日常生活中的抄小路。然后让学生体会情境中主人公的出发点,从而得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结论。这样,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并且把所学的知识和日常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达到了融会贯通的目的。
  
  三、创设活动型情境,调动课堂主体
  
  实践活动是知识内容的再现,通过学生熟悉的活动和游戏,使学生感受到生活周围到处有数学,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用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去探索新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创设活动情境,为学生提供操作实践的机会,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嘴,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可感知的内容,让他们尽情地展示自己。例如:在教学“展开与折叠”时,教师课前布置学生带一把小剪刀和几张旧的挂历纸。上课时,教师首先让学生剪一剪、折一折,在活动中认识棱柱的某些特征,了解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经过大量的展开与折叠的操作活动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根据展开图判断立体模型,根据立体模型想象展开图形。最后,让学生再动手制作简单的立体模型。整堂课在活动情境中开始,又在活动情境中结束,学生个个动手、人人参与,在活动中掌握知识,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
  
  四、把握评价情境,营造和谐氛围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群性格各异的学生,发展上有差异。因此,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不同的场合运用不同的评价形式,也体现了教学思想的开放性,把评价转化为一种期待,创设一种关注和爱护学生的情境,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是很重要的。课堂上一个关爱的眼神、作业本上一句鼓励性的语言,都会缓解学生的精神压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总之,创设数学课教学情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因地制宜、合理使用,创设出更具新意的教学情境。
其他文献
文言文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中学课本上所选的篇章又大多是脍炙人口的传诵名篇。可是,由于文言文产生的时代久远,中学生的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知识掌握不足等原因,文言文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在对学生文言文学习指导的实践中,我们探索出“诵读试译、讨论交流、鉴赏感悟、扩展阅读”的四环节课堂学习指导模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诵读试译     所谓诵读,就是有表情地以记诵为目标的朗读。
期刊
作为一名教师,在他的教学生涯中当班主任是必须经历的。当班主任容易,当一个好的班主任就难了。班主任作为学校工作最基层的管理者,是贯彻学校工作的中介人物,是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指导者,又是结合本班级实际情况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设计师。这要求班主任既要做到对学校负责,又要对学生全面负责。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班主任要全面负责一个班级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劳动、文
期刊
【摘要】2001年我国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新课改的目标:“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其中,新《语文课程标准》说道:“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人文性作为一个新的亮点得以首次提出,反映了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  【关键词】语文教育 人文    语文课程的人文性
期刊
当前,学生视作文为难事,特别是农村学生习作能力普遍偏低,他们对作文无兴趣。害怕作文的心理严重地干扰着习作能力的提高。因为他们不知道作文“写什么”和“怎样写”,我想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学生作文长期处于一种被动状态,老师“要”才写,考试“考”才写,“要什么”才写什么,“考什么”才写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应从启动学生内部动因入手,设法让学生主动起来,实现从“要我写”到“我要写”、从“要这样写”到
期刊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学科中的主体内容,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和借鉴,写作是阅读的升华和创造。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    一、阅读中积累    “语文教学要重视积累、熏陶和培养语感。”入选语文教材的文章富有很强的人文色彩,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积累,让学生摘抄优美的词语和精妙的句子,一方面积累课本上的词语,另一方面进行词语的联想。如:让学生摘抄“无私奉献”这一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
期刊
高考命题中的英语写作要求考生根据所给情景和要求写一篇书面材料,但并非要求考生按照“提示”逐句翻译,而是要求考生在充分领会提示的前提下,用自己的语言组织成一篇内容充实、句子连贯、用词贴切的作文。那么,高中生如何培养自己的写作能力呢?在高考中如何能得心应手地写出篇好作文呢?我觉得首先要解决好以下这三个问题:    一、打好扎实的基本功    1、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有的学生对此弱项抱舍弃态度,情
期刊
在上圆面积巩固练习课时,我出示了一道与农村孩子生活紧密相联的应用题:有一头黄牛用一根长4米的绳子拴在一棵树上吃草,问这头牛最多能吃多大面积的草?要求学生先分析题意再解答。几分钟后,班里大部分的同学都运用圆面积计算公式解答出了这道题。可还有平日里成绩较优秀的学生仍在思考?这下可奇怪了,我想:怎么一道这样简单的题目还没做出来呢?于是,我请这几位同学一一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生1:这棵树如果是在小河边上,河
期刊
新课导入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要使学生在上课的短短几分钟把注意力集中到所学课文上并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导入课文的技巧至关重要。导入的好,便会收到事倍功办的效果。导入课文的方式多种多样,下面主要谈谈中低年级的语文课堂导入。  一、谜语导入  教师用谜语导入,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论是猜对的还是猜错的学生的热情都非常高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为了猜中谜语,就要认真思考,自然就使他们以最佳的思维
期刊
作文是学生抒写情怀的一条途径,学生通过手中的笔来再现生活、描绘生活,抒写生活中人、情、景,颂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作文是学生感知美、体验美、赞颂美的重要渠道。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必须对学生进行美的渗透、美的关怀,按照发现美、再现美、展示美、创造美的规律来实施作文教学,使学生的习作焕发出勃勃生机,闪现出美的气息。几年来,我采用了以下环节进行作文指导,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一、体验
期刊
一、视听结合,感知理解,提高阅读效率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凭借着一篇篇课文,以理解内容为起点,向学生传授遣词造句、组句成段、连段成篇和记叙、议论、说明等语言文字运用知识。对教材中的许多课文,如果在教学时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则可以给学生以清晰的感性认识,为理解课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1、利用录音,激发兴趣,培养整体感知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原始动力,它能让一个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