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类实训教学需求及课程开发模式研究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CB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随着国网公司“三集五大”改革的深入,很多岗位和业务流程都进行了调整,在这种“大运行”“大检修”格局下,电网类技术人员岗位和职责分工带来的变化更为突出。为了帮助员工尽快的适应岗位,相应的课程开发及培训也急需建立和开展起来。
  如今的电网类技术培训,在强化理论的同时,更加注重现场实际操作水平的锻炼,电网类实训室是目前电力技能培训的主要载体,也是开展专业实训教学的重要途径。实训室设备及场地投入资金较大,但利用率确不理想,如何更好的利用现有资源,开发实训室教学任务、研究实训室设备新的培训功能,满足培训所需,是我们的当务之急。通过本文的研究,将对电网类实训室建设及应用前景具有指导意义。
  国内电网类实训教学现状
  电力系统的生产设备具有高电压、大容量、高度自动化、连续运行、价格昂贵等特点,为了保证电力生产的连续性、安全性、可靠性,生产现场很难安排电网类专业人员进行实地的实训教学。但是,得益于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仿真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培训教学领域,它的出现,解决了现场人员实操技能培训的难题。目前,电网仿真一般采取软件和硬件混合模式仿真系统,软件仿真可以通过计算机工作站,进行全站一二次系统及监控系统的仿真,硬件仿真则利用现场较为典型的继保等二次设备进行实物仿真。
  现阶段,特高压输电线路、可控串补变电站、智能化变电站、智能化配电系统、调控一体化中心等高新技术及设备在电力系统得到广泛应用。但电网类专业实训教学发展却略显缓慢,其现状已不能满足现场实际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实训教学应用范围较窄
  通过对国内电网类开展仿真实训教学项目的调研情况来看,仿真技术主要应用在各电压等级的变电站仿真实训教学中,而在特高压、智能电网、直流输电等电网类专业实训教学中的应用较少,随着电网技术的发展,这方面的实际需求将会越来越多,但相关培训的开展还没有做到同步跟进。
  实训教学模式单一
  目前,大部分仿真实训教学均以上机实操训练为主要教学方式,教学模式比较单一。仿真实训教学应根据教学的目标、内容、条件和对象的不同,有针对性地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实训教学资源不完善
  目前,电网类专业仿真实训教学资源仍不完善。电力系统技术革新,“三集五大”后人员素质提升要求,促使我们必须综合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教学技术、计算机图形学和仿真技术,开发适合现场实际的仿真实训教学设备,模拟实际的电力生产过程中的设备或系统及其运行、检修、故障状态,实现人机交互、教学互动的虚拟或真实的教学环境,为培养电力类专业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创造条件。
  电网类实训教学需求及课程开发模式研究
  从上面分析可知,电网类实训室教学已不能满足现场培训需求,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分别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实训室教学需求研究
  随着“三集五大”后机构的重新编制改革,电网公司的许多专业技能人员从事的岗位或工作职责发生变化,特别是500KV及以下电压等级变电站已逐步实现无人值守,原运行值班员岗位取缔重新组建运维部,甚至有部分值班员充实到调度控制中心,这种岗位的变化急需开展新岗位的技能培训;另外随着电力生产的突飞猛进发展,技术改造,设备更新,这也要求生产技能人员不断适应新变化,与时俱进。再有新毕业的大学生,虽然他们的理论知识比较扎实,但经验积累少,所以他们对熟悉现场设备以及对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有迫切需要。现场的实训教学需求大致分为以下四类:
  (1)省检修公司及各供电公司的检修分公司(运维部)的变电运维人员,他们负责变电站的巡视、操作及事故处理,他们需要熟练的掌握所辖地区的所有变电站的系统接线及事故操作,希望实操培训能更真实的反映操作流程。
  (2)各个供电公司的调度控制中心机构扩编,有部分变电值班员充实过来,他们新岗位职责是需要调度或监控整个地区电网,所以目前需要迫切的熟悉地区电网的接线、掌握事故处理的操作方法等。
  (3)各个供电公司的部分管理人员,也有需要了解本地区电网专业知识的意愿,他们只需简单的熟悉所辖设备及其运行状况,便于管理和提高运行绩效。
  (4)新毕业大学生,他们对现场设备及操作流程接触的少,需要对相关的岗位职责的实际技能操作进行比较系统的培训,从最简单的认知开始,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细致培训。
  通过上述培训需求调研分析可知,不同的培训对象培训需求不同,我们可以把仿真培训划分成不同的培训模块,在培训过程中由学员根据自己所需选取模块,进行菜单式培训模式。
  中心实训室功能开发及完善
  实训类教学顺利开展,实训室利用率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对实训室现有功能的开发和完善。根据现在电力企业培训中心的一般情况,研究认为,实训室可以进行以下六方面的功能开发:
  (1)电网前沿技术培训开发。现阶段,电网技术正在向特高压、智能电网、直流输电等领域发展,与之相关的仿真培训项目开展还比较少。相关培训仿真,可以通过现有实训室的软件升级实现,结合本地区电网企业及培训中心的实际需求,开发新的培训功能。这些电网前言技术领域的仿真,可以为电网技术人员提供一个拓展了解的平台,也能通过培训为相关领域的进行人才储备。
  (2)继电保护培训开发。在现有仿真实训室中,变电运行类仿真实训室一般采用软硬混仿系统,硬件上具备各个电压等级、厂家的继电保护设备,可以对继电保护专业人员,进行各种继电保护装置及二次回路控制原理相关的培训。利用现有资源为学员更快上手设备提供便利条件。
  (3)远程培训功能开发。目前实训室教学基本具备屏幕信息采集,网络传输,音频信号收集,或视频录像等设备,这些设备经联网及调试后,可以实现几个实训室共同联网授课和远程授课,以开发实训室的远程培训功能。由于电网运行特点及培训经费问题,电网企业更倾向于送培或者网络培训。这样,实操类培训可以采用远程教学或播放录制课件等方式进行培训,这样,不仅使培训方式更加灵活方便,也更能迎合企业的培训需求。   (4)实训室多功能化拓展开发。实训室软仿系统由微机组成,可以考虑充分利用实训室的计算机资源,在其他需要微机培训的场合也加以利用,以拓展实训室使用的范围。如今,在电网企业,诸如PMS等生产管理软件越来越多的运用到生产管理当中来,由于是新上线的系统,相关人员对这方面的操作还有待熟悉,这方面的培训需求还比较急缺。这样,实训室可以利用自有的微机资源,加装PMS等软件,满足这部分人员的实操培训需求。
  (5)电网同步培训功能开发。在保证电网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网络通讯手段,实现仿真系统与运行电网实时连接,实现仿真系统数据更新和实时监视,提高仿真培训的真实性,同时可以利用仿真系统为运行现场提供调试、试验、科学验证等。尤其在变电运行、地区电网调度、调度自动化等培训环节中,监控界面和现场一致,实时数据更能增强运维操作的真实性,让学员能根据现场实际进行处理和操作。
  (6)情景培训模式开发。扩充现有仿真实训室的功能,实现情景模拟教学。对仿真系统硬件、软件改造升级,以变电站情景仿真培训为例,可以利用实训室程控电话实现监控人员与调度人员的沟通模拟,在监控端可以利用服务器声光系统实现电网故障的告警信号仿真,利用继电保护屏柜实现二次操作的情景模拟操作,利用安监实训室安全工器具实现操作时的工器具准备模拟,利用大屏可以进行主接线显示及三维一次场景的巡视等模拟。使培训人员仿佛身临工作现场,而不仅仅只是坐在微机前进行模拟操作,让他们真正“行动”了起来,操作及事故处理更具真实性,增加了培训的体验感。
  实训室课程开发模式研究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随着“三集五大”改革的持续深入,电力系统职工培训呈现出了新特点,现场对实训室教学有了新要求,不同类型的培训人员、不同类型的培训班,有着不同的实训培训需求。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提出六种实训室的课程开发模式:
  (1)管理认知类培训课程开发模式。这类培训可以结合现有培训品牌来开发,如班组长或青干班培训等,他们也偏向于知识面的拓宽。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实训室现有资源,增加电网类的内容。比如智能电网、特高压等通用高新尖技术的了解,利用实训室三维全模拟技术,让受培者可以更直观的感知其运行特点。
  (2)组合式培训课程开发模式。三集五大改革后,岗位和职责发生了合并,很多单一工种的培训不能满足要求,这时候,我们可以在电网类现有培训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培训功能,或者多套仿真培训系统组合培训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三集五大改革后的“调控一体化”,这样,可以让调控人员在学习调控一体化的基础上,增加调度自动化,变电运行的仿真培训内容,深挖培训项目。
  (3)岗位技能类培训课程开发模式。这种培训更注重于生产技能的锻炼,从培训需求调研结果来看,他们更加注重事故处理的练习,全情景模拟操作的训练。所以,这部分课程开发,应做好典型操作和事故演练的储备。而一般的仿真培训比较教条,没有现场操作的真实感,培训效果往往不理想。这样,结合实训室功能,开发全情景培训模块,让学员操作和事故处理就像在工作现场一样,使培训更贴近工作实际,增强学员的培训真实感和体验感。
  (4)新入职岗位员工培训课程开发模式。目前的入职大学生培训基本以理论为主操作为辅,上岗后,岗位适应时间较长。因此,此类人员可以采用多媒体讲解,增加监控界面的使用、操作步骤的熟悉、三维一次场景设备的了解、保护屏柜的熟知等学习内容。
  (5)新培训项目开发模式。比如远程培训,继电保护培训等。由于电网运行特点及培训经费问题,企业更倾向于送培或网络培训。我们可以组建实训室培训网络通道,采用远程教学或者课件播放等方式来进行培训。比如厂站设备介绍、新技术、新工艺讲解等培训,通过网络媒体教学的方式实现容易,效果好。继电保护培训也能充分利用实训室的现有硬件,在厂家调试培训或者继电保护工培训及运维人员二次接线培训中,能得到很好的运用。
  (6)季节培训项目开发模式。由于电网企业的生产运行特点,培训项目在全年的分布,往往不均衡。我们在制定培训计划的时候,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电网类培训开发,比如在培训旺季时,网省公司的相关培训也较多,可以根据培训班的特点,适当的加入一些实训室学习内容,帮助学员增加电网知识的了解。在培训淡季时,开发些电网技能调考及竞赛类辅导培训。这样,不仅可以利用旺季的学员资源,而且可以解决淡季培训少的问题。
  结论
  电网类实训教学对于提升电力系统员工素质,提升实际操作技能至关重要。本文针对三集五大后职工实训教学需求及特点及实训室使用进行分析,从切合培训中心实际的角度出发,对实训室新功能开发入手,提出了实训室六类培训模式。通过本文的研究将对解决实训室教学拓展及利用率低下的难题有所帮助。(作者供职于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大连培训中心)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