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海关:为展览业优化通关环境

来源 :大经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ju5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物流业的迅猛发展,展览业作为现代服务产业的引擎之一,在促进经济和文化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日益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广州市已将会展业列入服务业“十一五”规划。据广州海关不完全统计,2005年,广州海关共监管国际展览会85场,进出口货值达6592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了39%和50%;2006年共监管各类国际展览和文化交流活动121场,进出口货值达1.53亿美元,其中进口货值7844万美元,增长了19%。今年1至9月,共监管进出境国际展览会62场,货值达9144万美元。数据显示,广州地区国际会展的发展以每年20%至40%递增。
  2006年10月15日,温家宝总理在第100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上向世人宣布,从第101届起广交会改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随着广交会的更名转型,海关作为国家进出口贸易前沿阵地的一员,进出境的展览品能否“通关顺畅”,是国际展览会能否顺利举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如何消除国际展品参展的“后顾之忧”,以适应广交会的更名转型需要,适应广州会展业的发展,完善展览品监管机制,加快通关效率,进一步服务经济和促进国际会展业的不断发展,是海关展览品监管工作面临的问题。
  
  宣传推行《八项措施》
  
  2005年12月,广州海关会同广州市人民政府对外公布了《广州海关促进广州地区国际会展业发展的八项措施》(下称《八项措施》)。近两年来,广州海关通过门户网站、会展论坛、企业座谈等形式,大力宣传、推行《八项措施》。此外,还通过《广州会展》杂志积极宣传广州海关展览品通关措施及做法,使会展企业进一步了解海关对展览品的监管程序和便捷措施,降低通关成本,提高展品通关效率。《八项措施》推行以来,特别是网上报备和指定展馆免于担保措施,受到会展企业的广泛好评,海关对展览品监管工作效率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提高驻会监管服务水平
  
  在广交会举办期间,广州海關专门选派英语表达能力强、业务素质高,由行邮、法规、归类、监管等业务专家组成的咨询工作小组驻会监管和提供咨询服务。为进一步提高驻会服务水平,广州海关将驻会服务咨询点作为广州海关关务公开的窗口,开设了广州海关门户网站在线业务咨询服务,设置了关务公开触摸屏、关务公开宣传栏等,为广交会来宾提供现场咨询服务,使来宾提出的问题得到及时的解答和反馈。特别是近年推出的各项服务措施、便捷通关指引、报关指南、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等印制成中英文对照宣传单,受到广大参展来宾的青睐。 今年第十五届“广州博览会”、第四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等大型国际性展会,广州海关首次被邀驻会提供咨询服务。
  
  设立展览品监管仓
  
  为支持广州地区进一步完善展览会配套设施,方便展览企业在展前布展、展后办理展品的暂存、转展或留购等手续。广州海关多次与中国对外贸易中心(集团)及广州展览品物流中心沟通协商,今年3月在展馆内和展馆附近审批设立了展览品临时监管仓,确保了广交会进境展品的及时布展和展后展品的存放。此外,还积极配合中国对外贸易中心(集团)琶洲展馆二期配套工程拟设立的展览品监管仓的建设。
  
  展品通关效率高
  
  为配合广交会进口展品、参展人员的顺利通关,提高通关效率,广州海关在全关区范围内专门举办了“暂时进出境监管业务培训班”,就ATA单证册项下展览品的通关作业进行了详细讲解,加强现场一线关员的业务水平,为ATA单证册项下展品的顺利通关奠定了基础。10月12日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参加广交会进口展使用的四辆悍马、别克等品牌汽车在广州海关驻新风办事处申报进口,这是该口岸首次办理ATA单证册项下的汽车整车暂时进口,因广交会开幕在即,现场关员急企业所急,为企业顺利办理通关手续,确保该批汽车及时参展,得到企业好评。
  编辑:卢小平
其他文献
9月3日,海关总署以第164号总署令对外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保税港区管理的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于今年10月3日起正式施行。《办法》的实施标志着保税港区的开发运营和管理进入法制化阶段。9月25日,海关总署有关人士对《办法》进行了解读。    出台《办法》的意义    保税港区的建立不仅是国家打造国际航运中心战略的产物,也是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进行整合的产物。《办法》出台的意义体现在两
近年来,外资并购在我国烽烟四起,关于建立我国反垄断审查机制的呼声也愈来愈高。商务部在去年8月发布《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其中明确提出了“反垄断审查”,以确保在外资并购时国家经济和产业的安全。今年上半年,商务部将公布更为严格的外资并购审查文件,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反垄断审查机制。事实上,“反垄断审查”的历史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源远流长,它们都已建立整套完善的外资并购审查机制和反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