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读写课堂中精读课型的教学实施

来源 :校园英语·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ind543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精读课是目前大学英语读写课堂中的一个重要课型,它肩负着吸收和输入语言文化知识的重要任务,是学习主体在头脑中编织语言网络的主要输入源。大学英语中的词汇、语法、篇章等主要通过精读课的教学得以实施,因此笔者从细剖精读课的理论基础入手,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总结出大学英语读写课堂中的精读课的教学实施方法。
  【关键词】读写 精读 教学 实施
  1977年,Rumelhart发表了一篇名为Towards an Interactive Model of Reading(《论阅读的相作用模式》)的论文,文章指出:阅读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多种语言知识,包括文字、词汇、句法和语义等部分的复杂的“相互作用”过程。任何单一的语言知识不能促成对阅读材料的真正理解。精读课反映在教学的内容上是要求学生接收阅读材料中的语言精华,包括词汇、句法、语篇和文化等等内容,而在阅读策略上需要学生能做到精雕细琢,甚至包括材料中的语音和语气。
  一、精读课的理论基础
  阅读活动是一种多种因素,多向交流与反应的复杂解码过程。精读课较之于其他课型来说最能融合所有的阅读活动,因为它最具备综合性。读是有别于听、写、说的一种语言技能。随着学习者在精读课堂上的学习和积累,他们的语言知识变得越来越丰富,阅读理解能力得到提升,这样将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口语交际和写作水平的其他技能的提高。
  二、精读课的教学要点
  1.词汇教学。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在各个级别掌握的词汇大部分都在精读材料中出现,这些词汇的解析和辨析也都在精读课堂一并进行。因此精读课堂中的词汇教学对学生提高整体外语水平至关重要。实际教学中,一般采用定义法、关联法、对比法几个方法。所谓定义指用以揭示或描绘新词汇所包含的有关事物的本质属性并因此而获得概念意义的表达。在大学英语精读课堂中用定义来阐释新词是最普通的方法,一般分为英英互译和英汉互译。为了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教师更多愿意采用英英互译的方法,即用英语解释新遇到的词汇。另一种是关联法,即将新词汇置于相应联系的事物中,通过归纳、概括,从而认识新事物的一种认知方法。它可以通过上下语境的关联,新旧词语或语素的关联来对新词进行解析。对比法是词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即将两个或以上形近或义近的词语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和归纳的方法。将这样的词语放在一起比较可以凸显新词汇的本质属性,又能补充学生的词汇面,可谓一举两得,另外也可以将具有相反意义的词汇纳入比较行列,通过加深语言信息刺激的方式突出新授词汇。
  2.语法教学。用词造句的规则即为语法。在精读材料中的语法多以分析句子结构的方式进行。原汁原味的精读材料出现长难句的频率较高,单凭词汇来了解句意大多不可行,这种也会让阅读能力受限。所以教师需要把精读材料中的典型句子抽离出来,以图示和演绎的方法将其时态,成份进行剥茧抽丝的分析。用实例说明语法规则是最直观最为有效的一种方法。对于涉及到的语法点,教师可以将跟这个规则有关的知识进行归纳,充分利用“知识同化”这个认知活动和心理过程。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教师还可以将汉语的句法和英语的句法进行比较分析,当然语料的选择要注意把握两种语法规则之间同异参半或大同小异或小同大异的原则。对于已授语法内容要注重与相关联新授语法内容相结合的方法,让整个知识呈现螺旋上升的趋势。
  3.篇章教学。精读材料都是以课文形式呈现的,因此离开篇章教学而去孤立地教授生词和语法是不可取的。在精读课上,教师应当对课文的情节、人物的特点和心理描绘、写作的手法等进行具体分析,目的是要让学习者学习和积累语言知识,充实他们头脑中的语言知识结构。阅读和理解训练是篇章教学的重点。篇章蕴含着词汇和语法,所以对篇章的学习也是对基本知识的学习。在理解篇章结构过程中,可以先从理解训练开始,理解句子、句群、段落和全文,当然这个顺序也可以依照不同的课文有所改动。辅助学习理解全文的过程也是帮助学生建立判断和逻辑推理关系的过程。学生学会归纳课文的大意和主旨,然后用自已组织的语言进行表达,针对有启迪意义的课题再进行全班讨论都是篇章教学惯用的教学方法。
  三、精读课的操作方法
  教无定法,精读课教学也是如此。一般的精读课教学分为以下几种操作方法:先进行语言点的学习,再进入主课文的学习;另一种是先学习主课文,然后再将课文中出现的生疏语法点进行整体教授; 还有一种是在理解新课文的同时一并解决遇到学习障碍。无论采用哪种操作方法都要求将读、写、听、说和译的能力培养灌输其中。学习接触一篇新的材料,老师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学生默读,可以带着预设的问题读,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问以检测学生是否已经获得了阅读的大致信息。当然做为精读课,朗读也是必不可少的,遇到中心明确,好词好句的段落请学习进行朗读甚至背诵都是可行的。读与说虽然是两种不同的语言技能,但是两者相辅并不矛盾。在精读课上,教师不断地对课文内容发问,就要求学习能够说得出答案。一种答案可以基于对课文内容的复述,另一种答案则要求学生能够自已归纳总结,一问一答,即培养了听的水平,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说的能力。写和译是训练书面表达的一种教学方式。写主要是写作文,可以根据所学材料写读后感,也可以拓展内容进行新的作文写作,译主要是对本次教学中涌现出的新句法规则进行翻译的巩固性练习。
  精读课是一门技能训练课,因此教师在大学英语的读写课堂上应当把阅读方法和技巧的训练当做教学的重点,在解析课文时更应当强调不同话语结构的分析,使学生能够适应各种文体材料。
  参考文献:
  [1]黄理平.国外外语教学[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1.
  [2]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其他文献
期刊
With the speeding up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English as a global language statu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manifest.This article from the spoken corpus conce
期刊
【摘要】隨着我国对外科技交流活动的日益增多,以及专业人士外语水平的日益提高,技术会谈口译对译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技术会谈场合特殊的挑战,本文分析了如何做好技术会谈口译的五项基本要素,特别提出了译员如何在口译中扮演好“双重身份”,以达到促进交流的目的。  【关键词】技术会谈 口译 基本要素  口译是复杂的脑力劳动。技术会谈口译属于口译的一种,它具备通常意义上口译工作的特点,例如,即时性。译员须在
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内容,为落实教学目标所设定的,适合学习主体并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情感反应,能够使其主动积极建构性的学习的具有学习背景、景象和学习活动条件的学习环境。俗话说,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于场,这里的场即指教学情境。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合理的课堂教学情境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敏捷性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从是教学情境的创建和教学情境的调控两个方面来谈一下课堂
【摘要】隐喻是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其植根于语言思维和民族文化之中。隐喻是英语词汇教学中使抽象概念具体化的一种手段。将隐喻作为切入点进行英语词汇的学习符合认知规律,能够突破学习英语词汇的壁垒,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  【关键词】隐喻 大学英语 词汇学习  隐喻的研究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的《论修辞》。隐喻不仅是语言现象而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类生存和认知的基本方式之一,它生成于语言思维和民
【摘要】英语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其中写作是英语技能中综合性最强的一项技能,近些年来,英语书面写作在中考中所占的比重逐年上升。作为教师要重视对初中生英语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有效提升学生基础词汇、短语和句型的掌握与运用能力,重视学生对英文文章的阅读与复述以及重视英语作文的评改。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 英语书面表达能力 策略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对初中生的写作技能规定了具体的要求:即要求学生
【摘要】电大的办学宗旨是“成人、业余、实用”,这也就说明来到电大学习的学生都是迫切希望学到的东西能够应用于实际。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提高成人的英语写作能力,这是教学中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探索了电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电大学生 英语 写作能力 策略  电大学生英语学习以实用性为主,提高电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可尝试以下具体策略。  一、克服对写作的恐惧心理  对于成人学生来
从16世纪起,欧洲人为了追寻那传说中盛产黄金和香料的东方古国,驾驶着不过数百吨排水量的小帆船扬帆远航,开启了改变人类历史的“地理大发现”时代。尽管伴随着侵略、殖民和
期刊
【摘要】文化差异渗透着中西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同的文化背景赋予不同语言中的比喻不同的文化内涵,由此带来语言沟通的不便给各文化融合造成困难,由于英汉民族文化上的差异,在日常交流和文学创作中极易造成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因此在学习英语比喻的过程中,比喻的文化差异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本文通过举例从词汇多方面分析比较英汉比喻的文化差异,进而总结英汉互译的方法。  【关键词】中西文化 比喻 英语翻译 影响解决
索绪尔和乔姆斯基是现代语言学中最重要的两个语言学家。他们富有创造性的上作,为他们赢得了极高的声誉。他们的研究成果为语言学界带来了全新的视野,他们的贡献赋予了他们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