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司徒越

来源 :书画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bi680296168029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司徒越(1914年-1990年)安徽寿县人,本名孙方鲲,号剑鸣,以号行。司徒越幼年读私塾,1931年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西画,后转学至上海新华艺专,1933年冬毕业。上世纪50年代任寿县正阳中学、六安师范、六安第二初中(现六安市毛坦厂中学)、舒城中学校长、副校长。1963年调寿县博物馆工作至退休。生前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曾任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合肥分校教授,安徽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名誉主席,安徽省考古学会理事,安徽省地方志编撰委员会顾问,寿县政协副主席(退休多年后又应命复出工作,任寿县政协副主席直至去世)。曾当选安徽省第六、七届人大代表。
  司徒越少年时期曾学习书法、篆刻,但并无所成。1976年司徒越的一幅作品入选文化部举办的现代中国书道展,并在日本东京、名古屋、北九州等地巡展近两月,他的狂草技惊东瀛,观者赞不绝口。
  司徒越活跃于我国书坛,仅只有上世纪70年代中期至去世前的短短十余年时间。时间虽短,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饮誉书坛。他重视传统,认真学习古代名家技法,但绝不泥古不化,力求古为我用,勇于创新。他的狂草至上世纪80年代前期逐渐形成了遒劲奔放、婉转流畅的风格,得到群众的喜爱,专家的认可。
  中国书法家协会原主席沈鹏在《狂草略得》中写道:“专业书法家中专攻狂草,并且展览、出版狂草者为数很少,安徽司徒越、广西李雁、浙江马世晓、辽宁王廷风、北京李长路、李志敏……”原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顾问王学仲在《长枪大戟写狂草》里则说:“至于当代,写狂草的人更是寥寥无几,据我所知,安徽有一位司徒越,已经去世;天津有一范润华,再就是唐双宁先生了。”这两人都认为司徒越是当代狂草书法家的第一人。
  司徒越的书法作品入选第一、第二届全国书法篆刻展、《书法》创刊十周年纪念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系列书法大展等数百次展览,并被选送德国、芬兰、日本等国展出。刘少奇纪念馆、周恩来纪念馆、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茅盾故居纪念馆、钱君匋艺术馆等处都收藏有他的书作。
  《书法》《安徽画报》《书法之友》等杂志曾以专版介绍司徒越及其作品。
  司徒越的作品被收入《现代中国书道展》《中国著名书法家百人作品选》(以上两书日本出版)、《中国年鉴书法选》(新华社编辑)、《当代书法家墨迹诗文选》(书法杂志社编辑)、《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系列书法大展作品集》(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等书。安徽美术出版社在1987年和2011年分别出版了《司徒越书法选》《司徒越书法集》。
  司徒越生前拍有电视专题片《精英化作墨芙蓉》和《司徒越的狂草艺术》,在中央电视台及多家省市电视台播放。
  司徒越博学多闻,在绘画、诗词、篆刻、考古诸领域多所涉猎,均取得了不俗成就。
  他总结自己草书创作的经验,撰写了《草书獭祭篇》,发表于中国书画函授大学的校刊《书法学习与辅导》上。为中国书法函授大学合肥分校授课时所写讲稿《结体·章法举隅》指导了一大批书法爱好者。发表于《书法》上的《小议书法创新》则尖锐地抨击了上世纪80年代中期国内出现的某些不正书风。
  他的《鄂君启节续探》是继郭沫若、商承祚等学术权威之后,在“鄂君启节”(寿县出土的国家一级文物)研究中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看法,受到安徽考古学界的推崇。他的《关于芍陂(安丰塘)的始建时期的问题》,以翔实的史料、严密的逻辑推理,论证了坐落在寿县城南60里的安丰塘就是2600年前的孙叔敖主持兴建的水利工程“芍陂”,解决了我国水利史学界多年争论不休的难题。从而确立了“安丰塘”(即古代的“芍陂”)是我国乃至世界最早建成、并且迄今仍在发挥效益的大型水利工程。这一观点得到了中国水利史研究会前后两任会长及众多专家的认可,“安丰塘”因其悠久的历史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司徒越早年所作诗皆毁于“文革”时期。晚年唱和之诗及应制之作数十首,生前集为《留痕》,逝世后被友人收入《皖西诗词》。诗中既有他对上世纪50年代蒙冤时痛彻心脾的回忆:“往事摧肝胆,年光换鬓丝。”也有拨乱反正后发自内心的欢唱:“幸雪十年耻,欣逢四化时。”
  司徒越的篆刻作品有未刊稿《捉刀集》《冯妇集》两本,其中的部分作品曾发表在省内外的报刊上。
  司徒越的画作目前仅可见油画数幅、速写一本,其中两幅栩栩如生的自画像(油画)准确地表达了他的气质。
  司徒越的生平及成就入录《新文艺大系·书法卷》《中国名人谈少儿时代》《安徽书画人物》《中国现代书法界名人辞典》《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寿县》等书。
  司徒越身世坎坷,饱受磨难。终其一生,他讲求操守,矢志不渝,晚年成名后他更以奖掖后學、服务乡梓为己任,不遗余力,从不为名利所动。正如他诗中所说:“我犹有余热,慷慨献人寰。”
  1990年10月,司徒越逝世。原地矿部部长、收藏家孙大光在亲笔唁函中称他:“书法超群绝俗,为人亦忠正刚直。”安徽省书协副主席刘夜烽手书“人似梅花清到骨,书犹醇素自成家”的隶书条幅,对司徒越的人品、书品作了精准的概括。
其他文献
摘 要:陈之佛作为一位杰出的工笔花鸟画家,他通过融合与创新,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形成了唯美诗意、生动雅致的个人艺术风格,使工笔花鸟画创作呈现出了新的时代风貌。他为后人留下的宝贵艺术财富,在当代仍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陈之佛;工笔花鸟画;当代意义  陈之佛作为我国留学国外专门学习工艺美术的第一人,不但是一位成就非凡的工艺美术家、美术理论家和美术教育家,同时还是一位杰出的工笔花鸟画家。
2010年6月25日晚11时52分,吴冠中先生在北京医院因肺癌逝世,享年91岁。根据生前遗愿,先生的骨灰将撒向大海。去世前一天,先生还让儿子把4幅新作送到香港,捐给香港艺术馆。7月23日,
什么是口腔健康?口腔健康意味着没有慢性口部和面部疼痛、口腔和咽喉癌症、口腔溃疡、兔唇和颚裂等出生缺陷、牙周(牙龈)疾病、蛀牙和牙齿脱落以及影响口部和口腔的其它疾病与异
目的探讨对颅脑损伤后植物状态患者实施重复经颅磁刺激的促醒作用。方法收集2017年3月~2019年1月我院康复科住院的颅脑损伤后植物状态患者30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康复组(n=15)
摘 要:甲骨文自发现并引入书法创作后,一直属于“小众”。发展和繁荣当代甲骨文书法创作,既期冀于更多的甲骨文文字考释,也需要在创作中对其做审美重构。当然,重构甲骨文书法审美既需遵守甲骨文的字法规则,又需遵守甲骨文书法之“风骨”这一核心审美要素。具体而言,甲骨文书法创作的审美重构需要从创作的审美重构和鉴赏批评的审美重构这两方面探索。  关键词:甲骨文书法;审美;当代;审美重构  商代甲骨文自1899年
瓦翁(1908年—2008年) 原名衛止安、卫东晨,祖籍浙江萧山,生于江苏苏州,卒于江苏苏州,享年100岁。生前为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物学会会员、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苏州市文联艺术指导委员会副主任、苏州市园林绿化局顾问、苏州市书法家协会顾问、苏州图书馆顾问、东吴印社名誉社长。  “瓦翁”的含义  社会上好多人都想了解他的笔名“瓦翁”的含义,他讲过这么一段话来介绍:“我本
【正】 看了郑常惕先生的文章《树谁典型?》(载《杂文报》第1147期3版),觉得郑先生对其中牵涉到的“典型”、“树典型”、“典型宣传”这些概念及其内涵不够了解,想在此与他
文章针对S钢厂设备点检标准存在的问题,运用六西格玛精益运营方法实施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形成了较规范的设备点检标准,有效提高了点检作业的有效性,降低了设备故障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