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来做事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beizhu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年人的情绪是一个很复杂很重要的问题,也是老年人是否适应晚年生活的主要标志,它直接影响到老人的健康与家庭和睦。愉快、乐观可以治病,促进身心健康。因为愉快的情绪能够通过大脑皮层及皮下神经中枢的活动引起生理上的变化:呼吸加快,肺活动量增大,氧气供应充分,促进血液循环;并能影响腺体的活动,改善激素和消化液的分泌。
  但是人到老年,离开工作岗位,远离社会。由于儿女长大独立生活,又由于自己体力衰弱,与亲朋来往的频率降低,人际交往也随之发生变化,从而产生封闭性的心理状态,感到孤独,生活无乐趣。
  心理学家的研究以为,情绪受意识调节。要适应退休后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变化,需要在社会上和家中做一些事情,在这个过程中多接触人,就可改变这种寂静的环境,消除孤独与寂寞。
  老来做事,确有心理方面的意义。有人称它为心理方面的维生素。当你有不愉快、悲哀或担心的情绪时,别人劝你别“难受”、“难受会损害腱康”、“不要去想它”等等。但仍不易控制自己的情绪。因为“真空”的思想领域是无法保持的。唯一的好办法是让他(她)想另一件事或让工作把脑子占领,把不愉快的情绪从头脑中挤出去。
  从人的行为动机来看,工作可以使人获得满足感。“成就动机”的实现,使人增强信心。经过实践达到成功就更能促使人去取得更大的成就,从而实现了才能和意愿。
  一位老大姐说:“我离休后,一个人在家形影相吊。老伴先我离世,后来组织起新的家庭,不料老伴又因癌症逝世。心想:幸福为什么总是与我无缘呢?难道我注定要孤苦终身?但是,我不颓丧,不消极,在屋子里贴上一个横幅——五乐堂:助人为乐,自得其乐,知足常乐,苦中求乐,及时行乐。我以这五乐创造生活,到处奔走求援,克服了许多困难,办老年大学。现在老年大学成了受老干部欢迎的场所,不但寂寞感与我不沾边,也帮助许多老人排除了孤独感。”
  一位老知识分子说:“在我患病手术后不久,妻子突然患心脏病去世。这真像晴天霹雳,悲痛万分,不知如何活下去。整天沉浸在泪水中;我想还是鼓起勇气,有意义地活下去!决心不回忆往事,也不担心未来,要过好每个今天。埋头研究,尽量把悲哀从头脑中挤出去。我集中精力搞研究写论文、写书、讲课、作报告。当我知道有人听到我讲的,看到我写的感到有帮助时,我欣喜万分。得到了无比的安慰。”
  按照心理学家的研究,老人退休要经历四个时期,即:期待期、退休期、适应期、稳定期。每一时期究竟有多久,尚无统一的说法,一般要经过半年才能适应新的生活模式,但也有不少人一年以后还适应不好。而离退休后那种空虚与烦燥的心理状态,会影响一个人的健康,引起身心衰退,变得忧郁和精神不振,身体与心智迅速走下坡路,甚至步入死亡之门。当然,完全适应退休生活还是要经历一个过程。要把退休作为新的起点,才能改变不适应的心理状况。
  适应退休生活,坚持用脑,坚持积极的思维活动很重要。据研究,70岁左右的人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还能保持智能高峰期的85%。对老人来说非常重要的一条是不能未老先衰,心理上的衰老最不利于老人的健康。国外有科学家用超声波测量出,勤于思考的人,脑血管经常处于舒展状态,保养了脑细胞,使大脑不过早衰老。
  有一位老人因身体多病不到退休年龄就退到二线,但他坚持学画。他写诗说:“壮志难违病残身,客观如此应开明……视察正宜鼓剩勇,墨池亦可写豪情……”他经过多年学画的实践,已取得了“无形的合格证书”。有人称他的画有板桥风格。每月要作画二十多幅分送亲友,备受欢迎,他有所作为,也有所乐,最可喜的是这位老人画画配合治疗疾病,恢复健康。他说:“我的病用一般性药物治疗,未见有特效,只得天天泡在写字画画里头。站着作画,周身气力都要使上,还要围着桌子转来转去,等于运动,也许同气功入静相同。”
  以上事例便可以说明老年人坚持多活动,做些力所能及感兴趣又有意义的事,是可以延年益寿的。有人研究发现,无论肌肉纤维还是脑部细胞都会因适当的工作而得到良好的发展,人如果不从事体力劳动或脑力劳动,那么,人的器官必将衰退。
  (责编:辛娅)
其他文献
2012年,春天刚一露头儿,我国中医养生康复专业创始人、中医食疗的开拓者翁维健老先生开通了自己的“微博”,宣传养生知识,短短几天,粉丝就达三万六千人。  耄耋之年的翁老鹤发童颜,脸和手光滑细嫩,没有一个老年斑,耳聪目明,思路敏捷。  总有人发微博问其养生秘诀,他答:要心态平衡、营养平衡、动静平衡。翁老心态确如二八年华,不仅到歌厅唱歌,唱的还是时下流行歌曲。  笔者很早就熟知翁维健这个名字,他是《药
期刊
2012年6月20日,由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中国高血压联盟、《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共同发起主办的“金色丝带——携手抗击心梗、中风在行动”公益活动在北京长城脚下启动,同时由北京雪中金医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鼎力支持的心脑血管病家庭急救培训班宣布开班。  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人数众多,平均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患者,而发生猝死的患者越来越年轻化。心脏骤停的最佳抢救时间只有短短的4分钟,及时、正确的现
期刊
近日,连续看了三部电影。一部是港台演员叶德娴、刘德华担任男女主角的港片《桃姐》,一部是由中国内地老艺术家们出演的故事片《飞越老人院》,第三部就是由两个美国的著名老戏骨并且都得到过“终身成就奖”的摩根·弗里曼和杰克·尼科尔森主演的《遗愿清单》。三部电影讲的故事各有不同,但是,却同样引得观众泪水与笑声一齐涌出,让人感到了一种凄美与昂扬的力量。  《飞越老人院》讲的是在一所民营的养老院里,一群平均年龄达
期刊
有一阵子股市非常红火,周围的朋友都义无反顾地进了股市,一个个都赚得钵满盆满。经不住金钱的诱惑,我从积蓄中拿出10万元钱也要往股市里冲。母亲是个老股民,当时她就劝我说,股指已经涨得很高了,再进去风险很大。那时候我像是着了魔一般,根本听不进去母亲的劝告,最后母亲无奈地说:“你以前没炒过股,经验肯定比不上我,况且你工作忙,也没时间炒股。与其这样还不如你把钱放在我这里,我帮你炒,赚了算你的,亏了算我的。”
期刊
人越到老年,越富有同情心,爱做善举。但是最近,一位收留湖北流浪汉18年的西安市民,反而被流浪汉的家人告上法庭,指责他使用免费劳动力,索赔30万元。“收留流浪汉反遭索赔”的事情在全国并不多见。可是全国各地很多收留流浪汉的老年人的善行却引发了诸多争议。  老年人多是善心人  提起四川省崇州市白头镇天竺村75岁的老人李成才,乡邻们都伸大拇指:7年来,他先后无偿收养了二十多名流浪汉。李成才不仅把流浪汉带回
期刊
“最后的死去和最初的诞生一样,都是人生必然。最后的晚霞和最初的晨曦一样,都是光照人间!”  上面这段话,挂在北京协和医院遗体捐献处一面墙上的玻璃镜框中。笔者被这段话深深打动,是在参加中国现代儿科学先驱周华康老人的遗体捐献仪式的时候。这段话的原作者已不可考,但是所有自愿捐赠遗体者和他们的亲属,都熟悉这段平实却深刻的语句。  誉满杏林的周华康先生是2011年8月17日12时55分,在他工作了一辈子的地
期刊
1995年9月,努内和邓忠刚相识于亚美尼亚首都埃里温市,努内是市医院的一名护士。这天,她护理了一名患重感冒的病人,这位病人正是邓忠刚,他是来自中国山东的一位农民,在埃里温市一家粮机公司打工。努内尽心照顾了邓忠刚7天,她的美丽、善良、乐观深深感染了邓忠刚,邓忠刚出院时,努内把家里的电话给了他。此后,一对异国男女约会频频,努内渐渐喜欢上了朴实、勤快的中国小伙。  努内家境优裕,爸爸办有一家药厂,母亲是
期刊
我是一个白头翁。乘公共汽车总有人给我让座,当然不让座的时候也有。有的年轻人见我走到跟前,或假寐,或低头摆弄手机。但是我不生气。每当遇到这种情形,我都转过身去,或两眼望着窗外,绝不给人家带来任何尴尬和难堪。有人让座,我道声谢;没人让座,我也不怪。为什么不怪?道理如下:  一是,现在年轻人忙工作,不少人上有老、下有小,起早贪黑。他们挤公共汽车也很辛苦,上了车也想歇歇脚。我退休在家,虽然也有不少的事情要
期刊
每天凌晨3点半,武汉市汉口台北一路街头就会出现这样一对身影:一名年近五旬的女环卫工一步步清扫路边的垃圾,身后形影不离地跟着一个3岁左右的小男孩。据悉,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小孩父母离了婚,小孩的父亲又出车祸去世。爷爷奶奶只好错开时间带孙子上班,而这个家庭一个月的主食,就是20斤最便宜的面条。  这样的伤感故事,并不只有一个两个。比如,报道“孩子没人带温州女清洁工绳牵儿子上班”,“一个家庭母亲捡垃圾、父
期刊
每当看到报载有关张家港市经济、文化发展的报道,我都会感到由衷的欣喜,会想到这个新兴城市初建时,与《老人天地》(《新天地》的前身)之间的事。  上世纪80年代,现张家港的中心城区的前身还是沙洲县杨舍镇。《老人天地》为振兴足球,也为了在这里传播改革开放的新姿态,曾在杨舍镇这个生产力活跃的典型乡镇举办“贝贝杯足球赛”。那时我任杂志社社长,我的丈夫沙洪曾在中组部任职,退到二线后作为宋庆龄基金会的副会长和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