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界历史"的角度反思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zhuzhu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历史"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由地域性的历史进入"世界历史"是实现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前提.马克思、恩格斯以"世界历史"理论为基础,说明了社会主义是"世界历史性事业",提出了"共同胜利论",论证了俄国社会发展道路与"历史环境"(国际环境)之间的关系.列宁的"一国胜利论"不是对"共同胜利论"的全盘否定,而是既有修正又有继承和发展.列宁与马克思、恩格斯一样,也认为社会主义是"世界历史性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建和发展以及一系列相关的战略、策略、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都是以对"世界历史"理论的深刻认识和对当代国际环境的正确估计为依据的.
其他文献
文章认为,休谟的经济思想中体现了资本、技术与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而这种作用是通过对外贸易的引擎来发动的.由贸易引起的内生性货币增加使外贸工业部门资本存量增加,贸
近年来,理论界关于普世价值的争论不断升温,其中热点之一就是普世价值与马克思主义关系的争论.正确认识普世价值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首先要弄清楚何为普世价值以及普世价值何
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他认为,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在“八个方面”下功夫,并要求我们努力增强社
民主自由、公平正义、人道和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是依法治校的内在理据.实现依法治校应加强民主管理、制度建设、强化监督,此外还须将民主自由、公平正义、人道和谐的核
权利本位语境下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这是实现高校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必须实现人文关怀与法治关怀的有机统一,凸显大学生的主体价
马克思对政治与哲学的关系的阐释是研究马克思政治哲学的非常重要的方面.而马克思早期对政治一哲学的关系及其张力存在着一种哲学思辨的理解.在马克思看来,哲学有改变现实的
马克思、恩格斯的名著提出了无产阶级联合其他阶级及其政治派别的思想.列宁提出了工人阶级团结中农、同中农结成联盟的思想,提出了促成和利用小资产阶级民主派政治立场转变的
列宁的“政治遗嘱”是列宁晚年构思俄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大的思想体系。就内容而言,它包括两个层面,即哲学方法论的层面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策略的层面。“政治遗嘱”是列
马克思恩格斯的公共产品思想包含这样几个层次的内容,即公共产品的存在是社会再生产所必需的;公共产品的根本属性在于满足社会共同利益需要;公共产品供给的基本条件是整体供
马克思语境中的“意识形态”,代表了哲学家们关于理论和实践、哲学和现实,哲学家们所作的批判和他们自身的物质环境之间关系的见解,这种见解的基本特征就是“认为宗教、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