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15年养殖渔情分析报告

来源 :河北渔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Leno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河北省渔情采集主要监测海、淡水池塘和浅海吊笼养殖模式。采集点53个,主要分布在曹妃甸区、丰南区、三河市、永年县、任丘市、献县、安新县、鹿泉区、冀州市、玉田县、乐亭县、昌黎县、黄骅市13个县。采集品种23个,主要为大宗淡水鱼类、淡水名优鱼类、虾类、蟹类、贝类(海湾扇贝)、其它(中华鳖、海参)等6大类。
  2015年因为一些客观原因,在保证养殖模式不变的前提下,对5个采集点进行了更换。经过调整,全省采集面积4206.1 hm2,占全省同类型海、淡水养殖面积的3.5%。采集总面积同比减少24.5%(主要因区划调整浅海吊笼采集面积减少),分析时扣除了采集点更换因素。
  1 2015年全省养殖渔情分析
  1.1主要指标变动情况
  1.1.1出塘量、收入总体减少 2015年,全省采集点水产品出塘总量20 095.08 t,同比减少30.8%;出塘收入12477.51万元,同比减少17.3%。成鱼收入12 134.28万元,同比减少18.1%;苗种收入343.23万元,同比增加27.7%。其中:
  采集点共出塘淡水鱼类2 794.04 t,成鱼收入2622.00万元,同比减少50.3 9/6、48.1%。其中:大宗淡水鱼出塘2 722.57 t,成鱼收入2 536.25万元,同比减少50.0%、47.1%。其主要品种草、鲤、鳙、鲫鱼、鲢鱼出塘量分别减少22.0%、53.19/6、62.1%、33.2%、50.0%,收入分别减少25.9%、50.1%、54.3%、28.6%、50.3%;其他淡水鱼(包括名优鱼类等)出塘71.5 t,收入85.76万元,同比减少59.7%、67.2%。
  采集点苗种收入246.79万元,同比增加49.0%。其中,大宗淡水鱼增加44.0%、名优鱼类减少37.5%,其他类淡水鱼增加1.36倍。
  采集点共出塘虾类641.93 t,总收入3 198.06万元,同比增加50.8%、11.9%。其中,淡水品种青虾出塘量、收入减少29.7%、31.7%,南美白对虾出塘量、收入增加105.8%、33.0%;海水品种日本对虾出塘量减少5.3%、收入增加3.4%,南美白对虾、中国对虾出塘量增加25.7%、10.2%,收入增加8.3%、4.7%。
  淡水南美白对虾出塘量大幅增加,是因部分淡水鱼采集点(62.3 hm2)改养南美白对虾,但因病害频繁发生,对虾长势差,成品规格较小,价格下跌,使得收入增幅远小于出塘量增幅。海水南美白对虾出塘量、收入提升,是因部分梭子蟹采集点(30.7 hm2)改养南美白对虾。
  采集点共出塘蟹类7.73 t,总收入58.8万元,同比减少80.0%、73.6%。其中,淡水河蟹出塘7.5 t,收入57万元,同比减少45.0%、38.0%;海水梭子蟹出塘0.23 t,收入1.8万元,同比减少99.1%、98.6%。梭子蟹因水质差(周边炼油厂排污)、造成大量死苗,几乎绝收。
  采集点共出塘海湾扇贝16 572.63 t,收入5 682.86万元,同比减少27.7%、10.6%。主要因区划调整,采集面积减少。扣除采集点更换因素,采集点出塘量、收入分别为13 549.27 t、4 610.22万元,同比增加4.9%、28.9%。采集点采用间歇式轮养,饵料生物充足,成品规格较大,出柱率高,价格上涨,使得收入增幅高于出塘量增幅。
  采集点共出塘中华鳖36.24 t,收入190.05万元,同比增加14.6%、17.9%。苗种收入96.44万元,同比减少6.6%。采集点共出塘海参42.5 t,收入382.5万元,同比增加1.1倍、1.36倍,因更换采集点,海参出塘量高于去年。
  1.1.2鱼类、虾类中价格下跌品种较多,蟹类、扇贝、中华鳖、海参价格上涨
  重点监测的19个养殖品种中,9个价格上涨,10个价格下跌。其中,鳙鱼、海参、扇贝价格涨幅超过10%;罗非鱼、黄颡鱼、泥鳅、南美白对虾价格跌幅超过10%。
  从出塘均价看,鲤鱼、鳙鱼、鲫鱼价格上涨,青鱼、草鱼、鲢鱼价格下跌;从价格走势看,大宗淡水鱼价格从2014年7—8月份达到年度较高值后不断走低,2015年2—3月份开始反弹,5—8月份价格较大回升,随后不断下滑,11月份跌至年度最低,12月草鱼、鲢鱼价格有所抬升(详见表1、图1)。从出塘均价看,罗非鱼、黄颡鱼、泥鳅价格均下跌,见表2。
  从出塘均价看,除日本对虾价格上涨外,其他海淡水品种价格均下跌。从价格走势看,青虾价格小幅震荡;日本对虾价格振荡幅度较大,见表3、图2。
  淡水河蟹价格76元/kg,同比涨12.8%,出塘量较小;海水梭子蟹仅7月份有少量出塘,价格较高(80元/kg),因水质污染,死苗严重,后期没有出塘量。
  海湾扇贝价格3.43元/kg,同比上涨23.6%。扇贝因长势好、出柱率高,价格大幅上升。
  中华鳖和海参价格分别为52.44元/kg、90元/kg,同比涨2.9%、12.5%。从走势看,中华鳖1、2月份因春节价格较高,之后下跌呈波动变化,9、10月份有所回升,见图3。
  1.1.3鱼类、贝类、蟹类投苗(种)减少,虾类、海参投苗增加、中华鳖苗减种增 采集点共投鱼(虾、蟹、贝等)苗115 602.7万尾(万粒),同比减少32.9%,扣除采集点更换因素,共投苗99 821.7万尾(万粒),同比减少3.2%。共投鱼(蟹、海参)种557.45 t,同比减少30.0%。
  采集点共投放淡水鱼苗3021.8万尾,同比减少9.3%;投放淡水鱼种543.39 t,同比减少28.0%。其中,大宗淡水鱼投苗、投种减少28.1%、26.1%;淡水名优鱼类投苗增加50 9/6、投种减少65.1%。   采集点共投放虾苗28 282.8万尾,同比增加21.4%。其中,淡水南美白对虾投苗增加27.7%;海水日本对虾、中国对虾投苗增加13.3%、12.2%,海水南美白对虾投苗减少16.5%。
  采集点共投放海参苗1200万头,同比增加6.32倍。
  采集点共投放梭子蟹苗175万尾,同比减少46.2%;投放河蟹种1.5 t,同比减少28.6%。
  采集点共投海湾扇贝苗82 905万粒,同比减少42.9%。因区划调整,扇贝采集面积减少。扣除采集点更换因素,扇贝投苗67 124万粒,同比减少11.6%,养殖密度降低。
  采集点投放鳖苗18.1万只,同比减少57.4%;投放鳖种12.56 t,去年未投。
  1.1.4生产投入大幅下降 采集点共投入资金10 391.69万元,同比减少26.8%。分要素看,除水域租金增加外,苗种费、饲料费、人员工资、水电燃料、基础设施等投入均减少。分养殖模式看,淡水池塘投入减少7.7%;海水池塘投入减少11.1%;吊笼养殖投入减少48.1%。
  总体看,淡水池塘养殖主要是饲料费、水电燃料费减少;海水池塘养殖主要因投苗费减少;海水吊笼养殖因采集点减少,投苗量减少、苗价下跌,苗种费大幅下降,人工、设施、租金等费用下降。见表4、5。
  1.1.5塘养殖病害增加 我省采集点产量损失929.01 t,同比增加9.23倍;经济损失781.31万元,同比增加42.3%。
  其中,因病害造成水产品数量损失157.45 t、经济损失397.96万元,同比增加2.09倍、1.57倍;主要是大宗淡水鱼细菌性出血病、爆发性肝坏死病等;对虾红体病、白斑病、肝胰腺坏死病;梭子蟹肝胰腺坏死病;海参应激性化皮病等。总体看,池塘养殖病害增多。
  因大风造成扇贝产量损失771.56 t、经济损失346.56万元;因赤潮造成经济损失36.78万元。
  1.1.6生产效益好于去年 采集点总投入10 391.69万元,总收入12 477.51万元,投入产出比1:1.2,每公顷效益5 080元,效益好于2014年,见表6、7。
  说明:因2013年底淡水池塘存塘鱼很多,所以2014年分析扣除压塘因素。
  总体看,海水养殖效益好于淡水养殖。海水池塘养殖日本对虾、南美白对虾、海参情况较好;吊笼养殖海湾扇贝效益提升。而淡水池塘主养品种大宗淡水鱼、淡水名优鱼、中华鳖、南美白对虾养殖生产下行趋势明显,效益下滑。
  分品种看,部分产品因成本抬升,价格下跌,出现效益下滑。如淡水南美白对虾,因养殖前期投入较大,成本提升,中后期虾病频繁,个体规格小,出塘价格低,造成养殖亏损。淡水南美白对虾成本29.6元/kg,均价26.7元/kg,每kg亏损2.9元;中国对虾出塘均价83.1元/kg,虽然出塘量增加10.2%,但因鲜活饵料兰蛤成本增加38.8%,使得中国对虾养殖总成本高达90.6元/kg,呈现成本、价格倒挂,造成亏损。
  情况较好的是海湾扇贝,因实行稀放、精养,扇贝规格提高,均价上升到3.42元/kg,每kg盈利1.38元。
  1.2特点和特情分析
  1.2.1主要特点 受鱼类养殖减少、扇贝出塘量下降影响,我省采集点养殖形势整体稳中有降,苗种投放、出塘量、收入均减少。虾类养殖积极性较高,投苗、出塘量增加,收益相对较好。中华鳖、海参出塘量增加,养殖形势开始转好。蟹类养殖遇冷,河蟹养殖减缓,梭子蟹养殖因病害受挫。
  水产品价格整体走低,生产投入谨慎。病害频繁,对虾、梭子蟹、大宗淡水鱼损失较大。
  1.2.2特情分析
  我省定位“生态型农业”以来,加强了海区治理,浅海吊笼养殖扇贝面积下降10%,采集点面积也减少;池塘养殖面积也呈萎缩趋势,因养殖效益下滑,2016年有76.7 hm2海水池塘采集点(占本模式采集面积13.9%)、66.1 hm2淡水池塘采集点(占本模式采集面积12.7%)将要更换。从连续多年渔情监测看,我省水产养殖规模整体下降。
  淡水池塘养殖开始探讨鱼—鳖(鹿泉)、鱼—虾(冀州)、渔—菜(鹿泉、曹妃甸)或中华鳖(阜平、玉田)接力式养殖;海水池塘养殖开始进行鱼、虾、贝立体混养的试验(曹妃甸);海湾扇贝(昌黎)改为间歇式轮养,提高出柱率、产量和收入。渔户通过调优模式,减少病害风险,提高产品品质和效益。
  从采集点看,养殖效益较差的品种被调整为相对效益好的品种。如62.3 hm2淡水鱼采集点(占淡水采集面积的11.9%)改养南美白对虾,大宗淡水鱼苗种投放减少。部分梭子蟹采集点减少了蟹苗投放,增投了虾苗或海参,如有77.3 hm2梭子蟹采集点(占海水池塘采集面积的14%)改养日本对虾或南美白对虾。各采集点根据渔情变化,积极调整养殖品种和投放比例。
  从采集点苗种投放、出塘量等方面看,2015年我省大宗淡水鱼养殖减少。主要因近年淡水鱼价格低迷,利益空间被挤压,使得投苗生产积极性减弱。
  从采集点养殖看,对虾投苗、养殖面积均增加,尤其是南美白对虾成为养殖户调整结构的主要品种之一。多年来,对虾养殖虽深受病害威胁,但利润空间相对较大,养殖周期短,仍为养殖户首选。在淡水鱼类效益下滑的背景下,发展对虾养殖仍是增产增效的较好途径。
  2 2016年养殖渔情预测
  根据2015年的生产形势特点,综合全国经济走势、市场需求等信息评测,对2016年生产形势预测如下。
  2.1品种结构、养殖模式将进一步调整优化
  鱼类 淡水鱼优化养殖模式将增加;
  虾类对虾养殖会稳中有升,对虾新品种、设施化养殖模式将增加,技术水平将会提高;
  蟹类梭子蟹、河蟹养殖将稳中有降;
  扇贝 养殖规模稳定,养殖模式更成熟;
  海参、中华鳖将增加。
  2.2水产品价格仍将低位运行
  海参、中华鳖、大宗淡水鱼对虾、扇贝价格将稳定。
  2.3病害仍是养殖业最大的风险
  2016年,提高养殖技术水平,引进优良新品种、改变养殖模式,做好病害防控尤为重要。
其他文献
摘 要:尝试前处理采用超声波一步提取淡水鱼氯霉素药物残留并液相串联质谱仪检测的方法,相比于GB/T 20756-2006《可食动物肌肉、肝脏和水产品中氯霉素、甲砜霉素和氟苯尼考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前处理步骤相对简单、快速,采用内标法定量,选用鲢鱼为空白,添加0.1 μg/kg、0.3 μg/kg,回收率在 90%~120%,在0.1~2.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
成年女性乳头凹陷人乳晕皮面之下,不凸出于乳晕平面,致局部呈大小口状时,称为乳头内陷。乳头内陷的程度有所差别,有的仅表现为乳头的退缩,重者表现为乳头凹人甚至翻转。乳头内陷不
邢台市西部太行山区,包括山区和丘陵区,集中在沙河、邢台县、内丘县、临城县境内,西与山西的左权、和顺、昔阳为省界,南与邯郸、北与石家庄为邻,山区特点是,山高峻岭,森林植被茂盛,自然景观众多,水利设施及水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工农业生产以矿石、煤炭、林果业为主,旅游观光、餐饮服务业发展迅速,有山、有水,风景秀美,渔业生产历史悠久,几十年来渔业生产经历了两个跨越,一是在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水利工程、水库的建
在海水养殖中很多疾病是由弧菌属细菌引起的,尤其是在对虾养殖中最为常见。海水养殖中常见的致病菌如副溶血弧菌、创伤弧菌、溶藻弧菌等均为嗜盐性弧菌,在淡水养殖中虽常有检出[1],但细菌很少能达到致病密度,因此,弧菌属细菌引起的疾病少有发生。然而我们在衡水发现的一则罗非鱼弧菌病病例值得我们警惕。  1病例  1.1发病情况  衡水湖畔某养殖场于2016年5月底自外地购进规格为100~150 g/尾的罗非鱼
【正】青年男女双方自愿结合,依法办理登记确立婚姻关系后,就组成了一个新的家庭,从此,双方负起家庭的职责和义务。在家庭生活中,计划生育是其中的一项重要
1做好养殖池的选择  1.1应注重地理位置  养殖池以土池为佳,池塘结构同半精养对虾土池相似,也可利用现有对虾养殖池进行改造从事梭子蟹养殖。面积以中小型为宜,水深1.5~2m。为保持良好水质,养殖池要能够充分换水。梭子蟹多喜沿池边栖息,应尽量增加边坡面积,以避免过分密集。  考虑到梭子蟹的生长特点,在梭子蟹养殖池的选择中,应对其地理位置有一定的要求。除了要其便利性之外,还要选择周边有其他养殖池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