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毡房.古道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ffee09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云中草原
  草原丝绸之路经过的大部分地区,至今还存在着许多有特色的优良牧场,比如伊犁河谷,至今可以说是整个亚洲乃至世界最优良的牧场。这一带雪峰耸立,如屏绵延,终年积雪,蕴涵了丰富的水量,形成脉流众多、水量充沛、长达1500多公里的伊犁河水系。雪水融化漫延之处,养育滋润了大片雪松云杉和绿浪铺地的草地。游牧民族自古逐水草而居,说明水与草密不可分,哪里有充沛的水源,哪里就有优质的牧场,这是伊犁河谷自古至今为游牧民族所喜爱的根本原因。
  在伊犁河谷众多辽阔的草原之中,那拉提草原以其独具的特色与风貌卓而不群,名声遐迩。大多数草原都依傍着河水,或是在河谷,或是在山腰,牵连成片,海拔在800~1000米,那拉提草原却傲然耸立于海拔2000米的山岗之上。每当晨昏,山谷间的雾岚升腾起来,缠绕着那青翠的山岗,在朝霞和落日映照之中,云蒸霞蔚,气象万千。那大群归来的牛羊、飘升着炊烟的帐篷便仿佛全都生活在天际,那拉提也就成为云彩中的草原了。
  据说,那拉提的名字颇有来历。成吉思汗西征时,一支蒙古军队穿越天山向伊犁出发,时值春日,冰雪消融,冷风扑面,寒气袭人,官兵饥寒交迫,疲惫不堪。当到达那拉提时,走完山谷,登上了山岗,在明媚的阳光照耀下,官兵忍不住用蒙语高呼“那拉提,那拉提”,意思是太阳最先照到的地方。于是,那拉提便成为这片草原的名字。现代科学认为,那拉提草原是发育在第三纪古洪积层上的山地草场,东南接那拉提高岭,势如屏障,西北沿巩乃斯上游河谷地断裂,地势大面积倾斜,加之年降雨量达到800毫米,漫长的冬季有积雪覆盖,造成山泉密布,溪流纵横,虽居高山却并不缺水,加之阳光充足,最宜培植优质牧场。那拉提草原方圆800多公里,四周河谷深切,森林密布,云杉、松塔比比皆是,宛如卫士般拱卫草场。整个大草原舒展起伏,多种优质牧草,如冰草,羊茅,大、小针茅,假龙胆,百里香达几十种之多,各种各样的野花点缀其间,把这片云中草原装扮得十分美丽。那拉提草原位于高岗,半年为冬日,冰雪覆盖,正好适宜草原恢复养生,积储营养。暮春时节,冰雪消融,牧草繁生,即便盛夏,亦十分凉爽,成为牧民首选的夏牧场。每当夏季,沉寂半年的大草原上牛羊布野,毡房点点,炊烟袅袅,各种民族节庆活动也常选在这时,这云彩中的草原可就热闹得宛如天国了。
  
  毡房人家
  伊犁东南部的新源县由于拥有那拉提、巩乃斯等优良草场,自古便是游牧民族生活的地方,如今仍有10多万哈萨克牧民聚居于此,当地有“新源是哈萨克人的四川”的说法。来到这儿便能看到原汁原味的牧民生活。沿途河谷、山坡或邻近溪水的地方,都散布着哈萨克牧民的毡房,四周散布牛羊,呈现出与内地乡村完全不同的游牧生活景象。
  那天,冒着飘飞的细雨,我们登上云绕雾罩的那拉提草原,正是哈萨克牧民赶夏牧场的时节,大草原上间隔不远便有他们的毡房,使我有机会近距离地观察这些毡房人家。从外表看,哈萨克牧民的毡房与蒙古族或藏族的帐篷有着明显的区别,蒙古包的顶部趋向平圆,藏族多用黑色牦牛毛织毯搭建,显得简陋,哈萨克人的帐篷多用毡盖顶,叫毡房,顶较圆尖,类如尖顶蘑菇,我推测这与此地多雨有关。尖圆顶利于雨水流淌。牧民们都很友好,也许,草原孤寂,见到人就会亲切,如果能给孩子们送点糖果就会更受欢迎。只是在走近毡房时要防狗,守卫毡房的狗都很厉害,见生人会狂吠,甚至扑过来。但狗很听主人的话,只要主人及时制止,狗便会静卧一边,只是仍朝陌生人瞪着警惕的眼睛。
  我曾去过蒙古族、裕固族和藏族人的帐篷,也极想进哈萨克人的毡房看看,于是,小心避开两顶有狗的毡房,走进一户人家的毡房。主人是一位上了年纪的妇女,正忙于做饭,见我们进去,十分友好,让座倒茶。只是她不会讲汉语,我们无法正常交流。令我意外的是,外表寻常的毡房,里面却十分讲究。占据较大空间的床离地尺许,便于隔潮,晚上可供全家人睡觉。再是灶具,锅碗瓢盆一应俱全。让人惊讶的是,虽然这只是夏牧场的临时住所,毡房的内壁仍用各种鲜艳图案的挂毯进行了装饰,布置得很得体,支撑毡顶的圆棍之间都用几何形的花纹进行缠绕布置,毡房里各样家什放置得也很有条理,并不杂乱。
  天山古道
  只要进入新疆便能看见天山那巍峨高耸、延绵不绝的山体。正是这条亚洲中部最大的山脉绵亘于新疆中部,把新疆划为南、北两大部分,即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
  天山高耸入云的山峰终年积雪,蕴涵着巨大的水源,每年春夏,融雪化为众多河流向南形成塔里木河流域,养育了众多适宜农耕的绿洲和城市。天山北麓分布着多处森林和牧场,更适于游牧。天山从东延伸至此,形成辐射状的南、中、北三大支脉,高大宽广的雪山奔腾出特克斯、巩乃斯、喀什三大河流,形成伊犁、昭苏、特克斯、巩乃斯、喀什五大河谷盆地。这些盆地并非小巧玲珑,让人一眼看穿,而是充分显示出了天山博大的胸襟,仅是伊犁河谷便宽达80公里,这是何等的气派。这些河谷盆地大都因有河流滋润而植被茂密,四季分明,宜耕宜牧,是名副其实的“塞外江南”。
  无须讳言,巍峨高耸的天山自古就是人类交通的屏障,这也是古代丝绸之路为何避险就易,南北两线均在天山以南,沿塔里木盆地南北边缘行进的原因。惟独草原丝绸之路在天山北麓,经伊犁河谷通往欧亚。古时,玄奘穿越天山时写道:“其山险峭,峻极于天,冰雪所聚,春夏不解……七日之后方始出山,徒侣之中,冻死者十有三四,牛马愈甚。”就是当今春冬之际,冰雪封山,穿越天山也并非易事。曾在新疆生活多年的诗人杨牧在其自传体长篇纪实《天狼星下》中真实地记载了他和妻子1968年冬天由南疆穿越天山的经历:“次日早起,大雪纷飞,我们很晚才开出车去。这里已直逼天山山脚……千百回左滑右摆,时进一退十,每刻都有掉下万丈深渊的可能。”时至今日,不是还有火车过天山老风口时被狂风掀翻的事发生吗?所以,古人沿丝绸之路征服西域,尤其穿越天山,都堪称壮举。
  在新源那拉提草原参观,朋友小魏知我此行的目的是探寻丝绸之路,特地告知这段天山就有古道可穿越,可从北疆伊犁直达南疆库车。这顿使我想起《新疆图志》中的记载,清代乾隆时,清军剿灭准噶尔叛乱时,夜袭格登山成功,叛军头子达瓦齐仅率亲随20余人从古道穿越天山,在南疆乌什被抓获。
  其实,打开新疆地图就可看清,现今已有多条国道穿越天山,都是以古道为基础。其中312、314、216三条国道穿越天山为共用段,均是经达坂城、米泉到乌鲁木齐,惟北疆阿勒泰至南疆库车的217国道单独穿越天山。古语云:“无水不成道。”古道多沿水而行,比如秦岭有褒水、斜水可资利用,形成著名的褒斜古道;祁连山有扁都口可资利用,霍去病、隋炀帝和商旅驼队都曾走过,此道也称丝绸南路,如今成为从西宁到张掖的217国道。那天上午,我们驱车沿着217国道进入天山,其实这条道路也利用的是从天山流出的巩乃斯河谷,沿途风景十分迷人,通透的蓝天上,悬吊着大团的白云,天山的雪峰闪烁着银光,墨墨的雪松成片挺拔于山腰,吉普车沿着沙石土路开进幽静的山谷,不时有悬泉瀑布轰然跌落。我们沿河谷开进有50多公里,因公路施工无法再前行。但也十分满足,因为从道路的格局看,无论秦岭、祁连山,还是天山,都有孔道可资利用,这也是古今道路的大规律。
其他文献
在早期教育中,孩子是否具有良好的进餐习惯,直接影响着幼儿自我独立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本文笔者结合具体生活中个案,通过应用行为分析方式,浅析帮助幼儿纠正不良进餐行为策
期刊
期刊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代社会主义思想的主旋律。如何在主旋律下弘扬大学精神,丰富大学精神,对高校的思想建设十分重要。同时,践行大学精神是当代大学精神研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
众所周知,在人类的所有感觉中,视觉毫无疑问是最重要的.视障儿童在视觉探索中完全看不见或是只能看见一些模糊的影像,获得的信息要明显的少于普通儿童.本文以“适宜视障儿童
信息工作是秘书日常工作的重要环节,从本质上讲,秘书工作的基本职能就在于接收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和沟通信息.秘书做好信息工作能更积极地辅助领导决策,也能为解决日常
在现代化社会发展的进程不断加快的实际状况下,高中的教学水平以及相应的教学理念同样不断在进行优化,并且在这种状况下,传统的教学理念和形式已经是不能够满足现代化教育发
期刊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很好促进他们增强对社会的了解,提高自身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的认识,实现理论与实践更好结合,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近年来,高校公共卫生危机事件频繁曝出,这引起了众多高校以及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目前来看很多高校在公共卫生危机管理方面虽然做出了一些举措,也获得了一定成果,但在部分环
思维导图教学法是随着教育事业不断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构建思维导图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锻炼,通过图文并重的方式,让学生理解
期刊
基于国内外学者关于形成性评估的文献,试探讨课堂即时形成性评估的定义和特点,结合辽宁理工学院特色的“三点式”教学方法(教师精讲一点、学生多练一点、课堂互动多一点)中突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