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疗法用于神经性耳鸣患者的疗效及对微循环的影响

来源 :河北医药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a2269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神经性耳鸣患者临床治疗中在使用常规西药基础上实施针灸疗法在患者听力障碍程度改善、甲襞微循环指标改善及负面情绪改善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旨在为该病总体疗效提高提供更多思路。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76例神经性耳鸣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8例)患者接受常规西药治疗,口服银杏叶片1片/次,1次/d,持续服药2周。观察组(38例)患者加用针灸疗法进行治疗。取患侧耳门、听会、听宫、完骨及翳风几处穴位,使用华佗牌1.5寸针行针刺,针刺1次/隔10 min,留针时间0.5 h/次,持续2周。观察患者听力障碍、甲襞微循环指标、心理状态改善情况等。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纯音听阈值更低,THI评分分别为(25.52±10.10)d B、(20.39±6.68)分,均低于对照组的(30.26±10.08)d B、(26.65±7.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48、3.932,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管襻、襻周、流态积分及总积分分别为(0.70±0.03)分、(0.80±0.10)分、(1.30±0.10)分、(1.53±0.14)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2±0.06)分、(1.38±0.13)分、(1.98±0.15)分、(3.55±1.2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595、21.799、23.252、9.979,均P<0.05);观察组SAS及SDS评分分别为(30.10±3.22)分、(30.06±4.13)分,均低于对照组的(35.62±3.48)分、(38.02±4.1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177、8.432,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36/38),高于对照组的76.32%(2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08,P<0.05)。结论 神经性耳鸣患者临床治疗中,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再加行中医针灸,可有效提高患者听力障碍、甲襞微循环改善效果,获得更理想临床治疗总有效性,有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舟山海岛地区蜱类所携带的病原体多样性及其基因同源性。方法2020年4—11月,采用布旗法收集舟山海岛地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征病例居住地周围环境中的游离蜱,采用畜体检查法采集家畜身上的寄生蜱。蜱样本提取RNA或DNA进行荧光RT-PCR检测,以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立克次体、查菲埃里克体、新型布尼亚病毒、汉坦病毒、汉城病毒、沃尔巴克体、山羊无形体为引物进行PCR扩增初筛。扩增序列测序后进行同源性分析,以邻接法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共采集蜱样本99只,其中游离蜱样本39只,寄生蜱样本60只。在蜱样本中检出嗜吞
目的了解糖尿病与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建立的"人工肝治疗临床数据库"中筛选2018—2019年期间的HBV-ACLF患者258例,收集临床资料和90d预后信息。采用中国重症乙型病毒性肝炎研究小组(COSSH)ACLF评分估计HBV-ACLF严重程度。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估计糖尿病与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关系。结果258例HBV-ACLF患者中有25例(9.69%)合并糖尿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年龄54.00(46.50,60.00
目的了解绍兴某医院烧伤患者创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为临床抗菌药物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20年绍兴第二医院烧伤科患者首次创面培养阳性病原菌的分布和药敏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2437株菌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570株(64.42%),主要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709株)、表皮葡萄球菌(434株)、溶血葡萄球菌(174株)和肠球菌(112株);革兰阴性菌867株(35.58%),主要包括肺炎克雷伯菌(131株)、大肠埃希菌(111株)、阴沟肠杆菌(153株)、铜绿假单胞菌(
目的了解长春市妇产医院2013—2017年梅毒产妇分娩低出生体重儿的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减少梅毒感染产妇分娩低体重儿及改善母婴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长春市妇产医院产科2013—2017年收治的271例梅毒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二元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梅毒产妇分娩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因素。结果住院梅毒产妇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为14.76%(40/271),各年度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74,P=0.150)。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胎膜早破(OR=4.021,95%CI:1
肝脏疾病与心血管疾病会相互作用和影响,是彼此病情加重的危险因素。心房颤动是终末期肝病患者肝功能恶化及预后不良的预测因素。本文综述终末期肝病患者合并心房颤动的流行病学现状及其潜在的发病机制,阐明其与长期预后的关系。
结核病的发生发展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密切相关。负性共刺激分子是一类表达在多种细胞表面的信号分子,对免疫细胞正常功能的发挥具有负性调控作用。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过程中,很多免疫细胞表面的负性共刺激分子发生了显著改变,与机体疾病的临床诊断以及病程进展具有一定关系。因此,负性共刺激分子的异常表达能够为结核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