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程序法的若干问题探讨

来源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xiang20090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长期以来,在我国的法律传统中,普遍存在着重实体法轻程序法的观念。即使在今天,我国法律体系中的程序性法律规范也没有受到应有重视,程序法层面的问题,也很少有人涉及。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程序法的现状及问题,进而提出了改善我国程序法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 程序法 法律意识 司法制度 执法者
  中图分类号:D922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程序法是法律程序的表现形式,规定以保证权利和职权得以实现或行使,义务和责任得以履行的有关程序为主要内容的法律,是正确实施实体法的保证。程序法具备所有优良品行的同时,又具备法律的特点,所以,程序法对维护公民的权利,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具有非凡的价值和意义。但在我国长期的法律传统中,普遍存在着重实体法轻程序法的观念。即使在今天,我国法律体系中的程序性法律规范也没有受到应有重视,表现为至今立法程序法、行政程序法、违宪监督程序法等重要程序法尚未出台,已有的程序法,即使像刑事诉讼法那样被修改过不长时间的法律,以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标准和要求来看,一些内容也需要进行修改完善。在执法和司法实践中,把程序置于不顾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笔者就我国程序法方面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提出了一些粗略的看法。
  二、程序法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1、从公民的法律意识来看,公民法律意识淡薄,对诉讼程序的知识知之甚少。二十五年的普法教育已经结束,但是,人们的法律意识仍然很弱,在司法实践中,人们最先想到的是部门法。其次,刑法凭借其严厉的惩罚“深得人心”,趋利避害的本能与破财消灾的思想,让许多人只记住了“杀人偿命”的刑法,遗忘了“争权夺利”的民法、经济法,造成刑法威慑力大于民法、经济法的现状,导致了人们忽视、淡漠民法、经济法的事实。除此外,更严重的问题是,人们对诉讼程序的知识知之甚少或是不知,即算是进入诉讼程序,最终在法庭上真正追求的也不是程序的公平、公正,而法官的一锤定音。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除了我国历史悠久的“非讼”文化影响外,还与我国普法方向的偏差有关。
  2、从普法实践来看,很多情况下的普法活动流于形式,不注重实际效果。有位著名学者曾说过:老百姓被告知的首先不是他们有什么权利,而是他们必须承担什么义务。人们最关心的莫过于法律规定什么戒条,以免误入法网而身陷囹圄。这也正印证了大部分老百姓认为打不起官司,那是倾家荡产的事。从实践来看,很多情况下的普法活动流于形式,不注重实际效果,浪费了社会的资源,影响了普法效果,甚至很多从事普法工作的人都缺乏现代法律意识。例如,法院公开审判早已是我国诉讼法治的一项基本原则,但直到现在,还需要举国上下疾呼“落实公开审判制度”。这就造成了法律没有深入民心,没有真正成为解决纠纷和问题的有力武器。
  3、从现存的司法制度来看,法院审判权缺乏自主性和独立性。在我国,法院除了受上级法院领导外,还受各级政府机关的间接干预,这样的现实直接导致中国司法的虚假独立性,成为行政机关凌驾于法律之上,以权压法,以权废法的温床。行政机关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直接行使着与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权力,因此,行政机关能否依法行政是树立法律权威的关键因素。只有行政机关严格依法行政,才能使公民逐渐产生对法律的信任感。
  4、从执法者来看,大多数执法人员素质低下。法律至上的观念在当代中国还没有完全确立。尤其体现在有的行政人员和执法人员中,由于受到传统 “官本位”、“权力本位”、“人治主义”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一旦手中握有权力,便目中无法。执法人员法律素养的高低关系着每一个案件的公正处理,对于他们来说每个案件的处理只是工作的一个部分,但是对于当事人来说都是重大的改变,有的甚至会影响当事人对法律的直观判断。只有司法、执法、行政工作者身体力行,进行具体的行为示范和身教感召,只有他们首先对法律的尊重服从和遵守,才能引导公民对法律的信仰。
  三、改善我国程序法现状的一般措施
  1、注重培养公民系统的权利义务意识。长期以来,我国公民普遍把权利和义务割裂开来理解,认为权力是国家的,义务是人民的。甚至在一些执法者、当政者当中,这种观点尤为突出。权利意识与法律意识是一种互动关系,权利意识的增强产生对法律的认识与对其价值的认同感,有利于人们法律认同的生成。因此,培养人们对法律、对诉讼的正确理解,有助于激发公民为权利而斗争的热情,唤起公民愿意寻求法律帮助的激情。
  2、增强公民的权利意识,重视诉讼法的理论基础和程序法律意识的培养。由于公民没有把法律看成是与自己的权利利益息息相关的,所以从情感层面上来讲只能被动地服从,压抑的遵守,敷衍的履行义务,这样很容易造成公民忽视法律,对法律不加甚解。因此,在普及权利义务知识时,同时普及程序权利知识,告知人们当遇到问题时,能够通过什么途径、通过什么样的程序实现法律,提升人们对法律的认知和参与感,使人们正真觉得法律是保护自身权益的有效手段,对法律产生需求,这样更有助于权利义务意识的塑造。
  3、改良和完善现行司法制度,确保法院审判的独立性。理顺司法机关和行政权利机关之间的关系,从体制上改变目前司法及法院系统的建制,在宏观体制上确保司法的独立性和自主性,防止地方行政机关以及其他权力部门非法干涉司法机关的正常执法活动,产生以公徇私、以权压法等司法不公行为,实行司法权的国家化。建立法院系统的垂直领导的体制,即是说,最高人民法院不受党政机关干涉,在财政、人事和业务等方面独立享有权力。从制度和体制上保证法院执法审判方面的中立地位和独立性。
  4、加强执法者工作者的素质,提高法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建立严格、科学的法官遴选制度,把好法官队伍的门,从根源上确保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法律人员进入法官队伍。同时,加强执法人员对司法的学习,通过对现代司法理念的学习、领会,达到加强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的目的,切实做好“自律”。一名法官应当树立现代司法理念,并且应具备高尚道德品质,身体力行地培养现代司法理念,陶冶法官职业道德品质,在行动中体现这种道德品质。
  四、结语
  当然,要增强人们对程序法的认识和理解,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能单一而论,应当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尽快转变人们重实体法轻程序法的观念,努力强化人们的程序法意识。只有公民自身意识到程序法的重要性,能真正把法律当做维护权利和利益的武器,才能达到“依法治国”的目标,才会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河南农业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步云. 法律意识本原[J]. 中外法学,1992年第6期.
  [2]王青方. 浅论更新诉讼意识[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5期.
  [3]黄 辉. 法律意识形态论[J].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版.
其他文献
[摘 要] 中国特色社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不仅是职业大学的使命与责任,也是时代和社会的要求。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一个历史的过程,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阻碍了我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主要从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现状入手,对我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策略进行探讨。  [关 键 词] 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现状;建设  [中图分类号]
摘 要:本文在梳理关于民粹的主流理论基础上,结合后现代语境,建立了一个整合性的描述民粹内涵的框架模型,并且通过分析总结民粹之风再次席卷全球的原因和影响针对性地提出可能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民粹 内涵 原因 影响 应对措施  一、问题的提出  一大批媒体、政客和学者认为,“英国脱欧”“特朗普竞选成功”等事件有力地证明了民粹势力正当其道。欧洲各国的最新大选结果也显示了“极负民粹色彩”的党派取得了显著
本次加息会对银行股产生正面影响,相关的银行类转债将进一步走强。 The rate hike will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banking stocks, the related bank bonds will be furth
建院5年来,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在规章制度、管理队伍及实行机制等5个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尚存在多方面的不足,为此要抓好特色教育、特色管理与特色文化,做好学生的教育与
摘 要:至古希腊哲学起,就有了伦理学的先声,以苏格拉底关于“德性”与“善生”的讨论为起源,早期哲学家们对于德性、意志概念的探讨源远流长,本文选取了以亚里斯多德、奥古斯丁、休谟、哈奇森为代表的德性论者关于“意志”本性的探讨,通过对“意志”概念的追溯,对道德问题的探讨,进而理性地寻找其内在、本质的普遍性,寻求内在的真正伦理德性,追求真理、真知,关心灵魂。  关键词:理论伦理学 早期哲学家 “意志”概念
本文从近年来频频出现的国企员工辞职引发对成因的分析,结合问卷调查了解当前青工思想动态,从企业、员工两个角度上找出应对措施,为企业人才战略、打造精英团队的实施提供参
就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学校体育的优势及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建立学区体育模式及基本措施。 On the main constraints of social sports developmen
HS模型,又称为统一理论模型,是Hong和Stein于1999年提出的关于投资者行为偏差的模型。其与BSV模型和DHS模型最大的区别在于:后二者是以投资者的心理认知偏差为模型假设前提,而前者是以投资者的行为偏差为前提因素,通过对不同市场参与者相互作用机制的阐述来解释证券市场反应不足和反应过度现象的投资行为模型。  HS模型将市场参与者分为消息交易者和动量交易者两类,并分别赋予这两类投资者不同的有界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