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恺撒的著名雕塑而得名的大拇指广场、完美融合了古典风情和现代气质的九间堂、即将建成的喜玛拉雅中心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这些极具文化艺术氛围的社区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更多的精神诉求
身着白色唐装,坐在十乐会所典雅大气的“九思”厅内,戴志康说起“十乐”的由来,引经据典,滔滔不绝……
戴志康除了是证大集团的总裁,还收藏了世界级的现代雕塑“大拇指”和“LOVE”;创造了“现代中式”的建筑风格;他和许多中国当代艺术家过从甚密,投资创办了国内首屈一指的民营艺术馆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戴志康不断地推动着当代艺术的发展,却从不以文化人自居,别人问及他的身份时,他总是强调说:“我只是个商人”。
九间堂——现代中式的园林大宅
虽然证大集团的事业横跨金融、地产、能源等产业,但是只要提到戴志康,人们就会提到九间堂。
九间堂是用现代简约手法体现中国传统建筑精髓的一个创举。它将文化传承和理念创新完美融合,为戴志康赢得了建筑界和文化界的一致好评,也为他赢得了商业上的巨大成功。
在九间堂,你看不到中国传统建筑中俯拾皆是的雕梁画栋、陶瓦墙砖;也看不到无所不在的木质结构,但是却能从随处可见的以窗为框、以物为画的取景手法中,一眼认定其中式风格的本质。但是九间堂并不是对中国古典建筑的简单复制,而是对中国传统建筑所注重的空间关系的重新阐释:多进的院落,将内宅与外堂的活动充分隔离,从而杜绝主人在客人面前“逾矩”的可能;每屋自带庭院的设计,确保了主人生活的私密性,而可供主客共处的客厅,又拉近了他们之间的距离……这种独立又不隔绝的空间关系体现的正是中国传统儒家道德重礼的一面。
戴志康之所以能够创造出像九间堂这样的现代中式园林大宅,源于他的人生经历和对家园的独到见解。
九间堂的名字来自于南方民居,传统住宅建筑多采用以大家庭为单位的封闭式独立住房的布局,俗称为三间堂、五间堂、九间堂,而这样的南方传统民居正是戴志康从小生活的地方。
戴志康生长在江苏海门一个传统家庭,儿时与父母兄弟相聚一堂的家庭温馨,幼时和兄弟姐妹在祖屋中嬉戏玩耍的至真感情,至今仍是戴志康最难忘的回忆。后来想要定居上海,却发现根本找不到心中最怀念的气息,更找不到自己理想中的家园。上海的建筑中充斥着西方文明的元素,却偏偏没有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即便是备受荣宠的上海老房子,也大多极具殖民特色,就连矗立在外滩、作为上海骄傲的万国建筑博览中,也几乎看不到中式建筑的踪影。
于是他聚集起国内外众多的当代建筑精英,共同尝试创造了精雕细琢的现代中式园林大宅——九间堂。
证大现代艺术馆——让艺术介入生活
“我造的不是单纯的物质——house,而是人文意义上的家园——family。我需要在这片土地上,成就人类家园的梦想。”戴志康说。九间堂如此,大拇指广场如此,建设中的喜玛拉雅中心也如此。一个理想的家园,不仅仅意味着舒适的空间环境、便利的交通设施,更重要的是其中高品质的精神生活。从收藏大拇指、“LOVE”,到在大拇指广场内创建证大现代艺术馆,戴志康不断用欣赏的态度接近着理想中的家园。

收藏法国超现实主义大师恺撒的毕生杰作——大拇指雕塑和美国著名雕塑家罗伯特印第安那的雕塑——“LOVE”,戴志康最初的想法很朴素:在自己的社区内展示这些世界级的艺术品,为社区增添文化氛围,但这个尝试性的收藏让他开始为艺术而着迷,也让他意识到欣赏对于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有着多么大的作用。
于是,戴志康开始筹谋着在自己的社区内投资建造一所艺术馆,将更多当代艺术杰作展示给生活在其中的人们,而现在,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已经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民营艺术馆,其建筑面积3000平米,展览空间达1500多平米,大量收藏了向京、吴高钟等中国当代先锋艺术家们的优秀作品,每年还会按照大型展览运作周期,举办五到六个展览,建立了一个国际化、当代化、前瞻性的艺术平台。
为什么要收藏中国当代艺术品?戴志康说:“到现在为止,我没有在艺术上赚到一分钱,我不会把某个艺术品卖了,赚很多钱然后再去投资。实际上如果我要做投资的话,有比艺术更好的市场,有我更专长的领域,比如股票、房地产。选择中国的当代艺术,一方面是因为这些更贴近当下中国人的生存状态,更贴近在我的社区中生活的人们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实在不忍心看见那么多属于中国的艺术品被外国人买走,我只是希望能把它们留在国内。”
现在,证大现代艺术馆主办的“介入:艺术生活366天”项目每天都在人们的身边,如果你发现自己忽然出现在了一面被人背在身后移动着的镜子里,千万不要太惊讶,因为艺术就这样介入了你的生活,就这样向你传达着欣赏的态度,正如戴志康的期许。
商业利益让位文化价值
正如他自己所说,戴志康的身份首先是个成功的商人。他凭借积累的丰富金融知识、精准的眼光和过人的胆识在金融界白手起家,后转战房地产行业,高举社区文化价值的大旗,先后创建了大拇指广场、九间堂、喜玛拉雅中心等“叫好又叫座”的项目,而现在他又投身能源产业,酝酿着新的飞跃。
然而,如果仅从商业利益来考虑,戴志康斥巨资收藏各类现代艺术品,打造证大现代艺术馆的举动多少让人有些费解,对此,戴志康言:“这只能说艺术的诱惑力实在太强大了。最初我收藏‘大拇指’并将它陈列在‘大拇指’广场,只是出于商业的考虑,没想到这件事引起了文化界的巨大反响,并且成为我人生的重要转折点:我成了一个收藏者,并且一发不可收拾地迷上了文化艺术。”
这样的收藏经历启发戴志康开始深入思考文化对自己、对社会的价值,也让他对欣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于是他下定决心要建造自己理想中的家园。自从来到上海,戴志康就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房子来安家。儿时在海门与兄弟姐妹同在一个屋檐下嬉戏成长,让他对于传统的家庭温馨和睦念念不忘,但在上海,房子虽然不少,但他却始终找不到“家”的感觉。为自己,也为众多像自己这样想寻找家园的人们建造理想的家园。将欣赏的态度带入人们的生活,成为激励戴志康遍寻设计师,建构现代中式园林大宅——九间堂的初衷。
在欣赏和收藏艺术品的过程中,戴志康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一个理想的家园,除了需要好的建筑,还需要强烈的文化氛围。作为理想家园的建构者,关注的应该不仅仅是社区的建设,还应该关注生活在社区中人的生活方式,证大现代艺术馆就这样应运而生。戴志康希望住在社区里的人们能够经常来到这个艺术馆,随便看看,感受一下中国当代艺术的魅力。事实上,证大现代艺术馆已经成为戴志康闲暇时最常去的地方之一。
艺术收藏带动商业成功
近几年,戴志康还去复旦大学专门学哲学。在他看来,哲学是一门有关事物发展本质的学科,他学哲学是为了学哲学思考的方式,让自己看问题可以更直接、更深刻,而这些对于提升自己对当代艺术的领悟力十分有帮助。
戴志康把自己的办公室搬进了竹影疏斜的十乐会所。在这里,他可以坐在草亭中考虑商业战略,也可以去证大现代艺术馆感受艺术的力量,还可以随时去拜访九间堂别墅里的艺术家们……戴志康就这样平衡着自己的两种身份,过着自得其乐的生活。
如艺术家般坦率而真诚的戴志康从不讳言自己筹建证大现代艺术馆最初的商业目的:“要做一个高端的社区,必须要走和别人不一样的路,也必须要做艺术和文化,所以我最初只是想要建一个艺术平台,但是做着做着,我就深陷在艺术的魅力之中,把这个艺术平台做成了一个民营的艺术馆。虽然这个艺术馆的投资远远大于我的预期,但是它给我带来的满足感也让我沉醉,所以只要我有能力,就会把它继续做下去”。

事实上,戴志康用心雕琢的大拇指广场和九间堂也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商业成功,因为在这个都市中忙碌的每个人都和戴志康一样,向往着文化和艺术的净土。文化价值和商业成功究竟孰因孰果?这是个难以解释的问题。但是阅尽千帆的戴志康在领略了欣赏的魅力后,决定在这条最适合自己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于是他建立了证大研究所,汇聚专家探讨人们的生存状态;他投资20亿,准备把亚洲最大的当代艺术馆和超五星级艺术大酒店都搬进喜马拉雅广场。
不得不承认,戴志康既是个商人,更是个文人,但是他又并非是个完全不考虑商业利益的纯粹文化人。不论他的身份如何认定,他身上的“士”与“商”的不同特质会时常碰出火花,而他本人则自如地行走在二者之间,或者,在他看来,“士”与“商”之间,根本就是无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