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哲学

来源 :摄影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jian1012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极简摄影绝不是“为了简单而简单”的构图方法,而是—种通过简洁有力的画面来诠释摄影者复杂的观念思考的影像表达方式。它看似简单,却暗合了深刻观念,摄影家艺术家们将自己的意识形态转化在摄影上,将影像背后的思考映射在极简的画面中。我们将通过东西方五位摄影大师的作品来诠释极简摄影的哲学内涵,体验极简背后的力量。
  杉本博司
  极简是对万物的禅修
  在杉本博司的作品《海》中,他走访世界各地的海岸,将海最简单的形式进行几何的分割,画面正中的海平面将天空与静海分割,如同黑白的世界禅修。在另一部经典作品《几何》中,看似简单的几何体实际上来源于他与诸多数学家的合作而产生,通过数学计算,形成了数学上最完美的曲线与形态,如果说终极的艺术是数学,那么在杉本博司眼中,终极的数学则是宗教,杉本博司通过带有仪式感的语言方式,将他对禅的宗教理解转化在摄影艺术的创作中,在他看来,极简主义的摄影,正是表达了他对世界的理解,简洁却充满了固有的结构。
  约翰·塞克斯顿
  极简是对自然的敬畏
  如果说摄影是以光绘画,那么塞克斯顿的作品往往是对光、自然本身进行描绘,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自然界固有的美感,在他创作的一系列关于树木的作品中,笔直而具有结构的线条构成了整个画面,黑白灰的影调关系被这位优秀的摄影师压缩,自然仿佛被他处理成了一个平面,简洁而充满了力量,如果说极简王义摄影是i种摄影上的题材归纳方法,那么塞克斯顿的作品则是通过对自然最原本的观看,诠释自然始终是极简的这一观念。
  鲁丝·伯恩哈德
  极简是生活的提炼
  出生在德国的伯恩哈德有着典型的德式性格,对细节的极致要求和严谨的视觉结构,极简摄影对于伯恩哈德而言,并不是个固有的形式,她在这些极简的画面中所要追求的是通过将光和影分离、简化、用最大的清晰度展现神奇的画面效果,用最理想的比例展现出作品雕塑般的质量和内在精神。伯恩哈德并没有去寻找那些具有典型极简意义的画面,而是将大部分时间花在了摄影棚内的拍摄上,她对生活中琐碎的细节进行提炼,对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杂物进行摆布。
  石元泰博
  极简是对建筑的解构
  在石元泰博的摄影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他对日本建筑的分解、重构、再刻画,画面中的建筑被简化成几何线条,散发着“点线面”的空灵与静谧。极简主义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在建筑中尤以“枯山水”的风格著称,庭院的解构与砂石的图案相互依托,在素雅的色彩与空灵的建筑中体现着人类的审美,石元泰博深受此文化影响,他将建筑的线条与摄影的精致相结合,映射在底片上的,是条条如同木刻的线条。
  曾忆城
  极简是东方智慧的延续
  在东方的视觉语境下,极简主义是个很少提及却又一直贯穿着整个东方思维逻辑的词汇,曾忆城并不刻意地追求极简的画面,而却无形的地东方的极简发挥到极致,在他的镜头里,树木、草、鸟、水等看似最为平常的景物都被幻化成了宋元的文人画的气质,极简留白,生趣灵动。一如古代文人以书画澄怀观道、修身养性,曾忆城也通过摄影观照自己的内心,将拍摄作为自我修炼的途径,用最简单的艺术语言直抵人心。
其他文献
意大利作为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在历史文化中留下了很多文明的遗迹,这些被看做是人类文明的遗产,意大利国宝级摄影家米莫·约蒂塞通过其30年的拍摄,为我们呈现了—个意大利文明的全貌,这些影像更是约蒂塞的个人表达,在时间、空间、现实、遗迹中相互交叠,迷失在这文化的海洋中。  1934  生于那不勒斯sanita区  1964  购买了他的第一台照片放大机,这使得约蒂塞开始从事专业摄影  1976  在那不勒
正在做稿子的我,脑海里又浮现出了这样的旋律。  “偶滴老嘎,就组在则个屯,偶系则个屯里,土生土长滴羊~~”  这首听过便会被洗脑的神曲是在电影《夏洛特烦恼》中,带着现在的心智回到过去的主角夏洛,为刘天王量身打造的粤语版新曲“屯儿”。还没有看过这个电影?那你已经无法和小伙伴愉快地聊天了,如果你看过了,大部分人会选择再看—遍。  这个没有名演员、甚至连上映排期都被一推再推的“票房黑马”,最吸引人的点在
想起老家  近些年,我开始比较频繁地梦见父亲  梦见他一个人在老家忙忙碌碌  有时候砌灶台,搭猪圈  有时候在屋顶上翻检流水错动的旧瓦  有时候坐在门前枫杨下抽纸烟  有时半梦半醒间,感觉父亲仍在人世  心想着一定要赶回去看看他  但彻底醒来,只觉脸上满是泪痕  今年春上雨水泛滥,老家倒塌  堂兄的电话一下子又让我回到梦里边  想起三十五年前,父亲在寒凉的  清晨印制土砖,在黑漆的深夜给瓦窑  添
深入中国西北偏北,那里不是只有风沙干旱,这片广阔的土地上也有着炫彩夺目的风光。沙漠行车,伟岸胡杨,要留住此行的狂野与色彩,必须要带的装备自然是尼康D7200,它帮我抓住动态与颜色,再好不过了。  优先对焦点稳拍行车冲沙  这是最令人能感受到激情的活动了,那就是开车在内蒙的沙漠中冲沙,这项既刺激又狂野的运动也是每个喜欢开车的小伙伴热爱的,然而比起开车,我更喜欢将汽车在沙漠中狂野行驶的瞬间拍摄下来。尼
1  我到的时候,正赶上嘉宾入座。  小福公司的引宾员领着我从正门进。艳丽的大花篮呈扇形排开,新公司的门标彩虹状横跨在铁门上,被红绸覆盖着,正门右侧一溜竖直的标牌也被红绸覆盖着,从停车场就开始的红地毯一直延伸到进正门后的大屏风。公司职员开始喷洒彩花,弄得嘉宾们一头一脸的姹紫嫣红。  大家鱼贯进入小福公司的大院子里就座。重要人物的名牌别在第一排的椅背上,有发改委的,有区科协的,市安防协会的,还有小福
在战场上,军人手中的武器是枪与炮,而与他们并肩作战的战地摄影师手中有的只是一台小小的相机和胶卷而已,相机和胶卷虽然不能制造硝烟,但是却能让这些意志的记录永存于世。  与25mm的视角一同流放布拉格寇德卡和很多大师一样不拘小节个性鲜明,同样鲜明的也是他的摄影风格,独爱25mm视角的他也让寇德卡式的战地摄影横跨新闻与艺术。  被流放的视角  这是摄影师里的一个另类,如果说卡帕是勇士,史密斯是艺术家,纳
几米有句话说,“我总是在最深的绝望里,看见最美的风景”。如果不考虑此语的寓意,我想这绝对是Martin Rietze最真实的拍摄写照了。Martin Rietze是一位年近五十,专以拍摄大自然奇特景象为擅长的著名德国摄影师,尤以火山摄影闻名。十几年来,他的足迹踏遍20多个国家几十座活火山,一次次地陷入生命的绝境,也一次次地记录下了火山爆发中绝美而罕见的“流光溢彩”。  绚烂的地球“烟花”  孩提时
黑白泼墨的写意方式在近代绘画中发展成熟,写意更突出作者的意向表达,而非对于形象的刻画,在阿斗的摄影作品中,黑白的影像犹如近代绘画中泼墨写意,在无色的状态下将观展带入深刻的想象中。  墨点在纸上滴洒,黑色的墨在光线的照射下闪烁着油一样的光芒,那些自由的、挥洒自如的黑白色彩在纸上灵动地舞动着。在阿斗的摄影中,灰尘、草芥、孤枝等中国文化的抽象符号被刻画的如同泼墨绘画般有着精气神,线条、力量、气魄等内在气
口述者:陈美兰  记录者:孟德民  时间:2015年7月18日上午  地点:武汉大学陈美兰教授家中  陈美兰,1937年生,武汉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担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及湖北省文艺理论家协会主席。196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并留校任教,曾参加主持编写《中国当代文学史初稿》,是创建中国当代文学学科最早的重要学者之一。出版的专著《中国当代长篇小说创作论》曾获国家教委全国高
老魏先自灌下几大口酒,咂咂嘴说,  这酒喝得手脚有些发热了,抵得上一条棉裤。  二人围炉喝酒,不觉间浑身发热。  老魏把鞋袜一脱,鞋里就开始冒白烟。老邹挥挥手,嫌脚臭。  老魏嘿嘿一笑说,我这一路可是脚踏白云过来的。  老魏的“自由国”   会喝酒的人往往先吃半碗饭,肚腹温实了,再开始饮酒,据说这样可以保肝护胃。也有人,喝了点白酒,再喝啤酒,说是“漱漱口”,然后饮茶,把酒气一点点冲淡。老魏不是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