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产有机大豆时,除了要满足环境质量标准和施肥标准等条件外,还应采取一些配套的栽培技术,才能做到既优质、无公害、又高产高效。
1 产地的选择
选择符合有机农业生产要求的地块。首先选用经过3年转换期的地块,即3年内没有施用过化学肥料、化学农药的种植地块;其次选择新开荒的地块;再次选择经过3年休闲的地 块。所选地块还要符合以下要求。
①要选择大气、水质、土壤条件均符合有机食品产地生态环境质量标准、适于有机大豆生产的地区;
②应选择远离公路、四周有树木做隔离带、周围没有易产生病虫害的农作物、周边作物施用化学农药少的地块;
③地块的土壤比较肥沃,在30厘米耕作层内,土壤有机质>5%、全氮>0.15%、速效氮>9.5毫克/百克土、全磷>0.1%、速效磷>4.2毫克/百克土、速效钾30毫克/百克土、pH值6.5~7.0且土壤通透性好的中性土壤;④地块不积水,排水方便,以选择山岗地为好;⑤以黑沙土为好,壤土次之;⑥有条件的要选择能灌溉的地块;⑦避免同一作物重茬。
2 品种选择
选择经国家和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且适于当地气候条件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大豆品种。
3 种子质量及处理
3.1 选种要求 发芽率不低于95%、纯度不低于97%、净度不低于98%、含水率不高于13%、无病斑、无虫孔的种子。
3.2 种子处理 未包衣处理的种子可选用钼酸铵拌种,每千克种子用1~2克对水50~100毫升,硫酸锌每千克种子1克对1000毫升水(1%浓度),硼砂每千克种子0.5克对水1000毫升(0.05%浓度),然后洒在大豆种子上混拌均匀。大豆根瘤菌接种,每公顷用菌剂3.5千克,加适量水搅拌成糊状,均匀拌在种子上,拌后不能混用杀菌剂,防日晒,拌种后24小时内播种。
4 整地
整平耙细,做到田间无大坷垃、无残茬、无较大的残茬,耕深20~30厘米。最好秋整地,以利接纳伏秋雨水,蓄水保墒。如春整地,提倡早整地,以保墒为主。一般4月中下旬整地。
5 施肥
以施用充分发酵腐熟的有机粪肥为好,也可以施用以秸秆、落叶、湖草、泥炭、绿色植物为主的堆肥、绿肥,或施用经过认证许可在有机产品中使用的肥料。腐熟的有机粪肥的施用量应在每公顷30吨以上;如施生物菌肥,则要达到每亩(667平方米)2千克以上。
农家肥随秋整地时与土壤拌匀。有机肥或生物菌肥在秋季或春季起垄时施入总量的70%,其余30%在播种时施入。
6 播种
有机大豆生产要选经过3年有机转换的地块中繁育的品种,选用高蛋白或高油品种,不能种植常规品种,不要选用转基因品种,且品种的生育期要较常规品种略短。
播前种子要进行人工手选,剔除破碎粒、虫蚀粒、小粒等,选后的种子要饱满,大小均匀。播前将种子晾晒1~2天,提高发芽势。
因为有机大豆种子未进行种衣剂包衣,所以要使其快出苗,以减少病、菌、虫对种子的危害,要在地温稳定在10℃以上才可播种,一般应略晚于常规大豆。
6.1 种植方式 清种或与玉米间作,间作的大豆要在8行区以上。
6.2 种植密度 肥地、分枝性强;晚熟品种宜稀植;薄地、分枝性弱、早熟品种宜密植。黑龙江省根据地势土壤肥水条件和品种特性确定密度,行距60~70厘米,每公顷保苗25万~30万株,行距40~45厘米,每公顷保苗35万~38万株。吉林省高肥地种晚熟品种,每公顷保苗16万~18万株,中熟品种19万~21万株,早熟品种22万~25万株;中肥地种晚熟品种每公顷保苗18万~2l万株,中熟品种21万~23万株,早熟品种22万~26万株;薄地种晚熟品种每公顷保苗22万~24万株,中熟品种25万~27万株,早熟品种28万~30万株。辽宁省高肥地每公顷保苗13万~16万株,中低等肥力地块每公顷保苗16万~21万株。
6.3 播期 当土壤5厘米深处地温稳定通过8℃时为播适期,在保证播种质量前提下,适期早播。播种时期一般为4月20日至5月10日。
6.4 播法 有机械播种和人工等距播种两种。黑龙江省可采用窄行密植条播(也称缩垄增行又称平播后起垄播法),该播种方法适用于有深松基础、排水良好的地块,机械化生产水平和科学种田管理水平较高的生产单位和农户,都可采用50~60厘米行距,播种机具可选择24行、48行谷物播种机或改制后的垄三播种机,可采取平播、平管或采用平播、垄管的方法。还可选择高大繁茂的品种,利用机具在垄上等距穴播,行距60~70厘米,穴距18~20厘米,每穴3~4株。结合整地进行秋季深施肥,同时搞好分层深施肥,提高化肥利用率。秋季深松起垄,积极推广垄上双条精播种和三垄栽培法,搞好整地和垄底深松。
6.5 播种质量 机械播种时,总播量误差不超过2%,单口排量误差不超过3%。播种均匀,无断条(20厘米内无籽为断条)。行距开沟器间误差小于1厘米,往复综合垄误差小于5厘米。播深3~5厘米,覆土一致,播后及时镇压。
1 产地的选择
选择符合有机农业生产要求的地块。首先选用经过3年转换期的地块,即3年内没有施用过化学肥料、化学农药的种植地块;其次选择新开荒的地块;再次选择经过3年休闲的地 块。所选地块还要符合以下要求。
①要选择大气、水质、土壤条件均符合有机食品产地生态环境质量标准、适于有机大豆生产的地区;
②应选择远离公路、四周有树木做隔离带、周围没有易产生病虫害的农作物、周边作物施用化学农药少的地块;
③地块的土壤比较肥沃,在30厘米耕作层内,土壤有机质>5%、全氮>0.15%、速效氮>9.5毫克/百克土、全磷>0.1%、速效磷>4.2毫克/百克土、速效钾30毫克/百克土、pH值6.5~7.0且土壤通透性好的中性土壤;④地块不积水,排水方便,以选择山岗地为好;⑤以黑沙土为好,壤土次之;⑥有条件的要选择能灌溉的地块;⑦避免同一作物重茬。
2 品种选择
选择经国家和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且适于当地气候条件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大豆品种。
3 种子质量及处理
3.1 选种要求 发芽率不低于95%、纯度不低于97%、净度不低于98%、含水率不高于13%、无病斑、无虫孔的种子。
3.2 种子处理 未包衣处理的种子可选用钼酸铵拌种,每千克种子用1~2克对水50~100毫升,硫酸锌每千克种子1克对1000毫升水(1%浓度),硼砂每千克种子0.5克对水1000毫升(0.05%浓度),然后洒在大豆种子上混拌均匀。大豆根瘤菌接种,每公顷用菌剂3.5千克,加适量水搅拌成糊状,均匀拌在种子上,拌后不能混用杀菌剂,防日晒,拌种后24小时内播种。
4 整地
整平耙细,做到田间无大坷垃、无残茬、无较大的残茬,耕深20~30厘米。最好秋整地,以利接纳伏秋雨水,蓄水保墒。如春整地,提倡早整地,以保墒为主。一般4月中下旬整地。
5 施肥
以施用充分发酵腐熟的有机粪肥为好,也可以施用以秸秆、落叶、湖草、泥炭、绿色植物为主的堆肥、绿肥,或施用经过认证许可在有机产品中使用的肥料。腐熟的有机粪肥的施用量应在每公顷30吨以上;如施生物菌肥,则要达到每亩(667平方米)2千克以上。
农家肥随秋整地时与土壤拌匀。有机肥或生物菌肥在秋季或春季起垄时施入总量的70%,其余30%在播种时施入。
6 播种
有机大豆生产要选经过3年有机转换的地块中繁育的品种,选用高蛋白或高油品种,不能种植常规品种,不要选用转基因品种,且品种的生育期要较常规品种略短。
播前种子要进行人工手选,剔除破碎粒、虫蚀粒、小粒等,选后的种子要饱满,大小均匀。播前将种子晾晒1~2天,提高发芽势。
因为有机大豆种子未进行种衣剂包衣,所以要使其快出苗,以减少病、菌、虫对种子的危害,要在地温稳定在10℃以上才可播种,一般应略晚于常规大豆。
6.1 种植方式 清种或与玉米间作,间作的大豆要在8行区以上。
6.2 种植密度 肥地、分枝性强;晚熟品种宜稀植;薄地、分枝性弱、早熟品种宜密植。黑龙江省根据地势土壤肥水条件和品种特性确定密度,行距60~70厘米,每公顷保苗25万~30万株,行距40~45厘米,每公顷保苗35万~38万株。吉林省高肥地种晚熟品种,每公顷保苗16万~18万株,中熟品种19万~21万株,早熟品种22万~25万株;中肥地种晚熟品种每公顷保苗18万~2l万株,中熟品种21万~23万株,早熟品种22万~26万株;薄地种晚熟品种每公顷保苗22万~24万株,中熟品种25万~27万株,早熟品种28万~30万株。辽宁省高肥地每公顷保苗13万~16万株,中低等肥力地块每公顷保苗16万~21万株。
6.3 播期 当土壤5厘米深处地温稳定通过8℃时为播适期,在保证播种质量前提下,适期早播。播种时期一般为4月20日至5月10日。
6.4 播法 有机械播种和人工等距播种两种。黑龙江省可采用窄行密植条播(也称缩垄增行又称平播后起垄播法),该播种方法适用于有深松基础、排水良好的地块,机械化生产水平和科学种田管理水平较高的生产单位和农户,都可采用50~60厘米行距,播种机具可选择24行、48行谷物播种机或改制后的垄三播种机,可采取平播、平管或采用平播、垄管的方法。还可选择高大繁茂的品种,利用机具在垄上等距穴播,行距60~70厘米,穴距18~20厘米,每穴3~4株。结合整地进行秋季深施肥,同时搞好分层深施肥,提高化肥利用率。秋季深松起垄,积极推广垄上双条精播种和三垄栽培法,搞好整地和垄底深松。
6.5 播种质量 机械播种时,总播量误差不超过2%,单口排量误差不超过3%。播种均匀,无断条(20厘米内无籽为断条)。行距开沟器间误差小于1厘米,往复综合垄误差小于5厘米。播深3~5厘米,覆土一致,播后及时镇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