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球课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来源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p76155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随着网球运动的日益普及,包括高职院校在内的众多高等院校將网球运动纳入其体育课程之中,不过,网球课程在高职院校的开设面临诸如基础设施及器材缺乏、师资力量不足等诸多挑战。本文在对陕西省内部分高职院校网球运动发展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引入“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模式,并以陕西工商职业学院为例进行了网球课程改革。实践表明, “翻转课堂”能够有效弥补高职院校开展网球课程软、硬件条件的不足,激发学生对网球的热情,有利于实现基于“学生—院校—社会”的三层次教学目标,培养更多的“网球人”。
  [关键词]高职院校;网球运动;翻转课堂;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8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8-4649(2021)01-0085-04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popularity of tennis in recent years, man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cluding the vocational highe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have incorporated tennis into their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However, the establishment of tennis courses faces many challenges in the vocational highe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such as the lack of infrastructure and equipment, and the shortage of teachers.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tennis in some vocational highe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in Shaanxi Provin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puts forward the teaching innovation mode of "flipped classroom", and takes Shaanxi Business College as an example to carry out the curriculum reform of tennis. Practice shows that "flipped classroom" can effectively make up for the shortage of software and hardware conditions of tennis courses in vocational highe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stimulate students' enthusiasm for tennis, and help to realize the three-level teaching goal of "student-academy-society" and cultivate more "tennis players".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ennis;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reform
  前  言
  近些年来,网球运动日益走进大众的视野,为人们所喜爱,全国各地网球俱乐部、培训中心的建立和完善,使得网球这一新兴的运动项目,具备了一定的群众参与基础。对于精力旺盛、学习能力强、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青少年群体而言,网球运动所具有的健康性、娱乐性、可观赏性等诸多优点,深深吸引他们投入其中。
  目前,包括高职院校的在内的众多高等院校逐步将网球运动引入体育教学之中,但是,由于我国网球教育起步较晚,在学校重视程度、教学模式、文化氛围培养等诸多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阻碍了网球运动在青年学生中的普及。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在于在对现有文献大量查阅的基础上,通过调研陕西省高职院校网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引入新的行之有效的改革方案,应用于高职院校网球教育之中,推动网球教学的顺利进行,促进网球运动的发展,希冀培养出更多热爱网球运动的“网球人”。
  文献综述
  关于我国高职院校网球运动发展的研究综述
  目前针对我国高职院校网球运动发展的研究多以单一省、市的网球运动发展现状为研究对象,缺少对全国网球运动开展整体情况的量化调查研究,缺乏不同地区的横、纵向对比,在研究内容和准确度上存在有一定的局限性。
  据王兵(2013)等对全国高职院校整体情况进行定性分析,认为高职院校网球运动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不完善,限制了开课人数和开课时间,难以满足学生对网球的运动需求。从学生对网球运动的兴趣来看,曹雷雷(2013)、王兵(2013)认为,网球运动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所钟爱的一项体育运动,越来越多的学生渴望参与到这一运动中去。
  关于我国高职院校网球课程的研究综述
  总体来讲,现有文献主要从网球课程的教育功能与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材选用和评价体系等四个方面对网球课程进行了研究。
  教育功能和教学目的方面,金凯(2009)、曹智(2013)、张林(2011)等认为网球运动具有健身、娱乐、社交等多种功能,网球课程开设有利于树立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发展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还能促进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发展,是推行素质教育和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体育项目。   从教学方法来看,现有研究分析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特点与弊端,并提出了适合当前教育环境的新的教学方法。代秀付,赵传生(2009)提出分层次“教学法”有利于学生更快、更扎实的掌握网球技术,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我锻炼能力。
  从教材选用来看,现有研究普遍认为缺少统一体系、注重理论讲解的高质量教材。季敦山和徐杏玲(2009)指出,在其研究的全国32所高校中,网球课程所使用的教材很大一部分都是校本自编教材。这些教材的形式和内容各异,重点和难点不同,教学方式方法差异较大,很难形成统一的教学体系。
  从网球课的评价体系来看,现有文献主要立足于如何评价学生学习以及师生的课堂互动。
  三、陕西省高职院校网球运动发展的问题分析
  我们选取了陕西省部分体育运动开展较好、在校人数较多的高职院校为研究对象,对其网球运动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通过对8所高职院校的网球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实地调研的方式,对各高职院校的网球课程设置、基础设施建设、师资力量等情况作了统计分析。研究发现,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网球运动普及渠道不足
  在调查研究的8所陕西省内高职院校中,只有5所院校开设了网球课程,而且开课学时及其有限,其余的高职院校都没有开设网球课程。所以陕西省高职院校网球课程开设的不足是影响网球运动在高职院校中普及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基础设施与器材的欠缺
  陕西省内高职院校对网球基础设施和相关器材的投入及其不足。在开设网球课的高职院校中,场地数量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大多数学校每块场地有6-10人在使用,学生很难按照标准的网球运动规范开展运动,甚至有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没有实际进行练习的机会。
  师资力量缺乏
  陕西省高职院校网球课教师缺乏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表现在:网球教师绝对数量不足,大多数开设网球课的院校教师在1-2人之间,教师学生比明显偏低;网球课专业教师数量更为稀少,多为其他专业教师兼职;现有教师执教年限普遍较短,经验不足。
  四、网球课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可以看出,拓宽在学校对网球运动的普及渠道,增加对高职院校网球运动专业师资力量和基础设施、相关器材的投入是推动网球运动在高职院校发展的必要举措,不过,这些条件的改善受到学校资金投入、整体文化氛围的综合影响,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就在于厘清问题,在开设网球课程的高职院校现有条件下,通过教学模式改革来弥补劣势,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推进网球运动在学生中的普及,加强学生对网球技能的掌握,激发学生对网球运动的热爱。
  (一)课程改革目标
  本文认为完全能够在现有条件下通过网球教学模式改革,实现更高的培養目标,推进网球运动在高职院校的发展。我们提出了基于“学生-院校-社会”的三层次培养目标。就学生个体而言,我们将培养目标设定为培养学生对网球运动的热爱,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将网球运动作为常规的锻炼、娱乐、减压和社交工具。就开设院校而言,我们将培养责任设定为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学生顺利渡过网球学习的“适应期”。所谓的“适应期”,我们将其定义为学生从接触网球运动,了解其难度和趣味性,到掌握基本的网球技能,能够独立地完成网球活动,再到产生自主进行网球运动意愿的过程。就社会而言,我们将培养贡献设定为为丰富社会体育类型,促进“全民健身”,推进网球运动发展,培养出更多的“网球人”。
  (二)课程改革策略
  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我们认为“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弥补当前高职院校网球课程的不足,而具体的实现途径就是微课。这是因为:
  学生课前通过视频学习网球课程,节省了课堂上老师的讲授时间,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实践,同时,教师的主要精力可以用于指导学生,纠正不规范的动作,解答学生的疑惑。这提高了课堂效率,相当于增加了网球课的课时。
  学生课前通过视频学习网球课程,弥补了当前对学生理论知识讲授不足的缺点,同时,由于精品的网球课程往往有专业素养较高、经验丰富的运动员或教师讲授,也能够解决师资力量薄弱带来的不良影响。
  学生课前通过视频学习网球课程,就能提前进行网球实践,分批次、分时间地进行课前训练,就缓解了在课堂上场地、器材不足的矛盾。
  微课主要是以短视频、图片、文字的形式出现,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利用碎片时间观看学习,也避免了冗长的视频课程带来的压力。同时,微课的形式往往更具有趣味性、针对性,学生易于接受。
  因此,我们的改革策略就是将微课引入网球教学,以翻转课堂的模式提高学生与老师的交互性,进而提升课堂质量。
  (三)课程改革实践过程
  我们对陕西工商职业学院9个网球教学班,约500人,从2019年3月开始采取翻转课堂的形式进行网球教学。我们购买了高质量的网球精品课程,并提前通过网络平台下发给学生,鼓励学生课前观看、课前练习、课后应用。在课堂上,主要对学生进行答疑和针对个人问题的纠正,并适时进行班级范围内的网球技能比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竞争心理。为了评估翻转课堂的实施效果,在2019年3月至6月,每三周进行一次专业技能考试,观察学生的进步程度。
  (四)教学改革方案实践效果
  专业技能考试通过率变化情况
  翻转课堂模式引入后,专业技能考试平均通过率的变化,从第一次的低于20%到第四次的接近45%,有了明显的进步。这一变化在往年学生身上是很难看到的,往年学生,就总体情况而言,开学初与期末考试是变化并不明显。
  非上课期间网球场地利用情况
  从非上课期间每块网球场地周平均利用次数,可以明显发现翻转课堂的引入,促进了学生在日常活动中自主网球活动的开展。从引入该种模式到期末课程结束,非课期间场地利用率呈波动是上升。
  学生自组织网球活动数量情况
  开展翻转课堂以后,学生自行组织的网球活动达到两次,一次是网球理论知识竞赛,另一次是校园网球大赛。而从往年的情况来看,举行网球比赛的次数大概为每两年一次。
  (五)教学模式改革方案的优化
  笔者在对本次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做了归纳,认为在今后继续利用翻转课堂模式进行网球教学时,应注意改进以下问题:
  要注意督促学生课前对微课内容的学习。课前学习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灵魂所在,若此环节未能完成,所有教学目标的实现无从谈起。
  要注意把学生容易犯的共性问题形成材料。这一措施有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需求,指导学生,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有利于教师丰富教学经验。
  [参考文献]
  [1]刘瑞娟.高职院校网球教学现状与优化对策[J].科教导刊,2013(16):131-132.
  [2]代秀付,等.分层次教学法在高职院校网球教学中的实验研巧[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17(2):55-58.
  [3]古晶.河南省高职院校网球运动开展现状及对策研巧[J].东方教育,2013(8):28-29.
  [4]王兵.影响高职院校公共体育网球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及策略的.当代体育科技,2013,3(32):65-66.
  [5]曹雷雷.网球教学在高职院校的发展趋势研巧町科教文汇,2013(25):157-158.
  [责任编辑 李 帆]
其他文献
[摘 要]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存在着管理方式传统、德育措施不佳、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管理理念滞后、管理缺乏引导、教育方法单一等是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学校通过践行“以学生为本”、提升学生素质、完善管理体系等方式,学生管理工作质量稳步提升,学生满意度逐年提高。  [关键词]高职学生;科学管理;创新思考  [中图分类号] G4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8-4649(2021)01
期刊
[摘 要]“一村一名大學生计划”是农村远程教育的典型代表,在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取得了一定进展,为乡村培养了大批本土人才,为新农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十余年发展中,“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也遇到了诸多困境,深度发展遇到了瓶颈。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注入了新的活力,“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战略,能够解决面临的困境,实现深度发展,为乡村振兴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
期刊
白丁,男,江苏镇江市人。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发表作品。在《江南》《小说界》《西湖》《长江文艺》《北京文学》《雨花》《芳草》《青海湖》等刊发表小说及文学评论60余篇,主要作品有:小说集《无法开启的门》,散文随笔集《我的太阳》,长篇小说《蝉蜕》等。曾获全国煤矿文学乌金奖,芳草文学奖,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小说被《作品与争鸣》《小说选刊》《短篇小说选刊》转载。中国煤矿作协理事,中国作协会员。现在江苏一家企业
期刊
[摘 要]推进新丝绸之路建设,关键是实现“五通”,其中“民心相通”是社会根基,多层次、宽领域的人文交流合作是先导,而作为国家间增强互信、共谋发展的基础领域且具有软实力特性的教科文应该先行。为此,首先需要语言铺路,实现语言互通。我们应以主体意识积极主动做好汉语言文字的推广致用,实现其历史和时代赋予的空前重大的功能价值和社会意义。文章以陕西丝绸之路新起点建设为例,提出汉语言文字推广的对策是:做好语言战
期刊
[摘 要]在大学课堂中落实思想政治工作,就要对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内的所有课程进行思政方面的教学设计。本文对《市场营销策划》课程的思政元素进行全面的挖掘和梳理,探索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设计模式,试图在课堂中巧妙渗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力求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创新。  [关键词]思政元素;教学设计;市场营销策划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8-4649
期刊
[摘 要]植物在人们生产、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隐喻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人类基于对植物的感知、观察和体验,将植物的组成部分:种子、根、枝、花和果投射到其他概念域,帮助人们理解复杂的、抽象的概念。本文通过对英汉语言中的植物隐喻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英汉语言中关于植物隐喻的共性源于英汉两个民族相似的身体体验,差异性则与该民族特有的文化相关。  [关键词]植物隐喻; 身体体验;文化差异  [中图
期刊
也说《论语》到底是本什么书    《神木》2007年第3期发表了陈冲先生《〈论语〉到底是本什么书》的文章,读过之后有些想法,可迟迟没有动笔,原因是我虽然这几年在给孩子们教《论语》的过程中,读了不少有关《论语》的书,但学养功夫不深,惟恐说错了什么,以致上获罪于圣哲,下贻误于后学,就把一些想法压在心里,谁知这东西是压不住的,不如一吐为快写出来,倘有不妥之处,还请陈冲先生批评。  《论语》到底是本什么书
期刊
绥德,位于陕北高原腹地。这块黄河水滋润的土地上,舜帝教稼的身姿倒映大理河水,疏属桎危的枯树立于峨峁晴晖;游牧部落的牧歌催赶着衔尾塞道的牛羊,驼队的铃声迎来晨曦送走晚霞;异族战争的刀光剑影在山峁间闪烁,红色革命的冲锋号角在天宇间回响——神奇的传说,优美的牧歌,凄凉的驼铃,背山的农夫,冲天的战火,积淀出一块神奇的土地。这块土地的偏僻、贫瘠、荒凉和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发达是举世闻名的,人类生存艰难的土地,
期刊
王青春,男,大学本科毕业;在《青海湖》《延河》《延安文学》《青年文学家》《陕北》等杂志发表小说三十余篇;在《中华散文》《三秦都市报》等报刊发表散文五十余篇;现为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    一  张三愚的自留地长出个非凡的南瓜,大如磨盘,瓜沟又宽又深,隆起的梁子像一条条跳动的火龙把张三愚的心都挑逗了,张三愚偷偷地笑了笑。时令已近中秋,那一道道瓜梁的确从墨绿里挺拔而出明显变红了,残存在梁腰以下的绿不用
期刊
近日,经各高校、设区市教育局推荐,省教育厅、省教科文卫体工会委员会组织专家评选,拟定27位教师为2021年陕西省教书育人楷模,并进行了公示。其中,有15位为高校教师。  本期,我们特刊发这15位高校教师静心教书、潜心育人的事迹,以期弘扬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厚植三秦尊师文化,进一步激励广大教师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好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把立德树人作为毕生追求  ——记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