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职业精神,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d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学校培养的是社会主体劳动者,一向强调学生的技能培养,但是拥有一流的职业技能就是合格的员工吗?有的人业务能力、操作技能相当出色,但工作对他来说只是赚钱的工具,以收入作为衡量工作优劣的唯一指标,导致频繁更换工作。根据近三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调查,企业更重视员工的忠诚和责任,而技能却排在后面。确实,一个业绩优秀的团队或者一家效益很好的公司,里面的员工都给人一种特有的精神面貌,很少听到他们的员工抱怨不公、工作倦态,这就是职业精神,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那什么是职业精神呢?职业精神内容包括很多方面: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技能、职业纪律、职业信誉、职业作风等。如何将职业精神融入教育教学中呢?
  一、学习中融入职业精神
  1.从入学教育开始,通过实地参观、专业分析等,让学生对将来所从事职业的性质、意义和工作环境有所接触、了解。只有喜欢这个职业才会努力学习技能,即便在枯燥、重复、辛苦的基层岗位上,日复一日,仍然能耐得住寂寞,受得了批评,十年磨一剑。然后入学初的教育往往不能达到这个效果,只是让学生对未来行业有所了解,初步适应,产生想进一步了解、想进一步把学习专业知识的欲望,达到最初的目的——树立理想的轮廓。
  2.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一个初中刚毕业的人,很少会思考五年以后的事情,更别说是规划,我们的教育就是让学生未雨绸缪,思考未来,向学生展示这个行业内佼佼者们的成就,向学生宣传优秀毕业生的事迹,循着他们的足迹找到前行的方向,于是乎更容易由此获得前行的力量、学习的动力。
  3.接下来学生开始学习两年的语文数学外语等基础课程,在最初的两年内,学生并没有全面学习专业课程,学生普遍觉得语数外很枯燥,而且实用性不强,找不到学习的动力,这也许会让入学教育时培养出来的热情慢慢冷却下来。但是如果入学教育成功的话,那么学生每个学期都会很期待专业课的开展,这两年便需要锻炼学生的耐心,磨炼学生的性情。对于职校学生将来从事的工作,有很多是重复性高的,枯燥的,于是便会有很多人坚持不下去,而只有沉下心来,不为外界所动,在操作工艺上精益求精,才能成为行业中的精英,成为“大国工匠”。既然选择了这个专业,就得抱着从事这个职业的决心,不管多苦多累多难,都要坚持下去——这是一种职业态度。
  4.二年级下半年专业开展起来了,却只是专业基础课,有种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觉。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奠定了实践课的理论基础,也是学生以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基础。此时教师要对学生格外严格要求,任何一个操作都要反复练习,任何一个问题都要耐心解答,任何一个细节都不要随便放过,让学生感受专业魅力、专业的严谨及追求品质的职业作风。
  5.当专业核心课程全面开展后,学生应该已经养成钻研的习惯,上课特别认真,会在操作中发现问题,会主动问问题,为做好一个操作,反复练习,没有怨言,已经产生强烈的专业归属感,而且他们清楚地知道这是他们糊口的技能。
  二、生活中融入职业精神
  世界著名社会学家马尔滕有句名言:“工作是一个人的人格表现。”“90后”学生大多来自独生子女家庭,在生活中,还有很多来自单亲家庭,在家从不劳动,动手能力弱,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一旦到工作岗位上就很难适应。要培养学生能吃苦、愿奉献的精神。学生在集体生活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摩擦,吃不亏,受不了委屈,老师应该在学生中建立宽容、奉献的价值导向,以表扬、激励、批评相结合的方式助其价值观的形成与人格的健全。合理运用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磨炼他们的意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同时,班主任可以结合专业特点,布置课外作业,比如市场调研、开展与专业相关的新闻信息班会,收集与专业相关的各种信息布置教室墙面或者班级空间等,這使学生有充分的机会锻炼书本以外的技能,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大有裨益,同时使职业感充斥生活的点点滴滴,让职业和生活紧密结合、密不可分,这为培养职业精神奠定了基础。
  三、实习期间融入职业精神
  实习是学生进入职场前的最后适应阶段,在这个阶段要让学生明白实习的最终目的是技能的实际运用,是所学知识与职场需求的对接,是对职场人际关系的初步建立,而不是收入攀比,不是实习地点的攀比。首先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合理安排实习点和带教老师,完善的实习制度是保障实习效率的重要前提。其次,实习期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动向,适时解答学生的各种疑问,鼓励他们在隐忍中练就技能,在锻炼中发现困难,在困难中寻求突破,从突破中实现自我提升。
  四、就业是职业精神最终养成的时期
  职业精神的养成需要在工作后逐步完善,首先这个工作得满足员工的基本生活需求,其次工作对每个人来讲其实不只是谋生的手段,更是我们获得尊重、促进人际交往、事先自己人生价值的载体,我们每天的工作不是为老板,为企业在打工,而是在一步一步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所以,在工作中我们才会不仅仅满足于简单地完成领导布置的任务,我们才会不断思考,并勇于承担责任。像《大国工匠》中的人物那样,哪怕是最简单重复的工作,依然能沉下心,用心完成,经过数十年的积淀,最终完美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只有在五年教育中时时处处融入职业精神,提炼职业精神,从满足职场长远需求的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才能培养爱岗敬业、踏实奋进、勇于创新的社会主义劳动者、接班人。
其他文献
摘 要:基于信息化管理手段的优势,以及信息化管理在档案管理中的影响,事业单位在人事档案管理中,有效应用信息化手段并构建完善的信息化系统,对提高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质量和解决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了解,事业单位在人事档案管理中的问题和短板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必须要根据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制定科学的管理措施,提高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整体效果,推动事业单位
摘 要: 为促进预选士官模块化训练改革工作的创新发展,在探索模块化训练的内涵实质、模式机制、方法手段的基础上,开展模块化培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明确了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设计了形成性评价的成绩评定方案,确定了各子模块考核成绩的计算方法。  关键词: 模块化 评价模式 教学质量评价  为全面落实士官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训练改革中明确提出的“全面推行预选士官模块化训练改革”任务要求,遵循“知行合一,理实
摘 要: 本文探讨了肿瘤临床教学中应用PBL模式的教学效果,选取新疆医科大学2010和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于我院肿瘤中心实习的学生共6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教学LBL组)和实验组(PBL组),分别按照各组教学方式进行临床实习教学,比较二组教学效果及教学满意度的差别。结果发现:PBL组理论成绩与LBL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病例分析成绩PBL组高于LB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摘 要: 电子节气门的控制系统也被称作电控线控下的驾驶系统,它是用于汽车工程中的一个巧妙的设计典型,现如今,电子节气门已经成为汽车生产等行业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据其发展的规律看,汽车电子节气门控制系统已开始向集成化、综合控制的方向发展,并结合多种控制方法实施综合的控制,同时将车载网络、总线技术等容纳其中。由此看来,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以及完善电子节气门的结构,应当对电子节气门的重视程度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摘 要: 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的护理专业多采用“2 1”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由于教学时间紧张、教学任务繁重等问题,因此很多院校出现忽视医学基础课程的现象。病理生理学作为医学护理专业的基础课程而非专业课程,在各个院校不可避免地被不同程度忽视。病理生理学为医学的桥梁课程,无论是从课程的衔接、人才培养的需求、护理工作产生的原因、就业后医护人员的团队合作,在教学过程中都应该正视它的作用和影响。  关键词: 护理
摘 要: 民族复兴的教育是当前中学生个人理想与民族复兴伟业之间的强力黏合剂。只有对民族复兴具有全面和深刻理解的中学生,才是真正具有民族复兴精神的人才,才可能把本人具有的现代化意识和现代化理念与承担实现民族复兴的重任密切结合起来。对中学生的理想教育,一是要重视个人理想与爱国教育一体化和理性化,二是要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和现代理念,三是要对教育制度进行改革,四是要在中学课堂上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五是要重
摘 要:对于国企思想政治工作的紧抓有助于加强改进企业的凝聚思想,促进生辰的和谐稳定,是有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办法。本文通过对于新时代国企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测率进行研究,首先通过对于国企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进行论述,然后分析目前新时代下国企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并以此提出解决方案,力图在新形势下能够在国企中更好的展开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方式,树立出一个正确规范的解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