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语文,“读”领风骚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xin12345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中语文教学与高考复习备考中,笔者一直坚持让学生多“读”,读教材,读经典名著,读时文小品……为寻找到与高考的契合点,多年来,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一些实践。
  一、固化“读”的时间,给予学生读的空间
  笔者很有幸既前往衡水,身临其境于衡中的军事化管理,也涉足襄阳,置身于五中古色古香的校园之中,感同身受于语文教育在高考升学的罗网中左冲右突的困窘,我就想,为什么我们不能让自己从低效的训练中解放出来,而给予学生更多的阅读空间,让学生在读中积累知识、提升能力、培养情志呢!李白没有倾听老师断章取义的讲解,绣口一吐却是半个盛唐;苏轼没有聆听唾沫横飞的剖析,眉宇轻扬,荡漾起大宋的月明风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吟咏让他们诗情飞扬,是中国书院文明中的诵读让他们满腹华章。语文若要从应试教育的牢笼中突围,就应重视“读”,固化读的时间,给予学生读的空间。
  我校语文每周6节课,3节早自习。语文早自习属于读书时间,从不占用。每节课我是这样安排的:每节课开始之后学生朗读一篇刚上过的现代文或背诵一篇课内文言文,都是齐读,大概10分钟,然后上新课,上新课的过程中贯穿读,最后留5分钟自由诵读这节课所上文章的精美段落。每天晚自习结束之时,由语文课代表领读一篇近期所上的课文或老师编印的文章,每晚21:45分钟时教室会准时响起整齐的读书声。
  书声震荡黎明的沉寂,书声迎来夜的安谧。
  二、精选“读”的材料,给予学生美的享受
  要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阅读材料,除了教材所提供的那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外,针对青年学生的阅读爱好和审美取向,我还分门别类地选择许多精美的文章或名著中的精美文段作为阅读素材,打印出来提供给学生。
  如名著类:《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判词”《好了歌》《枉凝眉》《葬花吟》《秋窗风雨夕》等。“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一副对联浓缩了两个女子的命运;“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读到此处有些学生眼里竟噙满了泪珠儿,这样的材料怎能不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隆中对策”、“舌战群儒”、“骂死王朗”等文段不仅情节丰赡,人物塑造生动,语言更是经典中的经典,高峰中的高峰,读之诵之,品味之,涵泳之,让学生爱不释手。
  时文精品更是符合青春期学生的审美情趣,只要选择得当,同样可以涵养精神,激起读书的兴趣,形成读书的习惯。
  我把时文分为历史人物,文化苦旅、当代学人、青春情怀、自然风景等几个方面,组织本校的语文老师翻阅了大量的书刊去寻找那些精短、有文采、有思想、富有理想主义色彩的文章。采取复印、网上下载然后编辑印刷或老师自己打印的方式,印出来发给学生读。每张阅读材料16开的页面包括一到两篇文章,读两节早自习。
  关于历史人物的时文我选编了以下一些,如:
  余月《笑说李白》、梁衡《把栏杆拍遍》、卞毓方《悲壮的超越》、冯伟林《书生报国》、游利华《苏武牧羊:一个人的城堡》……
  “文化苦旅”类有鲜圣《中国象棋》、崔国发《眉批长城》、王开林《穿越诗经的画廊》、王一木《黄鹤楼,沉淀千年的梦》……
  “一方水土的精灵,一盈风情的血脉,器乐是一个时代一种文化的魂魄。而流浪,不只是一种悲苦和困顿,一种沧桑和无奈,更是一种忍耐和坚韧,一种奋进和抗争。它是生命另一种鲜活的姿态,这种鲜活的姿势永远都不能消解。”(陈荣力《流浪的二胡》)读,让学生从悲苦中看到生命的强劲。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我在抚摸这些《诗经》句子的时候,为这些素朴的句子所传递的美丽而泪流满面。内心更有一份隐隐作痛。因为就在模拟那份远古“现场”的同时,我骤然被一个念头惊醒:她已永远不属于我们了。”(王开岭《古典之殇》)读,让青春的心里升腾起一股莫名的忧伤。
  阅读让学生看到了生活的艰辛,感受到了岁月的沧桑,让他们深深地体会到这也是接触生活、感悟人生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阅读的兴趣在这种欢悦或疼痛中产生,阅读的习惯因之形成。
  三、指导读的方法,给予学生读的钥匙
  在指导学生读书方面,我觉得以下几种做法简单明了,易于操作,便于学生积累语文知识,形成阅读习惯,也能有效地对接高考语文的要求,在这几年的实践中效果较好。
  1.疏通字词,奠定语文基础
  读一篇文章,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把文章中那些不认识或不熟知的字认清楚,边读边整理,分清哪些要注意读音,哪些要注意字形及字意。如读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人教版《必修2》),初读之后就应把一些生字词勾画出来。
  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经过一段时间的浸润,学生不仅积累了一定的字词知识,不会提笔忘字,病句错字百出,而且会渐渐地产生对字词的咀嚼兴趣,形成赏鉴能力,从而也就会慢慢达到培养读书兴趣与习惯的目的了。
  2.吟诵文句,形成语感能力
  语文学习与其它学科很不同,语文特别赋予人以感性体验,强调此时此地或彼时彼地的语境,用陶潜的话说就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而语言的情与境只有在熟读成诵中才能让人初窥其门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说的即是此理。对语境的体察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也屡屡出现,如: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014年湖北卷)
  ①湖北的国画创作受浪漫瑰丽的荆楚文化的?摇?摇 ?摇?摇,源远流长,底蕴丰厚。当今的湖北画家既尊崇传统,又勇于创新,风格?摇 ?摇?摇?摇,为中国美术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②无论脚步走多远,在人的脑海中,只有故乡的味道,熟悉而又?摇?摇 ?摇?摇,它就像一个味觉定位系统,一头?摇?摇 ?摇?摇了千里之外的异地,另一头则永远牵系着记忆深处的故乡。   A.滋润 绚丽多彩 顽固 框定
  B.滋养 绚丽多彩 稳固 锁定
  C.滋润 多姿多彩 稳固 框定
  D.滋养 多姿多彩 顽固 锁定
  此题答案为D项,而“顽固”一词即为具体语境中的贬词褒用。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就是阅读者与作者的对话,与文本的对话。没有字正腔圆的“音读”,不能体味汉语言阴阳上去的音韵之美;没有层次分明的“意读”,就不能把握匠心独运的形式之美;没有别有会心的“情读”,就不能感悟丰厚深邃的意蕴之美;没有如痴如醉的“美读”,就不能领略跃然纸上的形象之美。
  “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只有熟读成诵,才能达到厚积薄发的功效。
  3.涵泳文段,体悟文章魅力
  “涵泳”就是告诉我们在读的时候要沉浸到文章中去,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只有潜心于其中,才能品味到文章文思之精妙、思想之恢宏。
  又如读《故都的秋》,当读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一段时,不由人不想到孔子在《论语》中所说的话:“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住着租来的“破屋”,其生活的清苦、悲凉可想而知,但作者品茶,端坐,闲看天色,静听驯鸽的飞声,这不正是读书人在困顿中自守、在清贫中高标卓异人格的写照吗?
  读,齿颊留香;品,心神飞扬。
  四、检验读的效果,给予学生展示的平台
  古人云:“若询事而不考其终,兴事而不加屡省,人怀苟且之念,亦难以底绩而有成也”,说的就是要勤加检查。对于读书的效果的检查,主要分为书面检查与诵读展示两个部分。书面检查,一是每星期整理不少于500字的积累本,诗词歌赋,古文经典,时文选抄,不一而足;二是进行作文片段训练,包括写读后感,仿写文段等,形式多样。
  诵读展示既有课堂上的背诵,也有自读课上的检查;有学生一对一的每日一查,也有教师的重点抽查。
  明人陈继儒说:“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诗意语文,“读”领风骚,学生在读中积累了知识,陶冶了性情,在读中体悟了人情,升华了思想。“万卷古今消永日,一帘昏晓送流年”,细品香茗,静观书意,这是何其清雅的人生啊!
  ★作者单位:湖北云梦一中。
其他文献
2018年以来,内蒙古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重要讲话精神为行动纲领,坚持新发展理念,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半年经济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态势。  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内蒙古正处于思维变革期、政策调整期、矛盾凸显期共存的非常时期,经济发展仍面临投资下滑、产业接续转换缓慢、地方债务风险加剧等不容忽视的结构性、深层次问题,阻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体制机制
在行剖宫产术的同时施行附件或子宫的手术,可治疗附件或子宫的某些病变,使患者免除二次手术的痛苦,而不增加住院天数。现就1996年1月至2000年12月在我院行剖宫产时合并子宫肌瘤
目的 观察自配宫颈炎粉在降低全子宫切除术后并发症的疗效。方法 对经阴、腹式全子宫切除术的16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113例)术前常规准备,观察组(47例)术前加用阴道穹窿部
乌审召人热爱家乡,但不抱残守缺;崇拜绿色,但不拒绝工业文明。他们跳出狭隘,以资源支援国家;跳出传统,以工业带动就业;跳出封闭,以开放连接世界:跳出单一,以多元经济支撑牧区繁荣。告别
目的探讨β1-受体阻滞剂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电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分析36例CHF患者应用β1-受体阻滞剂前后心率变异性和QT离散度(QTC)的改变,并进行对比分析.结
摘 要: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是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绿色和谐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发展现状,指出当前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存在社会共识尚未形成、技术性和经济性差异明显、政策法律体系尚不完善、现行电力运行机制不适应可再生能源发展等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可再生能源 能源替代 化石能源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然而,长
目的 对知识人群体质指数(BMI)进行调查,找出肥胖症的潜在因素,制定预防对策。方法 对该单位104例人员的体质指数,按2002年4月国际生命科学会中国办事处专家提出中国成人BMI
随着国家新一轮支持东北振兴重大政策的出台,东北地区振兴发展拉开了新十年的序幕。为了更好抓住新一轮国家战略和重大政策机遇,加快我区东部地区发展步伐,近期,自治区发展研
随着产品供求矛盾的突出,我国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正在积极推进供给侧改革.在生产要素市场上,同样存在着生产要素供求矛盾,同样要积极推进劳动、土地、资本、技术等生产
开栏的话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三五”的关键之年。“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非常关键的五年,也是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重要时间节点。“十三五”规划是实现十八大提出的“两个百年”目标中第一个百年目标的重要规划,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最后的一个五年规划,对能否顺利实现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谋划好 “十三五”发展,制定好“十三五”规划,事关我区未来发展大局,具有极其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