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厘子自由”背后不是真“贫穷”

来源 :杂文月刊(选刊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jia_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还没恶补完“绿水鬼”的知识,这两天我又被流行语“车厘子自由”给上了一课。
  据报道,“车厘子自由”源于几天前的爆款文章《26岁,月薪一万,吃不起车厘子》。文章把女生财务自由从低到高分为15个阶段,最基本的是辣条自由,然后是奶茶自由、视频网站会员自由、外卖自由、咖啡自由、车厘子自由、口红自由、衣服自由等。
  之后网上掀起了晒车厘子价格接力和“朋友圈杯”车厘子摄影大赛;“我终于知道一颗车厘子多少钱了”成了微博热门话题;“有些人表面上光鲜亮丽,背地里连车厘子都吃不起”也一语风行。
  忽如一夜“炫”风来,车厘子就挤掉了茶叶蛋、辣条在“炫富界”的C位,成了衡量财富多寡的标准,这多少让人始料不及———“车厘子自由”怎么就在“免于匮乏的自由”和彻底财务自由之间插上了队?
  说奇怪其实也不奇怪:将干巴巴的辣条盘得圆润过后,网友们又盘起车厘子,不是偶然,恰是必然。某种意义上,说自己没有“车厘子自由”,就是整体性消费升级背景下的傲娇型哭穷。
  那些嚷着自己没有“车厘子自由”、只有“喝水自由”的网民,很多都是哭穷界“惯犯”。当下拿穷来自嘲俨然是种风尚,很多人忙不迭地将各种跟穷有关的新词往自己身上贴:一会儿说自己是“吃土族”,一会儿将自己列入“隐性贫困人口”,一会儿嚷着“贫穷限制了想象力”……
  但哭穷的未必就是真穷。无论是车厘子还是咖啡,价格都没那么亲民,还经常被看做小资情调、小布尔乔亚式享受。将这些相对“高级”的食物当成穷富度量衡,本就是标准层面的“升维”:从用“吃不起辣条”来自黑,到用“吃不起车厘子”来示穷,表明网友们对于跟穷对应的消费能力认知“水位线”在上升。
  以往腰包支撑不起对车厘子的“买买买”,未必叫穷。但现在不一样了,只要买车厘子时手有点抖,那就有了哭穷资格。也正因为消费需求層次在水涨船高,他们对“穷”的界定标准也在上移。
  而真穷的未必会在网上哭穷。对那些扶贫意义上的“贫”穷人口来说,他们的消费需求清单里,可能压根就没有“吃车厘子”这一项。马斯洛需求理论里的第一梯度需求都还没满足,哪还会想到更高阶段的享受性需求?
  相较于这些贫困户,很多网友的哭穷更像是一种傲娇。虽然他们可能是每月工资花光的月光族,是“工资一还完款就几乎白领了”的白领,平常买起好点的水果都会心疼好半天,可这只是“五环内人士”过紧日子的日常,就跟很多寻常人家“能自己做饭,不轻易下馆子;能坐公交车,不轻易打车;能领优惠券的商品,先领了再说”的生活场景差不多,跟真正的穷没太大关系。他们对低保线以下的穷是缺乏亲身感知的。
  所以说,有无“车厘子自由”,对扶贫箭头所指没有参考价值,只能说明,在消费升级的语境中,很多人的中高端消费需求正日趋旺盛。
其他文献
一则婚纱摄影广告日前引起不少人的关注。广告推进中,围绕“去哪里拍婚照”的“一问一答”从一对新人之间的重复弥散到满屏的新人之间。类似的广告观众并不陌生。某届世界杯转播期间,中场休息时就出现过类似的广告。“为什么旅游要先上某某某?”“找工作直接跟老板谈!”一问一答在十几分钟内滚动重复,再滚动再重复,不多说一句话,就是硬生生要观众记住品牌和行业的关系———要旅游就找我,要找工作就找我。  简单粗暴的“求
期刊
2012年2月12日下午,AMD“超能军团 震撼来袭”第五届超频大賽总决賽在北京拉开帷幕。来自全国各地的顶级超频高手聚集在中关村欧美汇,共演了一场精彩的超频盛会,将极限超频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展现出了中国DIY领域最高的竞技水平。    AMD官方超频大賽作为国内超频领域的顶级賽事,一直被中国超频玩家推崇,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五届。本届比賽从2011年11月起正式起航,选手们经过网络海选、区域复賽的
期刊
2月9日,在廣东清远天子山景区,出现了一幕工作人员与游客之间的追逐大戏。这可不是特殊安排,而是因为两名女游客要把景区内的模型猪抱回家,工作人员拽着猪尾巴跟了300多米才追回。春节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节日,有文明的延续、有文化的传承。然而就在全国人民欢天喜地过大年的时候,各地爆出了不少类似的不文明现象,让人大跌眼镜。  先看两则跟祈福有关的新闻。  2月5日,河南省洛阳市某景区的一口小鱼池被游客扔
期刊
有人或许还记得网易上曾经贴出过一篇《小学生答“孔融让梨我不让”被判错引争议》的文章,介绍一则某老师给一小学生的语文阅读题“如果你是孔融,你會怎么做?”的回答“我不会让梨”打叉的微博如何在一天之内引发热议,反对者表示不应该要求人人做圣人,但赞成者则认为小学语文课和德育无法脱节;更有甚者,居然无视这道题的德育题旨,竟然认为这是一道没有毛病的逻辑题,“和德育、智育、诚信、启蒙……都没有关系”。  早就读
期刊
弄虚作假之风,自古以来为人痛恨。大凡弄虚作假者,或为名,或为利,都很善于揣摩和迎合上司的心理,不惜用各种手段欺上瞒下、售奸谋私。  《清宫遗闻》里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慈禧想了解一下江浙一带社情民情,而自己又不便下去,于是就假借辅导宫女们养蚕,“命浙省织造选进能养蚕织妇人数名,入内以供顾问”。上令一下,江浙织造紧急召杭湖西府商量对策。他们在熟悉养蚕缫丝的妇女中挑选能说会道、善于察言观色的,集中起来专门
期刊
时不时的,总会听到有人埋怨说自己“怀才不遇”,特别是在喝酒有了几分醉意后。  当作家的人说:我都写了那么多作品了,还没出名,这世界真不公平!当演员的人说:快演一辈子了,还是跑龙套,我的艺术才华算是埋没了!做官的人说:论本事,论资历,本来属于我的位置生生被人挤掉了,想起来就生气。做生意的人说:我是有经商才能的,可惜生不逢时,要不然我也能当李嘉诚……总之,许多人心里都隐隐约约有一种“怀才不遇”的感觉,
期刊
日前,广东顺德一外科医院医生陈演志将病患家属“强塞”红包存入患者住院费中一事“火了”,并引来了不少网友点赞,称他的做法为“智拒红包”。(1月21日《广州日报》)  陈演志医生在拒收红包不成的前提下,把红包交给医院财务处,记入患者的医药费,这样的做法令人尊敬。但这其实并不是陈医生发明的“专利”,全国这样做的医生不少。记者从顺德区内多家公办医院获悉,将病患红包存入住院费中,是处理类似事情较为常见的做法
期刊
“不管什么事,条幅先挂上。”中部地区一名村支书说,当地有个“土办法”,听说有检查,立马准备条幅。“比如,最近考核扶贫成果、考评扫黑除恶成效,那么标语上墙、横幅上街,肯定得做!”乡镇干部感叹,每次迎检,领导布置中必有一条“营造迎检氛围”。于是,大路上有大横幅,小路上有小横幅,门口有欢迎牌,座谈会有接待手册……有的地方还安排专人随时更换横幅,一天来几拨检查队伍,就要在乡镇大门换几次横幅。“最多的一天爬
期刊
方鸿儒先生在《我不玩微信》(本刊2017年1月原创版)中表示不玩微信的理是:过频、过滥、屏幕小、费时间、伤身。  前几年,大孙子就帮我注册了微信。这些年玩微信的体验告诉我,方先生不玩微信的理由不成立。  不存在过频问题。微信是自媒体之一,是工具。既然是工具,就像手中的笔,横竖撇捺提篆隶楷行草,都得随己意而定,同理,微信想频就频,想不频就不频。对自己不想“频”却“被频”的情况时,我的解决办法,一是慎
期刊
我有一从小玩到大的死党,绰号“小猪”。小猪这家伙,特爱玩网游。因为家境富裕,他出手异常大方,什么游戏都愿意投钱,然后在游戏里称霸一方。人民币攻势给小猪带来的直接后果,是让他丧失了对游戏好坏的基本判断力。任何网游,只要能投钱,小猪都说好玩。传说中的“人傻、钱多、好骗”说的就是这号人……作为小猪的死党,我也随他玩了几款所谓的“精品”游戏,玩得我是泪流满面,大呼坑爹!    2012.3.8 阴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