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但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即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兴趣。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二是明确教学目标。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三是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
有效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是通过教师的有效行为,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而现行数学教学普遍存在着教学效率低,教学效果差的现象。那么如何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数学教师“有效教学”的意识是数学课堂实施有效教学的首要条件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媒体是教的工具,教材是教的内容,学生的成绩是教师教学水平的反映。课堂作为教学的主要环境则是提供给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有效教学是要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了具体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超越出来,重新认识教育教学的目标和目的,不能局限在书本知识的传授。传授知识应适应时代要求,教法要灵活多样。用“有效教师”“有效教学”来替代“好教师”“好教学”。有意识地使自己的教学行为“有效”,考虑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才能重视课堂里的师生“互动关系”,并把“师生互动”作为有效课堂教学的中心问题来考察。教师意识的有效,教师行为的有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
二、灵活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有效教学”实施的关键
鲍里奇在《有效教学方法》一书中提到有效教学的关键行为,教师行为与希望学生达到的理想目标密切相关。那么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注意有效性的实施。
1.备课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保证。要上好课,备课是保证。传统的备课方法重视教师的教法,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法。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学会自主探讨,教师备课时必须改变传统的观念,变个人自备为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才能,在备课中充分考虑师生的互动和在互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怎样调控,这些只有在课前教师心中有数,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把握教材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前提。把握教材就要从全局着眼,从整体上认识教材,分析教材。明确教学目的,确定每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数学的概念、性质定理等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教师在教学中应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公式等。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才是全面的、清晰的。
3.突出重点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核心。教师要抓住教材的本质,对其进行加工处理,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这方面来,同时做到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在已有的旧知识的基础上认识新知识。新旧知识的衔接和转化过渡要自然,这样才能突出重点。
4.挖掘智力因素是提高课堂有效性不应忽视的。教材中的“试一试”“说一说”“想一想”,由于这些题较难,学生做起来可能无从下手,有些老师对这些题要么不讲,要么教师以讲代做。这两种方法都是不可取的,教师立足启发为主让学生共同参与探讨,要注意引导学生变换一种角度思考,让学生自己观察、实验、推理、交流,这样对提高学生的智力有很大的帮助。
三、运用多媒体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构建有效教学课堂模式
实践证明,最好的教学时机,莫过于学生对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然而兴趣并不是天生固有的,这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遵循趣味性和针对性原则创设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转变师生的关系和地位,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学生才能学的主动,学得轻松。
数学课要强化参与意识,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来龙去脉,使学生在构建知识时,发展学习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利用闪烁、动画、色彩、声音等技术,引导学生有重点、有目的地进行观察思考,能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表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积极地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教育手段应该是“多向”的:实物展示、投影运用、多媒体等。通过多种表现形式,变过去的“看不见、摸不着”为“看得清、摸得着”,增大信息量,以适应学生的认知发展、身心发展的需要,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更加透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为了激发学生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景,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通过现代化教育手段,创设学习情景,把学生以顾客的身份引入超市,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
我认为教学中“授之以鱼”不及“授之以渔”。数学教学关键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而有效教学中还应当加上一句“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欲”代表学习的动机、兴趣与内驱力。一个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内在驱动力的人、有旺盛求知欲的人才具备赶超社会发展、知识更新的动力。只要我们广大教师能认真研究教材,更新教育观念,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兴趣。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二是明确教学目标。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三是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
有效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是通过教师的有效行为,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而现行数学教学普遍存在着教学效率低,教学效果差的现象。那么如何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数学教师“有效教学”的意识是数学课堂实施有效教学的首要条件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媒体是教的工具,教材是教的内容,学生的成绩是教师教学水平的反映。课堂作为教学的主要环境则是提供给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有效教学是要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了具体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超越出来,重新认识教育教学的目标和目的,不能局限在书本知识的传授。传授知识应适应时代要求,教法要灵活多样。用“有效教师”“有效教学”来替代“好教师”“好教学”。有意识地使自己的教学行为“有效”,考虑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才能重视课堂里的师生“互动关系”,并把“师生互动”作为有效课堂教学的中心问题来考察。教师意识的有效,教师行为的有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
二、灵活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有效教学”实施的关键
鲍里奇在《有效教学方法》一书中提到有效教学的关键行为,教师行为与希望学生达到的理想目标密切相关。那么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注意有效性的实施。
1.备课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保证。要上好课,备课是保证。传统的备课方法重视教师的教法,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法。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学会自主探讨,教师备课时必须改变传统的观念,变个人自备为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才能,在备课中充分考虑师生的互动和在互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怎样调控,这些只有在课前教师心中有数,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把握教材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前提。把握教材就要从全局着眼,从整体上认识教材,分析教材。明确教学目的,确定每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数学的概念、性质定理等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教师在教学中应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公式等。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才是全面的、清晰的。
3.突出重点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核心。教师要抓住教材的本质,对其进行加工处理,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这方面来,同时做到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在已有的旧知识的基础上认识新知识。新旧知识的衔接和转化过渡要自然,这样才能突出重点。
4.挖掘智力因素是提高课堂有效性不应忽视的。教材中的“试一试”“说一说”“想一想”,由于这些题较难,学生做起来可能无从下手,有些老师对这些题要么不讲,要么教师以讲代做。这两种方法都是不可取的,教师立足启发为主让学生共同参与探讨,要注意引导学生变换一种角度思考,让学生自己观察、实验、推理、交流,这样对提高学生的智力有很大的帮助。
三、运用多媒体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构建有效教学课堂模式
实践证明,最好的教学时机,莫过于学生对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然而兴趣并不是天生固有的,这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遵循趣味性和针对性原则创设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转变师生的关系和地位,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学生才能学的主动,学得轻松。
数学课要强化参与意识,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来龙去脉,使学生在构建知识时,发展学习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利用闪烁、动画、色彩、声音等技术,引导学生有重点、有目的地进行观察思考,能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表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积极地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教育手段应该是“多向”的:实物展示、投影运用、多媒体等。通过多种表现形式,变过去的“看不见、摸不着”为“看得清、摸得着”,增大信息量,以适应学生的认知发展、身心发展的需要,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更加透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为了激发学生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景,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通过现代化教育手段,创设学习情景,把学生以顾客的身份引入超市,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
我认为教学中“授之以鱼”不及“授之以渔”。数学教学关键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而有效教学中还应当加上一句“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欲”代表学习的动机、兴趣与内驱力。一个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内在驱动力的人、有旺盛求知欲的人才具备赶超社会发展、知识更新的动力。只要我们广大教师能认真研究教材,更新教育观念,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