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活跃小学语文课堂气氛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cde231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课堂上,特别是小学语文课堂上,如果是沉闷的枯燥的课堂气氛,不会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不能让学生自主地去学习,也不能让学生大胆地展现自我。这些都会影响教学效果,会使教学效率大打折扣的。那么如何获得高效率课堂教学呢?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活跃课堂气氛。因为活跃的课堂气氛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更容易掌握知识。现代教学论认为:“活跃、良好课堂气氛可以成为传递知识的无声媒介,启迪智慧的无形钥匙,陶冶品德的潜在力量。”活跃的课堂气氛也是衡量教学效果的标准之一。如何营造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精心设计课堂导入,引起学生的注意,挑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1.激情导入法。对一些感情蕴含深沉和激情澎湃的课文,老师在上课时,根据本课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教师要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将学生带入到教学情境中去。让学生对作者抒发的感情有深刻的理解,并且能够引起学生的感情体验,激起相应的情绪,在内心里产生共鸣。
  2.音乐感染导入法。上课初始,马上播放一首跟课文内容有关的歌曲,优美的旋律和歌词会让学生陶醉,引起学生的注意,唤起学生的想象,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3.开门见山导入法。上课一开始教师就直接点题,用简练准确的语言直接介绍这节课的教学内容。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的课题直接或间接地反映课文的主要内容的。在教学时,教师为了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得以充分表现,可抓住开课时机设计精彩、简练的导入语直接导入新课的学习。
  二、制作生动有趣的多媒体课件,激發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在语文课堂上,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特别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新时代。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能让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变得灵活多样,改变了以前单凋呆板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运用生动有趣的多媒体课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在语文课堂上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调动沉闷的课堂气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例可采用生动有趣的多媒体课件,或通过简笔画、图片和实物等视觉刺激,以及教师风趣幽默的语言和抑扬顿挫的声音的听力刺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赶走学生的疲惫,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而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创设的情景的方法更多,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方法,以生动活泼的手法表现出来,就能吸引学生,慢慢地就会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并且爱上学习。
  四、激励赞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一句美妙的赞语可以使我活俩个月。”威廉·詹姆士也曾说过,“人性中最根深蒂固的本性是渴望受到赞赏。”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更要多对学生进行激励和赞美,具体做法是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闪光点进行激励和赞美,这是对他本人的最大的肯定,使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和动力。小学生的表现欲望很强烈,这样也能带动其他学生的学习。因此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气氛就非常活跃。
  五、朗读形式的多样化,使学生爱读书,会读书,营造一种书声朗朗的语文课堂氛围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朗读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因为学生是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的。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想方设法地引导学生朗读,要他们爱读书,会读书。我们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多样地采用朗读方式,可以采用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老师激情带读、男女生合作读、小组合作读、表演读等。教师只有这样灵活多样地采用朗读方式,用心,用情地指导学生朗读,学生才会爱读书,会读书。这样课堂上书声琅琅,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
  六、启发思维,巧妙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巧妙地进行提问,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活跃并集中精力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这样的课堂才是活跃的并且是高效的。课堂上教师巧妙地进行提问,启发学生的思维,不仅可以让学生分析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可以活跃了课堂气氛!
  七、提高教师本身的教学艺术,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让学生爱上学习
  语文教师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师应具有开朗乐观的性格。因为一个性格内向,表情呆板、不善于表达的老师,不能把语文课上得生动活泼,趣味盎然呢?相反,一个性格开朗、朝气蓬勃、言语风趣幽默的老师,学生们一定会喜欢他,也很乐意听他上课。因此,教师应尽量使自己的性格开朗乐观,以此去影响学生,教育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热情,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是大海。语文其丰富的人文性和社会性使其对语文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有渊博的知识及多方面的才能,教师在课堂上才能谈古道今,横贯中外,科学文化信手拈来。这样的课堂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职责。所以应重视自身形象的塑造,培养良好的个人品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以良好的品德对学生进行寓教于无形的教育。
  总之,要教好语文特别是小学语文不容易。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想要营造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必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就应精心设计课堂导入、制作生动有趣的多媒体课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励赞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朗读形式的多样化,使学生爱读书,会读书、提高教师自身素养,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调动课堂气氛,收到高效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相较于数学成绩的提升,高中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更为重要.直观想象能力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化抽象为具体,对于提升学生实际问题解决能力至关重要.本文结合自身实际教学经
期刊
出土文献的面世无疑是学术界的瑰宝,《孔子诗论》是其中之一,由此引发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孔子诗论》的作者一直是学者争论的焦点,主要争论点就是竹简开头的合文,至今难下结
摘 要:中国“一带一路”的发展使国家间的合作日益紧密。各国都迫切需要合格的能服务于各个领域发展的具有跨文化视野的综合性人才。如何强化培养学生跨文化能力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亚历山大·托马斯的文化标准理论被视为跨文化研究中较为成功的研究范式之一,对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跨文化能力;亚历山大·托马斯;文化标准  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交流
期刊
昭和前期(1926-1945)是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重要时期,也是日本军国主义由鼎盛走向崩溃的时期.1938年,日本政府颁布《国家总动员法》以实现国防目的,遂将学校教育纳入国家国防
庄子的“逍遥”思想作为庄子哲学的核心思想,是其哲学思想的基本出发点和终极落脚点,在庄子看来人生的至高境界就是实现天地人之间的逍遥游,达到“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人生
詹姆斯·奥康纳所提出的生态社会主义理论主要是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生态学批判。它以制度批判为视角,剖析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阐明了只有将社会主义
从教以来,有一个深刻体会,农村学生语文学习很吃力。我想这并非是农村孩子智力低下,应是后天缺乏“营养”。相比城市,农村生活环境缺乏文化氛围。相对而言,父母文化程度低(以我从教的乡镇来说,该乡镇家长大部分接受文化教育程度是初中以下),教给孩子的也只是一般的交际语言,谈不上文学熏陶。即便如此,很多家长还不在家,大多出外务工。大部分农村家庭几乎没有藏书,购置电脑也少。有电脑的家庭,家长也疏于引导,只是用电
期刊
根据《地理教育国际宪章》中的一项标准“地理在各个不同级别的教育中都可以成为一门见识广、有活力、有趣味的科目,并有助于人们终身欣赏和认识这个世界”[1],笔者联系最近
自从新公共管理时代到来以来,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模式就产生了变化,即由原来的只有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转变为供给主体由民营部门承担,这就是所谓的民营化。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