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尼亚诺夫文学史观探究

来源 :德州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boy92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迪尼亚诺夫在文学史研究方面的贡献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他提出“体系”与“功能”的概念,并在文学史研究中引入外部研究,将社会习俗视为文学的邻近体系,通过“言语功能”建立起社会习俗与文学体系之间的关系,并将这一关系视为文学发展的动力,解决了早期俄国形式主义文学史研究的抽象化弊病;另一方面,他指出“体系”的内部是一个统一的、有秩序的结构,同时“体系”也处于历史之中,因此“体系”同时具备历时与共时的含义.然而,由于受到形式主义者基本观点—文学性的限制,他最终陷入了二元论之中,没有更好地解决关于文学发展的方向问题.值得一提的是,迪氏的思想已经具备了结构主义的某些要素,这些要素经由艾亨鲍姆、雅各布森的阐发与创新,对捷克结构主义初期的思想具有启迪意义.
其他文献
关于“善何以可能”的问题,孟子从人人皆有“不忍之心”切入,将心与道德之性相等同,采取了“以心善言性善”的方式进行论述;荀子则将心从消极的人性中剥离开,以“性恶”支撑圣王礼治教化之正当性,而在回答“善何以可能”时,视“心”为价值根源,走向了“伪而成善”的思想理路.孟荀虽对人性的理解迥异,然都视“心”为内在价值根源,可谓殊途而同归.
曾子是儒家学派早期的杰出代表,他在《论语·学而》“三省吾身”章中提出了“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的反省式人生哲学.作为孔孟之间的传承人物,曾子在孔子修身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修心的观点,对孟荀及后世“心性论”产生了一定影响.曾子的人生理想是成为道德高尚的君子,并向往圣人的境界.曾子的自省与修心哲学对当今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本文共收集到18个常用的拉祜熙话语气词,对它们的句法功能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后,认为拉祜熙话语气词是独立的虚词,用以表达说话人对命题的真实性、强制性、确切性、可靠性以及可能存在性等一些细致的语法意义.
杨万里的《野菊》一诗,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思想意蕴,是杨氏理趣诗中的佳品.《野菊》推崇个性,对个体独立精神作了深刻的探求与高度的赞扬;肯定和推崇个体的目的价值,忽视甚至拒绝个体的工具价值;合乎自然之道,诗中对“师法自然”的创作路径已经有了初步的意识.
“痴人”或呆傻,或癫狂,或执迷.张岱主观摒弃“痴”的贬义,由衷地欣赏众多耽于所爱、精于所爱的“痴人”.《陶庵梦忆》中的诸多“痴人”皆是晚明时期真实存在的人物,张岱不仅仅从回忆中撷取他们的典型事件进行描述,而且下笔言不避俗,语多谐趣,着重还原、突出人物的“深情”与“真气”.“痴人”形象的塑造遵循了张岱一贯的创作习惯,同时也体现其“张子自为张子”的创作主张.张岱自身“痴”于修史,即使易代之后生活艰难,仍将余生之心血皆付之于修撰史书上.正因如此,他才能将目光及文笔聚焦于“痴人”身上,理解“痴人”所痴所爱,由衷地
新时代诗歌是德育和美育的重要资源.新时代诗歌的人民性及其审美呈现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和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当代诗歌发展的历史脉络中,新时代诗歌重建主体性的过程就是重建人民性的过程.李少君诗歌参与建构新时代诗歌创作的主体性,同时也就是参与重建新时代诗歌的人民性.以人民性的观点来看,李少君的《海天集》中很多作品扎根现实生活,从人们日常性的生活情境中生发诗情诗意,通过对自然与人事的抒写,赋予自然万物以主体性,开启人与自然的沟通和对话,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发现诗歌赋予社会生活的美学形式.
在科幻作品的世界中,“潜文本”既构成内容又充当形式,当主体、语言、世界联袂互动时左右逢源,帮助表述且助力解读;亦隐亦显、亦真亦幻的独特个性,既体现其鲜明的“识别标志”,又彰显其诡谲的“特异功能”,作者借此“讲述一切”,读者因此震聋发聩;确立潜文本的“文学形式”地位,不仅造福科幻作品,而且对大众文化的“裂隙论”和“空洞说”具有批判意义,并对大众文学超越大众文化指出了一条具体路径.潜文本的显现应当归功于“慢读”.“慢读”不同于快餐式、碎片化的浅阅读.它细嚼慢咽、洞幽察微,讲究整体化的解读与深度化的品味,摒弃闪
文学文本作为一种批评媒介,一定程度上蕴含着批评表达,因具有一定的规模而被界定为创作式批评形态.创作式批评形态中的批评主体进行批评表达是通过审美方式寄批评于人物对话、文学表述或文本结构中,使得创作与批评结合为同体模式.此种批评的产生与“先行观念”“互文”“表述”等息息相关,具有联动生成性.
本文在类型学的理论框架下对云南大理美坝白语的体系统进行描写.美坝白语的体分为核心体、非核心体及起始体与尝试体.核心体包括完整体、进行体;非核心体包括结果性完成体、经历体、展望体.结果 性完成体和经历体表达发生在参照时间之前的事件,是一种回顾,展望体则表达的是发生在参照时间之后的事件,是一种展望,它们正好构成一个对称的系统.完整体、结果性完成体、经历体、起始体和展望体可以连用,强调已经发生或开始的事件,或表达动作事件状态即将出现.
民国时期中小学教师作为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是带有社会角色印记的.从衣着打扮、休闲娱乐,到恋爱社交,都受到教师角色的规范,说明他们对自己“为人师表”的社会角色和与之相适应的知识精英身份是认同的.但是,中小学教师的日常生活也与教师角色存在一定冲突——经济生活的困窘损害了教师的地位和尊严,教师伦理衰落妨碍其成为社会道德表率,教师公共责任能力欠缺难以引领社会.民国中小学教师现实角色与理论角色之间的这种落差,反映出近代中国社会对教师角色的期待存在一定的超现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