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贫困地区小学音乐课的实际应对与落实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816411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小学音乐课本的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尤其是教材的改革。以往的教材,歌曲的选材旧、老、简、知识性太强、方式单一等,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改革后的教材选材新、版本大、图文并茂、内容新、选入的歌曲和欣赏曲目都是新的。从歌曲的情趣、表达的内容上来说都让教师耳目一新,是一套非常科学的教材。同时在教材发放时还配备了电脑光盘,同步磁带。有多媒体可以用光盘,没有多媒体可以用录音机放磁带。
  这一学期我们的多媒体教室还不够健全,于是我和以往一样去总务处借录音机,遗憾的是录音机也让英语组的教师借完了。这让我很发愁。我的音乐课怎么上呢?就教材分析来看,以小学六年级的教材为例,全学期一共有六大节课,每一课有两节欣赏课,两节唱歌课,如果要将课开全,就有一半的课时是不能上的。欣赏课没有录音机是不行的。我们还是一个县城的重点小学,那硬件设施不好的农村学校怎么进行教学呢?在通常情况下,没有课上时只能上自习课或让学生写别的作业,这让教师和学生都很尴尬。那如何让只能上唱歌课而让全学年的音乐课时填充满呢?于是我在编写教案和教材分析时想出了以下的教学方案,供硬件建设极差的学校参考。
  首先认真备课,不能就书本备书本,而是要利用所有能够利用的资源。外延课本的内容,追加专业知识,学科之间渗透,网络搜集相关内容(很多教师自己家里有电脑),让本堂课的内容无形放大,无形填充,使课堂有目标,有目标后的达标。比如六年级第二册第一课《青春放歌》,没有多媒体,没有录音机。我们首先完成本课唱歌课的基本内容。第一,打节奏(本课的重点内容之一),根据节奏读歌词,唱歌谱,填歌词,熟悉歌曲,直至唱会。第二,讲解相关的乐理知识(在括号中填写do音的位置)。第三,根据图片中给的信息说出歌唱的形式(领唱、合唱、独唱、对唱),并用这几种方式来唱歌曲《拉起手》。这时一节课的内容就基本完成了。那么下一节课时怎么办呢?总不能上第二课吧?按照进度还不能上新课。于是我把学生按座位分成八个组,每个组有一个组长,让组长带领组员发挥积极性,进行分组讨论,每个组根据已学内容进行表演。形式多样,不拘一格。这时学生往往表现得很茫然,不知怎么发挥,这就需要我们用采用提纲式教学方法提醒学生,引导学生。如:同学们,不要拘束,我给你们提几点建议。比如上节课我们虽然唱会了歌,但唱得好不好?这首歌的情绪如何?我们要以什么样的心情去唱?它的速度如何?独唱好,还是齐唱好,或者领唱加合唱的形式?同样情绪的歌曲我们学过的还有哪些(对学过内容复习、对比、提升)?我们还可以用打节奏的方式为歌曲伴奏(轻轻敲笔盒,桌子,跺脚,捻指等)。通过我的提示,很多同学的表情显然很兴奋,已是跃跃欲试。乘着热劲,我说:“我们还可以发挥特长,你还有什么绝活可以亮展示?让同学们知道你的才能,相互学习。”渐渐的,每个组的组长也积极发挥作用了,一堂音乐课在兴奋,表现,羡慕,师生互动中结束了,意犹未尽。有的学生还说老师下节课我们还比赛唱歌,我还会唱戏呢(当地的秦腔)。于是我给同学们布置了作业:下一节课是我们的表演课,你愿意表演什么就表演什么,不过内容要有质量不能应付,哪个组不达标,我们惩罚他们下下节课继续表演,直到表演过关为止。
  又到了新的课时了,让我吃惊的是我们的同学表现得很积极。班长主动来抱音乐书,她还告诉我,同学们有的拿着乐器,有的拿着自制的打击乐(有空瓶子,空碗,吃饭的筷子,铁质的脸盆等)。这节课出乎我的意料。我在往教室走的过程中重新梳理了思绪。今天的课索性变成自制乐器伴奏课。我走进了教室,同学们兴奋极了。我首先问:你们拿这些东西准备怎么做?有的说用锅碗瓢盆为同学伴奏。不是有的同学还想唱戏吗?我说那太好了。我首先让拿器具的人先上讲台,其他同学演唱歌曲《拉起手》。歌曲唱完了,但伴奏很不如意。我想孩子们能拿上东西准备给歌曲伴奏已经很不错了,还有什么更高的要求?于是我没有责备他们。我很高兴地告诉他们,同学们,你们都表现得很不错,我建议我给你们的伴奏再改良一下不知如何?他们都睁大眼睛看着我。我告诉他们,伴奏也是有章法的,不能凭自己的感觉,不管被伴奏内容的节奏、速度、情绪、强弱等,而是需要我们有分析、有章法地伴奏。下面我们先再次分析歌曲《拉起手》的音乐要素。这是一首反映青春活力,热情奔放,团结向上的歌曲,我们的速度是不是要欢快些?而且这首歌有四小节一组的特殊节奏。× ×| × —| ×| ×— |里面有跨小节的切分节奏。打好这个节奏,控制好强弱,我想情况会大不一样。我和同学们一起努力打熟了节奏,再去配伴奏,这时效果好多了。同学们很高兴,我也很高兴。一节课快要结束了,我又告诉大家,其实空玻璃瓶子要是装上不一样多的水可以发出不同音高,你可以在家试一试,看你能否敲出七个自然音高,还可以演奏简单的乐曲。 学生表现得很兴奋,表示做好了作品要带到学校和我共同分享。
  已经有四课时过去了,从教学进度看,我们可以上第二课了。所以如果每节课都能够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积极性,音乐课也能在没有足够资源的情况下上得津津有味。一个学期下来,我们的音乐课不但没有上空堂课,反而将音乐课上实上活了。
  教学是需要我们随着环境,具体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的,只要我们有心,只要我们热爱我们的专业,就会有成效。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其他文献
摘 要: 实验室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因此,实验室改革作为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组成部分尤为重要。高校实验室应该是一个独立的、开放的、面向社会的实验系统。本文作者通过对高校开放式实验室的管理模式进行探索,根据现行实验室存在的问题和实际需要,提出了建立、管理开放式实验室的建设性措施和建议,以求加快实施实验室开放的步伐。  关键词: 高校 开放式实验室 管理模式    实验课
Brassinosteroids (BRs) are an important class of plant steroidal hormones that are essential in a wide variety of physiological proc-esses. Two kinds of interme
目的:根据中医学“肾藏精”、“肾主生殖”和女子血海盈亏有期,且生殖有赖于肾气-天癸-冲任-胞宫之间的平衡这一理论基础,提出循期阴阳序贯疗法治疗卵巢早衰的临床新思路。为了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古训告诫我们:凡是有益于社会、有益于提高个人素质的思想和行为,我们都要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凡是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的健康成长有害的恶的思想和行为,我们都要坚决抵制,防微杜渐。这也给我们的德育工作以很大的启示。班主任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力军,要去塑造学生的灵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坚定的政治方向和崇高的理想,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为社会
摘 要: 学习网络理论是伴随着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贬抑学校运动”而产生的一种教育理念,是建立在对制度化的学校教育批判基础上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伊里奇学习网络理论的来源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社会批判理论和教育未来学。学习网络理论不仅对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西方教育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对今天的教育改革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  关键词: 伊里奇学习网络理论 社会批判理论 教育未来学    伊里
“道德存在于儿童生活中”这一新理念赋予了儿童更直接、更贴切的生活,赋予生活更广阔、更鲜活的生命。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对于处于感性阶段的孩子来说,生活中的一切都需要学习,生活中的一切又都是学习。儿童在生活中去实践、去体验,才有感悟,才有触动,才会使道德生命更生动、更丰满。那么,作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领路人,教师又该怎样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呢?怎样架起儿童与品
摘 要: 面对学校学生管理越来越难的现状,教育管理者应该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巧妙管理。要以爱为主线,以明确的纪律要求为前提,以民主管理、帮助和疏导为主要教育理念,使学生有爱滋润,有规可依,有法可循,从而走上良性的成长发展之路。  关键词: 学生管理 民主 智慧 疏导 排解    面对学校管理越来越难的现状,很多教育同仁都发出了要勇于站起来、敢于担当、大胆管理的呼吁。这种提法很好,我们确实不能在困难面
2004年毕业后我就走上了三尺讲台,当时的我有点不知所措,因为我开始时任教的是一年级数学。大家都知道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走进小学的教室,根本不知道上课是什么意思,刚开始的每一节课都有学生说个不停,让我很是烦恼。为了提高上课质量,我打压学生,使自己成了课堂的主体,形成了“教师教,学生学”,学生被动受教的局面。在后来的校内听课和外出学习等活动中,我充分地认识到教育中如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那就不是真正意义上
摘 要: 信息高速膨胀的今天,学生很有兴趣去探索网络世界。在这个网络世界中,他们能开阔视野;得到平时得不到的知识;能第一时间获取信息,等等。但是同时也受网络世界黄色、反动等不法信息的诱惑,对社会稳定有一定影响。作者针对这个社会问题提出了五个建议。  关键词: 网络 文明 观念    对于现阶段的高中学生来说,信息化一直伴随着他们的生活。首先,他们几乎从小学就开始接触电子教室、网络,在老师的指导下已
摘 要: 音乐教育是艺术的、审美的教育。音乐教育是否具有有效性,能否吸引学生,是音乐教师一直以来思考和探寻的问题。目前,音乐课枯燥乏力,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课。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没有充分挖掘和发挥音乐的情感潜力,一味强调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而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导致学生失去了对音乐课的兴趣。作者针对这一现象,结合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从激发兴趣、创设意境、因材施教、自主探究、创造实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