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主导下的传统年画传承与创新模式研究

来源 :设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en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研究高等院校在非遗时代下对年画传承的行动与举措,论证其在年画创新实践中的重要作用。从位于年画产地的地方高校、综合类大学、顶尖大学以及艺术类院校的角度分别阐释并可视化高等院校牵头下对年画在非遗上的传承,在设计上的创新以及基础理论建设等成果。最终形成一个由院校主导的传统年画传承与创新的图示关系来为其设计创新实践作出指导或参考。由高校牵头与组织的各项针对年画传承与复兴的提倡与举措从理论建设到设计创新、从社会影响到行业发展都产生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年画创新设计院校非遗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21) 07-0126-04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actions and measures of colleges anduniversities facing the inheritance ofNew year Paintings ln the non-legacy era, anddemonstrates its important role in the innovation practice ofNew year Painting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ocal universities located n the producing areas ofNewyear paintings, comprehensive universities, top universities and art universities,respectively explain and visualize the inheritance ofNew year paintings ln nonheritage, innovation in design and basic theory construction and other achievements ed b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Finally,a graph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inheritanceand innovation of traditionalNew year Paintings led b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 formed to provide guidance or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innovation practice oftraditional folk art.Various advocacy and measures for the inheritance and revival ofNew year Paintings led and organized b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played apositive role from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to design innovation, from social impact to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Keywords:New Year Paintings innovation Design Academies Intangibleheritage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以及政策支持,年画在当下面临的传承与创新问题也被提上日程并亟待解决。1980年,中央美术学院成立年画和连环画系,并在该年招收本科及研究生以培养年画方面的人才;2001年,苏州市委将桃花坞木刻年画社划入苏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试图寻找一条以院校领导下的民间艺术的传承保护与创新之路;2003年,著名学者冯骥才先生发起“中国木版年画抢救工程”并于2007年在天津大学创建中国木版年画研究中心,该中心承担了年画口述史以及研讨会等年画基础理论与资料的搜集研究。2019年,在文化和旅游部文化遗产司支持之下,“清华大学年画日新创作营”在清华大学举办。除此之外,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有关传统民间年画传承与创新的举措都在高等院校的支持下有序进行。高等院校本身具备履行为社会服务的职能,因此借助高校来服务于国家与社会的需求以及解决相关问题是中国高等院校不可推卸的责任。此外,高校并不是以盈利为主的商业或协会机构,她所所具備的的海量人才、科研设备以及学术环境都将为年画的传承与创新做出推动作用。因此,中国高等院校在承担具有文化属性的传统民艺的保护、传承与设计创新的实践与理论活动中具有潜力与基因。
  一、年画社划归产地地方高校的传承创新模式(地方高校)
  苏州桃花坞年是中国传统年画中颇具影响以及传承保护现状较好的地方年画之一。上世纪90年代,桃花坞年画曾因盗版而衰落,木版与胶板年画的销售额也由1996年的654.71万元降低到2000年的97.91万元。随着本世纪初“非遗”时代的到来,2001年9月,苏州市将濒临倒闭的苏州桃花坞年画社划入苏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后文简称“苏工艺”),原本年画社的所有员工都隶属于学校,学院也在政策与资金上给予支持。苏工艺主导下的年画社具有如下特点(图1):
  1.规范化传承:桃花坞木版年画技艺与人文教育相结合
  针对传统民间作坊传授以及家族相传中存在的弊端。苏工艺很好的设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年画技艺教学模式。首先,学院聘请桃花坞年画的老艺人房志达并成立“大师工作室”。每年公开在学院内部招生,秉持自愿报名、双向选择的原则挑选新生入班讲学,课程设置包括:年画的绘画、年画的寓意、年画的印制、年画的雕刻等。这保证了年画传承人在获得国家本科学位的前提下较为系统地学习传统年画从创作初始到印刷完毕的整个流程。在院校的支持下,老画师与艺人不仅获得一定的社会地位,还获得稳定的创作环境与资金支持,使得他们对传统年画传承与教学倾囊相传以及获得来自苏州本地其他大学以及各方的有关年画交流与讲学的机会,更为广泛的传播技艺以及年画民俗;对学校内培养的年轻传承人来说,他们学习年画的目的更多来源于兴趣而不是过去被迫谋生以及继承家族技艺。不仅年轻传承人学习年画也通过学院设置的人文课程以补充文化修养,弥补了传统年画传承中“偷学”,文化水平较低以及不能获得文凭等实际客观问题。在近20年的学术规范化培养模式下已经培养出一批共计9届,共三十余位年轻人服务于年画传承与创新。此外,苏工艺还在慕课上线了“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研究”向大众普及年画,这也印证了高校的职能之所在。规范化课程将心口相传的民间艺术得以可持续传承,院校负责制提高手工艺人的社会地位的同时也提高年画的学术发展以及社会影响力。   2.多渠道销售:附属高校的年画社+私人年画店并存的模式
  在桃花坞年画社并入苏工艺后,年画社的年画创作与销售的问题也就由学校负责。销售人员以及年画社的创作人员都由学校管辖并享有学校编制,这保证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与生活。加之学院依托政府具有官方订单以及免费的场地支持,年画社的销量以及资金压力都较小,附属高校的年画社在运营与周转上是较为顺利的。但从年画的创新角度来说,国有化年画社的创新以及灵活性较低,私人年画店铺则往往更有活力。国有年画社有复制经典年画以及接受官方订单的责任,消耗了工作人员的精力以及年画社的资源配置,国有体系的稳定也有时造成安于现状以及求稳心态。私人年画店铺因面对市场以及销售具有压力,他们具有更强的创新意识。苏州现有的私人年画店铺的负责人也大多出师于苏工艺的“大师工作室”,他们弥补了国有年画社在创新上的不足,以跨界合作以及衍生品的开发作为打开市场的突破口。例如,私人年画店铺“乔麦年画”在苏州打造了一家关于年画主题的民宿工作室,空间里的墙壁、挂件、陈设都是年画衍生品,吸引年轻人走进并体验传统主题下的新时尚,传统年画利用新的媒介载体重新走进现代生活并引发媒体关注。私人年画铺在题材与形式上的创新也促进国有的桃花坞年画社进行业务水平以及专业上的提高。因此,附属高校的年画社与私人年画店铺并存的模式完善了桃花坞年画在市场上的销售与品类,互相促进以获得协同发展。此外,他们都在线上以及媒体端开设网店,线下体验线上销售同时进行以提高桃花坞年画在市场上的销量。所以,多渠道销售,公有私有店铺共存为桃花坞年画的创新以及销路都具有促进作用。
  3.引入桃花坞元素进行设计艺术创新模式
  苏工艺结合其多元艺术学科的特点,将桃花坞元素引入服装设计、版画、视觉传达等专业。年画艺人被请进设计学科的课堂之上,桃花坞元素也在服装,包装,文创产品上重新赋能。对艺术设计专业来说,桃花坞进入课堂有助于引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以及“再设计”,培养年轻人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理解,为年画的创新出一份力。苏工艺的视觉传达专业的A031作室就是基于这一目的而设立的,工作室通过指导学生来完成桃花坞年画文创产品的开发,将年画元素运用到生活器具以及文化用品之上,打造一张传统与时尚并存的苏州名片。
  桃花坞元素通过再设计依靠不同媒介的依附也在当代获得一定程度上的新生,并有可能再度融入大众的日常生活。
  年画社划归地方高校将传承与创新的问题进行了现实层面的解决。依靠学院吸收原来年画社的老艺人们并给予稳定的保障,设置人文技艺结合的培养模式,年轻传承人不仅有技术也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桃花坞年画创新与销路也在公有私有店铺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下有效进行中。但苏工艺领导下的桃花坞模式是一个特例,其他各地的年画或因当地没有高等院校或因学院素质较为一般难以继任,因此各地年画的传承与创新都需不同方法结合以解决。
  二、设立年画研究中心,以科研力量推动非遗史料传承模式(综合类大学)
  天津大学的“中国木版年画研究中心”自2007年成立后已成为研究民间年画的学术重要机构,该机构由文艺家冯骥才以及天津大学的支持下联合国内外众多研究年画的学者构成。通过十多年来的考察与研究出版了《中国木版年画集成》(22卷),《中国木版年画集成·俄罗斯藏品卷》《中国木版年画传承人口述史丛书》等诸多学术成果。在众多研究人员的努力下对全国各地的年画进行收集、考察、口述等基础调研,为非遗的传承记录宝贵的文字以及视频资料。此外,中心不仅收藏年画也通过与美术馆的合作举办年画展以扩大影响力,同时也搭建了可供世界各地年画爱好者观看的线上展J_o总的来说,“中国木版年画研究中心”的研究有以下特点:
  1.以一研究中心之力研究各地民间年画
  一般而言,各地民艺的非遗都主要由各地的高校以及科研单位所研究,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近原则是科研人员的通用模式。天津大学的“中国木版年画研究中心”則不拘于天津,研究全国范围内的年画以及开展全球的学术研讨会。中国地大物博,南来北往,各地风俗也各异,因此产生于各地的年画也都别具特色。从下图即可得知中国的主要年画产地都位于胡焕庸线以南,这是因为年画产于民众,用于民众,与人息息相关。地理位置最南边的年画产地是佛山,最西的是云南,最北的是天津,最东边则是上海,这些不同产地的年画有的粗j广,有的细致,反映了各地的风土人情与喜好。“中国木版年画研究中心”则凭借一个机构的力量花费数十年整理各地的年画史料、藏品、口述采访等逐步拼出中国的年画版图。民艺家张道一先生曾说“中国宝贵的民间艺术,犹如一粒一粒的米,散落在不同的时间、领域、区域,我要像做饭团一样,把这些民间艺术攥成团,这样后人‘来吃’时就会很方便。”“中国木版年画研究中心”也是如此将散落于各地的年画艺术方法与理论研究聚集并形成一定风貌,如图2。
  2.以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学科为民间年画构建理论高地,如图3
  年画艺人大多是草根并非士大夫,作为农耕文明产物的年画在历史上一直不为执笔人所正视。无人著书立说导致年画的传承仅限于作坊的师徒相传以及谋生需求,很容易因社会动荡以及战争而中断。“中国木版年画研究中心”集合了中外研究年画的科研人员以及硕博生来从学术层面较为系统为年画构建理论基础。这不同于年画艺人以及艺术学科背景的研究人员,文科类的研究人员的角度并不局限于年画本身而较为宏观地从文献、实地考察、社会环境、国家政策、文化自信等角度构建扎实有效的理论。知识分子参与年画传承与创新并非是第一次,早在民国期间就有以鲁迅思想为主导的左翼美术家们对年画进行变革;建国后有文化部发出通知并派遣知识分子帮助各地年画作坊进行年画创新以提供指导。随着非遗的到来以及文化复兴为指导,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意识到年画的价值。同时,知识分子的参与意味着更大力量,更多关注,可以为年画传承与复兴树立指导思想。
  3.集年画科研成果与动态、线上展览与藏品为一体的网站   “中国木版年画研究中心”的官网是国内唯一并至今依旧更新的年画研究网站。网站包含了各地年画产地与传承人、年画研究最新国内外动态、年画研究史料、网上展厅与藏品、十年抢救下的大事记等,这些都为喜爱年画或研究年画的人提供了获得信息的渠道。其中国内外的动态与展览为观众提供了全球化的视角来了解有关年画的研究进展,年画研究史料包含研究中心数十年来出版的集成卷、口述史、刊物等。
  “中国木版年画研究中心”编撰与著录的年画资料与理论为年画传承以及创新举措起到理论层面的支持。隶属于文科的年画研究中心不同于艺术学院的学术研究,人文学科背景的研究者侧重子利用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传播学等角度对年画的发展、社会成因、脉络由来都进行考察与证明,从国家政策以及非遗的保护上提出更为全面与宏观的视角。这补充了年画艺人与设计师的不足,毕竟他们以某一地域的年画技艺创作或是设计实践为长,文科研究为实践筑起理论高地,构建了一个有机的学术咨询交流与文献查找平台。
  三、周期性年画交流与创新工作营模式(顶尖大学)
  年画生于民间与乡野,因此大部分年画产地都地处地级市或乡镇之间,如:杨家埠、绵竹、朱仙镇等。各地高等教育资源的匮乏使得年画难以借助高校的力量进行设计创新。除苏州桃花坞依靠工艺美术水平较高的苏工艺之外,各地的年画与高校的合作都大多都局限于技术学院以及非艺术类院校的片段式教学。中国高水平大学大多位于直辖市以及东部沿海地区,而年画则大多分布于内陆与小城市。因此,顶尖大学或高水平大学可通过周期性的年画交流与工作坊对各地年画进行指导以及创新实验。
  2019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文化部的支持下举办了“清华大学年画日新创作营”(如图4),通过以资深设计师+年画艺人+高校专家教授的模式将全国各地的年画传承人以及年画爱好者集中共谋年画创新议题并转化出一批颇有亮点的成果。例如,佛山年画市级传承人刘钟萍的“解忧年画铺”将现代语汇“行桃花运”、“脱单神器”融入年画创作中,成为对当下生活的回应与新时尚。“年画日新创作营”所取得的成果并未因工作坊结束而停止,周期性的学术交流、展销会以及合作使得活化的成果在线下线上获得不错的市场反响后也积极参与学术展览以及研讨会与各界人士共商年画复兴。在2021年春节期间,与央视合作推出一系列与新年有关的线上年画风格的表情包让年画回归春节,提高了仪式文化、家文化和欢乐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复兴。因此,借助顶尖大学的周期性年画交流工作营有效地帮助原本分散于全国各地的年画艺人在短期内集中并交流,這使得年画艺人得以聚集并形成组织,有效地团结各地年画新力量。年画艺人在每年或定期的交流与合作不仅将这一期间的经验与现状带到现场进行交流,还将工作营的产出变现为市场商品并将经验总结在下一次工作营得以完善,这就形成一个可持续的圆环;其次,年画艺人+设计师+专家教授的组合较为科学的满足了年画传承与创新的人才需求,传承有人选,创新有指导,活化有渠道。年画艺人借助设计师的跨界现代设计将传统年画得以创新,高校老师对创新方式进行建议与指导。三人行,则事半功倍;此外,清华大学作为中国顶尖大学牵头举办创新工作营也提高年画创新的品质以及层次,以往年画艺人与高校的合作大多局限于应用型学院,设计产出以及影响力都较低,持续性也不强。
  因此,周期性的以研究性大学牵头的年画交流与创新工作营模式对年画传承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解决年画产地散落分布所带来的信息差,另一方面也加强年画艺人的设计能力提高创新意识,更重要的是把与年画有关的专业人员都聚集一堂建立联系与互动,为年画的未来发展前景添砖加瓦。四、年画进入课堂:年画+艺术设计+媒介创新(艺术类院校)
  年画进入课堂早已有之。1980年,中央美术学院设立年画与连环画专业就将年画引入课堂,并成为一门专业为国家培养创作年画的精英式艺术工作者,代表人物与代表作有:韩书力《彩云图》,黄素宁《宝宝周岁图》,吕胜中《春趣》等。这些人后来都从民间艺术吸取营养并艺术化成为国内实验艺术与当代艺术的开拓者。21世纪以来,社会的发展影响了年画原本的生态环境,年画也逐渐失去其依附的墙灶炕窗这些载体,但设计学科在课堂上从传统木版年画中汲取营养为年画赋能。例如,年画中的装饰语言以及图案图形就被平面设计,服装与纺织品设计,产品设计等挪用,在现代产品或文创上重新焕发生机。借助新媒体技术,有关动画以及AR等都对年画的形式予以继承与表达。将年画的元素带入课堂的不仅仅是苏工艺等位于年画产地的院校,还有清华美院,中国美院,四川美院等许多高水平院校。2021年在课堂上有关年画民俗的“再设计”在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展览,收录了多家院校对民俗的艺术设计化的成果及教学实践创新并获得一定反响。知网搜索“年画”与“平面设计”两个关键词获得218篇相关论文,其中会议论文l篇,期刊有127篇,学位论文有90篇,学位论文中还有8篇博士论文。在知网同时搜索“年画”与“服装设计”获得65篇相关论文;而同时搜索“年画”与“文创”也可获得173篇相关论文。由此可见,年画+艺术设计+媒介创新已在学术研究上具有一定模式以及认可度。年画隶属于中华文化,在设计类课程中引入不仅有助于学生认知传统并引发其对传统传承的意识的同时帮助年画年轻化;此外年画也借助设计的不同学科在不同的载体上赋予含义并活化,承载在现代生活器具与用品之上;年轻人设计的年画元素的产品也更易被年轻人接受。对教师来说,课堂所呈现出的实践与实验也可转变为创新方法与理论,有助于积累传统民俗创新的经验并在下一次的课堂中有所裨益。所以,年画走入设计学科的课堂将有效帮助年画的传承与创新,如图5。
  结语
  有关年画的许多传承与创新措施都在高校的牵头下有序进展。年画社划归地方有能力的高校有助于年轻年画传承人的科学规范化培养并给予年画艺人社会地位以及安定的创作环境;综合类大学创立年画研究中心从理论上为分散各地的年画建立学术地基,抢救与整理濒临消失的口述史以及相关史料,弥补年画没有考据以及缓解难登大雅之堂困境,绘制出年画的全国性理论与文献版图;顶尖大学定期举办全国性的年画创作营吸引年轻年画人与设计师,配以院校专家给予支持或指导,有效促进各地相关年画创作人员的交流以及创新能力;在艺术院校的各类设计专业的课堂引入年画元素,帮助年画在不同媒介与载体上应用与活化,通过展学研的合作来提高成效。就以上举措以及经验,高校对年画的传承与创新将在现在以及未来起到积极作用。如图6,这些举措共同构成了一个系统,由高校牵头的围绕年画的传承与创新,理论与实践,年画艺人与设计师合作,线下与线上平台搭建的循环系统,将为年画复兴助力。
  参考文献
  [1]吕原,20世纪中期以来桃花坞年画嬗变研究[D]天津大学,2018
  [2]吕原.20世纪中期以来桃花坞年画嬗变研究[D]天津大学,2018
  [3]王坤,20世纪中国年面的嬗变[D].天津大学,2013
  [4]原,清华人学年画日新创作营:搭建以院校为核心、传承人+设计师的共创机制[N],中国美术报,2021-02—01 (013)
  [5]吕原,20世纪中期以米桃花坞年画嬗变研究[D].天津大学,2018
  [6]沈伟伟边走边看边做——A03T作室的文创设计[J].苏州下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 (02):97.100+93-96
  [7]冯骥才工作室冯骥才文化遗产保护相关事记 (19642020).[J]民艺,2021 (01):27-42
  [8]李兵“攥米团子——张道一的民间艺术专题研究[J].民艺,2020 (01):53-59
  [9]原尊清华人学年画日新创作营:搭建以院校为核心、传承人+设计师的共创机制[N].中国美术报,2021-02.01 (013)
  [10]胡建斌叙事学视阈下的春节故事传播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
  [11]梁绸论中国传统年画在二十世纪的演变[D].中央美术学院,2004
  [12]赵鹏浩探析传统文化擦笔水彩月份牌年画数字化表现|J].设计,2016. 29 (11):36-37
  [13]周青奇桃花坞年画在本土视觉设计中的运用研究[J].设计2016,29 (23):14-15
其他文献
从空间色彩心理的角度出发,探讨上海地铁15号线地铁换乘空间中色彩设计应用的现状和特点,为未来地铁换乘空间的色彩设计提供参照和色彩设计方面的建议.通过文献分析法、比较
CDIO介入产品改良设计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应用创新设计能力,即产品改良后的市场转化能力.文章依托企业商业设计项目,从CDIO-Conceive(构思)、Design(设计)、Implement(实现)
Ultrasonic impact treatment (UIT) is a type of surface strengthening technology that can improve the fatigue properties of materials by improving the surface qu
从地域性文化的特征与空间设计角度出发,分析地域文化元素对地铁站点空间设计的塑造及人文内涵的影响.首先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国内外地铁建设与地域文化结合的优秀案例;其次
第一届中国(定州)体育健身用品工业设计创新大赛颁奖典礼暨第二届大赛启动仪式日前在定州中山国际酒店举行.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徐科华,中共定州市委书记、定州市人民
期刊
Additive manufacturing (AM) technologies such as 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 (FDM) rely on the quality of manufactured products and the process capability.Current
本次外教在线设计实践课程是应对疫情不得已的选择,却也为未来外教课程的开展提供了新方式。文章首先总结了外教设计实践类课程开展的条件和优势;接着阐述了课程教学方法:明确的课程结构设计建构线上课程的清晰骨架;基于研究的角度构建教学理论和实践设计主题;清晰的线上“实践”教学脉络;创意桌面游戏教学设计是模仿真实场景的重要补充。线上课程创意性设计和方法丰富了课程内容,取得了较好的设计成果。线上课程为未来外教课程开展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方案。
在本次设计的公园之中,存在宁波会馆这一历史建筑,因此在对整体公园的景观设计之中,以会馆文化为导向,当地文化为线索,挖掘公园特色,突出会馆文化的保护价值,弘扬保护、传承
期刊
为避免学生在网络学习中经常产生的负面焦虑情绪.以心理学研究为基础,在工业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中展开实验,测试不同程度的焦虑对于学习计划和任务执行的影响,并对学生在网络课
摘要:为了探求更好地适合当代社会发展的室内设计趋势,笔者通过研究整理我国室内设计的发展历程、国家所倡导的发展理念、以及通过对极简主义的起源和内涵研究而得出在如今社会的经济与文化的高速发展的情况下,人们追求品质生活的欲望和审美需求不断提升的情况下,室内设计应该追求更加符合当代审美的、更加纯粹的、有具可持续性的人文理念的室内空间,而极简主义设计风格恰好涵盖了可持续性的人文理念及当代所倡导的一些审美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