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岁月,赐予我一根银丝

来源 :大众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lxx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人爱美,我也如此。每天清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对着镜子梳妆理容。洗颜后,先是将这个美容霜那个润肤露的在脸上涂擦一番,为的是让干燥的皮肤得到一丝缓解,也可以少滋长些皱纹。接下来便是梳头,那是一件惬意的事情。拿出从西走戈壁时淘来的牛角梳,将浓密的黑发从额前往脑后梳理。从前往后,一下一下,反复梳理,零乱的长发渐渐变得顺畅整齐,镜中人顿时显得精神起来。
  忽有一日,发现镜子里的自己稠密的青丝间,发梢倏然一亮,似有一根白发闪现,忙侧颈细瞧,最终确认不是光线的错觉,而是真真切切地一根白发,银白色,细细的,长长的——看来它已经蛰伏在黑发丛中很久了。蓦然间,感觉到一种触目惊心的震撼。这让我陡然明白,春来秋去、寒来暑往的岁月,已经开始在我的头发上留下了痕迹,往日的天真、靓丽、意气都随之消匿遁逃,渐行渐远,不再复返。一想到不远的将来,会有人称呼我老什么什么的,一颗心陡然惶惶乱乱的,黯然神伤起来,不由得惴惴不安,心存忌讳了。少顷,我将那根刺眼的银丝缠绕于指上,用力连根拔掉。刹时,眼睛有些湿润。
  心中,竟一下子想到李白的《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镜前的自己,终归是生华发的年龄了。端详这满头尚可赞叹的乌发,又回想起少女时代。那时的自己,白里透红的脸庞充满丽质,乌亮的秀发编成两条长长的辫子,洒脱地在背后一甩一甩的,给了我一份俊俏,一份欢畅。说来也怪,那个年代没有更多护发品,海鸥牌洗发膏,就完全可以将我的头发滋养出柔柔的,密密的,泛着光泽,富有弹性。那时候,因为这头漂亮的黑发,不知吸引了多少羡慕的眼球,又招来多少嫉妒的眼神。后来,我也曾随着潮流,或迎合将我长发盘起的那个人的喜好,无数次变换过自己发型,比如将头发用尼龙绳高高束起,扎成马尾;修剪成帅气利索的运动式,电烫成时髦的大波浪,玩一个高贵的艺术盘头,造一个古典蘑菇式等等。然而,不管何种发型,我都是浑然天成,绝无造假。因为我自信,自己的头发就是值得骄傲和自豪。它使我理所当然成为一个拒绝染发的人。当不少女士甚至单位的同事们,头上都顶着流行的黄、栗、甚至玫红,我却一直固守着我的东方黑。我感谢父母,也感恩头发给予我的美丽与自信。就在几年前,还有人问我:“你的头发是染过的吗?”我铿锵地回答:“从未有。”是的,我曾一直坚信,我的头发将会永远这样伴随我健康下去、美丽下去。
  然而,那一根银丝,分明成为一个让人产生诸多比喻象征的魔针,又似一根弹拨人的敏感神经的丝弦。它让我一整天都抑郁不欢,毕竟,白发是一个人趋于衰老的象征,乍见自是令人难以接受的。曾几何时,丈夫和友人还在羡慕我,快50的人了,头发还那么漆黑,夸我性格开朗,人充满快乐和童心,真就不会老。可是,讨厌的白发还是不期而至,并会悄然滋长了,这么快就开始“得秋霜”了。它如此这般地令人生厌,它很快让人联想到自己那个令人兴奋不起来,却又不得不正视的年龄数字。我在想,黑发就像绿草那样散发着生命蓬勃的气息,而白发却似枯草一般晃动着刺目的凄凉。晚上,我竟鬼使神差,执意想看一看丈夫头发。因为他的一头略带自然卷的秀发,远比我的更黑更密更有弹性。他那充满生机的茂密浓黑的头发,曾经是我的最爱,令我羡艳,我曾经无数次充满爱恋地抚摸它、轻梳它。只是,近些年,由于生活的快节奏,工作的太忙碌,我都很久没有仔细打量过夫君的头发了。我坚信他肯定还没有滋出白发。然而令我唏嘘的是,此时,我竟然从他的鬓角和发际,发现了不止一根白发。“有什么可惊可叹的呢?我早就发现长白发了,也不想想,我俩都是知命之岁的人了——这是自然的规律。”丈夫不以为然。是啊,女人一向是这么天真。我也自嘲起来。随着时光的风化,岁月的侵蚀,万物都会摧残,更何况人的头发,怎么能不褪色呢?可奇怪的是,在自己的心中,总还是充满少年情怀,从未觉得老已将至。无论如何,就是不愿意承认这个事实。
  我决定挑战一下这个亘古不变的生理规律。据说,吃核桃、大枣、黑芝麻可以延缓白发滋生。接下来的日子,黑色饮食充斥了我家的餐桌——早餐黑芝麻糊,午餐乌鸡炖何首乌,晚餐黑米粥。尽管丈夫一直喋喋叨叨着我的八卦和可笑,但儿子不在身边,家中仅有两人,他也懒得独自开火,只好不得不随我日复一日地咀嚼着那些谈不上味美,但却或许可以延缓衰老的黑色食肴。我憧憬着,只要不断进食这些养生养发之品,自己往后或许不再生一根白发,而丈夫的几许银丝也将会随着“黑五类”的功效而悄然变黑。之后的月余时日里,我每天梳妆时又多了一项程序,就是在我那丛浓密的青丝之间寻寻觅觅一番,看是否有白发闪现。果然奏效,真的没有再发现那刺眼烁目的银丝。我有些暗自庆幸自己的聪明。我甚至遗憾自己为什么没有早些好好保养。只是丈夫有些纠结,他担心万一以后真的不再滋生白发,便会无休止地一直将“全黑餐谱”进行到底。
  直到有一日,我在电视里看到一个画面。那是一位满头银发、气质端庄、打扮考究的中国女性正在接受主持人的访谈。“傅莹——我国外交部副部长。”我一眼认出了这位蒙古族的外交明星。我曾在杂志上不止一次看到过关于她的报道。但是在荧屏上还是第一次看到她的容颜。从相貌看,年龄应在60开外,她脸颊白皙,泛着红润的光泽,一头银丝,从发根至发端,浑然一色,已寻不着一缕墨色。然而却与她的年龄、气质相匹配,相协调。洁白,如皑皑白雪;莹亮,如玉璧润泽;均匀,如蚕丝披挂,不染纤尘。我忽然觉得,那闪烁着迷离银光的白发竟如此美丽,甚至比起我一向钟爱的乌黑,多了几分淡泊、平静与沉稳。加之她那从容的谈吐,幽默睿智的对答,特别是充满自信的神情,使得她更加魅力出众,光彩夺目。
  我开始思索,该不该对自己头上本应出现的几根白发那么斤斤计较。“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每每念及此诗,便联想起古人留下的另一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老去,几乎是每个人都排斥和拒绝的,但该来的一定会来。何必悲愁。有位作家讲得好:一个人的成长仿若大自然的四季——春天葱茏,夏天繁茂,秋天斑斓,冬天纯净。各有各的美感。
  自此,我再也不担心白发的出现与存在。或许那些头发还会一根根由黑变白,甚或茁壮滋生出霜色,那又怎样?索性让它们与岁月一起生长吧。当然,我们也结束了一天到晚“黑客”当家的餐局。感谢岁月,赐予我一根银丝,它让我见证了“青丝化作白雪”之初那种真实感受和心路历程,从而在风霜中历练出一颗淡定的心,坦然漫步在人生的风景里,去欣赏长河落日的别样壮美。
其他文献
清初著名画家石涛有句画学名言,谓之“墨海中立定精神”。移植这一说法,窃以为当代著名画家张华清教授的油画艺术,完全可以用“色彩中立定精神”加以状写。细细品来,似可认定,这大抵是张华清能形成绚丽夺目、激情洋溢、厚重豁达、内蕴丰满的独特油画风范的主要依凭。在油画创作中,能使色彩与精神两者有机交融,精品当会脱颖而出。“色彩”者,油画的主要造型手段;“精神”者,则构成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人文内涵和生命之源。张华
期刊
印度一名6岁女孩苏曼(Suman Khatun)只有3英尺5英寸高(1.04米),體重却达到惊人的91公斤,是同年龄女孩标准体重的五倍,相当于篮球巨星乔丹全盛时期的体重。  苏曼居住在西孟加拉邦(West Bengal)。报道称,她每周的食量可以喂饱一个村子,被认为是世界上最胖的孩子之一。  苏曼似乎随时都处于饥饿状态,她每天吃两顿早饭,包括饼干、香蕉、米饭和鸡蛋,而午饭又要吃掉两大盘的米饭、两碗
期刊
好事坏事趣事奇事,只要能让读者记忆的事会及时搜索在刊物中。  “上世纪60年代,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里组织我们去参观一个苦难展览,我们在老师的引领下放声大哭。为了能让老师看到我的表现,我舍不得擦去脸上的泪水。我看到有几位同学悄悄地将唾沫抹到脸上冒充泪水。我还看到一片真哭假哭的同学之间,有一位同学,脸上没有一滴泪,嘴巴里没有一点声音,也没有用手掩面。他睁着大眼看着我们,眼睛里流露出惊讶或者是困
期刊
风,来去无影。  如果一个人说看到流动的风了,那他会被人说成疯子,也可能被人说是个天才。我认识一个天才诗人,就说过类似的话。  人有各种感官,看不到风,但风还是可以听的。听风的感觉因场景而异,因人而已。  听风的感觉是奇妙的。一年四季也不尽相同。  春风柔。春风温柔,微风过处,树梢摆舞,高高低低,像一群小朋友的双手,轻轻地左右舞动,嘶嘶回响。走在路上,春风吹过耳边的感觉,似行云流水,飘忽着梦幻般的
期刊
17岁那年的冬天,高中毕业的我待业在家。  快过春节了,父母那时工作很忙。一天早上,妈妈上班前拿出一封信交给我,让我到赋石水库的渡口,把这封信交给摆渡的船工,让他把信转交给他们村里的顾大叔。妈妈一再嘱咐:到渡口把信交给船工就可以了,然后你在水库附近的同学家住一晚,第二天再去渡口取回信回家。  赋石水库我有不少同学好友,最要好的邻居女孩就在那儿当临时播音员,我平时常去那儿玩。  沐浴着冬日的阳光,我
期刊
我们要牺牲太多东西才能站在大学门口,其中最宝贵的是求知欲。12年中小学教育,往往扼杀人的求知欲,只剩下对标准问题的标准答案的记诵。  站在大学门口,第一件要紧的事就是恢复求知欲,如果你仍葆有一些,那就让它燃烧起来,为你照亮去往水草丰茂的居所的道路。  重燃求知欲,极好的一个办法是明白自己的无知。罗伯特·林德说:人生最大乐趣之一,即是到无知中去寻找知识。无知的乐趣,归根结底,就在于提问。一个人如果失
期刊
显赫的人物大体有种追究“我从何处来”似的寻根意识,就像屈灵均宣称“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那样;即或自己并不甚介意,也会被别人翻腾出来。我们普通人若不是要去修家谱什么的,不会那么顶真,不至于那么热衷究根刨底,把系何方人氏、系谁谁几十世孙挂在嘴边。至于“老家在哪里”,总是要说说或者被说说的,这无关乎“寻根”。  通常会自称老家在黄桥,是因为这个颇有名气的小镇是我的出生地,在那里度过了自己的幼少
期刊
伤感是一种情绪。一朵凋零的花,一片飘落的叶,一首怀旧的歌,一汪静默的湖,一个似曾相识的背影……凡此种种,都会成为人们伤感的理由。  伤感不同于痛苦,也不同于伤心。痛苦,往往是在遭受沉重地打击,极大地挫折之后的一种情绪。置身于痛苦之中,人的情绪被扭曲,完全失却正常的表现。或嚎啕大哭,或捶胸顿足,或破口大骂,或狂躁暴怒。伤心,往往是遭受误解、背叛、遗弃等等,曾经的信任和依赖被摧毁,一度的自信和自尊也备
期刊
缘酒的迅速崛起,几乎像一个传说。  这支来自枞阳的酒界新军从无到有,从小有名气到成为区域劲旅,仅三年左右时间。其品牌知名度在极短的时间内像风一样地传播,为业内外人士瞩目。而在其主产地和主销地,缘酒已经牢牢地占据了人们的餐桌,成为能够左右味蕾的选择。  缘酒并不满足于区域市场的胜利,其触角已伸到周边近十个省份,以其稳定的渠道商和销售队伍合围出了一片广阔的领地。由黃酒起家的缘酒,不仅打出了做中西部最大
期刊
冬季养生小常识  冬季来临,气温下降,风冷干燥,身体健康应当引起人们的关注。在这个时候了解有效的冬季养生小常识是十分必要的。  1.防寒措施:一般家庭居室,室温宜保持在摄氏15度至摄氏20度。在低温环境中,要配备好防寒的服装、帽、鞋、手套等。服装、鞋、手套等应避免潮湿,保持干燥。手脚部位不可缚紧,以免影响到神经末梢血液循环而引起冻疮、冻伤等。  凡是有高血压、心血管系统疾病、肝脏病、胃酸过多者、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