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哓岚后世沧桑史之九

来源 :北京纪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blackja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四年级,“文革”来了,我只好辍学当了“文盲”。后来的“脱盲”是一项艰难、很长久的励志工程,靠自身努力,靠机遇,更靠贵人相助。常说“出门遇贵人”。这里的贵人就是指对自己有很大帮助的人。仅以此文献给我今生遇到的3个重要的贵人——张树勋、徐声桐、骆明。
  
  贵人——张树勋
  1970年,15岁的我到右安门桥畔的汽车修理四厂当了一名炊事员。花季之年,断了求学路,终日与锅盆碗灶为伍,无为而散淡。厨房里的师傅文盲居多,干活儿之余便坐在一起侃山,至酣处,大多“少儿不宜”,转眼就是1年。
  第二年,张树勋到食堂当了管理员。当年的他,年近50、胖大,面黑且凶,二目逼人。一天,几位师傅正教我学“卷大炮”(用报纸卷烟叶抽),他见了大骂:“要是我儿子,非抽你不可!你那点文化水儿,好比一根洋火头儿,能照亮多大一块儿地界儿?以后不准跟他们瞎混,给我学本事,不长出息我饶不了你!”这顿醍醐灌顶式的大骂从此改变了我的人生。
  骂完后,张师傅气哼哼地教我烙饼,先是和面。他把一袋面倒进硕大的缸盆,面水相兑,马步弓身,猛地双臂翻花,好似两条玉龙缸中纵横,四下里败鳞残甲纷然飘落。我这里看得正呆,他“啪”的一个抖腕,白生生、滋润润的一团饼面已然飞上案头。再看那盆中已是盆干面净。师傅说:“看见没?面是筋骨水是魂儿,水多了沾手、水少了皴皮儿,咱干‘白案儿’的讲究个‘三光’,叫盆光、面光、手光。行千里路,看第一步。你小子刚参加工作要是百事糊弄、不求上进,将来就一准样样稀松。”
  我垫好了饼,刚要下手擀。师傅用翻饼的大铲把饼砸得山响,冲着我吼:“急什么,多垫几个,让它们醒着,这新面都有点子筋巴劲,擀得劲小了往回缩,劲大就压死了不起层。好比你们这些刚刚参加工作的小年轻儿,都有股子浮躁张狂劲,就是不塌心学点真本事。”
  擀饼时,我操擀面杖从那垫得鼓鼓的小坟包似的饼剂子中间往下生压,师傅又急了,他抢过擀面杖教我从四周围往中间一圈圈地擀,他说这叫“晕擀”——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千万使不得蛮劲。一杠子从中肚压下去,那饼就压死了,不起层,要留它心中一口气在,运上火儿,满肚子鼓胀起来才能串个层层叠叠。人活着,也就是一口气。几十年过去了,师傅“以饼悟世、以饼育人”的哲理,潜移默化着我的一生。
  张师傅让我读书,可那年头儿没书看、也不能看。他冒着风险,把厂图书馆封存在食堂库房中的禁书悄悄地倒腾出来,嘱咐说:“千万跟谁也别说!漏了,咱爷俩儿一块挨批!”那书杂然相间,有《悲惨世界》,也有《科学育秧一百例》,我说:“师傅,想让我当农民啊?”师傅说:“只有没用的人,没有没用的书。”这种秘密的“黑色授受”持续了1年多。
  “我就不信10缸清水练不出个笔墨秀才。”张师傅一股脑儿把食堂里各种文墨活计交给了视笔如椽的我。从决心书、倡议书、总结、报告到替师傅们写的困难申请,文债滚滚而来,写出的东西,都要过师傅这一关。渐渐地,我养成了一次成功的心性,只为听到师傅那中气十足的一声“好活儿!”
  张师傅解放前在布店当学徒,没啥文化,始终心有不甘,眼见我辈重蹈了他的覆辙,心中煎熬,力所能及地帮衬。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做了父亲后才明白,师傅当年是拿我当儿子疼的。少年遇贵人,我之大幸!
  
  贵人——徐声桐
  一天,正在烙饼,一个一身旧军装,年近40的帅哥儿走至跟前。他一眼高、一眼低地瞄看我,许久才说:“你是喜欢继续烙饼啊,还是愿意跟我学‘吹喇叭’‘抬轿子’?”我疑惑地答:“我不喜欢烙饼和抬轿子,吹喇叭倒是愿意学,您教我?”帅哥仰天大笑说:“一看就是一老实巴交的孩子,过几天,上我那干吧!”
  他叫徐声桐,参加过抗美援朝,转业来工厂前是解放军某文工团的话剧演员,据说在“地道战”里演过一角儿,台词只一句,却风靡了全国—— “啊!赵平原,我们的大队人马来了,赶快把我放了,我可以在皇军面前给你求求情,保证给你留条活路。” 徐声桐,时任我所属工厂的宣传科长。
  几天后,我果真被借调到了宣传科,那年月,见天大批判,宣传科好比前线指挥所,天天指挥着全厂开批判会,写各色批判稿。我一时半会儿写不了成篇大套的,徐科长就让我用毛笔大篇大篇地抄。
  那天,我正工笔誊抄着一篇稿子,身后一阵窃笑,原来是徐科长让几个人暗数着我写出来的字,说不出6个,一定有一个错的。众人掰着手指头数来,果然应验。我强忍着,晚上跑到中山公园筒子河,看着水上荡漾着的一轮残月掉了半宿励志的泪珠子。
  后来,徐科长让我每天把中央广播电台的全国新闻联播写下来,一写就是半天。他逐字逐句地验看。最初,大红叉子满篇飞,大多是错别字,后来,渐入佳境,不但错字少了,连组词造句、分段落、标点符号也捎带手提高了不少。
  一段时间,徐科长每天给我从报纸上剪下一个“豆腐块”,大多是一二百字的新闻稿,让我背,然后考我。他说,这是练“语韵”,文字像唱歌一样是有韵律的。他小的时候曾经摇头晃脑地背过千字文。
  “文革”时,宣传科可以看到大量仅供批判用的“黑书”,又叫“内部读物”,各单位在对口的新华书店里都有一个秘密的格子,平时积累着,攒多了,徐科长就差我去“扫”回来。从全套的四大名著、《红与黑》到《水浒后传》都可以看到。
  书看多了就乐意显摆。一次在批判《水浒》的车间座谈会上,我应工人们之邀讲《水浒》梗概,讲着讲着,忘乎所以地来了一场“评书独播”。事后有人密告厂党委,多亏徐科长替我扛了。他坚持说是他交代我先讲原著、再批判的。
  之后不久,我被调到另外的部门工作,这无疑让徐科长更加失意。临别时,徐科长诚心地跟我说:“我一个‘丘八’,只是自己攥了一点儿‘文化’将就够吃饭用的。你小子乖巧,将来有机会得学点真东西。刚来时说你,为难你,是对你的‘激将法’。将来不管到了哪儿,也不管形势如何变,笔头子算攥在你自己手里了,艺不压身啊。”
  承蒙徐科长的激励和保护,我终未成为混沌时代的殉道者。
  
  贵人——骆明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开始迷恋写作,投于报刊,唯恐人所不知。直到在一次《北京晚报》的征文颁奖会上认识了骆明,方知何为被社会认可的文章和写作。
  骆明,蒙族,北京作家协会会员,勤奋过人,号称京城“第一写家子”。
  这个率性洒脱的“老文胆”和那些文雅、胆怯的文学青年形成了鲜明对照,我们一见如故。他用蒙古人粗犷而热辣的眼神望着我说:“兄弟,入伙吧!”很快,我就认识了骆明手下十几号同道者,言情专家戎小熊、美女写手韩笑纹、苦情作家王玉岐,小说师傅张国松和时评圣手舒志刚。他们个个文笔强悍,是京城有名的实力派的自由撰稿人,都无一例外地折服骆兄。
  广州的《人知初》杂志总编辑吕海沐是第一个到北京淘金并收获颇丰的人,他说,“北京有一座文学金矿,而骆明就掌握着打开这金矿的钥匙。”吕海沐自从结识了骆明和他的文友,专业性很强的杂志变成了人见人爱的畅销读物。在取得社会效益的基础上,杂志给优稿作者们也开出了“千字千元”的稿酬。
  《北京晚报》《北京日报》《北京青年》等许多京城主流媒体都曾经盛邀骆明团队共同策划选题。《北京日报》收藏版的编辑马益群至今怀念那一段难忘的日子。每周六晚,骆明一伙必从京城四方赶来欢聚,选题策划、写作切磋、纵论天下。《北京纪事》杂志社的三任社长都是骆明团队的贵人,北京文联副主席、《北京纪事》杂志社的老社长陈世崇和后两任社长傅峰、傅伟都与他们愉快合作过。
  文字是作料,可以调出百味,文思是甘泉,只有挖掘才能汹涌。骆兄说,只有一夜数篇或一日累万的量,才能找到感觉。他是我见过的最勤奋的人,也是人生道路上走得最沉重、最匆忙的人。
  收入低、稿酬标准低,只能用“多产”来找齐儿,一个二手“386”用了多年,其文稿两面打印不说,其边空都留得似韭菜叶般狭窄。骆明“自虐”且“恨活儿”,他甚至每每兴奋于编辑们给他的“隔夜稿(头天约了,第二天一早就得要)”,泡杯浓茶,备齐烟草,狠敲一夜。那烟蒂堆如坟包儿,打着晃儿地去报社交稿时是他最感成就的时刻。他有糖尿病、颈椎病,让妻子做了一个纸套子套在脖子上猛写,杜鹃啼血,其声凄然。
  骆明身上的强磁场效应吸引了我,我们很快成了无话不谈的挚友。我崇敬其挟风带电的一口一笔,那是他搏击世事的两杆快枪。我庆幸自己中年遇到了第三个贵人。
  没想到2000年的一天,在驱车的路上突然接到骆兄的一个电话,声音沙哑,时断时续,问过我的近况后很吃力地说:“兄弟,老哥舍不得离开你,以后你要保重,不要太拼命了……”骆兄已经是肺癌晚期了,接下来的放疗、化疗格外令人揪心。不到半年的时间,51岁的骆兄就走了。
  
  如今,我生命中的三个贵人都已经先后离我而去,想起一回,就难受一回。梦里总是频频见到他们,醒来时,双目浸泪,久久不能平复。
  鲁迅先生说过:“多有‘不耻最后’的人的民族,无论什么事,怕总不会一下子就‘土崩瓦解’的,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说得有点像我们这拨不甘愚昧的主动“脱盲者”和“助脱”的贵人。总而言之,社会似乎具有某种自愈功能,无论遭受多少倒行逆施,历史总归要前进。就因为有了那些“虽然落后仍能跑至终点的竞技者”和那些肃然不笑、鼎力相助的看客们。
  编辑/冯 岚 icarusfeng@126.com
其他文献
4月1日愚人节,一套叫做《光明》和《磊落》的书呱呱坠地。届时,所有看过或没看过韩寒作品的人,所有关注或没关注方韩论战的人,都会在书店、网上和媒体上,看到韩寒当初的作品——他的一个略显稚嫩却又“老气纵横”的亲生子;听到他的第一声啼哭,一个战斗的集结号角?还是响彻在我们心底的警钟?    一份愚人节的礼物  这套以韩寒的出道成名作《三重门》手稿的形式出版的书籍分为两本,其中《光明》印有韩寒未发表过的诗
期刊
在西城区的定阜大街路北是有名的辅仁大学,这座老楼的后面,是个有亭台、爬山廊、池塘、绿树成荫的大花园。经过这片园林往东,优雅的大四合院就是涛贝勒府了,这里所说的宅院主人就是爱新觉罗·载涛。他1887年出生,是光绪皇帝的胞弟,又是末代皇帝溥仪的叔叔。他居住的宅院,民间称其为涛贝勒府。解放后这里是北京十三中学,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骑术与唱功  末代皇帝溥仪登基后,载涛就是皇叔了,他被封为军咨大
期刊
拐了、拐了!  在人们的一般性理解中,“拐点”多用来说明某种情形持续上升一段时间后开始下降或回落,也叫“极值点”或者“驻点”。  自从脱缰野马一样的中国房地产价格受到政府的调控抑制以来,人们就不断提出以下疑问:中国楼市的拐点到底什么时候到来?  拐了,拐了!根据近来的有关数据,中国房价下跌似已成定局,以下数据从两个方面佐证了这个判断。    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下降  国家统计局3月18日公布的2
期刊
王振清这个人长得虎背熊腰,黑脸厐,不讲话时,表情很严肃,只要他张嘴说话,就很幽默、很风趣。初见王振清的人,都觉得他长得憨厚,像个大将军,也有人觉得他像个“黑脸包公”,脸上“挂官相”,总的评价就是个“武将”不会是“文官”。其实,他不但是个文官,还是已有400余万字著作的作家,他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并且是中国侦探小说文艺协会副会长。是位有文化、有能力且感情丰富的专家型、学者型大法官。    一位法官的
期刊
米奇、唐老鸭、小熊维尼、白雪公主……迪士尼的这些卡通人物伴随着我们90后成长。再大一点就幻想自己可以变成迪士尼动画里的公主,可以穿上漂亮的公主裙。从小就梦想去迪士尼乐园,去见米老鼠,看看白雪公主和她的7个小矮人,直到如今,依旧向往。  迪士尼拥有百年历史,自创始人华特·伊利亚斯·迪士尼的出生直至今时迪士尼将在上海建主题公园,从最初只从事动画电影到现在扩展至诸多产业。迪士尼动画电影中的卡通人物,给予
期刊
说“盐打哪儿咸”,貌似追溯盐的历史,实际上,是拿盐说事,聊的是咱开门生活与盐有关的小事。  盐为五味之首。人人食盐,得味不同。少时,听过一则故事,北京城东长安街北池子大街里有一座庙,叫马格拉庙。这庙房顶双飞檐,外表美观大方。当年修这座庙时,有个工头领着木匠们给檐椽下料时,把尺寸弄错了。应该3尺5寸4的料,下成3尺4寸5了。大伙儿谁也没在意。话说当天来了个老头儿,弓腰驼背,挎着一个装工具的破口袋,非
期刊
随着丰台区长辛店老镇改造2010年启动,长辛店——北京最后一个棚户区2011年将启动改造拆迁。我在长辛店长大,在那里上山下乡过,对长辛店有着深厚的感情。  我们之所以称长辛店为古镇,是因这里曾是当时北京城去西南九省的九省御路。明清时期,这里曾是距离北京城西南最近的古驿站,从那时留存的御制碑文记载中得知:“周道如抵,其直如矢,是以达天下。……天下十八省所以朝觐、谒选、计偕、工贾来者,莫不遵路于兹。”
期刊
登上天安门城楼,放眼向北中轴线鸟瞰,宏伟的故宫尽收眼底。金黄色的琉璃——宫殿建筑群中的浓墨重彩,让一顶顶巨大的“皇冠”金碧辉煌,光照千秋。  提起中国古代建筑,马上会想到大屋顶。而讲起大屋顶,就自然会想到琉璃瓦。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为此断言:“琉璃瓦显然代表中国艺术的特征。”林徽因更是动情地说:“本来轮廓已极美的屋宇,再加以琉璃瓦色彩的宏丽,那建筑的冠冕便无瑕可指。”如此经典的建筑,宛如一座座大型工
期刊
美是人的追求,爱美是人的天性。   西单是京城时尚的集散地之一,各色美与爱美的女孩在此大秀各自的个性与风采。北京纪事杂志社的摄影师,将在每个月的第二个周末,用镜头定格这美的瞬间。凡被刊出照片的时尚女孩,本人可以持当期杂志到杂志社领取精美纪念品一份。    本栏目由北京纪事杂志社、北京市摄影家协会、北京西城区委宣传部共同主办。
期刊
冬去春来,转眼间北京京剧院又长了一岁。前身是梅、尚、程、荀四大名旦各自领导的流派剧团汇合而成的北京市京剧团和以马连良、张君秋、谭富英、裘盛戎、赵燕侠为领衔主演的北京京剧团,可以说,北京京剧院自1979年诞生之日起,就注定了不同凡响。她一直以流派纷呈、名家荟萃著称,在带给戏迷无限欢乐的同时,也肩负着京剧艺术薪火相传的重任。  本期采访人物:武旦名家叶红珠、梅派男旦胡文阁、梅派青衣李红艳。他们在各自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