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师要转变观念,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健全自身人格; 强化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建人人参与、合作探究的课堂氛围,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创新的天地。
关键词:新观念 新方式 新课堂
时代的发展,洗涤着人们的思维,更新着人们的观念。回顾过去,教育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效果,新课标的颁布,又如一曲优美的旋律,响彻了中华大地。它以全新的教育理念,视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大力推进新兴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效学习。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身负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要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特殊魅力。在实际教学中,必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树立素质教育的主体教育观,真正地从思想上和行动上体会和实践主导和主体的位置关系,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鼓舞创造精神,提高课堂效率。
一、新观念——健全教师人格,融洽师生关系
语文教学一定要转变观念,语文教师一定要把自己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法指导者。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师生间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才能形成融洽、和谐的氛围。在和谐的师生情感中,学生大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若绷着面孔,不苟言笑,或居高临下,教学气氛必然趋于紧张,易产生压抑感,影响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必须保持教学态度和蔼可亲并保持适度幽默。在课外与学生打成一片,建立师生间的信任感,课堂上学生才能把老师当作可以信赖的人,而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师生具有了平等的地位,学生才敢于在课堂上提出问题。例如,在讲《散步》时,学生认为文中“妻子”是一位贤妻良母。于是在对贤妻良母型的女性进行评价时,有学生问:“老师,你是一位贤妻良母吗?你能说说你是怎样做的吗?”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一下子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学生能够提出这样的问题,表明学生对老师的信任,也说明学生把老师当成了可以信赖的人。
雪莱说过“除了道德和才能以外,任何人无权凭其它条件而受人尊敬”。作为教育教学的主导者,教师的人格会对学生产生长远的甚至是终生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做到善养浩然之气,做到厚积薄发,培养独立峻洁的人格,将语文课伸展到生活的各个角落。欲正人必先正己,欲立人必先立己。用正面的师表形象,去影响、感化、鞭策学生,从而产生以一当十的榜样力量。正所谓“一只雄狮带领的一群羊比一只羊带领的一群雄狮更有力量”。
二、新方式——培养自主性学习能力
联合国教科文指出:“将来的文盲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叶圣陶老先生也曾有言:“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对学生“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最根本还是要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在教学中做到每一环节的设计都从学生思维考虑,不以教师的主观意识为指导。改跟我学为学生会学,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摄取。并积极鼓励学生敢想,敢疑,敢问,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进而发现问题,激励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如教《论语十则》时,我把全班分成两大组进行读译析的研读比赛,互相提出问题给对方解答,学生既要思考对方到底会提什么问题,又要仔细分析课文找取答案,这样,学生便成了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体。
求知欲是人们思考研究问题的内在动力,学生求知欲越高,他的主动探索精神越强,就能主动积极进行思维,去寻找问题的答案。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引趣、激疑、悬念、讨论等多种途径,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在学习《统筹方法》时,我先用多媒体播放《田忌赛马》的故事,指出孙膑利用统筹学的原理使田忌在赛马中反败为胜,从而使学生饶有兴趣地进入新课的学习。其次让学生依照课文所述的三种办法,自己动手画示意图,允许讨论与争辩,由小组推选代表上台板演,针对图表,组织学生课堂讨论:①三次写“泡茶”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作用?②从写法上看,文章对统筹方法是怎样进行说明的?随后结合课本内容,归纳“什么是统筹方法”,“统筹方法如何应用”,介绍方法有何独特之处。最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畅所欲言,举出生活中统筹方法的运用实例,并试附以图表加以说明。这样通过导语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学生自绘示意图既加深了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明确了图表说明的方法,还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标。
三、新课堂——人人参与学习,合作探究问题
现代教育是人性化的教育,因此教师要从人格的角度,平等对待学生,乐意接纳学生,执意帮助学生,真心赏识学生,尊重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调动起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活动,达到和谐呼应、时起时伏的感情共振。
语文教学本身带有浓厚的科技色彩,导线学作为一门引导的科学,它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创造整体参与氛围,让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姿态,以合作共事的方式,感知课文的语言文字,产生灵感,缀合成理性的认识。语文学习又是一种内化知识从而陶冶情操的活动。对于同一文本的体验而言,个体之间势必存在差异,甚至比较巨大;当几个学习者在一起进行交流、探讨后,可能每个学习者的体验就会更深一层,这就需要建立一种由异质成员所组成的以合作探究为学习方式的小组,以期资源共享,共同进步。
在教学语文活动课《漫游语文世界》时,我让学生分成四组,各选定主题,围绕生活中的事例编排出小品,并在课堂上演出。学生们发挥出极大的热情,利用课余时间四处搜集素材,组织者认真筛选整理编排,熔铸全组成员智慧与心血的小品终于出炉了,有的反映社会上文字应用不全、用语不规范,有的反映环境保护这个迫切问题,还有的是收集广告词等。学生们的演出有声有色,惟妙惟肖,使课堂充满了欢乐,收到显著的学习效果。
我在课后反思中写到: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观念,确实能够激发创造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而进行合作与交流,这必然促使他们改变独断专行的做法,增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沟通,培养团队精神,凝聚人心,增进认识与理解。而且,学生们的背景不同、经历不同,对事物的看法也迥异,即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暴露自己的想法,分享彼此的观点。在活动中,我还惊喜的发现:有些后进生也一改往日的萎靡不振,不自觉的融入自主学习实践的氛围中, 提升了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开发学生智慧潜能,处处以学生为中心,甘愿做人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努力为学生开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空间,使学生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获取知识,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创新的天地。
关键词:新观念 新方式 新课堂
时代的发展,洗涤着人们的思维,更新着人们的观念。回顾过去,教育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效果,新课标的颁布,又如一曲优美的旋律,响彻了中华大地。它以全新的教育理念,视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大力推进新兴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效学习。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身负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要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特殊魅力。在实际教学中,必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树立素质教育的主体教育观,真正地从思想上和行动上体会和实践主导和主体的位置关系,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鼓舞创造精神,提高课堂效率。
一、新观念——健全教师人格,融洽师生关系
语文教学一定要转变观念,语文教师一定要把自己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法指导者。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师生间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才能形成融洽、和谐的氛围。在和谐的师生情感中,学生大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若绷着面孔,不苟言笑,或居高临下,教学气氛必然趋于紧张,易产生压抑感,影响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必须保持教学态度和蔼可亲并保持适度幽默。在课外与学生打成一片,建立师生间的信任感,课堂上学生才能把老师当作可以信赖的人,而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师生具有了平等的地位,学生才敢于在课堂上提出问题。例如,在讲《散步》时,学生认为文中“妻子”是一位贤妻良母。于是在对贤妻良母型的女性进行评价时,有学生问:“老师,你是一位贤妻良母吗?你能说说你是怎样做的吗?”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一下子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学生能够提出这样的问题,表明学生对老师的信任,也说明学生把老师当成了可以信赖的人。
雪莱说过“除了道德和才能以外,任何人无权凭其它条件而受人尊敬”。作为教育教学的主导者,教师的人格会对学生产生长远的甚至是终生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做到善养浩然之气,做到厚积薄发,培养独立峻洁的人格,将语文课伸展到生活的各个角落。欲正人必先正己,欲立人必先立己。用正面的师表形象,去影响、感化、鞭策学生,从而产生以一当十的榜样力量。正所谓“一只雄狮带领的一群羊比一只羊带领的一群雄狮更有力量”。
二、新方式——培养自主性学习能力
联合国教科文指出:“将来的文盲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叶圣陶老先生也曾有言:“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对学生“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最根本还是要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在教学中做到每一环节的设计都从学生思维考虑,不以教师的主观意识为指导。改跟我学为学生会学,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摄取。并积极鼓励学生敢想,敢疑,敢问,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进而发现问题,激励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如教《论语十则》时,我把全班分成两大组进行读译析的研读比赛,互相提出问题给对方解答,学生既要思考对方到底会提什么问题,又要仔细分析课文找取答案,这样,学生便成了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体。
求知欲是人们思考研究问题的内在动力,学生求知欲越高,他的主动探索精神越强,就能主动积极进行思维,去寻找问题的答案。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引趣、激疑、悬念、讨论等多种途径,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在学习《统筹方法》时,我先用多媒体播放《田忌赛马》的故事,指出孙膑利用统筹学的原理使田忌在赛马中反败为胜,从而使学生饶有兴趣地进入新课的学习。其次让学生依照课文所述的三种办法,自己动手画示意图,允许讨论与争辩,由小组推选代表上台板演,针对图表,组织学生课堂讨论:①三次写“泡茶”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作用?②从写法上看,文章对统筹方法是怎样进行说明的?随后结合课本内容,归纳“什么是统筹方法”,“统筹方法如何应用”,介绍方法有何独特之处。最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畅所欲言,举出生活中统筹方法的运用实例,并试附以图表加以说明。这样通过导语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学生自绘示意图既加深了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明确了图表说明的方法,还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标。
三、新课堂——人人参与学习,合作探究问题
现代教育是人性化的教育,因此教师要从人格的角度,平等对待学生,乐意接纳学生,执意帮助学生,真心赏识学生,尊重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调动起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活动,达到和谐呼应、时起时伏的感情共振。
语文教学本身带有浓厚的科技色彩,导线学作为一门引导的科学,它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创造整体参与氛围,让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姿态,以合作共事的方式,感知课文的语言文字,产生灵感,缀合成理性的认识。语文学习又是一种内化知识从而陶冶情操的活动。对于同一文本的体验而言,个体之间势必存在差异,甚至比较巨大;当几个学习者在一起进行交流、探讨后,可能每个学习者的体验就会更深一层,这就需要建立一种由异质成员所组成的以合作探究为学习方式的小组,以期资源共享,共同进步。
在教学语文活动课《漫游语文世界》时,我让学生分成四组,各选定主题,围绕生活中的事例编排出小品,并在课堂上演出。学生们发挥出极大的热情,利用课余时间四处搜集素材,组织者认真筛选整理编排,熔铸全组成员智慧与心血的小品终于出炉了,有的反映社会上文字应用不全、用语不规范,有的反映环境保护这个迫切问题,还有的是收集广告词等。学生们的演出有声有色,惟妙惟肖,使课堂充满了欢乐,收到显著的学习效果。
我在课后反思中写到: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观念,确实能够激发创造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而进行合作与交流,这必然促使他们改变独断专行的做法,增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沟通,培养团队精神,凝聚人心,增进认识与理解。而且,学生们的背景不同、经历不同,对事物的看法也迥异,即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暴露自己的想法,分享彼此的观点。在活动中,我还惊喜的发现:有些后进生也一改往日的萎靡不振,不自觉的融入自主学习实践的氛围中, 提升了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开发学生智慧潜能,处处以学生为中心,甘愿做人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努力为学生开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空间,使学生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获取知识,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创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