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界说

来源 :考试·中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uzj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幸福是什么?从古到今一直争论不休。康德感叹说:“不幸的是,幸福的概念是如此模糊,以至虽然人人都在想得到它,但是,谁也不能对自己所决定追求或选择的东西说得清楚明白,条理一贯。”
  据盖洛甫2005-2009年民意调查显示,中国人的幸福指数在世界155个国家中与加纳、肯尼亚并列125位,排在阿富汗之后。按理说中国经过近30年的飞速发展,已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极大提高,甚至奢侈品的消費量也居世界第二。但值得深思的是,缘何全民幸福指数没有同步得到提升?
  德国艺术哲学家威廉·施密德认为,人生第一要务并非幸福,而是寻找意义。我们往往以为自己在追求幸福,其实是在寻求意义,幸福只不过是被选中代替意义而已。这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审视幸福,他认为意义的本质是一种关联,没有关联就不会产生意义。马克思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指明了人区别于动物的特殊性,即人并不是孤立的人,而是社会性动物。人与人结成社会,共同生活,在关联中存在,通过别人看到自己,成就自己。有人很形象地通过两幅图画来表示天堂与地狱的区别。同样是一群人围着食盆用长长的勺子吃东西,在地狱,每个人都只顾自己,但因为勺子柄太长,怎么努力都吃不到;在天堂,每个人都轻松地帮助别人吃到食物,别人也帮他吃到食物。显然天堂与地狱的区别就在于人与人之间能否互助协作,这正如施密德说:“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并建立一种牢不可破的关联的关系,每一种关系显然充满了意义,而若是人人不通声气,各行其事,就会显得愚不可及。”
  理想的社会是合作的社会。因为合作和互助,人们就可以生活得更好。当今中国在经济高速发展与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我们应该看到物质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享乐主义风气的泛滥,自然环境的污染,生态的恶化,贫富两极分化以及官场的腐败,这给人们所带来公平感、正义感的缺少,并由此产生不安和焦虑。社会将这种情绪传递给学校和学生,这就使家庭和家庭之间,学校和学校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凸显一种急迫竞争的关系,这种激烈的生存竞争破坏了人与人之间应有的互助协作关系,人生活在焦虑不安之中,自然地降低了全社会的幸福指数。
  幸福的社会是和谐的社会,和谐社会的核心是和谐的人际关系。社会的人际关联不纯粹是利益的计算,不仅仅是通过合作达到双赢,并非一定表现为合作与博弈,更不是压迫、对抗和反抗。人类作为理性的存在,应该在合作和帮助中互相欣赏,能在服务他人,并从他人的成功中分享幸福。人可以生活在不顺畅甚至苦难当中,但人不能完全生活在无聊和无意义之中。这种意义的构成即是人的精神需求,是亲情、友情、爱情等社会性的精神追求,它使人完全区别于动物,这也是人生的基本意义和幸福之所在。
其他文献
本研究于2002~2004年在山东农业大学果树试验站进行,以甜樱桃几个品种“抉择”(Лилемма)、“早红宝石”(Рубиновая)、“极佳”(Валеийчкало)、“维卡”(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