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所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来源 :企业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_hai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回顾了林果所文化建设由视觉文化向行为文化和理念文化深化发展的过程,肯定了所文化建设是研究所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因素,总结了在所文化建设实践中的亮点并分析探讨了不足之处的成因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和重点。
  关键词:研究所;文化建设;实践与探索;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业果树研究所(简称林果所)成立于1958年,主要从事林果资源保存评价及利用、林果新品种培育、果树生理与栽培、果品贮藏加工及质量监测等公益性科研基础研究工作。建所以来,公益性科研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审(认)定自主培育的林果新品种100余个,在国内农业生产上进行了大面积推广应用,制订国家、行业、北京市地方标准30余项,获国家、部市级科研成果100余项。截止2011年底拥有在编职工93名,其中科技人员60余名,科研队伍结构:博士26名、硕士35名其中研究员11名、副研究员23名;国家农业科技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1名、岗位专家3名、北京综合试验站站长3名;农业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首席专家2名,国家林业局公益性行业专项专家2名;国家级百千万人才3名、北京市突出贡献专家1名、北京市科技新星15名。形成了一支年富力强、勇于创新的科研梯队。
  回顾林果所的发展历程,在经历了风风雨雨,有起有落后,发展到目前在本行业中成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科研领军力量,我们不得不说企业文化的建设是林果所成长、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 林果所企业文化建设的提出
  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中期受到市场经济冲击,林果所发展跌落到谷底,寅吃卯粮、借款开支是常态,人心涣散,科技人员流失严重。1996年领导班子换届后,是重创辉煌还是自生自灭这个问题摆在了班子面前,带着问题领导班子开始走访干部职工、召开座谈会,在全所范围内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经过反复探讨和分析明白一个道理:科学的决策、优质的服务、精细化的管理、高素质的队伍以及优秀的团队是要依托于企业深厚的文化底蕴。于是初步提出建设企业文化的构想,开展了在全所职工中征集所标、所旗、所歌以及所精神、文化理念等一列的活动,从抓“形象工程”开始,确立了所标识,将信封等办公用品统一印制上所标和文化格言,优化了研究所对外的形象。从对外宣传的形象到新经济体系的建立,从人心的凝聚到高层次人才的引进,这在以后林果所发展壮大中都突显了积极的作用也成为本行业中先行的表率。2004年新的领导班子又进一步宣传、贯彻、完善了林果所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观,尊重知识、重视人才、凝聚共识,逐步完善现代管理制度。在坚持创新、发展、提高的基础上,形成了以“立足北京、辐射全国、服务三农”为核心价值观,以“国内领先、国际知名”为研究所使命,以“求是、创新,创一流研究所”为林果所精神,以“科学管理、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为管理理念。林果所文化建设由视觉文化向行为文化和理念文化深化,使之真正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
  二、 林果所企业文化建设的亮点
  文化的魅力需要活动来展现,文化的理念需要载体来传播,文化的作用需要典型来引导。林果所的企业文化建设是以党建工作和工会工作为实施载体,以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来展现,以推进科研实施、成果转化为目的。
  1、积极推进党建工作,健全党组织,发展新党员,通过吸收新鲜血液提高党组织的活力。定期召开党员组织生活会,落实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持续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通过党组织加强教育、完善制度、强化监督和党员干部自觉加强理论学习、注重实践锻炼、从严要求自己等方式,督促党员干部牢记根本宗旨、弘扬优良传统,以党风带民风,密切党同广大职工的联系。开展“重温党的誓词、追寻党的足迹”等活动,通过活动教育青年党员树立正确人生观,确保林果所企业文化正确的发展方向。
  2、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开展丰富的职工文化活动。组织春节联欢晚会、乒乓球比赛、摄影展、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观看有教育意义的电影等活动。打造个性文化,成立摄影、桥牌、钓鱼、合唱等兴趣小组。同时积极组织职工参加上级举办的登山、摄影、歌咏等比赛以及征文、读书、演讲等活动。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潜移默化地接受着企业文化的熏陶,用各种文娱体育活动给职工与职工、领导与职工之间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将职工的价值观引导到所确定的正确方向和目标上来,使之凝聚力量、趋同共识。
  3、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职工,秉承“人本为先”的理念,把关心人、尊重人、爱护人、理解人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融汇于工作的细微之中,于生活的点滴之间。建立职工健康档案,每年组织职工健康体检;建立职工生日档案,每位在职职工的生日和民族节日时都能享受到工会赠送的购物券或慰问品,并对职工实行休假旅游经济补贴。建立特困职工档案,定期走访慰问,发放特困补助。坚持两节期间开展送温暖活动,同时组织各部门进行“送温暖献爱心”社会捐助活动以及党员献爱心捐款等,使“职工利益无小事”这一理念得到充分彰显,从而实现职工的归属感。
  4、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吸引优秀人才的加入,稳定科研队伍。围绕所的中心工作,积极开展理想信念和公民道德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和“技术创新标兵”等活动,提高职工职业道德,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育人环境。以青年科技人员为重点,开展科研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和竞赛等活动,提升他们自我加压、自我提升的能力。利用各种宣传平台倡导新道德、新风尚,大力宣传劳模事迹,表彰先进,弘扬正气。
  5、实行情感化管理,注重人的内心世界,根据情感的可塑性、倾向性和稳定性等特征进行管理,核心是激发职工的积极性,消除职工的消极情感。搜集、研究、整理职工中各种信息,从中及时发现职工思想苗头,摸准员工的思想脉搏,通过与职工平等谈话、心交心、家访等途径,倾听群众意见与呼声、愿望与要求、批评与建议,及时与所党政领导进行沟通,从而理顺职工的思想情绪。把思想政治工作与帮助职工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职工对当今科技发展形势的认知,增强职工开拓进取意识、创新意识,激励职工敢闯、敢为人先的勇气,不断提升职工整体素质,促进职工全面发展。
  6、实行民主管理,推行党务、所务公开制度。充分利用各种民主管理制度的优势,切实落实职工民主管理的各项权利,保证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通过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对在发展过程中研究所目标的制定、改革方案以及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等重大事项的审议,让职工的权益从源头上得到保障。通过所党政与工会的联席会,定期交流沟通情况,让所领导能及时了解到工会对涉及职工利益问题的意见和建议,使职工利益诉求有一个畅通的表达渠道。通过制定党务、所务公开和监督办法,落实所务公开责任制,完善所务公开群众意见的征集反馈,把群众监督落到实处。同时把所务公开与所行政管理有机融合,有针对性地解决广大职工所关注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形成了党、政、工共同负责,工会检查监督,有关部门配合,职工代表参与的工作机制。
  三、 林果所企业文化建设今后的重点
  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林果所企业文化建设作为林果科研行业文化的子文化,必须与研究所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必须围绕研究所的中心工作而展开,必须循序渐进,不断深化。
  1、企业文化的作用应充分肯定。今天,已很少有人持企业文化无用论观点,但对其重要性的认识普遍不够。林果所企业文化建设从提出到现在已有十多年了,在其实践过程中同样也遇到这样的问题,加强研究所科研水平虽然是最重要的一环,但不能厚此薄彼。要认识到,两者之间具有相互渗透性、互补性和不可分割性,有些管理制度本身也是文化建设,有的文化建设也是管理工作。
  2、企业文化的建设应走向正规化。目前林果所企业文化建设还没有一套完整的计划,存在“领导人特色”,主要领导重视,就能搞起来,主要领导喜好什么,企业文化建设就注重什么,一旦领导易人,工作就中断了。因此,应该象研究所的其它管理职能一样,设置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计划、组织、检查、协调和考核等工作,有一个从设计到组织实施的专门计划,使之走向正规化。
  3、企业文化的建设要有评价标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难以量化,效果难以考评,因为缺乏量化考评的依据,就使人看不到它的巨大价值,给人一种搞不搞差不多的感觉,这不利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和深化。因此,要逐步摸索其规律性找出一套科学的评价标准。有了科学的评价,才能更好的深化、发展。
  总之,林果所通过十多年的文化建设实践,以“立足北京、辐射全国、服务三农”为核心价值观、以“国内领先、国际知名”为研究所使命、以“科学管理、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为管理理念、以“求是、创新,创一流研究所”为林果所精神打造了一个优秀的科研团队。今后,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七届六次会议所提出的新目标、新要求,不断提高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从而为实现林果所的再次腾飞奠定深厚的文化基础。
  
  
其他文献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力度的进一步增强,我党和相关政府部门不断从国际上引进大量先進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进一步推动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和进步。教育行业作为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发展长久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将主要针对在当下互联网+时代下对于会计教育改革方面产生的相关影像内容进行一系列的分析和讨论,并提出相应观点,仅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
期刊
音乐心理是由音乐而产生的对人的心理活动影响的总和,其作为人们对客观音乐现实的反映,具有一定的观念性.音乐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和理论,结合音乐艺术与演奏者的各种心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摘要】“发展是硬道理”、“就业是民生之本”。城乡劳动力流动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国家政策关注的重点。劳动力流动不仅涉及经济发展,更关乎社会稳定。本文试图通过城市对劳动力的供求曲线,描述劳动力流动的发展趋势,并据此对相关政策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对劳动力流动阻碍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城乡;劳动力流动;政策分析    1.劳动力流动的发展趋势  城乡劳动力流动,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一般来说,
笨水  一头豹子在远处望着我  远处,天山上有雪,鹰,是露出来的一块岩石  再近一点,麦地里有雪,再厚也盖不住青翠的麦苗  再近一点,铁路上有雪,我一想到远方它就化了
现将我院1990年~2003年间收治的100例女性膀胱颈梗阻有关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一、引言  随着环境问题逐渐被重视,节能、环保成为各国的发展主题,已经开始为垃圾处理提供产业发展的机会。全世界垃圾年均增长速度为8.42%,而中国垃圾增长率达到10%以上。全世界每年产生4.9亿吨垃圾,仅中国每年就产生近1.5亿吨城市垃圾。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累积堆存量已达70亿吨。总体来说,我国城市垃圾处理还是一个尤为严重的环境问题。本文将对城市垃圾处理对策进行简单探讨。  二、城市垃圾处理存在的问
造物艺术于今看来同创造是几近的字眼,在古人那里却被视为模仿。本文一方面从物的角度诠释了“朴散为器”与天生不足的传统造物本质,另一方面从造物者的角度指出了模仿、被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