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生物危害应急响应的地理本体模型设计与构建

来源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qwerdfhkotf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危害应急响应是生物安全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紧密围绕应急响应预案来组织实施。针对目前的应急响应预案知识组织研究尚不完善,现有的数据模型不能满足生物危害态势时空分析需要的问题,在ABC本体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生物危害应急响应地理本体模型(biohazard emergency response geo-ontology model,BEROM),并建立了用于应急决策推理的规则集。对北京市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应急响应任务
其他文献
准确捕捉视觉注视方向可有效提高行人导航效率和安全性,由于现有注视方向估计方法无法满足行人导航对便携性的需求,由此提出了一种利用智能眼镜估计行人注视方向的模型。首先,利用尺度不变特征变换特征度量注视图像和街景视图的相似度;然后,根据行人和街景视图间的位置关系建立行人注视方向估计模型。实验选取两个校园场景中的28个测试点估计行人注视方向,结果表明,所提模型估计精度显著优于忽略位置关系的行人注视方向估计
城市居民通勤活动分析是解决城市职住失衡和交通拥堵问题的重要技术支持。移动轨迹大数据增加了城市居民通勤活动观测的数据类型、数据规模、采样频率和信息量,有助于揭示就业居住空间模式和通勤活动的内在规律。概述了多学科领域城市居民通勤活动研究及相关移动轨迹数据分析的进展,明晰了通勤活动分析的概念、指标、模型和方法。从城市居民通勤活动的行为特征、空间格局和受职住空间影响这3个方面,给出了移动轨迹数据支持下的居
为准确掌握基坑变形发展趋势,以多重分形去趋势波动分析(multifractal detrended fluctuation analysis,MF-DFA)及Spearman秩次检验为基础,构建了基坑变形趋势的综合判断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