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EDU课程 追求教育高品质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o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来,上海市松江区民乐学校始终秉持“全线提高、全面发展、全程育人”(以下简称“三全”)的全人教育办学理念,立足学生核心素养,以培养“身心健康、富有思辨、学力厚实、人格健全”的合格毕业生为追求,取得了显著成绩。学校面对教育转型、上海中高考改革的陆续落地,站在新的起点,踏上新的征程,办有“魂”(全人教育理念)的高品质教育成为全体“民乐人”共同追求的愿景,而实现这一愿景的重要载体,就是课程。因此,学校力图通过“EDU课程”科学化的建构与实施,以期实现“民乐教育”的高品质发展。
  一、立足“全人教育”,确立EDU课程理念
  学校的EDU课程,立足于“全人教育”,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致力于学校课程文化建设,聚焦于教育品质的提升。EDU即全线提高(Excellence)、全面发展(Development)、全程育人(Universe)三个核心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的统合。
  全线提高,即学校立足于传统特色项目“Excellence”,依据校情(纵向学段),将点状的传统优势项目变成“普及—提高—特长”的梯队性、线状衔接性课程,做到“科科有特色、段段有衔接”,助推学生素养的提升。
  全面发展,即学校着力于现有课程架构“Development”,立足于传统(横向学科),针对当下,开足、开全八大学习领域的相关科目,做到“人人有选择、门门有精品”,以融合性课程的开发,助推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全程育人,指向于学生终生发展的“Universe”,即“普世、一贯”。学校在注重学科育人的同时,一方面,拓宽课程开发的视野,统整校内外课程,进一步增进二者的关联度;另一方面,系统地进行“假期生活”“生涯规划”等课程建设,做到“时时有教育、处处有学习”,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EDU课程以“人人有选择、处处有学习、时时有教育”为理念,以培养“乐学、乐思、乐创”的“民乐学子”为目标,助推学校高品质发展。
  二、聚焦“三类”课程,建构EDU课程群
  1.着眼基础性课程,推进高阶思维课堂教学探究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是确保高品质办学的关键。基于目前课堂教学存在“一多一少”现象,即“多的是识记、理解等低层次思维,少的是问题求解、批判性思维等高阶思维”,学校依托区级重点课题“指向学生高品质思维培养的课堂教学研究”,聚焦课堂转型,培养学生终身学习之核心素质——高阶思维能力,以期三年内,通过“宣传发动—校本研讨—试点探究—整体推进—成果展示”等环节,有序实施,形成评价量表,实现减负增效。如今,学校在市、区专家引领和区、校骨干的参与下,初步完成了语文学科1—9年级所有分册教材重点篇目的教学案例设计,建构了语文学科课堂教学范式。在此基础上,数学、英语学科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范式也正逐一形成,为今后各学科的全面实施引好了“路”,做好了示范。
  同时,学校加大开放办学力度,通过市、区“五校”联盟等校际结对,坚定了思维课堂建模的信心,拓展了优秀生培养的视野和途径;通过外教进课堂,提升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强化了学生英语听力和口语交流能力;通过参访我国台湾地区学校、美国学校的研学活动等,让“民乐人”感受到传统文化传承、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性。
  2.着眼學生体验性课程,构建“三乐·六美”课程群
  学生体验性课程分为拓展性课程和探究性课程。学校充分挖掘师生的优势智能,积极建设并优化符合学生特点、发挥教师特长、体现学校特色的全人教育EDU课程体系,为学生多元选择、个性发展和提升教育品质提供了保障。目前,学校开发并完善了近百门校本课程,对应“三全”形成了“三乐·六美”课程群:以“立德树人”主题月活动为抓手的“育德美心”课程群;以“晨诵夜吟”人文读本等为载体的“怡文美情”课程群;以防震减灾、微电影制作为重点的“科创美智”课程群;以三乐(管乐、打击乐、声乐)、书法为主线的“尚雅美艺”课程群;以击剑、网球项目为领衔的“健体美形”课程群;以“我们去哪儿——小脚走天下”为特色的“崇思美行”课程群。
  打造形式多样、高品质的特色课程群,让更多的学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让丰富的课程促进了学生“生理、心理、情理、伦理”的全面健康发展。
  三、优化课程实施,打造高品质教育
  课程建设一重建构、二重开发、三重实施与评价。学校课程实施做到了:课程菜单丰富,学生选择自主,参与形式走班,课程评价多元;强化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课程内容、定人员。另外,学校特别注重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纵向衔接与横向融合。
  纵向衔接体现“一贯”,着眼于“梯队性”,采用“普及 提高 特长”培养的课程模式。比如“鹿鸣”管乐特色课程,是学校艺术教育的品牌课程,由小号、萨克斯等11门子课程组成。其特点包括:梯队有层级,师资有品质,训练有保障。这种学习有监督、训练有保障、考评有规律的管理模式,确保了乐团建设的高水准。“鹿鸣”管乐特色课程,使“民乐学子”的学习生活精彩而灵动。除此之外,学校的击剑队、篮球队、合唱队等亦是如此。
  横向渗透体现“融合”,着力于“系列性”,强化跨界、跨学科和实践探究。学校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积极打造跨界、跨学科融合课程,通过各类实践、探究活动的开展,以期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潜质。融合课程实施做到了:课程内容选择符合学生年龄特征;课程学习方式丰富、高效;课程效果评价及时到位。比如“我们去哪儿——小脚走天下”课程,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开发了自然景观系列、人文资源系列、梦想科创系列等系列课程,旨在使学生以亲身实践的方式,围绕小课题,深入学习了解科技、文学、艺术、体育等各个领域,进而从“社会参与”“科学精神” “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方面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EFP”课程社团成员也积极参与其中,负责“我们去哪儿——小脚走天下”视频节目制作,通过校园电视台进行播放,使有限的参与机会惠及到了全校学生。短短几年,学生们的足迹已遍布小昆山二陆草堂、中国航天局闵行研究所、松江区G60科创走廊等近30个地方。
  总之,学校就是通过高品质的课程来培育“民乐学子”的高素养;围绕全人教育下的EDU课程理念,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提高课程实施效率,是实施学校高品质教育的基础。优化EDU课程,提高教育品质,是“民乐人”一直秉承的办学方向。
  (责任编辑 张慧籽)
其他文献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出了中国经济“新常态”这一概念,新常态下我国经济虽然面临着巨大的下行风险,但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特征、新机遇和新动力,如何正确认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教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在真实职业环境下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重要载体,也是学生进入职业岗位前知识、能力、素质的一次全面提升,本文通过淄博职
肾病综合征(NS)常见的病理类型有微小病变型、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膜性肾病。它们的病理改变几乎都存在足细胞足突损害以及肾小球裂孔膜的改变,肾小球屏障功能丧失导
为了深化模具专业建设改革,提升专业建设质量,构建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课程体系,笔者通过央财支持模具专业建设的实践,初步形成了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项目
一、课堂教学要为学生的发展而设计教学设计是有效地上好课的必需环节。教师面对的是富有个性,具有兴趣、爱好、特长的学生。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个体,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
现将我科应用尤瑞克林治疗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10-01-2012-09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6例,男24例,女22例;年龄45~7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