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控”之战:推动塑料经济实现循环发展

来源 :中国科学探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yudre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从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与风险控制入手,改革机制体制,加速发展可循环、易回收、可降解的新塑料经济模式。”2020年12月28日,在中国石油消费总量控制和政策研究项目发布会上,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副教授曹淑艳如是说。
  多年来,以塑料为代表的“白色污染”问题,成为影响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实现塑料制品可替代、可降解,成为科研和产业重点关注的方向。
  在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支持下,曹淑艳团队编写了《中国塑料的环境足迹评估》报告,研究了中国塑料物质流,分析了塑料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包括能源足迹、碳足迹和水足迹。在此分析基础上,报告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塑料消费减量(“塑控”)的目标、路线图、保障措施和预期效益。
  塑料已成为“超级垃圾”
  塑料消费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全球严重的环境污染。
  报告显示,截止到2015年,人类累计排放了约63亿吨塑料垃圾,其中接近80%的塑料垃圾被填埋或遗弃。塑料工业目前消耗了全球8%的石油,其生产和使用环节的碳排放约占全球总碳排放的4%。
  曹淑艳在发布报告时表示,如果仍以目前的惯性模式发展,到2050年,全球塑料生产将消耗全球20%的石油,生产和使用的碳排放约占全球碳预算总额的15%。
  “塑料消费不仅给我国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也加速了石油消费增长。”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高级顾问杨富强表示。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塑料生产与消费国,包装与建筑是两大主要消耗部门。我国的塑料生产与消费总体处于增长通道。
  报告显示,1949—1990年,我国初级形态塑料生产累计产量为2000万吨;但从1991年以来,初级形态塑料生产加速,截止到2019年,全国初级形态塑料产量累计已超过10亿吨。
  塑料在自然环境中降解一般需要数百甚至上千年,从环境容量的角度而言,塑料已经成为“超级垃圾”。以2017年为例,当年全国消费塑料约7600万吨,约54%的塑料被填埋或遗弃。
  曹淑艳团队在报告中首次系统量化了中国塑料产品的环境足迹。以应用广泛的塑料聚乙烯(PE)为例,不同品质的PE制造环节的环境影响不同,其中高压低密度聚乙烯(LDPE)生产的环境影响最大。每吨LDPE生产的能耗为0.96吨油当量,取用水资源16.6立方米,碳排放2.98吨。
  报告强调,在塑料领域,“可降解”并不等同于低环境影响。塑料的本质碳龄、在产品链中的位置,加上后端处理处置方式,共同决定着其全生命周期的综合环境影响。如果处置的方式是焚烧,化石基的可降解塑料比不可降解塑料更不環保。
  发展新塑料经济模式
  杨富强指出,我国未来要逐步禁止对环境污染严重、回收困难的塑料产品消费,并对可回收利用的塑料和生活必需品的塑料消费实行“限制”与“替代”。
  “例如,在生产和消费两端发力,建立禁止生产的塑料种类目录。”杨富强表示。
  考虑到扩大垃圾焚烧规模不仅会损害公众健康,还会加剧财政负担和资源浪费,曹淑艳在报告中建议,扩大循环利用塑料的规模。“每1吨废塑料保守估计可替代0.67吨洁净的树脂原料,由此避免1吨石油资源消耗和1吨垃圾焚烧,综合减排5吨二氧化碳。”
  报告认为,推动塑料经济从开环的线性模式走向闭环的循环模式,是一场从理念、技术、管理及生产、消费的系统性变革。“推动这一变革的关键在于:促进易回收的塑料实现100%回收,提高塑料在经济系统的循环性能,减量发展与平衡发展。”曹淑艳强调。
  报告由此提出了未来15年我国“塑控”的总思路:从原料生产、加工到产品销售、使用及回收利用的全产业链环节入手,从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与风险控制入手,改革机制体制,加速发展可循环、易回收、可降解的新塑料经济模式。
  分类管理,减量发展
  曹淑艳在报告建议中提出了我国“十四五”时期和中远期的“塑控”目标:到2025年和2035年,我国家庭塑料消费较2017年分别减少10%和25%。
  报告估算,“十四五”时期,通过“禁止、限制、替代”等措施,可累计减少传统化石基塑料消费1180万吨,如果算上减量焚烧的贡献,预计可节油2500万吨;此外还可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1亿吨,相当于35个500兆瓦煤电厂全年的碳排放量。
  杨富强指出,塑料生产和消费的“禁止、限制、替代”,不仅是促进我国石油消费尽早达峰的重要抓手,还对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根本好转、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环境足迹的研究分析,报告提出了我国“塑控”的总策略:分类管理,减量发展,抓准热点,以政策优化与创新发展作为促进与保障机制。
  “我国未来的‘塑控’要抓住超市、餐饮店等热点场所,塑料袋、一次性餐具等热点产品,捆绑及赠品型销售和包装型搭售等热点行为,以及产业链服务保障创新,包括生产者包装设计创新、外卖餐具利用模式创新、物流包装利用模式、塑料回收分类创新。”曹淑艳强调。
  “我国应建立全生命周期评估(LCA)视角下的塑料管理机制。”报告建议,应重点对塑料产品(含塑料包装)制定强制回收目录,以及出台与回收再利用配套的塑料分类技术规范;夯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试点塑料押金制度,配套回收系统与押金返还途径,对塑料袋、一次性塑料产品实行“费改税”。
其他文献
摘要:在乡村建设过程中,需要对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合理适度开发,以合理形式对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合理管控,从而能够吸引大量的游客前往乡村地区消费旅游,驱动乡村地区整体经济发展。本文的研究将从乡村旅游资源在当前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角度入手,提出美丽乡村建设下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合理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乡村建设;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1 当前乡村旅游资源开发问题  1.1 旅游产业重复性开发,内容单一  实际
期刊
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三位对黑洞研究有重要贡献的科学家。这之后不久,又有新的关于黑洞的研究发现登上科学杂志,科学家发现,宇宙膨胀过程中形成的“小宇宙”,很可能孕育了最原始的黑洞。  这一系列研究由东京大学科维理宇宙物理学与数学研究所(Kavli IPMU)的多名成员合作完成,日前,该机构在官网刊文介绍了相关研究始末。  暗物质被视为宇宙的主要组成,人们观测到的引力波信号、在银河系或其他星系
期刊
摘要:水文地质钻探的技术目的是通过钻探技术手段获取矿区地层的各项物性参数、水文地质、水化学参数。水文地质钻探常涉及含水层施工钻井液漏失、塌孔、缩颈等复杂施工情况,含水层持力层多不稳定,卡、埋钻等钻探事故频发。且此类钻探事故处理周期长,报废概率高。为了安全、高效、高质量地进行水文钻探施工,总结新疆汉水泉煤田水文地质勘查中30多个水文钻孔的勘探成果,提出随钻进深度多梯次分孔径施工、采用套管结合高黏性钻
期刊
人类已经探测到的引力波就好比时空海洋中的“海啸”,但现在科学家们发现,更为柔和的涟漪应该遍及或者说贯穿了全宇宙。据报道,在一项长达13年的研究调查中,“北美纳赫兹引力波天文台”天文学家对遍布银河系的脉冲星发出的光进行了详细分析,其或为人类揭示这些背景信号线索提供了第一个证据。  引力波被认为是发生在空间和时间极端结构中的扭曲,人类第一次直接探測到引力波的成就也让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近几年,
期刊
摘要:在园林建筑中,中国古典园林始终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园林可以看作是一种艺术,其中的美学成分不在少数。传统的园林美学集成了中国古典哲学、中国古典美学以及中国古典文学等多个方面的特色,这些特色给园林建筑带来了不一样的景致。本文主要是研究传统园林美学在现代建筑景观中的运用,并结合传统园林美学特色和现代建筑景观特色,探讨二者结合的可能性。  关键词:园林建筑;传统美学;现代建筑  中国的美学思想历
期刊
1月11日,据国外媒体报道,北美纳赫兹引力波天文台(NANOGrav)宣称,其发现了一个可能来源于低频引力波的信号特征,如果被证实,这将是引力波天文学的又一大里程碑。  NANOGrav发现的信号来自遥远的脉冲星。这些脉冲星是快速旋转的致密天体,它的两极发出的光束犹如宇宙中的灯塔一般掠过地球。研究人员利用射电望远镜收集了可能由引力波产生的信号数据。  “这个消息非常令人兴奋,但研究结果有待进一步验
期刊
摘要:处在当前的发展背景下,为能有效保障环境,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采取举措,环境监测工作的实施是保护环境的重要工作,为能有效提升环境监测的质量水平,做好基础性的工作显得比较重要。环境保护工作目标的实现需要从各方面的支持手段应用加强重视,通过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为环保工作顺利实施打下基础,才能推进各项环保工作的落实,通过就环保工作中监测工作的现状以及监测作用发挥的探究,以及监测产生的影响分析,能为具体
期刊
日前,英国科学家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宇宙中可能存在一种“巨大黑洞”(stupendously large black holes),比位于星系中央的“超大质量黑洞”(SMBHs)还要大。如能证实,将为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强大的宇宙学研究工具,加深人们对暗物质以及早期宇宙的理解。  现有观点普遍认为,超大质量黑洞在宿主星系内形成,通过吞食周围恒星和气体,或与其他黑洞合并而不断长大。它们的质量介于太阳质量的
期刊
未来宇航员如何从火星返回地球?最新研究显示,他们可以利用火星上的甲烷制造火箭燃料。目前,研究人员已设计一种最新方法制造以甲烷为基础的火箭燃料,他们希望该燃料能使火星返程地球变得切实可行,据悉,该观点之前是由埃隆·马斯克和SpaceX公司的工程师们提出的,他们考虑如何利用火星冰层中的二氧化碳和水产生甲烷中的碳、氢分子。所以,从理论上讲未来宇航员可以利用这项技术将火星上的冰和二氧化碳等物质转化为返回地
期刊
摘要:随着顺北油气田勘探开发的持续推进,不断研发、改进、优选提速工具,优化提速方案,攻克提速技术瓶颈,顺北区块提速提效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指标。但顺北区块在石炭系以浅地层,依然存在诸多技术难题,导致施工周期长,钻井成本高,严重制约提速提效。为加快顺北区块勘探开发进度,加快产能建设,深入开展本课题的专项研究,从钻头螺杆优选、钻井液性能优化、钻井参数强化、防泥包技术措施制定等方面,形成一套石炭系以浅地层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