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院校学生体质提升策略探究

来源 :参花(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azyDesi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艺术院校学生特点与体质健康测试现状,从中找出影响艺术院校学生体质的因素,提出学生体质提升策略,为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及艺术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这对提高艺术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艺术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艺术院校 体质健康测试  提升策略
  近年来的体测数据表明,大学生的体质普遍下降,除了身高、体重、胸围等身体形态发育指标在持续增长外,其他指标如肺活量、速度、力量与耐力等都在持续下降。扭转当前大学生体质持续下降的现状仍然是一项急需解决的课题。体育工作者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学校体育教学存在的现实问题和学生体质,在艺术院校中,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和趋势迫在眉睫。
  一、艺术院校学生的特点与体质健康测试现状
  (一)艺术院校学生体质特点
  艺术院校学生相对于普通院校学生而言,个性突出,头脑灵活,思维敏捷,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但集体主义精神、团队意识相对淡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表现出随意、散漫等现象。他们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排练厅、画室和琴房里,用于身体锻炼的时间有限,没有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使得学生的运动水平、体质状况也参差不齐。
  (二)体质健康测试现状
  1.近年来,从学生体质测试各项指标来看,参加测试学生的身体形态指数基本正常,学生肺活量、50米跑、女生仰卧起坐三项成绩良好人数占比较高,说明呼吸功能、速度素质、腰腹力量水平比较好。男生引体向上、1000米和女生800米项目及格率较低,说明学生整体力量指标较差,尤其是男生的上肢力量和男、女耐力普遍较差,优秀者极少。整体来说,学生之间个体差异明显,各项目的个体差异也非常明显。
  2.从测试数据可看出,大一大二学生的及格率远远高于大三大四,原因很多,其一,大三大四学生没有体育课,自主活动较少,加上互联网时代,很多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其二,学生思想上不重视体质健康测试,导致测试态度不端正,测试行为表现很随意,没有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只是专注于专业学习,认为身体锻炼可有可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只是走个过场,只要参加测试就行。其三,因身体重大疾病可免予执行体质健康测试政策,有部分学生以身体疾病为由,开病历不参加测试。
  二、艺术院校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
  (一)生活方式不科学
  1.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很多学生都养成了喜吃零食、不爱吃主食的习惯,导致很多学生营养不良。学生对高脂肪、高蛋白食物感兴趣,对蔬菜水果等食物不感兴趣,营养摄入不全面,加上运动量不足,导致学生肥胖症发生率逐年升高。还有部分学生为了追求身材苗条,想当然地选择节食或服用药物来达到减肥目的,时常饥一顿饱一顿,久而久之导致营养不良,影响身体健康。
  2.现今信息技术发展迅猛,人们越来越依赖于互联网,学生思想比较活跃,有很强的好奇心,更容易沉迷其中。白天手机不离手,随时随地获取各种信息,晚上从上床到闭眼的这段时间里,大学生会利用手机等电子设备进行丰富的娱乐活动。最常见的活动是看剧(含综艺/电影)、在线聊天、刷社交应用、网络游戏等。尤其是网络游戏,一玩就不管不顾,出现了长期熬夜、精神萎靡不振的情况,再加上营养不均衡,活动一会儿就感觉太累,就不想去进行活动,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状态,导致身体健康状况受到影响。
  (二)体育锻炼意识薄弱
  在进入大学之前,大部分学生为了应对艺考,只注重对艺术专业特长培养,进行体育锻炼时间有限;多数学生家长和专业教师不鼓励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害怕运动损伤而耽误了专业学习;艺术院校的学生家里条件相对来说都比较好,家长比较溺爱,怕苦怕累,学生没有养成好的运动习惯。进大学后,有些学生上体育课的目的就是挣学分,不是为了锻炼身体,学习主动性较差,空余时间宁愿在宿舍玩电脑游戏和睡觉,也不去活动锻炼。学生没有形成体育锻炼的意识,主动性和自控能力不足。这些都是导致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
  (三)学校对国家体质测试相关政策执行力度不够
  教育部下发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学生测试成绩评定达到良好及以上者,方可参加评优与评奖;毕业时测试的成绩达不到50分者按结业或肄业处理。但是部分学校未能严格执行文件精神,测试成绩没与评优、评先和毕业挂钩,没有约束力,使学生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从思想上就不重视,测试态度不端正,体测成绩不理想。从测试数据看出,学生的各项身体机能呈明显下降的趋势,影响了体测的合格率。
  (四)体育课程培养方案需要修订
  大学体育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为一、二年级学生开设,4个学期144 学时左右,学生达到基本要求得4学分。所开设课程大多是足球、篮球、排球、健美操、武术等传统项目。注重强调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单项运动技术,而忽视身体素质的锻炼,体育课程重形式,轻实效,不出汗、无强度,导致学生体质下降。选修课程为三、四年级的学生开设,课程大部分是偏重理論方面的,实践方面的较少,相当于大三大四学生没有体育课,锻炼与否就得靠学生的自觉。这样势必影响其身体素质的提高,也是导致大三大四学生的体测成绩合格率都低于大一大二的原因所在。
  (五)体育场地、器材设施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对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的通知要求,根据在校生配备相应的体育场馆设施,大部分高校最起码的体育场地人均面积都达不到基本要求,很多学生根本没有地方锻炼。另外,部分高校对体育教学和学生体育活动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体育器材配备严重不足,体质健康测试仪器数量配备不足,功能不全,不能及时更新,影响了体育课教学和体质健康测试的高效开展,同时也影响了学生体质锻炼的效果。
  三、艺术院校学生体质的提升策略   (一)注重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
  大学生正是身体发育趋于成熟的关键时期,如果没有营养的饮食、规律的作息、科学的运动作保证,将造成营养不良、抵抗力降低,整天无精打采,进而影响学习和生活。让学生努力做到荤素搭配适当,不挑食、不偏食,不暴饮暴食。保证作息规律和充足的睡眠。多参加体力活动,加强体育锻炼。合理饮食、充足睡眠和适量的运动可改善心肺功能,提高人的耐久力,减少身体脂肪和改善心理状态等。对于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增强学生的健康锻炼意识
  人们常说,生命在于运动,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健康的身体一切都是浮云,可见身体健康的重要性。运动有利于促进健康,一方面,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调节和兴奋大脑的神经中枢,增强和提高免疫力;另一方面,运动还可以增加饮食,提高睡眠质量。因此,要从“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上,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对于艺术类院校来说,专业课的学习离不开体育锻炼,健康的体质对学生专业素养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使学生认识到不管是学习、排练还是演出,健康的身体是基础。
  (三)严格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相关规定
  学院建立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组织机构,完善奖惩制度。加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宣传力度,将实施情况与校内评比、评优、评先及毕业相挂钩,使教师和学生从思想上对此高度重视,充分调动二级学院、学生管理部门、辅导员、体育教师的积极性。
  (四)修订大学体育课程培养方案
  重新修订体育课程人才培养方案中学分的比例,在学分不变的情况下,把原来两年体育课调整为四年,由原来大一大二4个学期4个学分,调整为大一至大四8个学期4个学分(大一每学期1学分、大二每学期0.5学分、大三大四每学年0.5学分)。这样把大三大四学生每年的体质健康测试成绩纳入体育课程中,使其养成坚持锻炼的好习惯。
  (五)完善体育课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
  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积极开展俱乐部教学模式,努力形成课内外一体化俱乐部教学模式。课内加大身体素质练习比重,课外进行阳光长跑每次2~3千米,每周至少三次,将课外阳光长跑成绩纳入每学期体育课成绩中,以此种方式来培养学生坚持跑步锻炼的习惯,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教学方法上以激发兴趣为主,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加强身体素质锻炼,让每个学生的体质有所提高。
  (六)加大体育场馆设施的投入
  学校要不断完善体育场馆设施,丰富体育器材的引入,满足教学和学生锻炼的需求。尽可能地建设室内的体育场所和健身房设施。引进体育教学管理系统,跑步App、智能手环等,利用智能管理,实时督促学生进行课内教学和课外体育锻炼,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为大学生提高自身体质健康水平创造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孙玉宁,韩冰,胡莎,黄雅韵,韩姝.新时期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及提升策略探析[J].辽宁体育科技,2019,41(06):104-106.
  [2]赵东升,李嘉鹏,张萍萍.促进大学生身体素质提升的路径与策略研究[J].体育风尚,2019 (5):258-259.
  [3]聂涛,李秋良.高校新生体质健康现状调查分析与发展对策[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6,36(05):5-9+17.
  [4]曹建承.艺术院校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影响因素及干预策略[J].臨沂大学学报,2014,36(06):82-84.
  [5]张秀丽,张永荣,高谊,冯永丽,高宝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下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2011,32(01):64-67+76.
  [6]李鹏举.试析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方向[J].才智,2017(34):106.
  (作者简介:刘武军,男,大连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责任编辑 刘冬杨)
其他文献
高校体育教学的创新不仅能够推动高校体育教学事业的快速发展,还能为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但当前我国高校在进行体育教学工作及创新工作落实过程当中仍存在一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新媒体进入人们的视野和生活中.而广播电视事业正是在这种机遇与挑战面前不断地成长并发展着,电视节目成为被社会大众所接受的主流节目.记者型主持人的出
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腾飞,学校档案管理工作也要适应时代的要求进行改革和创新.在新时代,档案管理工作也面临着挑战和机遇,只有加快改革步伐,推动技术创新,提升管
目的:探索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安全有效的抗Ⅹa(anti-Ⅹa)活性范围,为临床血液透析过程中使用低分子量肝素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选择使用低分子量肝素抗凝的长期血液透析患者60例,
摘要:档案管理专业作为高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在优质型、创新型、应用型的档案管理人才培育中发挥重要效能。从当前高校档案管理专业人才培育实际情况来看,存在一定的教育缺失,影响到高校档案管理人才的输送水平。对此,本文立足于高校档案管理专业人才培育的现状,分析高校档案管理专业人才教育与培育的原则,提出高校档案管理专业人才培育与教育的策略,进而彰显高校档案管理专业人才教育与培养价值。  关键词:档案管理
摘要: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互联网技术得到了较为显著的发展。互联网技术应用于高校的教学过程中,使得教学模式逐渐朝着混合学习模式的方向发展,而在高校体育教学混合学习模式的开展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将对我国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混合学习模式进行全面的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混合学习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之中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互联网+” 高校体育教学 混合学习模式  近年
时代在进步,小学体育教学的方式也要与时俱进.小学体育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教育目的,小学体育课程的开展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而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小学体育教学
摘要:活泼、好动、贪玩是小学生的特征,教师把握这一特质就容易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热爱以及兴趣,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基本都是教师带着学生进行简单的热身活动,之后就让学生自己锻炼。而小学生往往不能正确掌握锻炼的技巧,从而导致课堂教学质量较低。对此,教师应该突破陈旧的教学观念,采用新的教學方法,培养小学生对体育课堂的兴趣,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让学生爱上体育课。  关键词:小学体育 教学 兴趣培养 
摘要:本文从技工教育语文课堂特点研究起笔,以技工教育教材倾向于适应学生“学以致用”的教育目的和技工教育语文课堂肩负培养高品质人才使命为着眼点,以散文“形散神聚”的具体体现为核心,从技工教育语文课堂散文之美学鉴赏、知识鉴赏和情感鉴赏三个维度进行深度论述,最后,从散文对价值观的启迪角度,研究技工教育语文课堂散文鉴赏的意义,并提出技工院校语文课堂散文教学之改革方向。  关键词:技工教育教材 语文课堂 散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