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角色,改变以前的“满堂灌”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让自己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把课堂变成学生“自主探索”的活动,真诚与学生合作,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提高能力。
关健词:主人; 组织者; 合作者; 引导者
一、大胆放手,交出主动权
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己地去发现问题,自己去探索问题,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地、彻底地交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我在教学六年级数学《运算的意义》时,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教学情境,为了庆祝“六一”淘气和笑笑为装饰教室折纸鹤,淘气折了26只纸鹤,笑笑折了39只纸鹤,让学生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学生a:俩人一共折了多少只纸鹤?是加法问题。学生b:淘气比笑笑少折了多少只纸鹤?或笑笑比淘气多折了多少只纸鹤?(减法问题)。学生c:笑笑折的纸鹤是淘气的多少倍?或淘气折的纸鹤是笑笑的几分之几?(除法问题)。学生d:淘气折的纸鹤比笑笑少百分之几?或笑笑折的纸鹤比淘气多百分之几?(百分数问题)。学生e:淘气折的纸鹤与笑笑的比是多少?或笑笑折的纸鹤与淘气的比是多少?(比的问题)。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真正的使学生喜欢提出问题。
二、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地采用竞赛、板演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教学,要充分运用教具、学具以及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化抽象、枯燥的数学内容为直观、灵活、生动的教学活动,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时,充分让学生用已准备好的学具把圆平均分成16份、32份或更多份后,可以拼成近似的长方形,这时让学生观察长方形和圆面积之间的关系。经过观察后,学生看出长方形的长就是圆的周长的一半,用字母表示为2πr÷2=πr,长方形的宽就是圆的半径,用字母表示为r,根据已学过的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即πr×r=πr2,这样就很容易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S=πr2。通过这样的设计,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变的直观、有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了新的知识。
三、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给学生质疑、解疑的方法,是培养学生自主求知,启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的好方法。
1.适时猜想、验证
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奇思妙想,打破沙锅问到底,勇于猜想。例如在圆柱体积公式推导的过程中,教师提到:“圆柱体积公式能不能用长方体或正方体来研究?”真正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上议论纷纷。学生a:我们以前学过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而长×宽=底面积,所以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学生b: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而棱长×棱长=底面积,所以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学生c:既然前面两位同学推导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都等于底面积×高,我猜想圆柱的体积也可能等于底面积×高。对这个新的想法,我顺水推舟请全班同学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学具试着拼一拼,同学们跃跃欲试,再次操作,探索讨论,多方论证圆柱体积公式的正确性。
2.以动手促动脑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善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启发学生动脑思索,真正理解所学知识,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在认识了“圆”之后,让学生思考“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而不做成其他形状的?”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做几个不同形状的车轮并作比较,得出结论。使学生再动手中不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
3.以动口促动脑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正确地表述数学问题,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能让学生自己说的地方尽量让学生自己说,给他们充分的发言机会,能说到什么程度就说到什么程度,教师在学生说的时候要多鼓励、勤点拨,这样既能表达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如在《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学中,学生学会了整十数的试商方法,那么除数是两位数或三位数的试商方法,学生可以根据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是整十数,便很容易地说出其试商方法。
参考文献
[1]《云南教育》2005年第13期
[2]《陕西教育》2004年第2期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3-05-24
关健词:主人; 组织者; 合作者; 引导者
一、大胆放手,交出主动权
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己地去发现问题,自己去探索问题,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地、彻底地交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我在教学六年级数学《运算的意义》时,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教学情境,为了庆祝“六一”淘气和笑笑为装饰教室折纸鹤,淘气折了26只纸鹤,笑笑折了39只纸鹤,让学生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学生a:俩人一共折了多少只纸鹤?是加法问题。学生b:淘气比笑笑少折了多少只纸鹤?或笑笑比淘气多折了多少只纸鹤?(减法问题)。学生c:笑笑折的纸鹤是淘气的多少倍?或淘气折的纸鹤是笑笑的几分之几?(除法问题)。学生d:淘气折的纸鹤比笑笑少百分之几?或笑笑折的纸鹤比淘气多百分之几?(百分数问题)。学生e:淘气折的纸鹤与笑笑的比是多少?或笑笑折的纸鹤与淘气的比是多少?(比的问题)。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真正的使学生喜欢提出问题。
二、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地采用竞赛、板演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教学,要充分运用教具、学具以及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化抽象、枯燥的数学内容为直观、灵活、生动的教学活动,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时,充分让学生用已准备好的学具把圆平均分成16份、32份或更多份后,可以拼成近似的长方形,这时让学生观察长方形和圆面积之间的关系。经过观察后,学生看出长方形的长就是圆的周长的一半,用字母表示为2πr÷2=πr,长方形的宽就是圆的半径,用字母表示为r,根据已学过的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即πr×r=πr2,这样就很容易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S=πr2。通过这样的设计,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变的直观、有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了新的知识。
三、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给学生质疑、解疑的方法,是培养学生自主求知,启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的好方法。
1.适时猜想、验证
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奇思妙想,打破沙锅问到底,勇于猜想。例如在圆柱体积公式推导的过程中,教师提到:“圆柱体积公式能不能用长方体或正方体来研究?”真正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上议论纷纷。学生a:我们以前学过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而长×宽=底面积,所以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学生b: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而棱长×棱长=底面积,所以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学生c:既然前面两位同学推导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都等于底面积×高,我猜想圆柱的体积也可能等于底面积×高。对这个新的想法,我顺水推舟请全班同学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学具试着拼一拼,同学们跃跃欲试,再次操作,探索讨论,多方论证圆柱体积公式的正确性。
2.以动手促动脑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善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启发学生动脑思索,真正理解所学知识,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在认识了“圆”之后,让学生思考“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而不做成其他形状的?”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做几个不同形状的车轮并作比较,得出结论。使学生再动手中不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
3.以动口促动脑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正确地表述数学问题,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能让学生自己说的地方尽量让学生自己说,给他们充分的发言机会,能说到什么程度就说到什么程度,教师在学生说的时候要多鼓励、勤点拨,这样既能表达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如在《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学中,学生学会了整十数的试商方法,那么除数是两位数或三位数的试商方法,学生可以根据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是整十数,便很容易地说出其试商方法。
参考文献
[1]《云南教育》2005年第13期
[2]《陕西教育》2004年第2期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3-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