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来源 :中国教育创新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xin0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角色,改变以前的“满堂灌”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让自己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把课堂变成学生“自主探索”的活动,真诚与学生合作,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提高能力。
  关健词:主人; 组织者; 合作者; 引导者
  一、大胆放手,交出主动权
  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己地去发现问题,自己去探索问题,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地、彻底地交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我在教学六年级数学《运算的意义》时,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教学情境,为了庆祝“六一”淘气和笑笑为装饰教室折纸鹤,淘气折了26只纸鹤,笑笑折了39只纸鹤,让学生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学生a:俩人一共折了多少只纸鹤?是加法问题。学生b:淘气比笑笑少折了多少只纸鹤?或笑笑比淘气多折了多少只纸鹤?(减法问题)。学生c:笑笑折的纸鹤是淘气的多少倍?或淘气折的纸鹤是笑笑的几分之几?(除法问题)。学生d:淘气折的纸鹤比笑笑少百分之几?或笑笑折的纸鹤比淘气多百分之几?(百分数问题)。学生e:淘气折的纸鹤与笑笑的比是多少?或笑笑折的纸鹤与淘气的比是多少?(比的问题)。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真正的使学生喜欢提出问题。
  二、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地采用竞赛、板演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教学,要充分运用教具、学具以及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化抽象、枯燥的数学内容为直观、灵活、生动的教学活动,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时,充分让学生用已准备好的学具把圆平均分成16份、32份或更多份后,可以拼成近似的长方形,这时让学生观察长方形和圆面积之间的关系。经过观察后,学生看出长方形的长就是圆的周长的一半,用字母表示为2πr÷2=πr,长方形的宽就是圆的半径,用字母表示为r,根据已学过的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即πr×r=πr2,这样就很容易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S=πr2。通过这样的设计,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变的直观、有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了新的知识。
  三、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给学生质疑、解疑的方法,是培养学生自主求知,启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的好方法。
  1.适时猜想、验证
  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奇思妙想,打破沙锅问到底,勇于猜想。例如在圆柱体积公式推导的过程中,教师提到:“圆柱体积公式能不能用长方体或正方体来研究?”真正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上议论纷纷。学生a:我们以前学过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而长×宽=底面积,所以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学生b: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而棱长×棱长=底面积,所以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学生c:既然前面两位同学推导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都等于底面积×高,我猜想圆柱的体积也可能等于底面积×高。对这个新的想法,我顺水推舟请全班同学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学具试着拼一拼,同学们跃跃欲试,再次操作,探索讨论,多方论证圆柱体积公式的正确性。
  2.以动手促动脑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善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启发学生动脑思索,真正理解所学知识,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在认识了“圆”之后,让学生思考“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而不做成其他形状的?”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做几个不同形状的车轮并作比较,得出结论。使学生再动手中不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
  3.以动口促动脑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正确地表述数学问题,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能让学生自己说的地方尽量让学生自己说,给他们充分的发言机会,能说到什么程度就说到什么程度,教师在学生说的时候要多鼓励、勤点拨,这样既能表达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如在《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学中,学生学会了整十数的试商方法,那么除数是两位数或三位数的试商方法,学生可以根据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是整十数,便很容易地说出其试商方法。
  参考文献
  [1]《云南教育》2005年第13期
  [2]《陕西教育》2004年第2期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3-05-24
其他文献
上海市2010年《高中历史教学基本要求》中指出:“高中历史基础型课程的教学,尤其要凸显包括史学方法在内的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史学方法是关于历史研究的方法,基础的史学方法是中学历史学习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历史知识的产生过程,进而能运用这些基础的史学方法判断史料的可靠性,揭示史实形成和史实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唯物史观观察、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由此逐步形成历史学习中的证据意识、逻辑意识和
期刊
【摘要】多媒体应用到数学教学中,相对于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手段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因此,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如何及时恰当使用多媒体,发挥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优势,优化数学课堂,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谈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正确使用多媒体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数学教学多媒体学生  新课改教材的最大特点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等,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
期刊
【摘要】二战中开辟的“驼峰”航空线,不仅是抗战后期中国获得外援的最主要的航空通道,也是这一时期反法西斯战争东方战线上的重要国际战略空运航道,为盟国最后取得胜利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关键词】二战 “驼峰”航线 空运通道 背景 功绩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决定人类命运和世界前途的一场规模空前的战争。中国是反法西斯的五大国之一,是亚洲战场上抗击日本的主要国家。从1937年7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的、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英语课程应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将学习变成学生自觉、自愿、高兴的事,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小学的英语教学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从形式上均要富有趣味性,以吸引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挖掘英语课中的兴趣点 ,以活跃课堂气氛、提
期刊
美是人类最愉悦的享受,人们一生可能都在追求美、感受美、欣赏美;而体育教学具有其独特的美,体育学科进行美感教育的内容丰富多彩,优势得天独厚。在我校提出美丽课堂之后,我一直在探索和反思,作为体育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努力建构美的课堂呢?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1.创设美的体育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要使学生很好地感受到课中所蕴涵的美,从中受到美的陶
期刊
【摘要】文本中的实物,往往能把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使人物性格和主题鲜明突出,起到“窥一斑而见全豹”的作用。教学中不可忽视。  【关键词】实物节时高效  课文中的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抒发感情,表现主题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学中教师能注意到这一点,从而引导学生分析它的作用。但往往很少注意到文本中提到的实物,事实上,实物的作用往往更为重要:它能把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使人物性格和主题鲜明突出。教学中,若恰到好
期刊
【摘要】在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公路建设的不断扩展过程中,经常会发生一些必须通过膨胀土区域的建设。膨胀土作为铁路建设中一种不良的特殊土质,是阻碍铁路建设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和工程问题,若膨胀土处理不好会极大的影响和破坏路基和铁路的使用效果。本文主要分析铁路建设中的膨胀土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铁路建设膨胀土处理方法  膨胀土是一种具有裂隙性、胀缩性和超固结性的高塑性粘土,具有失水收缩开裂,吸水膨
期刊
摘 要:“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恩格斯的这个精辟论断,同样实用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当前,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重在用科学发展观思想方法指导实践,四个更加自觉要求为我们如何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指明了方向。把发展作为第一要义,用发展的方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依靠人民发展;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推进科学发展;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用科学
期刊
【摘要】教师要通过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真实语境, 促进学生实践语言交际。本文结合一节英语课的教学案例介绍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四个主要环节中创设真实的语境,开展语言实践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实践语言交际。  【关键词】呈现语境语用语境巩固语境拓展语境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教师要通过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各种语境,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以及各种强调过程
期刊
2003年10月15日——一个激动人心的日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进入太空,创造了我国航天史上的英雄壮举,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世界为之震惊。是啊,中国要立足于世界,就要科技创新。江泽民总书记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创新,创新人才将成为决定国家竞争力的关键。  第四次全国少代会工作报告指出:培养少年儿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