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穴位电刺激对术后肺部并发症高风险患者预后的影响

来源 :中华麻醉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in2005131371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对术后肺部并发症高风险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择期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患者60例,年龄65~72岁,性别不限,体重指数18~25 kg/m2,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0):安慰剂组(C组)和经皮穴位电刺激组(TEAS组)。TEAS组于麻醉诱导前30 min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疏密波,频率2/100 Hz,电流强度8~12 mA)双侧足三里穴、合谷穴及肺俞穴30 min。C组诱导前在相同穴位放置刺激电极片,但不给予电流。2组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分别于单肺通气前(T1)、单肺通气30 min(T2)、单肺通气2 h(T3)及术后1 h(T4)时采集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和肺泡-动脉氧分压差,于T1-3和术后24 h(T5)时采集颈内静脉血,测定血浆TNF-α、IL-6和IL-10浓度。记录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拔除引流管时间和住院时间。

结果

与C组比较,TEAS组T2-4时氧合指数和T3时血浆IL-10浓度升高,T2,3时肺泡-动脉氧分压差、T2,3时血浆TNF-α浓度、T3,5时血浆IL-6浓度和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拔除引流管时间及住院时间缩短(P<0.05)。

结论

经皮穴位电刺激可改善肺部并发症高风险患者的预后。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预先给药对大鼠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时Clara细胞分泌蛋白(CC16)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Wistar大鼠112只,雌雄不拘,8~12周龄,体重250~3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56):急性肺损伤组(ALI组)和右美托咪定预先给药组(DEX组)。经1 min静脉注射LPS 5 mg/kg制备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模型。DEX组于注射LPS前10 min时经10 min静
期刊
目的评价术前氯吡格雷停药时间对氨甲环酸血液保护效应的影响。方法择期首次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冠心病患者180例,年龄18~70岁,性别不限,体重45~85 kg,根据术前氯吡格雷使用情况分为3组(n=60):A组口服氯吡格雷75 mg/d,术前停药时间<7 d;B组口服氯吡格雷75 mg/d,术前停药时间≥7 d;C组术前未服用氯吡格雷。麻醉诱导后经20 min静脉输注负荷量氨甲环酸10
目的采用CT法测量声门和左主支气管参数,探讨成年患者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术有关的呼吸道解剖因素。方法选择外科手术患者206例,年龄20~80岁,性别不限,ASA分级Ⅰ-Ⅲ级,行颈、胸部CT检查,测量声门前后径(AP-GD)、气管前后径(AP-TD)、气管横径(Tr-TD)、左右主支气管内径(LBD和RBD)和声门-气管长度(G-TL)。呼吸道各测量指标之间以及与身高之间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AP
目的评价七氟醚后处理对糖尿病大鼠心肌保护失效的机制与线粒体动力相关蛋白1(Drp1)活性的关系。方法清洁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体重220~280 g,以高脂高糖饲料喂养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30 mg/kg制备大鼠糖尿病模型。取模型制备成功大鼠6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12):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七氟醚后处理组(SP组)、Drp1活性抑制剂Mdivi-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