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2AF1基因突变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合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一例并文献复习

来源 :白血病淋巴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feng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提高对U2AF1基因突变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MGUS)合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认识。

方法

回顾性分析山东省潍坊市中医院2019年7月诊治的1例U2AF1基因突变MGUS合并MD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

结果

患者2014年5月确诊为MGUS伴有IGκ、TCRD基因重排,低危组,近5年的随访中病情一直稳定,未给予药物治疗。2019年7月因血红蛋白下降明显,检查确诊MDS,应用二代测序方法(NGS)检测出U2AF1基因突变,给予沙利度胺联合环孢素口服液治疗,病情好转,至截稿前患者病情稳定。

结论

MGUS合并MDS在临床中少见,贫血是最主要的首发临床表现,多种克隆性基因突变是否独立存在于该类疾病中,值得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鹿茸多肽(VAP)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模型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及海马组织中KELCH状ECH相关蛋白1(Keap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氧合酶1(HO-1)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50只清洁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MCI组、吡拉西坦组、低剂量VAP组和高剂量VAP组,每组10只,其中吡拉西坦组灌胃500 mg·kg-1吡拉西坦,低剂量VAP组大鼠灌胃200 mg·kg-1VAP,高剂
目的研究可溶性环氧化物水解酶(sEH)抑制剂t-AUCB干预的内皮祖细胞(EPCs)对小鼠梗死心肌边缘区Ⅷ因子生成的促进作用。方法冲洗小鼠四肢长骨骨髓,离心,分离,培养获取EPCs;不同浓度t-AUCB及t-AUCB+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阻断剂GW9662干预EPCs;开胸,分离心包,结扎小鼠左前降支近端,心电图检查明确心肌梗死;1 h后尾静脉注射200μL预先干预的EPCs,注射后1、3、7、14、28 d测定梗死心肌边缘区Ⅷ因子表达情况。结果注射后随着干预时间延长及t-AUCB
中国教育界,有一位从小学教师成长起来的教育名家,他就是尝试教学法的创始人邱学华老师。最初,在我还是一名师范生的时候,就从书本上学习了尝试教学法,当时就觉得尝试教学法简单易操作,便于新手教师掌握。真正见到邱学华老师,那是在我工作十年之后了。2012年,我所在的学校——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实验中学聘请邱学华老师担任名誉校长,指导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当时,我担任学校的副校长,负责和邱学华老师联系工
小时候,  总听别人说上学的好,  而我却不懂其中的奥妙。    上幼儿园时,曾哭哭闹闹。  那时坚信:  上学是我永久的镣铐!    如今,  快毕业了,却留恋母校。  我终于懂得了:  有希望的地方,痛苦也成为欢笑。    我真希望能永远留在这里,  因为,  这里寄托了我童年的梦想!
目的探讨术侧前臂环抱于胸前结合自制上臂约束带应用于神经外科侧卧位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该院收治的130例神经外科侧卧位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约束法,观察组给予术侧前臂环抱于胸前结合自制上臂约束带,比较两组N9波异常率、体位摆放时间、体位移动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N9波异常率更低(12.31%vs.0),体位摆放时间更少[(6.43±1.24)min vs.(4.08±0.47)min],体位移动更短[(3.2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PA)耐药率与抗菌药物用药频度(DDDs)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该院2016-2019年PA药敏结果及抗菌药物使用量,分析PA耐药率和抗菌药物DDDs的变化趋势,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结果2016-2019年该院PA检出率总体呈上升趋势,2019年最高,为10.3%。PA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每年均为最低,平均值为4.0%。PA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与氨曲南的DDDs呈负相关(r=-0.962),与头孢哌酮/舒巴坦的DDDs呈正相关(r=0.975);PA对
目的:基于血流频谱特征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左侧乳内动脉(LIMA)、大隐静脉(SVG)、乳内动脉+大隐静脉复合桥(LIMA+SVG)和桡动脉(RA)术后通畅率上存在差异的原因,阐明其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32例行CABG患者的临床资料,获取术后随访中未病变桥血管的血流波形,按照桥血管类型分为LIMA组、SVG组、LIMA+SVG组和RA组,分别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通过统计学方法比较各组桥血管频谱中各波峰(按频率由低至高命名为H1~Hn)的频率和幅度值的差异,分析不同种类
目的探讨伊伐布雷定对心肌肥厚大鼠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HCN)和交感神经的影响。方法18只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和伊伐布雷定组(IVA组),每组6只。模型组和IVA组行腹主动脉缩窄术,术后12周IVA组予以10 mg·kg-1·d-1的伊伐布雷定灌胃,Sham组和模型组予以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17周后处死大鼠,测定全心质量指数、左心室质量指数,苏木素-伊红(HE)染色评估心肌肥厚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心肌HCN和酪氨酸
目的探讨Dixon IP/OP序列评估肝纤维化大鼠脂肪、铁质病理分级的价值。方法36只不同肝纤维化分期模型大鼠进行双Dixon IP/OP序列扫描,分析大鼠肝脏图像,观察信号强度并计算脂变指数(FI)、肝脏相对信号强度值(RSI),扫描完成后进行肝纤维化分期、脂肪及铁质病理分级。结果36只肝纤维化大鼠中,与同相位图像比较,反相位图像中8只呈低信号(22%),10只呈稍低信号(28%),18只呈等信号(50%)。脂肪病理分级0级6只(17.0%),1级9只(25.0%),2级13只(36.0%),3级8只(
目的探讨超微血流成像技术对不同病理分型斑块易损性评价的可行性。方法使用超微血流成像技术检测60只新西兰大白兔腹主动脉斑块模型内的血流情况,按标准进行血流分级。计算各斑块内血流信号面积与斑块总面积之比,即彩色像素密度(MCD),根据MCD结果按评分标准评分,对斑块做病理分型并统计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得出诊断易损斑块的最佳界点值。结果斑块病理分型与超微血流强度呈正相关(rs=0.735,P<0.05),超微血流增强评分与斑块内微血管数呈正相关(rs=0.751,P<0.05)。